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311775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龙 第一课 龙的传人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2-28课 题龙的传人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 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提起龙,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请你们谈谈自己对龙的认识吧。对于龙,中国人是非常自豪的,我们还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列出每个自然段的提纲。注意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注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 3同位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二)出题检测,培养质疑能力。 1初步理解文章后,学生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四人一组,交换题目,互相测测。 3评议谁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谁回答得比较确切?小组内评选小问号和小博士。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交流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时,可顺势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理解龙到底是什么? 1指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龙到底是什么的? 2精读2、3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龙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对龙的不同认识(远古时期、唐宋以后、今天)。理解“飞龙在天”“云从龙”“震为龙”的意思,结合龙的挂图理解“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并体会这一部分的修辞手法。对于“周易、图腾”两个词语可稍加解释。 3学习第二部分,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注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 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请女同学读第七自然段,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4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二、练习 (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带有“龙”字的成语。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积累。(二)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三)教师播放龙的传人这首歌,出示歌词,学生学唱这首歌。针对歌词,提出问题,请同学解答。 (四)出示练习。 (五)学生填空,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用“之所以是因为”说一句话(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生一起释疑。(七)交流“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这一问题 学生能通过读课文从三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即: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出类拔萃、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在老百姓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八)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龙的传人,你想说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关于龙的知识。板书设计龙的传人原因:至高无上的权利自由欢腾完美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搜集带有“龙”字的成语、寓言故事等。4预习大人们这样说。教后反思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展示直观“龙”图、或搜集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从网上搜集了关于“龙”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当这些逼真的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得快乐。 第二课 大人们这样说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01课 题大人们这样说课 题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2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二)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三)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四)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五)学生自由回答,评价。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爷爷怎样说的?奶奶怎样说的?爸爸怎样说的?妈妈怎样说的?老师怎样说的?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二)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三)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第二课时一、复习(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名背诵课文,同学间展开擂台赛。 二、练习巩固(一)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爷爷、奶奶说的龙和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 (三)品读,感受作者激情。 指名同学扮演诗歌中的人物: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朗读课文,想象他们对我们说话时的情感。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应该怎么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用心听,能否听出来?(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从感情方面说说读得怎样?) (四)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让你的同位给你评评,并记录下来。 (五)指名朗读。 (六)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老师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这些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七)美读,与作者共鸣 我们注意了关键的词句,把这些词句读好了就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美美的读读这篇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回顾全文,想想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你同意吗?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事实或查阅的资料。 (一)看一看: 出示:八达岭、嘉峪关、黄河、长江三峡的图片。(二)说一说:你觉得这些图片像什么?你感受是什么?(三)谈一谈:你还觉得祖国的那里像龙一样?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四)试着在第五段后面再写几句。(五)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六)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仿写一个或多的小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板书设计大人们这样说妈妈: 龙在腾飞老师:巨龙 震惊世界作业设计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话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教后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激情的散文诗,适合诵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课后问题“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含义?”自渎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之情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接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读出激情,读出韵味。第三课 叶公好龙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05课 题叶公好龙课 题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掌握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2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一)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二)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二)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三)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一)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二)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三)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四)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 ”、“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一)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二)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前后联系,总结学法。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集体讨论,研读探究。板书设计叶公好龙走跑 非好龙 写画 好似龙而飞龙者也作业设计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教后反思学完这篇文言文,我深深感到:教学文言文,朗读是第一位。首先,教师要对古文熟读成背,为学生做好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其次,教给学生朗读方法:1 放慢朗读速度;2 注意按意思断句;3 熟读的基础上达到流利背诵。第四课 语文天地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06课 题语文天地一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搜集查阅与“龙”有关的工艺品、特产或地名,交流与“龙”有关的成语或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2.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兴趣。3.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随班就读学生能掌握几个简单的龙的成语、地名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选择有关“龙”的成语、寓言、工艺品、特产等,写一篇习作。模仿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龙的许多知识,想必同学们都很有收获吧!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交流其他的成语,寓言。二、畅所欲言(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着许多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关于龙的也有很多,课下同学们一定收集了许多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说得多,讲得好。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龙潭虎穴 龙吟虎啸 画龙点睛 乘龙快婿 生龙活虎 卧虎藏龙 大水冲倒龙王庙 画龙点睛: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以“画龙点睛”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二)小组里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比赛三、摘录、积累词语(一)采取多种形式复习本单元词语。 1学生们读自己摘抄的词语,并说明为什么摘抄这些词语。 2给学生听写,看看他们掌握生词的情况。 3浏览本单元课文,摘录更多的词句。 把自己的摘抄笔记展示给大家看。 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二)欣赏“龙”的各种写法 1简介:书法是我国的瑰宝,又有很强的艺术性,也能陶冶情操。 2通过网络简单介绍书法名家以及作品的欣赏。 3根据欣赏要点,谈谈9页的书法作品的感受。四、总结 交流语言有条理,用心欣赏书法作品第二课时 一、明确任务 介绍搜集有关龙的形象的工艺品,家乡有哪些带“龙”的特产或地名 二、初显身手(一)搜集有关龙的形象的工艺品。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展示,其他学生观察。(二)请几位学生把这件工艺品描述一下。(三)再请几个学生再次上讲台,观察他们的不同。(四)小组讨论交流。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五)试着把口头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记录的形式做好。(六)小组交流。 把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找到的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互相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拓宽知识面。 小组里要将查阅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在向全班介绍 作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龙的应用无处不在,祭龙日、龙抬头、舞龙灯、赛龙舟等。因龙命名的地名、水名、人名不计其数。与龙有关的图案均有吉祥的涵义,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云龙风虎”、“鲤鱼跳龙门”等等。还有由龙形简化而来的图案,也包含着无限幸福的意义。 三、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搜集到的龙的形象的工艺品,家乡有哪些带“龙”的特产或地名 要求:开场白要简短,有号召力 例如:我见过石头雕刻的龙,我想告诉大家关于它的故事。 我们家乡出产龙井茶,大家想知道这一名字的来历吗? 水果:龙眼 其余学生听,并说说有什么收获。 四、小结 我们要牢记自己是龙的传人。小组里要将查阅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在向全班介绍。板书设计龙工艺品地名特产作业设计回顾本单元内容,继续收集有关龙的成语、地名等预习神奇的书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单元 书 第一课 神奇的书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07课 题神奇的书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能发现自己不懂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能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字义的问题。2能仿照前两个小节再写一段,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3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2仿照前两个小节再写一段,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教学准备有关美国作家狄金森的资料、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抓住兴趣导入,把握情感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背诵诗歌,而且我还知道课余背诵诗歌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你能背诵你喜欢的诗歌吗?(学生自由背诵)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首诗:美国诗人 狄金森的神奇的书,我们学完诗还要写诗呢!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一)认字环节(二)初读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三)反复吟诵神奇的书。轻轻朗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把诗的节奏读出来。指名读诗,适当评点(师生结合)三、出示阅读提示(一)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二)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三)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四)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四、重点学习二、三、四小结(一)作者说书是浩瀚的,那它带领作者去过哪些地方呢?那你们又在书的带领下去过哪些地方呢?(二)指名读第二小节,理解诗扉、真谛的含义,说说人世的真谛有哪些?(板书:领略人世的真谛)(三)自由练习朗诵,同位检查背诵。(四)全班齐读一、二小节,教师小结:因为书是这样神奇,所以(引读第三小节)(五)当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时候,也许你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也许你不会吃一顿西餐,但是你可以看书,可以在书的王国遨游!再次引读第三小节。(六)自由背诵,说说家境贫寒依然坚持读书的故事:童第周、山沟里的孩子(七)齐读第三小节。(八)师导语:只要你喜欢,每个人都可以看书,没有钱买书可以借,借不到可以抄书,白纸黑字的书是多么质朴无华,它向每一个人张开双臂,只要你也张开双臂,你会感受到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板书: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九)自由读读第四小节,说说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四、练习背诵五、教师小结书的神奇就在于它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它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它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神奇的书齐读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指名通读全诗。(二)为什么作者为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书”?二、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三)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四)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三、说一说(一)指名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三)联系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具体实例,说说自己从书籍中感受到哪些人类灵魂中的美丽?四、拓展延伸(一)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书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创作“我的诗”。由学生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激发读书的热情。板书设计带到浩瀚的天地神奇的书 领略人世的真谛 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作业设计1 背诵全诗2 回忆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具体实例,说说自己从书籍中感受到哪些人类灵魂中的美丽?教后反思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介绍了书带给人们的是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全诗共有4个小节。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儿。第二课 忆读书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08课 题忆读书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2. 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教学准备有关美国作家狄金森的资料、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二、课前预习(一)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二)读顺课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三)读懂课文大意,并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三、检查预习情况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一)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的主要内容)(二)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深入学习课文,感知内容(一)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二)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板书设计忆读书 中心内容: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记叙顺序:时间顺序作业设计写一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随班就读学生抄写词语。教后反思 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09课 题走遍天下书为侣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2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释题明意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三)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四)接读课文,纠正字音。(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一)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二)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三)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四)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六、神奇岛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一)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二)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一)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二)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2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3“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4指导感情朗读。(三)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齐读第七自然段。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四)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五)拓展练习: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一)有感情地读课文。(二)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板书设计走遍天下书为侣书朋友书家读书如品味菜肴与朋友交谈与亲人见面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继续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2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生字词。教后反思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第四课 语文天地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10课 题语文天地二课 时3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2. 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对书的热爱。2. 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一定在平时读过了不少的书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次读书竟赛活动,大家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二、读书竞赛活动(一)妙语连珠。以组为参赛单位,语文教师或语文课代表作主持人。竞赛规则:第一组起头,说一句成语,下一组应对时必须用上组所说成语的最末或中间一字(同音即可),如此连续下去,哪一组中断了,就罚节目一个或扣一分,上断后,能将句子补连起来的小组加一分,如不能,由被扣分小组重新起头开始。如:组 B组 C组 D组卧薪尝胆 胆大包天天衣无缝无师自通(二)赛诗会。竞赛规则:教师将必读书目中已读的诗词题目制成题签,由各竞赛组组长抽签,每组若干个,组长抽到签后即发给本组学生,然后每个学生按签上的内容背诵诗词,由评委评分,最后计算各班(组)总分,评出名次。 (三)现场命题故事会。竞赛方法:以已读过的成语故事、童话、寓言、小说等为材料,主持人任说一名字,参赛者以抢答方式获得发言权,然后以该名字为主题讲一故事,已发言过的学生不再参加下一轮抢答。裁判员当场打分亮分。(四)专题读书会。例一:一百单八将说名比赛参赛办法:学生个人为单位参赛比赛规则:准备小黑板若干,每位选手一块,裁判员宣布开始,学生用粉笔快速写出水浒传中的人名,以一节课为计时单位,到时中止,以写出的人名为计分标准,每人次一分。最后亮分评奖。三、安排读书的活动(一)读一读书中的提示,再说一说自己的实际,然后再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方法来加以补充。(二)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三)学习“选择要读的书”,小组内交流。(四)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书的内容,那么你觉得怎样可以了解呢?(五)学习读书方法。同学们可以互相推荐自己平时好的读书方法,以供参考。(六)为自己订读书守则。先自己写,然后集体交流。四、小结读书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书,让书照耀着我们每一天,让书,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读一本好书,读一篇好文章,常常会引发许多感想,把自己的这些体会感想记录下来就叫读后感或观后感。这些感想有的是学到的知识,有的是弄明白的道理,有的是受到的启发教育能够及时地写下这些所思所感,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又能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那么,怎样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读(观)后感。二、问题讨论(一)出示1是否读过的每篇文章都能写读(观)后感? 2读(观)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观)还是“感”? 3读(观)后感中的“感”指什么? 4写好读(观)后感的前提是什么?5写好读(观)后感的重难点又是什么?(二)学生逐一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引导肯定。三、复习读(观)后感写法指名读题。学生讨论。题目中包含了哪些作文要求?题目要求范围是什么?读书笔记有哪些写法?四、师生共同总结出写读(观)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六、交流习作(一)四人小组进行交流。(一人交流,其余三人准备点评。(二)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培养生与生的互评互改的能力。七、强调拟题(一)读后感也需要有个合适的题目,题目可以用:出示:XXX读(观)后感。读XXX有感。可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二)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三)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草稿,并修改。(五)誊写习作。八、评一评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反映自己对书的感情,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要求:(一)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二)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三)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书的内容,那么你觉得怎样可以了解呢?板书设计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浏览书的大致内容选择要读的书学习读书的方法制定读书守则作业设计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读好书。教后反思 我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反映自己对书的感情,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第三单元 角度第一课 古诗二首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15课 题古诗二首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古诗二首述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1飞来峰料、庐山的图片介绍。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登飞来峰一、背诵古诗 渲染气氛(一)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二)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和春日。(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二、解诗意 诵读体会(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1自读。2指名读,正音。3齐读。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缘:因为或由于。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二)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2生自读体会。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4生自由发言。5师小结: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四)诵读,表达情感。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2学生练读。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4齐读。(五)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六)尝试默写这首诗。(七)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三、回顾教学 总结学法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第二课时 题西林壁一、引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二、板书诗题题:题写。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三、交流资料(一)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二)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四、出示自学要求(一)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二)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三)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四)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五、学生自学六、全班交流(一)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不识:看不清。缘:因为。(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三)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四)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五)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六)练习背诵、默写。七、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一)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二)小组交流,个人汇报。(三)教师小结。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板书设计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作业设计1背诵两首诗。2抄写诗。教后反思 以往学生所学的诗大多是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于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则是初次接触,因而在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解、品析欣赏,从而正确体会和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逐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品评赏析能力,更加喜欢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优美的古诗词文化。第三单元 角度第二课 牛和鹅编写者:李红燕执教时间:2012-03-16课 题牛和鹅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3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师:同学们,我们来想像一下: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有两个人,一个人站在树底下仰望它,另一个人在山顶上俯视它,他们看到的情形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棵树看上去会这么不同呢?因为两个人看树的角度不同。我再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气炎热好不好?说不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天气热,我们会觉得难受,当然不好。可有人会说好。谁?卖冷饮的人。因为天气热,他们的生意就好啊。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看事物的角度的问题呢?从刚才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遇到事情能不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很重要。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牛和鹅。 二、检查预习 (一)板书课题,牛字和鹅字有意识地写得一小一大,问: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二)指名猜,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研读第第二部分自然段 (一)师: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庞大的牛把自己看得比人小,小小的鹅却把人看得比人大。那么当人遇到这两种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二)阅读要求:朗读全文后,划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再多读几遍。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点。(四)根据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引导学生读好第7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模拟“鹅”和“我”的神态、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害怕狼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阅读,擅长读的同学读课文,擅长表演的同学边听边表演。教师巡视学生朗读的情况后,挑选合作得较好的小组用朗读和表演竞赛的方法给全班同学示范朗读。)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一)师小结上文过渡:因为鹅看人比它小,所以它不怕人,而我反过来很怕它。后来我终于知道该如何看待鹅了,是什么原因使不再怕鹅了呢? (二)指名回答。(金奎叔的话给了我启发。) (三)划出课文中金奎叔对待鹅的情景描写,用边读边模拟动作神态的方法朗读这一部分,体会金奎叔对待鹅的态度,以及鹅此时的狼狈。(四)把金奎叔看鹅和我看鹅的态度比较一下,体会两种不同的态度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五)课文中哪些句子很耐人寻味,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如: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说明了,同一事物,看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或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六)拓展思维:我们知道的故事中,有没有像这样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导致处理问题的结果不同的例子?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对河水深浅这个问题的看法。 (七)联系实际,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角度。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是怎么看待的呢?(八)小结:通过学习阅读故事,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了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角度,而且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后找到一个最正确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千万不要片面地看问题,下结论。体会这一段小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仅仅是因为这个孩子还很小吗? (回到课文开头,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我相信了大家的观点,也就是看问题的角度造成的,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显然是不对的。)板书设计牛和鹅欺负 不欺负 角度不同害怕 不害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