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60807331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白药公司战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云南白药公司战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云南白药公司战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前 言经营战略的分析、选择和实施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并保持竞争活力的动力来源以及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所围绕的中心。管理学泰斗Peter F.Drucker说:“每一个公司都依据一套企业理论来运作,这一套理论,界定了公司的业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如何确定绩效,如何发现顾客,顾客需要什么和愿意购买什么。而经营战略可以将这套企业理论转化为行动.他的目的是使公司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达到目标。经营战略是企业理论的试金石, ” Peter F. Drucker, Management Challen 2002 。 21世纪的世界,是快速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激烈竞争的年代。置身于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所有的公司都在寻求一种护身法宝,保证自身的生存、寻求不断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受各种生物和化学物质因素的影响,人类不断需要更高质量和更高性能的药品来抵抗疾病、保障健康;这使医药产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度的发展势头,成为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医药产业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我国的医药产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给二万余家业内企业带来了新的课题。在云南这个独特的地理区域中,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论文中简称为云南白药)将如何通过自身经营战略的确立来应对这无法回避的现实。我希望通过此论文的探讨来研究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理论分析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经营战略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论文的内容和目的还包括:1、充分了解云南白药的行业背景和特点,并据此展开分析。2、通过对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史和过程的了解、对公司经营管理方法和业绩的详尽调研、对公司内外部资源和关键能力的认真分析来探讨企业的资源优势、竞争能力与发展危机。3、全面分析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和应该采用的经营发展战略。4、回顾、掌握和运用有关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方法与工具。德鲁克认为,公司经营战略回答了企业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经营战略的分析、选择和实施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在动态的过程中、系统的理论支持下不断进行经营战略制定的循环才能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希望通过本论文所进行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分析与构想、对企业发展的意向性建议能够对该企业有所帮助。第一部分 绪 论战略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管理活动的最高境界,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方法、学说层出不穷,至今也不能说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人将其归纳出了十大主要流派,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反映经营战略的客观规律,可见经营战略在理论和研究上的复杂程度。而医药行业是一个涉及面广、竞争环境复杂多变、经营模式多样化的行业。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面对WTO的我国医药行业更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关键时刻。这两个热门话题的结合是希望本论文能够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云南白药在特定环境和行业背景下的经营战略理论的运用;通过云南白药为实际载体,主要以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等工具阐述云南白药经营战略的分析、选择和实施过程。1.1 研究背景与动机医药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常青产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决定了医药产业必然具有一定的垄断和半垄断属性;从世界上看,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医药产业在我国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乃至国内医药行业内是一个具有很强实力的企业,具备药品生产、研发条件和实力;批发业务量位居全省前列;也建立了跨地区的零售销售网络终端。我从一个业内旁观者的角度目睹了该企业近年的发展过程;在为之叫好的同时也深深为其发展而忧虑:从产业的角度来看:1、世界和我国的医药产业环境正处于巨大的变革和调整之中,影响了在整个产业链上的生化工业、医药商业、零售终端各环节的企业不断调整经营战略。2、医药行业竞争的日益恶化、WTO与市场开放的双重压力让每一个企业面临选择。从企业内部来看:1、 企业已经走过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经验。2、下一步的经营战略不仅决定企业的发展,甚至将影响企业的生存。3、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调整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对企业整个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和制定。用于分析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经典战略理论阶段、产业结构分析阶段、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力理论阶段。经典战略理论由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战略决策两部分构成,战略目标是企业如何从事竞争及企业特定的经济与非经济目标的总称;战略决策则指为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各个职能领域的主要经营方针。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规范方法,指出企业赢利能力取决于其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又一定程度地取决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即由5方面竞争力量潜在竞争对手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以及客户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所形成的竞争结构。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培育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于构筑起与众不同的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该考察自己是否拥有独特的资源和知识,以及它们能否为企业带来独特的价值。有效地结合运用产业结构理论和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力理论,企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战略性竞争力及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机会。通过对企业资源的配置、培育和提升,对企业能力的开发、整合、保护和创新,达到铸造企业核心能力、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目的。1.2 研究目的、方法和流程1.2.1 研究目的对云南白药的经营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剖析,为此必须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l 以产业结构理论,分析医药行业的产业环境和竞争态势;l 以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内部的环境和各主要经营要素,提炼和发掘企业核心能力;l 综合产业结构、企业内部资源基础以及企业能力推论出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l 通过对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展现其在云南白药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提出对该公司培养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与经营发展上的政策建议。1.2.2 研究方法和流程研究流程:首先确定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访谈和讨论等程序,描述医药行业的环境轮廓、了解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再经过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研究,建立起理论基础与观念的框架,使用企业战略管理法分析工具,通过归纳、整理、分析、总结提出最后的结论与建议。(见图1.1)1.2.3 研究对象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家股份制的医药企业-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省内及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它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但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在未来发展的博弈过程里,如何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把握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关键而艰难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产业环境、内部资源分析、企业经营理念等的研究来看出动态环境下企业资源、核心能力的认识与作用过程,及其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1.2.4 研究限制本论文属于探索和学习性质,主要围绕一个企业为载体展开;集中论述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定的板块区域和行业范围内的竞争态势与发展战略的制定。医药行业的广阔背景和行业特色决定了研讨的难度、企业经营的保密性决定了调查的片面、理论知识的不全面决定了过程和结论的缺陷。通过对相关人士的求教、访谈和对各种不同数据资料、理论资料的大量收集,也许能弥补一些不足,希望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本身突破限制,有益于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云南白药战略模式分析流程与战略决策结构云南白药外部环境分析l 医药行业的宏观环境要素分析l 云南白药外部环境性质界定与分析l 医药行业的行业结构分析与行业策略分析l 医药行业主要市场要素分析与竞争策略思考云南白药内部环境分析l 云南白药治理结构分析l 云南白药财务状况分析l 云南白药市场状况分析l 云南白药企业价值链分析l 云南白药企业能力分析外部机会与威胁识别与选择内部优势与劣势识别与把握战略选择战略执行企业战略目标体系的构筑l 公司总体的战略选择l 各板块层级的战略选择l 运营层级的战略选择l 组织结构梳理l 战略变革管理l 执行管理与项目管理战略分析我们想去哪?我们在哪儿?企业怎样到达目标?图1-1 云南白药公司战略分析模式第二部分 云南白药公司外部环境分析本部分通过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相关的理论探讨,来开展对医药行业的外部分析。2.1 凭借的外部环境分析理论和方法宏观环境分析之PEST分析环境性质界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竞争位置分析行业结构分析机会与威胁分析图2-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界定并确定云南白药公司所处的环境性质是云南白药公司进一步采取战略手段的必要基础。不同性质的环境对进一步所采取的分析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这一步包含两部分:首先确定环境的性质,然后根据环境的性质采用产业结构分析理论工具以对当前进行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战略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对已占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必要的预测。 2.1.1 企业的一般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主要针对企业的国内外间接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中国进入WTO将使每一个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和恶劣。而现阶段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和科技等关键因素的不断调整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讨医药行业的宏观环境要素分析。2.1.2 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所谓行业,是指按企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而划分形成的产业类别。本文主要涉及的是云南白药公司外部环境的性质界定与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行业因素分析:行业发展阶段规模和趋势;行业的价值链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图(2-2)-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行业生命周期、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 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方讨价 还价的能力还价的能力购买方讨价新进入者的威胁购 买 方潜在的加入者I供 应 方替 代 产 品 行业竞争者、现 有 竞 争 者 图2-2 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驱使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新进入者的威胁-潜在的和新的进入者将参与争夺现有市场,可能引入新的生产力、导致竞争平衡的破坏.、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讨价还价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厚薄,影响企业的市场策略.、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利润获取的水平.、现有的竞争-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态势、竞争方式.、替代产品的威胁-决定并限制了企业的投资获利程度,间接促进了产品的创新;同时对企业和行业的垄断能力起到调控作用. 2.2 医药行业一般环境分析2.2.1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的概况与趋势(一)世界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世界现代制药工业起步于二战后的国际经济复兴时期。5070年代世界医药经济年均增长150260%,8090年代均增长8.59.5%,1951年世界药品总产值为29亿美元,1998年发展到3280亿美元。1970年世界药品总销售额为217.7亿美元,1998年为3080亿美元,2002年为4006亿美元。根据国际药品战略小组研究分析,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保持每年7%的增长, 2010年将达到7200亿美元。天然药品、生物药品和非处方药将三分天下,形成21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目前,药品生产和销售的90%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制药工业联合会16个成员国,世界排名前25位制药公司销售额占全球处方药市场份额的63.9%,体现了药品产销的高度垄断性。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享有世界药品消费总额的80%。世界人均年药品消费水平排列前5位的分别为日本、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最高人均为477美元,意大利为210美元,中国仅为16美元。在制药工业发达的国家,企业是技术进步、研究开发的主体,国际上著名的制药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3,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二)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年均增长17.7%,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2000年,我国医药生产、销售、出口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医药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医药经济信息报统计,2003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8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6%;工业增加值1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其中,新产品产值4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1%;完成出口交货值3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0%。从以上可看出,我国医药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目前,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随着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比例的加大、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医疗体制改革及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我国医药行业将持续高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重点是:着重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总体上不追求数量的扩增;重点发展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和优势化学原料药。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及国家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推行,医药行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到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将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预计“十五期间,我国药品需求年均递增速度可达到12%左右。(三)当今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加剧,大型跨国企业的联合兼并成为国际性潮流。医药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而新药就是这一产业的“常青树”。由于新药研制具有耗资大、周期长、成功率低、国家法规政策限制多的特点(从国外新药的开发来看,开发一个新药,一般花费1.510亿美元,历时十年左右,且合成的单体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机率只有1/100001/5000),使一般中小企业望尘莫及。大型企业的合并,可以大大提高新药研制开发的能力和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大型跨国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成为国际性潮流。1995年英国葛兰素公司和威康公司合并后,使其在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提高到5.3%。1996年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医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37.3%。欧洲制药联合会和美国、日本等16国占有全球市场的90%。目前世界25强跨国制药公司已有20家“抢滩”中国市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医药企业已超过1700多家。进口药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1991年的14%增加到1996年的30%,独资、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占32%。为抵御外来竞争,国内医药业近年来也纷纷进行高速和变革,掀起了联合兼并的高潮。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山东、上海六强省市医药工业总产值之和已占全国52.5%,区域规模经济的优势逐步形成。华北制药经过大范围不间断的兼并联合与机制创新,树立了在中国医药业的重要地位;1998年底,山东新华、鲁抗联合组建了总资产达41亿元的“联合舰队”;2002年8月8日上海华源集团以11亿元代价控股了上海医药集团,成为国内最大一桩医药行业并购案、浙江、重庆、武汉等地的医药企业也正加紧进行联合兼并。2. 药品市场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技术药物产品异军突起。1998年全球市场销售额为114亿美元,2000年达到240亿美元,今后每年将以45%左右的速度递增。二是天然药物热销。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回归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加上部分化学合成药具有毒副作用等原因,天然药物倍受青睐。1998年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为145亿美元,今后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三是非处方药(OTC)、通用名药(指专利保护期已过的药品)的销售比例迅速增长。3. 新药研制已成为现代大型医药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际上许大大型制药企业已发展成为以研究和开发新药为基础的制药公司。为了加快新药研制的步伐,提高成功率,减少盲目性,从天然生物资源中发现新药和生理活性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制的重要方向。具有巨额经济效益的“重磅炸弹”型产品成为新药研制的重点。据世界权威资料显示,全球每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有巨额利润的产品1985年为3个,1987年10个,1990年24个,2000年发展到50个左右。4. 制药产业的技术密集型特点更加突出。药品从研制到生产的全过程,是多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交叉融合的过程,现代化的制药企业往往集中反映了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医药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中,人才、技术、资本高度集约化,技术质量的标准化已经成为产品推向消费者的通行证。GAP、GLP、GCP、GMP、GSP(分别指天然药物种植、安全性评价、临床、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等,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促进研制、生产、经营企业单位提高市场竞争的实力,药品质量将得到更大保证。(四)当前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概述从总体上来看,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含以下12个方面:1、社会政治体制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社会文化素质4、人口、年龄及疾病谱的变化与地区结构5、卫生经济与医院装备政策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7、医药分业管理8、药品分类管理9、实施GMP和GSP10、医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11、相关产业特别是生命科学及生产配套水平12、国内外投资贸易环境和加入世贸组织1999年是我国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变化最大的一年,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成立,我国药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力度空前加强,相关法规纷纷出台亮相,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从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到中药材种植生产的五种管理规范(GMP、GLP、GCP、GSP、GAP),强调与国际规范接轨,强制提高药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二是颁布了新的新药审批办法,进一步改进药品分类,统一评审标准,延伸管理范围,加强监管力度,提倡技术创新,杜绝重复开发和建设;三是对药品流通领域,特别是价格体系进行了全面整改,规范了药品经营行为和作价方法,公布了一大批常用药品的统一价格,制定了向高科技产品倾斜的优质优价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维护保证公平竞争,杜绝虚高定价、高额回扣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医疗体制改革,全国开始全面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开始执行医药分业和医院药房改革政策;此外还有一批相关配套政策也相继出台或进一步完善,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口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广告管理制度、执业药师制度、医药专利保护制度、政府采购、配送制度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加大政府对药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导向作用和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净化医药市场,保障人民保健医疗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力图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国际规范接轨,有利于医药企业公平竞争,扶优限劣,激励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兴药的行业政策环境。作为药品经营企业,在新的行业政策环境里,没有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将不能获取较高的利润;不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力量,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就难以完成新药报批;不进行GMP改造,将不能生产新药,不能申请仿制品种,不能接受委托加工,不能在相同品种的生产经营中获得较高的利润,最终将不能继续生产经营;不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将无法适应医药分业、药品分类管理的新市场环境。新的行业政策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禁止所有重复开发和建设。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从2000年起在全国逐渐推行,目前看来仍未成为医院采购药品的主渠道。在实际执行中暴露出的负面因素较多,表明政策设计中存在重大缺陷。对制药企业来说,参加各地的医院招标,因为成交量过于分散,增加了企业营销费用和物流成本,甚至感到疲于奔命。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而言,突出问题是执行者没有利益驱动,监督者不到位。政策设计的初衷是挤压医院、医生的灰色收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让利于民。但政策具体执行者是医院、医生,让医院、医生自己挤压自己的灰色收入,执行者没有利益驱动,没有积极性,甚至会消极抵制;另外监督者不到位,该政策的执行监督者应是卫生局,是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很难想象卫生局有足够人力进入医院各部门监督该项政策的实施情况。2000年,国家计委分三批降低了210多个品种规格的中央定价药品零售价格,年降价金额约32亿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降低了省管药品零售价格,据统计,年降价总额约42亿元(1997-2001年7月近五年我国10次降低药品零售价格,由国家计委公布的降价药品过200多个品种,降价总额累计约100亿元;2001年4月降低69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平均降幅约20%,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2001年7月降低49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平均降低15%,年降价总额约4亿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2000年药品零售物价指数为97.93%,比1999年下降2.07个百分点:其中国产药品类指数为94.85%,比上年下降5.15%,合资药品类指数为101.03%,比上年上升1.03%,进口药品类指数为98.39%,比上年下降1.61% 我国已从2000年一月一日起实施OTC制度。分类管理实施后,生产非处方药的企业有可能会以较快的速度分化,其中一部分产品质量好,适用对象广,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加大力度以自己的专有商标品牌宣传其产品,扩大市场,形成名牌优势,企业相应壮大发展,犹如几个获利最大的中外合资医药企业那样,靠非处方药迅速发展。2.2.2 WTO与我国医药行业对策一、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面临着自身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内的医药企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有医药企业;二是中外合资的医药企业。相对于数量较少的合资企业来说,国有医药企业面临着自身问题有:1、整体质量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药品经营企业17000多家。但整体而言,我国医药行业质量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制药企业多、规模小:在我国众多的制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314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规模效益差,我国制药企业利润总额不及国外一家大制药集团的利润额(美国默克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400亿美元,是我国化学制药业所有企业总和的3倍。);(2)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形成“多、小、散、低、乱的局面,许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能够生产的药品制剂品种共有4500多个,而美国为15万个,日本为4.4万个,德国为6万多个。由于企业多、品种少,使得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3)科研资金投入少,产品创新能力不足:2000年,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16.91%;而国内制药企业研发的费用投入最多不超过3%,一般仅为0.5-1.0%,导致我国制药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低下,近年来生产的873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4)企业整体质量不高:多数企业未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但在上市公司中,此情况相对较好。国家六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意见,将使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直接面临生存的考验,将会促使医药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收购及淘汰工作,从长远看,将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国有医药企业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医药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之一,但对外开放仅限于制药生产企业,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行业壁垒条块分割严重。从行业管理的制度看,主要表现在:第一,医药行业过分强调药品的特殊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特殊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专营性和国有医药主渠道,忽视了药品也是商品,医药企业同样要处于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造成医药企业的自主竞争能力差。第二,我国的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分属不同的行政机构,行业管理制度的落后,是医药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第三,行业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工作不完善。过去我们主要使用行政的手段管理经济,所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3、医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经营机制和营销观念落后。目前,许多国有医药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工作刚刚开始,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以致企业运作不规范,原动力不足,活力不够。 国有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方法原始,管理手段落后,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 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医药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最后将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目前,医药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人才阶梯程度差,缺少生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产品开发人才。加入WTO以后,医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现有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医药企业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的前提下,国有医药企业如何留住现有的人才、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是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现代化水平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企业管理不规范、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着企业在更广泛的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 二、医药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加入WTO虽然短期内对我国医药行业会有所冲击,但我国医药行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从长远看,将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1制药企业将加快研制新药的步伐。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是国内医药企业的当务之急。要使医药行业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除改善政策环境,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组织专项产品开发计划。对已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要给予重点支持,迅速提高企业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2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入WTO为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首先,中药出口形势看好。中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美国自1994年以来接受了中药,时兴用中药治病调养;中药在韩国的市场十分巨大,其次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他们的中药进口主要来自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市场对中成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断加深,中药走向国际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入世后,将为我国中成药打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机遇。其次,我国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等中低档产品也接近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加入WTO后将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3加快企业的优胜劣汰入世后,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医药企业经营会艰难。国外医药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领先的医药品种以及先进的经营模式。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依靠一定的品种和市场份额、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经验。这两个层次的市场竞争是白热化的,而规模相对小、品种落后、资金薄弱的企业经营环境是越来越困难,一些弱势企业必将会被淘汰出局。 4“药品报销目录”的保护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美,需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实行的药品报销基本目录将会对被纳入公费医疗报销和社会医疗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暂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国产药品竖立了一顶保护伞,打开了市场的生存空间,对于像鲁抗医药、华北制药这些国有大型医药类上市公司来说,将起到积极作用。加入世贸组织,既给我国医药发展带来机遇,又对我国医药企业产生提出了严峻挑战。国外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为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嫁接改造我们自己的企业提供了机遇。国际医药高新技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有利于带动全国医药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三、医药企业的对策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医药企业如何适应并主动迎接国际市场惊涛骇浪,成为一个现实而无法回避的课题。从长远看,无论哪个产业,开放和竞争都会带来进步。但短时间内必然会引起一定阵痛,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现实,把握良机。对于国有医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就目前我国国有医药企业的现状来看,必须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1管理思想与国际接轨我国医药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必须跟上融入世界的潮流,树立和强化市场观念。随着医药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企业资源的配置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及时地掌握和反馈市场信息,并且据此调整营销策略;同时医药企业必须强化法制观念,依法经营。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2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管理体制的接轨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在组织形式上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出资人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其次是完善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新三会与老三会的有机结合,这是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核心;进一步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3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医药企业要建立起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制度的建立: 建立能够体现民主化、科学化以及投资人责、权、利相一致和相应的风险责任的投资决策制度; 建立能够真实反映企业成本与效益的成本管理制度; 按国际惯例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按国际通行惯例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按国际通行标准进行质量监督的质量管理制度; 按国际医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惯例,建立新药开发制度;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4管理方法与国际接轨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必须与国际通行规则逐渐接轨,使企业在有效的运行机制下高效动作。 打破市场壁垒,提高医药企业的市场开拓水平。要求企业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医药市场进行细分,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结合现代市场营销手段,使企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从而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提高资产运营水平。首先要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善于把资产运营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善于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调控资产,构造利益共同体,使社会资产为我所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提高人才开发的水平,这是国有医药企业发展的根本措施。国有医药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在如何利用和转化现有人才、如何培育新的人才、如何选拔优秀人才、如何吸纳更多的人才等方面提高认识,制定措施,把提高人才开发水平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避免在大批人才流失以后才来考虑这个问题。 5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在于企业管理中广泛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境外跨国医药企业与国有医药企业在管理手段上的竞争体现在算盘与电脑的竞争、传真机与国际互联网的竞争。提高国有医药企业的管理手段现代化,还需要企业加快步伐,最大限度地推进网络数据库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需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系统、电子商务,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手段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2.3 云南省医药产业经营状况及环境分析一、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据资料显示1990年与1980年相比(按1980年不变价):云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从0.75亿元增加到2.5亿元,年均增长12.9%;商业总销售额从2.4亿元增加到7.7亿元,年均增长12.4%。整个“八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3.8%。1994年到1998年,年均递增18.2%。1998年比1997年增长22.71%,略高于全国19.8%的平均水平。据省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1998年,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发证数为16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37户,包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7户。省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云南省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医药工业企业有69户,产值18.77亿元(当年价,1990年不变价为18.21亿元)利润1.46亿元,利税总额2.87亿元。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2%,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12%。按全国医药行业统计可比口径排序,云南省医药工业产值在全国排名第24位,利润总额排全国第15位。1997年和1998年,全省有2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企业,资金利税率和产值利税率分别为14.03%和15.29%,仅次于烟草行业。全省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有5户,即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贝克诺顿公司、滇虹药业、积大药业、盘龙云海药业公司。1998年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达2.64亿元,居全省第1位,已进入全国化学制药企业100强;云白药集团、昆明中药厂进入全国重点中药生产企业前50名。医药产业从业人员2.7万人,其中工业企业职工1094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735人)。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化学原料药700吨,中成药1万吨,片剂100亿片,针剂5亿支,大输液0.5亿瓶,粉针剂0.5亿支,胶囊4.7亿粒。全省拥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3000多个,生产品种药有3700多个。云南省初步具备了化学药及制剂、生化制剂、植物药及制剂、中成药、动物药、抗生素药品等多门类的加工生产体系。1998年,云南省医药商业批发机构380个,经营药品近7000多种,商品销售净额为23.57亿元,占全国的2.41%,居全国第17位。商业利润总额2442.6万元,居全国第8位。省医药公司、省医药工业股份公司、昆明市医药公司分别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15亿元、3.35亿元、2.2亿元,均进入全国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前100名。全省医药商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基本上满足了全省人民医疗用药的需要。二、云南发展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1、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潜力。1998年,云南省医药市场总销售额达30多亿元,是1980年的11.8倍。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医药费支出分别为215.35元和53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9.5倍和16.7倍。1997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医药费支出也分别是1985年的28倍和10.8倍。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多年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1998年达到1200亿元。而且由于医药“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医药消费的市场空间总体上还会不断扩大。云南省还有开拓东南亚市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少东南亚国家缺医少药,中药在这些国家具有较高的信任度,随着这一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其医药市场的潜力会更大。发达国家对天然药物和天然功能性健康食品日益重视,也为云南省出口三七及提取物,灯盏花及提取物等天然特色药品、药材及提取物带来一定市场。另外,中国加入了WTO,中医药是中国进军世界的优势产品之一。2、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医药企业和一定竞争力的医药企业,产值总和近11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70%。省医药集团公司总产值、总销售、实现利润均占全省医药工商企业的50%以上,成为这一产业的龙头和骨干。目前,云南省已获得国家一至五类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4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7个。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如: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昆明牌”蒿甲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络泰冻干粉针、天麻素片;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云丰牌”云南白药胶囊、宫血宁胶囊;昆明中药厂的“云昆牌”止咳丸、舒肝冲剂、感冒消炎片;滇虹药业的“智人牌”皮康王、骨康王、痤康王;云南生物制药厂的“金殿牌”灯盏花素片、云南灯盏花注射液;盘龙云海药业公司的“盘龙云海”牌排毒养颜胶囊;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的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等。云南省这些医药名牌产品,大多数均为天然药物。这些知名企业和品牌为云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3、医药科研开发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能力。80年代以来,云南省一批医药骨干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科教兴药”的发展战略,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动物所、中国医科院昆明医学生物所、省药物研究所、昆明医学院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药。其中,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制的抗疟新药蒿甲醚注射液,成为我国在国际上第一个注册的制剂药物,已在27个国家注册销售,年外销额200万美元,居中国自己发明的单一制剂药品创汇前列;与瑞士诺华公司合作开发的复方蒿甲醚片,已在美国等45个国家获得国际药物专利注册,居我国产品在国外注册的前列,产品已出口创汇。滇虹药业实施“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瞄准一代”的产品开发战略,与全国许多一流的专家教授及研究院所挂钩、进行新产品、新项目联合开发,形成了皮康王、骨康王、康王洗发剂、痤康王等系列产品。云南省新药研究开发已具备一定实力的科技队伍和实现产业化的中试、生产条件。如昆明植物所、动物所、贵金属研究所、医学生物所等一批国家驻滇研究机构,在植物分类、天然药物资源、植物化学、药理学、民族药物学、动物毒素、金属络合药、生物药等方面,人才技术力量较强,设备先进,在国内属先进水平。最近,国家还批准在云南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建在昆明医学院的云南天然药物理重点实验室,具有天然药物药理、毒理研究的较好条件;省院共建的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研究到在天然药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昆明医学院、省中医院还有2个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正在筹建的昆明国家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药品安全性评价灵长类药物实验室等,都为云南省新药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4、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传统医药积淀。云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立体气候条件而享有“药材之乡”的美誉。经调查,云南的药用植物有6559种,占全国品种数的51%,蕴藏量1万公斤以上的472种,人工栽培1万公斤以上的品种103个;动物药260种,产藏量达40万公斤;矿物药32种,约占全国的40%;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资源种类极为丰富,仅放线菌分离到的种、属约占全世界公开报道的50%。民族、民间传统用药有1250种。云南省26个民族在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形成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医药学理论,其中傣族、藏族、彝族等医药都有文献记载。这些都是以天然药物为主,发展特色民族医药经济的坚实基础。三、云南发展医药产业的制约因素1. 缺乏产业宏观政策和宏观管理。长期以来,对云南省发展医药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医药作为大产业发展的思路不够明确,缺乏宏观管理和宏观的政策,没有形成大决策、大规划、大科技、大管理的发展态势。在实际中存在三种片面认识:一是对医药产业具有的知识性、技术性认识不足。认为医药是赚钱的行业,“百业兴药,多方插手”,各行各业各地甚至个体,不管是否具备开办药厂条件,都争建药厂。非医药专业设计单位参与药厂的设计、车间技术改造或项目可研报告,使药厂达不到规定标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形成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二是认为医药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即使有好项目也不愿意投资,不积极创造条件。三是存在着“四重四轻”思想,即重眼前轻长远,重仿制轻创造,重规模产量轻科技含量,重生产轻营销等。2. 基础薄弱,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滞后。云南省医药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总体上看基础仍然显得薄弱。全省现有医药工业企业中,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63户。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存在“小、少、浅、低”问题,即规模小,目前,还没有资产10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精品少、品种重复,销售额上3000万元的品种不到10个,低档次产品占据多数;产品开发层次浅,通用制剂生产及植物药粗提取能力过大,设备利用率只有30%,生产比较粗放。占全省GDP的比重较低。1998年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为7.3亿元,仅占全省工业增加值517.5亿元的1.4%。3. 企业营销手段落后,市场开拓不力。总体上说,云南省医药流通行业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对总量控制、批发从严、零售适度的执法和技术监督不严。上海、浙江各100多家医药批发机构就分别实现了100多亿元的销售额;而云南省已有380多个医药商业批发机构,商业销售额仅为21.7亿元,户均才678.9万元,亏损面在40%以上,零售网点重复建设,规模小、效益差,粗放经营严重,普遍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营销网络、营销方式的意识和知识。有的企业缺少懂经营、善管理、能开拓市场的领导和营销人员,中小药厂主要局限于省内“单打独斗”跑销售。医药商业企业由于资金、效益、回扣等因素,对推销省产药品积极性不高,医院药房也未高度重视省产药品的购用。4. 人才缺乏,新药研制体系没有形成。云南省新药研发主要技术力量分散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制药企业新药研发人员明显不足,总体素质偏低,缺乏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医药行业内能独立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300多人,能从事科研的人员仅有100多人,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独立开发新药的能力和消化科技成果的能力。许多药厂、医药公司无一个制药工程师、执业药师或主管药师,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连药品分类都不十分清楚。企业参与研究的意识差,没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效益、再高投入的新药研究开发良性循环意识。由于体制限制,小而全的产学三条块分割,技术力量分散,手段落后,信息闭塞,低层次重复研究突出,难以形成较强而集中配套的技术攻关力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脱节,新药研究和成果转化脱节,阻碍了研究的延续性和成果的转化。政府在医药科研方向和成果转化上的控制手段和调控能力较弱。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财政投入新药研发的攻关经费仅占整个攻关计划的10%左右。据对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5户大中型企业调查,1997年R&D投入仅为0.48%,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10%,云南具有的资源优势没有很好的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优势。5、体制多变,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和政策扶持不够。长期以来,医药产业管理机构多变,体制不顺,责权分离。1979年成立省医药管理局,1983年改为省医药总公司,1986年又改为省医药管理局,1993年又成建制地转为省医药总公司,1996年成立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仅设立一个不到10人的省医药管理办公室进行行业管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直到2000年才成立。国有医药企业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还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变过来,围着政府“等靠要”,发展思想不清,市场开拓不力,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规范,积累与分配关系处理不当,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外部机制上,对新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政策激励强度低,对新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缺乏支持力度。信息沟通不灵,中介机构不发达,缺少有效的进口药、合资药、新药的价格管理手段。特别忽略了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经营者队伍,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者选拔、激励、约束机制。十年来,全省对医药固定资产的投资仅为3.8亿元,而全行业创造的利润高达11.7亿元。很多药厂创造的效益是靠拼人力、拼设备而获得的。四、云南医药产业至2010年发展目标 云南省计划发展委员会 1999年到2010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1990年不变价),在1998年18.21亿元(1990年不变价)的基础上年均递增速度为22.1%。第一阶段20002005年,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年均递增17.74%。其中,20002002年,工业总产值24亿元,销售收入21.6亿元,实现利税4.8亿元;20032005年,工业总产值35万元,销售收入31.5亿元,实现利税6.3亿元,发展成为云南省的新兴优势产业。第二阶段20052010年,产业化培植阶段,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4.34%。其中,20032005年,工业总产值70亿元,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20062010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销售收入18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初步形成优化的产业链和和较完善的生产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为后阶段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打下坚实基础。2.3 国内及国际竞争对手分析2.3.1 产业间竞争态势分析我国的医药行业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计划经济(短缺)时代的缓慢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了向多元化经营、跨国竞争的过剩经济时代。行业内的各个板块已不可能再独霸一隅而独乐其中了,竞争模式也由相对的垄断竞争变为完全的自由竞争。根据Poter的五力分析理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医药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GMP GAP行 业 管 理 部 门(A)计委、经委、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集团等中药材、中成药 B生化制药工业 C健康产品 D医疗器材 E医药商业 F批发企业医药零售 G终端医疗服 I务机构批发企业消费者 JGSP 销 售 服 务 与 促 销 H图(2.2) 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链 1、新进入者的威胁企业进入医药行业的代价相对来说应该是较高的,它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壁垒主要有:1) 药品经营受到国家相关部门(A)的政策性约束2) 进入B、C、D、E等板块的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3) 进入F、G板块的企业受到渠道和市场知名度的限制4) 药品的知识产权或专利保护但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和国内市场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可能的潜在进入者:1)加入WTO后国际性大企业将以多种形式进入多个领域2)国内有实力的集团企业或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兼并购买或参股的方式介入多个领域3)具备先进技术和开发实力的科研机构,以产品转化的方式进入4)上中游板块的企业以横向或纵向一体化的方式跨领域进入下游板块2、现有企业间的对抗现有企业在板块内部进行高度的自由竞争,其表现为:1)B板块的竞争体现于对资源、先进的加工工艺、产品保护方面2)C板块的竞争体现于专利产品的取得、相同产品的市场竞争、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转化、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销售服务队伍的培养3)D板块的竞争体现于概念产品的发掘、营销手段的升级、营销理念的更新、市场定位的细化4)板块的竞争体现于营销区域的增长、服务能力的提高、渠道的强化与产品资源的获得5)G板块的竞争体现于网点的覆盖能力、品牌的突出、服务水平与特色的提升6)它们的共同点还在于对资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