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辨别浮脉和沉脉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2665873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辨别浮脉和沉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准确辨别浮脉和沉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准确辨别浮脉和沉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准确辨别浮脉和沉脉在古代,有一种倍受推崇的诊脉方法,叫持脉轻重法。这种诊脉方法,由难经首创,也见于脉经。晋代以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和明代著名医家朱栋隆,都是采用这种诊脉方法。在千金要方和四海同春都有记载。内经所说“脉有轻重”,也是指这种诊脉方法。用“持脉轻重法”辨别浮脉和沉脉。非常准确。其理论依据是寸口部位划分五部。具体操作方法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首先在寸、关、尺三部布指。然后,将寸口部位由肌表按至最深,以“按之至骨”为宜。所谓“按之至骨”,是一种指感特征。具体表现为,受指压而脉气不能流通,指下感觉不到脉动为宜。若稍举指,则脉动于指下。古人称其为“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这一步,主要是测定寸口部位的深度和所用指力。实际上,这个深度非常重要。第二步,把以上所测深度或所用指力五等分。然后,以五等分为标准,重新按脉,若寸口脉在上五分之二,为浮脉;若寸口脉在中五分之一,为不浮不沉之脉;若寸口脉在下五分之二,为沉脉。在指力的应用上也是如此。先把按至最深时的指力定为总指力。然后,重新按脉,若所用指力未超过五分之二即触及寸口脉,则为浮脉。若所用指力超过五分之二但未超过五分之三即触及寸口脉,则为不浮不沉之脉。若所用指力大于五分之三触及寸口脉,则为沉脉。第三步,熟练掌握以上深度和指力的划分以后,还可以辨别脉浮的程度和脉沉的程度。据此,可以推断疾病的发展变化。比如,外感伤寒,其脉浮,经过治疗,若脉浮的程度有增无减,说明表邪未除;若其脉由浮转为不浮不沉,说明表邪已除,正气已复。若其脉由浮转沉,若沉的程度较重,则应详察是否表邪入里。通常,很多人以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浮脉。“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为沉脉。或者以为,稍按即得,为浮脉;重按始得,为沉脉。实际上,在浮脉和沉脉之间,还有不浮不沉的脉,若用以上这两种方法,则很难区别浮脉、沉脉和不浮不沉之脉。另外,还有伏脉。伏脉和沉脉更难区别。但是,若用持脉轻重法,很容易把伏脉和沉脉辨别清楚。!?除以上所说,持脉轻重法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优点,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操作规范,非常简便,很容易掌握,临床上也特别实用。有兴趣者,不妨试试。!X_?+S4u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脉学的经典文献太难理解,后世脉书没把持脉轻重法翻译成通俗误言,因此,这种诊脉方法逐渐埋没了。寸口脉分部长度寸口脉划分为寸关尺三部始见于难经,二难说:“阴得是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是说寸口脉的总长度为一寸九分,寸部长九分,尺部长一寸,寸尺之界为关。滑氏本义说:“关者,掌后高骨之分,寸后尺前,两境之闻,阴阳之界限也。”寸口脉长一寸九分,其起止点在何处?难经经释说;“于寸尺之中,分其长短之位,以合阴阳之数,一寸为偶数,九分为奇数也。盖关以下至尺泽,皆谓之尺,而诊脉则止候关以下之一寸;关以上至鱼际,皆谓之寸,而诊脉则止候关以上之九分。故日尺内寸,寸内九分。”难经仅言尺、寸两部的长度,而没有关部的长度。今以三指切脉,以中指候关,如何布指?关于关部的长度,历代医家其说不一。难经集注杨注:“寸关尺三位,诸家所撰多不能同,故备而论之,以显其正。按皇甫士安脉诀,以掌后三指为三部,一指之下为六分,三部凡一寸八分。华佗脉诀云:寸尺位各八分,关位三分,合一寸九分。王叔和脉诀云:三部之位,辄相去一寸,合为三寸。诸经如此差异,则后之学者,疑惑弥深。叔和以三寸为式,义有隐微,此乃黄帝正经之说,岂有误也。况上古以一肤指为四寸,王叔和必取其肤指之三寸,与今之一寸九分,短长相近也。何体注公羊传云:侧手为肤,按指为寸。即其义也。”杨康候引王叔和脉诀,实为高阳生所撰,非黄帝正经之说。杨亦未说清三部脉各占总长度之多少。又丹渡氏疏证说:“寸口与尺,中间相隔一分之地,谓之为关,是关为分界之义者可见矣。”清丁履中古本难经阐注说:“但言尺寸而不言关者,关居尺寸之中,而受尺寸所分之地,故不言关,而关在其中矣。”综上述,明确关部的长度各占尺部与寸部的一段。那么关部究竟多长?还应以王叔和的脉经为准。脉经分别三类境界脉候所主说:“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日寸口;从寸至尺,名日尺泽,故日尺寸:寸后尺前名日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出三分,故日三阴三阳。”由此可见,寸口脉总长度为一寸几分,寸部九分,关占其中三分,实际为六分;尺部一寸,关占其中三分,实际为七分;而关部合为六分。如是三部之长度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切之,从临诊实践说较为合理。脉诊指法之调指一般诊成人脉时,调指非常中药,诊者常同时使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然而由于这三个指头的长短参差不齐。并且,同一指头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不一致,患者卫有胖瘦高矮等差异,所以,诊脉时首先要调整好三指的状态,例如指端的长短,排指的疏密,下指的角度等等。1、平齐指端一般的人,中指较长,食指与无名指较短。如果要使三指在诊脉时,举按一致,用力均匀,必须将三指的指端对齐。为此,必须使三指处于屈曲状态,而中指的屈曲度最大,无名指次之,食指屈曲度最小,这样三指的第一节与指端,一一对应而平齐,三指的运动则协调灵活,力度均匀。卢子由日:“齐截三指,斯中指翘出,而节节相对,节无不转,转无不活。”2、运用指目由于同一手指各部分的皮肉厚薄不均匀,致使感觉的灵敏程度也不相同。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用以比喻其能像眼睛一样,敏锐地感知脉象任何细微的变化。亦如卢子由所云:“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指目。不啻目之视物,大小成能察焉。”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王燕昌早已察觉到了这种现象,其日:“医人三指头内,亦有动脉,须心有分别,勿误作病人之脉。”因而,有这种现象的医生,在诊脉时,应避开指内动脉。改用指目下方与螺纹上方的部位,以防止干扰。脉义简摩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卢氏所用指目,正人指内动脉所出之处,若此脉正与病者之脉相击,将疑病脉之大而有力矣。似不如用螺纹略前者,正压脉上为常法也。”虽然这两种说法,应根据诊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使用指目,感觉最灵敏,是诊脉的常法。3、下指诊脉时,诊者一般坐在患者的对而或侧而。医者用左手诊患者右手,右手诊患者左手,或者医不换手,单用左手或右手,诊患者两手之脉。只是医者以食指诊患者寸脉,中指诊关脉,无名指诊尺脉的定势,是不可变更的。准确地确定寸关尺三部,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寸以候心肺之气,关以候肝脾之气,尺以候两肾之气。寸关尺部位若稍有不确,则所候脏腑之气,亦随之而乱。所以,下指首先要按准寸关尺之位。确定寸关尺的一般方法,是先确定关位。关位在患者掌后高骨之下,因而掌后高骨是确定关位的标志。诊者下指时,先以中指探得高骨,其内侧即是关脉,按定之后,再齐下食指与无名指,分别按取寸与尺。朱肱日:“凡初下指,先以中指端,按得关位,掌后高骨为关,乃齐下前后两指,为三部脉。”李延罡则提出:应先看准高骨,再下中指。其日:“掌后有高骨对平处谓之关上,看定部位,徐以中指下于关部,次以食指下于寸部,次以无名指下于尺部。”虽然,朱肱以指拣,李延罡以目视,略有不同,但是,取高骨以定关位则是一致的。确定寸关尺三部位后,即以指目按于脉位之上,一般诊者三指与患者皮肤平面,约呈350夹角。何希时说:“以三指第一节、斜着脉上。”斜着则大致为350夹角。当然,也有例外之时,如何氏叉日如“医者又当自审其指节节粗纤,吾同学顾君,体重百公斤,其指期杵,若以指节斜按,则病人寸口无以容其三指,不用三点法不可矣。”所谓三点法,即医者并立三撸,用指端按在脉脊之上,手指与尺肤平面,大约呈90的夹角。这是下指的变通法,历史上也确有一些用此法诊脉的医家。因为,诊脉要诊双手,面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所以,前人亦有分左右先后不同次序的下指法,如李东垣日:“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子先诊右手。”这种诊法,在古时为多数医家所遵循。近时似乎已没有多少医家严格地加以遵循了,如何希时曾驳之日:“男于以阳气为先、若属内伤,欲知质阳气之盈亏者,可先诊其左。然男病岂无阴血虚者?劳瘭即然,叉何妨先诊其左。或者作比较对照用,则先左后右可,先右后左亦可,吾尝两手先后诊毕,又两手同时按脉,以对比之,亦无不可也?诊女亦同。”其实,临诊之时,双手脉都要诊候,先左先右无特殊意义,男左女右之法,大可不必拘泥。至子,两手同诊法,丹渡元筒也曾谈及,其日:“西藏医名厄木气,其视脉,以左手执病者右手,右手执病者左手,一时齐诊。予向得本特古医书一卷,其中载诊脉法云:左右齐诊,而脉动应于医之手,左右动数不齐者,死之兆也。”可见两手同诊法,今日古时皆有,并且顾具实用价值。4、布指难经日:“尺寸终始,一寸九分。”独取寸口诊脉法,就是在这一寸九分之上进行的。然而,患者有高矮之别,尺肤有长短之异,医者诊脉布指时,三指之间应有疏有密不可面定不变。所以三指禅日:“诊者三指有肥瘦,病者之臂有长短,以是相求,或未为定论也。”寸口脉一寸九分之数,是面定的,但这是指同身寸而言。而其绝对值却因人面异,臂长之人一寸九分要长一些,臂短之人,则相应的短一些。而杨仁斋认为:“凡三部之脉,大约一寸九分,人之长者,仅加之,面中人以下多不及此分寸也。”这无疑是错误的,是将同身寸误作测量长度的标准尺码了。所谓同身寸,是说患者无论高与矮,其腕关节横纹至肘关节横纹之间,皆为一尺一寸。以掌后高骨为界,腕视纹至高骨一寸,高骨至肘视纹为一尺。高骨前取其九分,即十分之九,高骨后取其一寸,为十分之一。合之,为一寸九分,即寸口之脉。每个患者均以此比例法取脉。所以,其一寸九分是固定之值。一般讲,临诊之时,医者无暇准确测量寸口脉之长度,仅凭经验即可落指。寸口脉长的,医者三指之间可宽松一些,寸口脉短的医者三指之间紧凑一些。即脉诀汇辨所云:“长则下指宜疏,短人则下指宜密。”有些医者则认为,不必拘一寸九分之数,也不必讲究三指之疏密,只要确定了关脉,其前为寸,其后为尺,无论三指之疏密,皆不会有差错。如汪石山日:“揣得高骨,厌中指于高骨,以定关位,然后下前后两指,以取尺寸,不必拘一寸九分之说也。”这实在是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无独有偶,近人何希时亦日:“吾师程门雪先生,下指之法,在高骨定关之后,总以下指疏疏为劝。”足见古今一脉相承。总之,布指法,也仍然以高骨为准,定得关位后,三指之疏密自然有度。5、勤修指甲医者应经常注意修剪指甲,使其长短适中,光滑圆润。指甲过长,一则影响指端的运用,如卢子由所批评的:“每见惜指甲之修长,用指厚肉分,或指节之下,以凭诊视者,真不谛,目生颈腋脾胁间矣。”二则,用力诊脉时,指甲可切人患者尺肤之中,有伤风雅。李延罡指出:“爪甲不可养长,长则指头不能取齐,难于诊脉,且沉取之时,爪长则按处必有深痕,在于闺阁尤为不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