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服务高中新课程改革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3004201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服务高中新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服务高中新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服务高中新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服务高中新课程改革江西省九江市电教馆 陈向阳(邮编:332000,电话:)摘要从2005年开始,江西省九江市电教馆启动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初具规模,为该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和网络服务。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参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关键词 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服务 课改 根据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在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方面,重点是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开发和利用多样性课程资源服务于高中新课程改革。九江市电教馆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省电教馆、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积极履行职责,集中力量加强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努力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一、为新课改搭建网络工作平台。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简称:农远)的结束,我市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 我市共安排农远项目学校2195所,其中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1862所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122所,模式三(计算机教室)211所,基本上覆盖了全市的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由于有了国家资源中心的完整和优秀的资源支持,在共享方面已从源头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从2005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目前市教育局已经投入370万元,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机房设备初具规模,为建立本土化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职责主要是:为基础教育收集、发布需求信息;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负责基础教育资源发送、技术支持、用户管理和反馈信息收集;组织基础教育资源的研究、评价、推荐和交流工作,更好地服务新课改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我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思路和发展规划是:本着“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从实际出发,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着力构建并不断丰富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库,服务素质教育,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搭建了两个基本平台,即:基础教学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和网上学习培训平台。(一)基础教学资源管理应用平台从系统的主要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系统管理员管理、学校(机构)管理、前台功能模块、资源查询预览搜索等几大部分。教学资源库信息平台系统管理学校(机构)管理配置服务器等学校学员管理教材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教材管理素材管理用户登陆用户功能模块资源预览资源搜索资源路径设置权限设置等视频点播实现目标:1、通过收集、创作、购买等多种形式,开通中小学各学段主要学科栏目,并建成20T以上的资源规模;2、九江市城区中小学教师90%、农远项目校教师70%以上成为资源中心用户,能够使用中心的各类资源,并参与资源的建设;各学科骨干教师成为资源中心的使用、管理、建设主力军;3、名师同步课堂栏目,拍摄、制作相关学科优质课上传至资源中心供师生共享。(二)网上学习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实现课程的上网发布、对学生实现学习和对教师实现教学、以及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等。具体课程页面的显示根据向数据库提交的查询来确定。 网络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学校管理前台功能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章节管理用户管理班级管理选课管理用户登陆课程信息显示听课模块课程编辑功能课件编辑视频点播学习情况跟踪实现目标:1、建立相应的高中课改培训资源,供教师网上学习;2、配合省厅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开设相应培训与考核课程;3、为农远工程项目校教师开设新课程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目前,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已经实现了上述两个功能,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资源中心建设,建立涵盖幼教、义教、高中等各学段全学科的栏目(包括课件,电子图书,视频,教案,试题试卷),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建设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平台,开设网上学习的通道,提供学生学习需要的各类资源,以满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建设在线报名、中考成绩查询、家校互动、网上学校等面向师生与社会的资源服务平台,提升资源中心的服务内容与内涵。逐步打造学校、教师、学生频道,丰富各栏目内容,建立教师、学生等群体参与资源中心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营造九江师生建设九江资源的良好氛围。系统功能结构:实现的目标:1、各学段各学科都有相应的资源;2、九江市90%以上的教师成为资源中心用户,30%的教师成为资源中心的管理、使用、建设用户;3、面向教师开设名师课堂、教师空间(博客)等互动栏目,将该栏目建成九江市中小学教师的网上教学科研平台;4、面向学生开设家校互动、网上学校、学生日记(博客)等栏目,打造九江市中小学生的网上学习与交流的家园;5、建立学校在线,建设网上学校联盟,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开辟通道。二、加强领导为基础资源中心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人员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此我市从以下三个方面确保资源建设的快速推进。(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1、健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市教育局成立以欧阳礼彬局长为组长的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的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基教科。2、市教育局相关科室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承担资源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具体涉及基础教育科、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综合教育科、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市电教馆等多个部门。3、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县区基础教育资源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列入县区整体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实施;积极组织辖区内学校和教师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各中小学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本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工作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部门职责,选配得力人员作为资源建设管理员,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应用效益1、在九江教育网上建立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平台(网址:),发布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资源信息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各地、各学校在经费上保障资源建设,在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中应划出不低于5%的比率统筹用于资源建设等信息技术教育经费支出,高中(完中)类学校电教收费应主要用于添置资源建设等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硬件和软件。每年各级中小学应编制本校资源建设等信息技术教育经费使用计划,并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计财科(股)和电教馆(站)审核,做到电教经费专款专用。3、加快专业教师配备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优先配备到学校,明确学校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工作职责和待遇。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的优秀教学资源(包括:电教优质课、课件制作、论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社区)评比等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开发校本资源,自制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教学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4、各地、各学校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围绕教育资源应用开展常规化的各项课题研究活动,通过不断研究、总结、推广,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作用。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出来的“教学明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应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并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带动本县区、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三、强化教师使用管理,健全资源中心建设考评机制1、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把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将教师参与资源中心建设的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一个重要业绩条件。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制定九江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和方案,启动全市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的培训、考核、认证工作。3、健全资源中心建设考评机制,制定九江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激励机制(试行)。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对县级政府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县区落实支持、配合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进行专项督察。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情况纳入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体系中,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我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刚刚起步,任重道远,但是在有力政策保障、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到2015年前后,我市将建立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具备九江特色的资源中心,形成市、县、校三级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创作、应用、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优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二一一年九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