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0381062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一、前言 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治疗学则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选择和使用药物,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的有机结合,在药学和医学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是一门广泛交叉的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运用药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指导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疾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合理用药。因此在临床医师的继续教育中开展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大纲采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红宇,陈醒言主编的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作为教科书。全书共18章,总论部分8章,主要介绍与临床药理学及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新药临床研究,临床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等。各论部分10章,按系统编排,以疾病为纲,着重介绍应如何根据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各章节后面附有练习思考题。全部课程内容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面授学时数为48学时。二、学时分配章节内容时数第一章临床药理学的概论1第二章新药研究及新药临床试验设计3第三章临床药物动力学与给药方案4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2第五章药物相互作用2第六章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2第七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2第八章药物滥用2第九章精神与神经疾病的药物治疗6第十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4第十四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2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2第十六章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2第十七章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2第十八章中毒及其解救2合 计38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1. 掌握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的概念。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熟悉临床药理学和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的关系。3.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二、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老、幼、正常人与病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应,以及药物的作用原理。2.安全性研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3.药动学研究:利用体内药物浓度分析技术以及数学知识,定量观察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和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三、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3.上市药物的再评价;4.教学与培训;四、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1.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2.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第二章新药研究及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目的要求】、掌握新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新药临床试验的内容、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3.了解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新药的基本概念二、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新药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申请临床研究3.新药临床研究: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IV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4.申请生产和试生产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基本事项内容。四、新药的临床试验与评价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IV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五、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与给药方案【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药动学参数;掌握一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和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特点。掌握给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和临床应用。2.熟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3.了解群体药动学的概念;常用个体化给药的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 一、 临床药物动力学的主要概念及意义1. 速率过程与速率常数2.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3. 房室模型4. 表观分布容积5. 半衰期6. 总清除率7. 稳态血浆浓度8. 积累系数9. 负荷剂量10. 生物利用度二、药代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三、 群体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有关参数及测定方法。四、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调整1.单剂量给药方案2.多次剂量给药方案3.肝功能障碍病人给药方案调整4.肾功能障碍病人给药方案调整五、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个体化给药()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判断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依从性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肝肾心功能不全()合并用药、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影响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的因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采血时间与方法、个体化的给药方法:()稳态一点法:简便易行,抽血次数少,易为病人所接受。(2)多点法:多时间点采样,测血药浓度,计算机拟合模型求算参数,设计调整给药方案。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掌握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诊断和处理原则。2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3熟悉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凡是病人用药后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是药物引起的疾病,既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又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延伸。一、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1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其发生与药物的剂量有直接关系,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药物异常型与病人异常型两种。2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1)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药动学原因靶器官的敏感性增强(2)B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药物异常性病人异常性:遗传异常、免疫异常3.药物不良反应危害4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1)自发呈报监测系统(2)医院全面监测系统 二、 药源性疾病1.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2.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中毒型、炎症型、增生型、萎缩型、赘生型和癌变、变性和浸润型、畸形发育性(胚胎型)、血管水肿型、血管栓塞型、精神依赖型以及功能型。3.常见的药源性疾病(1)肝损害(2)肾损害(3)循环系统损害(4)精神神经系统损害(5)血液和造血系统损害(6)消化系统损害(7)呼吸系统损害(8)运动系统损害(9)代谢和水电解质紊乱(10)药物的变态反应(11)其他第五章 药物相互作用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概念。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2 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及食物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3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一、有关概念: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复合效应,包括药效增强或减弱、不良反应增强或减轻,甚至出现毒性反应。配伍禁忌:指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前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效改变.包括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塑料制容器亦会吸附某些药物而影响疗效。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用药使药物作用增强。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使药物作用减弱。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 影响药物吸收:pH、胃肠运动、药物之间结合、肠粘膜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 影响药物分布:药物之间可通过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影响彼此的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置换,如保泰松与口服降糖药合用,使后者游离型增多,引起低血糖反应。3 影响药物代谢:苯巴比妥等药酶的诱导剂可导致另一药物的药理活性或治疗作用逐渐下降,合用时需加大剂量。能抑制药酶代谢的药物,可使合用药物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可使-内酰胺类抗生素活性降低,若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后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4 影响药物排泄:改变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可影响其他药物从肾排泄;两种酸性药物或两种碱性药物并用,可以相互竞争转运载体而竞争性抑制由肾小管的分泌;能够改变尿液pH的药物,可通过改变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而影响其排泄。三、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通过相互影响与受体结合或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再摄取以及灭活或改变药物靶位的敏感性而引起药物效应的变化。四、食物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乙醇可通过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与多种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可降低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其中的鞣酸能与多种金属离子、苷类、生物碱等结合产生沉淀而影响它们的吸收。吸烟能收缩外周血管,影响药物的吸收。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 肾脏的不良反应第六章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目的要求】、掌握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掌握老年人药效动力学及常用药物。、熟悉分娩期及哺乳期用药了解围生期药物代谢动力学;熟悉老年人药代动力学、老年生理、生化功能的特点。3.了解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药物经胎盘的转运与代谢:胎盘的生理学、胎盘的转运功能及药物转运、胎盘的代谢功能。3.胎儿药动学特点。4.妊娠期用药与致畸:苯妥英钠与巴比妥类、碳酸锂、已烯雌酚、避孕药、链霉素、四环素类、维生素A类、抗凝药、抗恶性肿瘤药、糖皮质激素、抗甲状腺素、酒精、吸烟等引起的致畸作用。5.妊娠期常用药物的选择6.哺乳期用药二、新生儿及儿童用药1. 新生儿及儿童药动学特点。2.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殊特点3.儿童合理用药注意事项三、老年人用药1.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特点。(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2)心血管系统、肾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3)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2.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1)药物吸收:胃酸缺乏、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2)药物分布:机体构成成分的变化、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红细胞结合。(3)药物代谢与肝血流量、白蛋白、血浆半衰期、剂量。(3)药物排泄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3.老年人药效动力学(4)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与药效学。(5)药物耐受性和治疗的依从性下降。4.老年人常见的不良反应(1)发生率高的原因。(2)常见的药不良反应。5.老年人用药一般原则 第七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目的要求】、掌握肝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熟悉药物对肝肾的毒性。3.了解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剂量的调整。【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肝功能障碍与临床用药1.药物在肝脏内的生物转化2.肝功能障碍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的改变3.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4.肝功能障碍时给要方案的调整二、肾功能障碍与临床用药1.肾脏的排泄功能2.肾功能障碍时对药物的体内过程的影响3.药物的肾毒性4. 肾功能障碍患者给要方案的调整第八章 药物滥用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滥用的概念和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分类。掌握阿片类、可卡因、镇静催眠药及乙醇依赖性的治疗措施。2. 熟悉药物滥用的管制及药物滥用的危害。3. 了解常见被滥用药物的中毒症状和戒断症状。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一、常见药物滥用的表现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反复大量使用一些具有依赖性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方式,导致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的分类:(1) 麻醉药品(narcotic drugs):阿片类、可卡因、大麻。(2)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s)::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3) 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1.麻醉性镇痛药滥用的表现2. 苯丙胺类滥用的表现3. 可卡因类滥用的表现4. 巴比妥类药物滥用的表现5. 酒中毒的表现二、药物滥用的诊断和治疗阿片类、可卡因、大麻、苯丙胺类、镇静催眠药及乙醇中毒的症状、戒断症状表现及依赖性的治疗。第九章 精神与神经疾病的药物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特点。掌握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原则。熟悉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基础。2.掌握抗焦虑药的临床评价及选药原则。掌握心境稳定剂碳酸锂的药动学,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熟悉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的特点。3.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乙琥胺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各类癫痫的合理选药。熟悉其他抗癫痫药的作用与应用。熟悉抗癫痫药治疗的一般原则。了解癫痫的分类。4.掌握左旋多巴的药动学特点、作用及应用。与卡比多巴等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合用的意义。掌握拟多巴胺类药和中枢性抗胆碱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和应用特点。熟悉金刚烷胺、溴隐亭、司立吉林治疗帕金森病的特点。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 一、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DA(DA)假说;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5-羟色胺(5-HT)假说。2.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及药理学特点:(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等)。(2)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3)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的特点。3.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二、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1.心境障碍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2.心境障碍的常用药物(1)心境稳定剂是治疗躁狂以及预防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躁狂与抑郁转相的一类药物。目前,比较公认的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及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2)抗焦虑药的作用特点、常用药物的临床评价及选药原则、应用注意事项。3. 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三、癫痫的药物治疗1. 癫痫发作的机制2. 癫痫发作的临床分型3. 传统抗癫痫药物:(1)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主要通过抑制电压敏感性Na+通道,阻止Na+内流,稳定神经细胞膜而抗癫痫,是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之一,治疗癫痫特续状态的有效药物。亦可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和抗心律失常。体内过程特点、毒性反应和用药注意。(2)苯巴比妥:强直-阵挛发作、小儿癫痫发作的首选药之一。作用快、强。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复杂部分性发作和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药之一。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于苯妥英钠。(3)乙琥胺(ethosuximide)是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型癫痫无效。抗癫痫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4. 新型抗癫痫药物5. 癫痫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四、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1.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环节:病因:多巴胺学说;氧化应激-自由基学说治疗:应用拟多巴胺药或胆碱受体阻断药,恢复多巴胺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功能的平衡。2. 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1)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在脑内转变成DA,补充纹状体内DA的不足。治疗帕金森病的特点。体内过程特点。不良反应。左旋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或苄丝肼可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与左旋多巴合用,提高脑内DA浓度,增强疗效。复方制剂美多巴、信尼麦。金刚烷胺:促使纹状体中残存的完整DA能神经元释放DA。溴隐亭和培高利特: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受体。(2)中枢抗胆碱药苯海索、丙环定:阻断中枢胆碱受体,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作用特点及用途。(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selegiline):抑制MAO B,减少纹状体内DA降解;抑制神经毒性物质形成,保护黑质DA神经元。与左旋多巴合用,减轻“开-关”现象。3.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五、常见头痛和神经痛的药物治疗1.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2. 丛集性头痛的药物治疗3. 肌紧张性头痛的药物治疗4. 放射性神经痛的药物治疗第十章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目的要求】1掌握利尿药、受体阻断药、转化酶抑制药、钙拮抗药、哌唑嗪、AT受体阻断药等治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主要的不良反应。熟悉可乐定、甲基多巴、利血平、胍乙啶、肼苯哒嗪、长压定等的临床应用。了解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及抗高血压药在治疗中的地位和分类。2掌握硝酸酯类抗心绞痛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用法,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掌握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药抗心绞痛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特点。熟悉发生心绞痛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表现和分型。了解心绞痛的概念、主要症状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和对人体的危害。3掌握各类抗心律失常药基本作用、作用机制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熟悉心律失常电生理基础及各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影响。4. 掌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T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受体阻断药、强心苷、非苷类强心药及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评价。了解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药物治疗的演变。5. 掌握常用调血脂药的药理特性及目前发展和应用的情况。熟悉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了解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含义及在防治心脑血管病中的重要性。了解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与动粥的关系,熟悉抗氧化性抗动粥药发展近况。了解多烯脂肪酸的类型及其抗动粥作用的机理的效应,发展的前景。【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一、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一)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按主要作用部位对抗高血压的分类。(二)常用的降压药1利尿降压药:利尿药口服早期降压与其降低血容量有关。长期应用因动脉壁上Na+浓度降低,小动脉扩张而产生降压作用。氢氯噻嗪口服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或与其它降压药配伍治疗中度及重度高血压病。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选择性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能扩张动静脉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临床用于中度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非选择性1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用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3钙通道阻滞药的降压作用和应用。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5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的作用及临床应用。6中枢性降压药(1) 可乐定的降压作用特点。降压作用的机制是激活中枢咪唑啉受体及突触后膜上的2受体。临床用于中度高血压治疗,尤其对伴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尤为适宜。(2)-甲基多巴:降压作用及作用原制与可乐定相似,其特点是不减少肾血流量,特别适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患者。7抗肾上腺素神经药:利血平降压作用的特点。降压作用的机制是耗竭交感末梢囊泡内的儿茶酚胺,导致交感功能障碍。胍乙啶降压作用强大。作用机制是抑制交感末梢递质的释放,长期应用亦可耗竭末梢的儿茶酚胺。8. 其他降压药肼屈嗪、硝普钠、米诺地尔、二氮嗪的降压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三)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的原则二、心绞痛的药物治疗1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前区阵发性闷痛或绞痛,临床常将其分为典型(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两大类型,都是由于心肌供氧相对或绝对不足所致,典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狭窄或梗阴所致,当体力活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加大时发病:变异型心绞痛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冠脉痉挛性收缩,供氧不足所致,可在休息时发病。治疗心绞痛的关键,是心肌供氧和需氧的平衡关系,供需则发病,供需则病止。影响供氧的因素主要为冠脉流量而决定冠脉流量的关键是心脏外膜下和内膜下的流量,侧枝流量及冠脉本身的阻力:增加需氧的因素主要为心脏收缩性、心率及心室壁张力。左心室的容量、大小及压力,又是影响心室壁张力的因素。能够降低心肌耗氧或增加供血、供氧的药物都具抗心绞痛的效应。2硝酸酯类 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戊四硝酯及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是代表性的药物,有速效、高效、经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1)改变血流动力学,舒张全身血管,舒张容量血管,使后负荷减轻,心脏作功及心室射血时间均减少。结果两方面均使耗氧量降低。(2)改变心肌血液分配硝酸酯类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是它在平滑肌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形成NO,激活GC,使细胞内cGMP增加,使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而使平滑肌松弛,近也证明cGMP能减少细胞内钙的游离及外钙的进入,使细胞内Ca2+降低而松弛平滑肌。硝酸酯类可用于防治典型及变异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但常出现皮肤血管扩张、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眼内压升高的不良反应,连续应用还可出现耐受性。硝酸异山梨酯及戊四硝酯可口服生效,作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多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3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常用的抗心绞痛药,它主要是阻断心肌受体,使心肌收缩减弱,心率变慢,使心肌耗氧量降低,还因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而有利于心内膜区的血流供应,但因抑制心肌使心室容积加大,射血时间延长,有增加心肌耗氧的因素,而总效应仍使心肌耗氧减少。普萘洛尔可用于典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不宜用于变异性心绞痛,为纠正其缺点,可与硝酸酯伍用。4钙拮抗药 常用的钙拮抗药有硝苯地平、地尔硫和维拉帕米等。硝苯地平是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药。钙拮抗药能抑制Ca2+向细胞内流,使心肌收缩减弱,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降低,又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心肌耗氧也能降低。扩张冠脉也可改善心肌缺血区的供氧,故对典型及变异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均有效。4联合用药 硝酸甘油与受体阻滞药合用及钙拮抗药与受体阻断药合用的优点。三、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抗心律失常药电生理基础:1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膜电位、动作电位、自律性、兴奋性与不应期,膜反应性与传导性。2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冲动传导异常:折返、折返形成与消除。(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I类Na+通道阻滞剂,Ia、Ib、Ic的作用异同。II类受体阻断剂:III类,延长APD药。K+通道阻滞剂,IV钙通道阻滞剂。(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 I类抗心律失常药(1)Ia类的电生理作用特点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普鲁卡因胺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2)Ib类的电生理作用特性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苯妥英钠作用和临床应用及美西律的特性。(3)Ic类的电生理特性普罗帕酮、恩卡尼、氟卡尼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性。2II类-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剂对心肌电生理影响,主要适应症。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3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药动学,不良反应。索他洛尔、溴苄铵的抗心律失常特性。4IV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在抗心律失常中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维拉帕米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四)抗心律失常药应用原则及其评价四、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T受体阻断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二)利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与应用。(三)受体阻断药:对心力衰竭从禁忌到适应症,抗心衰的机制:对心功能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抗交感作用;抗心律失常与抗心肌缺血作用。(四)强心苷类1强心苷类抗心衰的作用与机制正性肌力作用及机制负性频率作用。对心输出量,耗氧量有不同影响。对心脏电生理作用: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心电图特点。对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对血管和肾脏的作用。2地高辛的药动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比较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肠肝循环、代谢、排泄、t1/2。3. 临床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及其机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治疗原理、临床疗效。4. 不良反应及防治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必须注意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发生机制。预防:避免低钾的重要性,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治疗:补钾、阿托品在处理心动过缓的意义,快速型心律失常利多卡因,钙拮抗药的应用。(五)非苷类强心药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的抗心衰机制及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尔利酮。(六)其他抗心衰的药物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哌唑嗪、肼屈嗪等):治疗CHF的作用机制及适应症、疗效和应用注意事项。五、调血脂药(一)临床根据各种脂蛋白在血浆过高的特点,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六种类型。(二)调血脂药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这类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这类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TG及VLDL也有所降低,并能升高HDL,适用于各型高Ch血症,作用机理为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Ch的合成,相应增加肝细胞LDL受体的活性。2 胆汁酸螯合剂这类药物有考来烯胺(消胆胺,cholestyramine),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氯化物,在消化道中不被分解、消化和吸收,能与胆汁螯合,打断胆汁酸的回吸收和利用,从而便体内的Ch或高LDL降低。3 烟酸(nicotinic acid)主要降低TG及VLDL,也经度降低LDL及TC,升高HDL,可用于II、III、IV型高脂蛋白血症。有扩张皮肤的血管,降低糖耐量、增加血中尿酸及胃肠刺激等反应。4. 苯氧酸(fibric acid)类 常用吉非贝齐(gemfibrozil),非诺贝特(fenofibrate)和苯扎贝特(bazyfibrate)等。这类药物降低TG,VLDL的作用较强,降TC及LDL作用较弱,可升高HDL,并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作用,主用于b、II及IV型高脂蛋白血症。5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Probucol)有明显的抗动粥病变效应,主要作用机制是抗氧化,抑制LDL的氧化变性,同时能促进Ch的逆行转运,适用于各种高Gh血症。维生素E也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治疗。6多烯脂肪酸 包括n-6和n-3两种类型,常用r亚麻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具有调血脂、影响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壁的前列腺素、影响白细胞的白三烯代谢,使LTB4,LTC4等生成减少,代而生成LTB5等,减弱LT类在炎性反应中的活性,且抗炎效应。亦能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数,微循环及血细胞的可塑性。7其它抗动粥药 保护动脉内皮药(肝素、硫酸软骨素、藻酸双酯钠等)。第十一章 休克的药物治疗【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的抗休克药物和休克的药物治疗原则,熟悉休克的药物治疗原则和临床常见休克的药物治疗,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教学时数】自学【教学内容】一 概述:1.休克的病因与分类2. 休克的药物治疗原则二、休克的药物治疗原则三、临床常用的休克治疗药物1. 血管活性药2. 非强心苷类强心剂3. 抗炎症介质类药物4. 改善能量代谢的药物5. 内啡肽受体调节剂四、临床常见休克的药物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药物治疗第十二章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目的要求】1.掌握平喘药的种类、代表药和适应症;哮喘治疗的目标;哮喘的阶梯式治疗;熟悉镇咳药的种类和代表药;祛痰药的种类和代表药;了解各类平喘药的药动学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镇咳药、祛痰药和呼吸兴奋药的一般药理知识。2. 掌握抗溃疡病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常用抗溃疡病药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常用抗Hp药。熟悉溃疡病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了解其他各种抗溃疡病药物的特点。【教学时数】自学【教学内容】一、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浸润、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多数研究支持哮喘的气道炎症属于变应性炎症。目前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药物主要有2-受体激动药、茶碱类、糖皮质激素、胆碱能受体阻断药、过敏介质阻释药等五大类。(一)2-受体激动药1、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防治。2、 常用制剂沙丁胺醇、克仑特罗、特布他林、非诺特罗、妥布特罗、沙美特罗、氟莫特罗等的特点。(二)茶碱类药物1、茶碱类药物代谢动力学、作用机制、茶碱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2、常用的茶碱类药物有氨茶碱、茶碱缓释剂、喘定和恩普菲林的特点。(三)胆碱能受体拮抗剂1、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溴化异丙托品、溴化氧托品等药的特点。(四)糖皮质激素目前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1、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2、两种给药方式:吸入给药:二丙酸倍氯米松、丁地去炎松和丙酸氟替卡松等高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剂型具有局部作用大,疗效理想;肝首过效应强,即使吞咽吸收也可迅速灭活,全身副作用小等优点,已成为哮喘病治疗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除激素依赖型哮喘外的任何类型的哮喘。全身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给药。临床上用于重度慢性哮喘、中度以上急性哮喘发作、危重度哮喘伴有呼吸衰竭。3、二丙酸倍氯米松、丁地去炎松、丙酸氟替卡松等的特点。(五)色甘酸钠及其类似物:色甘酸钠、酮替芬、尼多考米钠气雾剂等。/(六)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支气管哮喘通常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治疗原则是不同的。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目的。缓解期即哮喘慢性期治疗以抗炎为重点,通过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和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通常将慢性哮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方案。哮喘的治疗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调整,争取用最小的治疗控制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 急性哮喘发病的治疗2、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轻度、中度、重度慢性哮喘。二、镇咳药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保护性的生理反射。咳嗽反射弧由4个环节组成:呼吸道感受器;传入神经;延脑咳嗽中枢;传出神经。药物只要能抑制其中任一个环节就具有镇咳作用。根据药物作用的环节可将镇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两类,有些药物兼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一)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右沙美芬、喷托维林。(二)外周性镇咳药:苯佐那酯、苯丙哌林、那可汀。三、祛痰药祛痰药是指能使痰液变稀,粘稠度降低,或能加速呼吸道粘膜纤毛摆动,改善痰液转运功能的药物,所以也称粘液促动药。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两大类: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碘化钾、桔梗、远志等。粘痰溶解药:如溴已新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氨溴索与溴凡克新,乙酰半胱胺酸及其同类药美司坦、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美司钠等。用于手术后或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痰液稠厚咳痰困难者。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一)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1. 抗酸药:如碳酸氢钠、三硅酸镁等。2. 胃酸分泌抑制药 H2受体拮抗药:如西米替丁等;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等;抗胆碱药:如哌仑西平等;胃泌素受体拮抗药:如丙谷胺等。3. 胃粘膜保护药 前列腺素衍生物:如米索前列醇等;胶体铋剂:如胶体枸橼酸铋等;其他:如硫糖铝、替普瑞酮、麦滋林、思密达等。4. 抗幽门螺杆菌药 如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四环素等。(二)防治复发的有效措施:1. 系统、全程、联合用药的原则,一丝不苟地治疗。2. 联合用药,就是数种药物同时服用,可以加速溃疡愈合,提高愈合质量。3. 疗程结束,胃镜检查确诊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还要进行维持治疗。五、止吐药1、常用药物及其机制:噻嗪类:主要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对各种呕吐(除晕动病呕吐外)均有效,如氯丙嗪、异丙嗪、硫乙拉嗪等。H1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美可洛嗪等,兼有中枢镇静作用,常用于晕动病呕吐。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具有阻断外周胃肠道抑制性多巴胺受体的药物也能促进胃排空,在临床上常作为胃肠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等。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其它:东莨菪碱、维生素B6等。2、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昂丹司琼等的特点。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目的要求】掌握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的药物治疗机制、分类及治疗药物的选用。熟悉上述疾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原则。了解上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教学时数】自学【教学内容】一、抗贫血药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1、缺铁性贫血:补铁,常用的制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铁、葡萄糖酸亚铁和枸橼酸铁铵等。主要用于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常用的制剂的特点,促进和妨碍铁剂吸收的因素,主要不良反应。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folic acid)和(或)维生素B12(Vitamin B12),使红细胞成熟受阻所致。治疗措施主要是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因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在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乙氨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故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用于治疗恶性贫血时,虽可纠正异常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损害症状,故应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维生素B12临床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炎、神经萎缩等)、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二、抗凝血药和溶栓药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参与的凝血因子包括以罗马数字编号的12个凝血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prekallikrein,Pre-K)、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Ka)、高分子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血小板磷脂(PL或PF3)等,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影响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现有常用的抗凝血药包括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肝素、香豆素类)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溶解血栓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使用过量可引起严重出血。(一)抗凝血药:1、肝素:作用机制、特点、肝素的临床适应证、过量解救。2、低分子量肝素的特点。3、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口服吸收后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又称口服抗凝药。常用的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华法林作用机制、特点、临床适应证、过量解救。(二)溶栓药1、重组链激酶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2、尿激酶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东菱精纯抗栓酶、蚓激酶、去纤酶的特点。三、促凝血药和止血药1、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2、酚磺乙胺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3、氨基己酸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4、氨甲苯酸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5、血凝酶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 四、血容量扩充药血浆容量扩充药又称血浆代用品(plasma substitutes)是一类小分子物质构成的胶体溶液,输入血管后依靠其胶体渗透压起到暂时替代和扩充血容量的目的。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是: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排泄较慢,但不持久蓄积体内。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第十四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作用【目的要求】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CS)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熟悉GCS的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防治;了解盐皮质激素,皮质激素抑制剂的作用及应用。【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2、 作用与作用机制: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内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其他作用及机理。3、 临床药动学、皮质激素与转运蛋白和肝功的关系。4、 适应证: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严重感染、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各种休克、血液病、皮肤病、眼病等。5、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长期大量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6、 剂量与用法、相互作用、临床评价与选药原则。7、盐皮质激素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8、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的作用应用。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目的要求】1.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各型糖尿病治疗方案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常用制剂及特点;双胍类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发展中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糖尿病并发症及其治疗。2.掌握甲亢的治疗机制和治疗药物的选用。熟悉甲亢的治疗原则。【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2、胰岛素:对糖、蛋白质、脂肪、氨基酸、K的作用及降血糖作用机制、临床药动学、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剂量及用法、临床评价与选药原则。常用制剂及特点。3、磺酰脲类: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药动学、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用法、相互作用、临床评价与选药原则。双胍类: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药动学、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临床评价与选药原则。磺酰脲类的作用、适应证;-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特点。发展中的糖尿病治疗药物。4、糖尿病治疗方案选择 ,各型糖尿病治疗计划。二、甲状腺激素:作用与作用机制、药动学、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抗甲状腺药的作用与作用机制、药动学、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与选药原则。第十六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化疗药物、抗生素、抗菌药物、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药敏试验、抗生素后效应等基本概念。2.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制;青霉素类的类别;各种青霉素的抗菌特性和应用范围;第1-4代头孢菌素的主要特性;碳青霉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特性和用途;熟悉新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性;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氨基苷类的抗菌作用、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了解影响-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因素;单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头孢烯类抗生素的主要特性;四环素类、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和主要特性。2.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常用氟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喹诺酮类进展;磺胺、甲硝唑、呋喃等类的作用、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基本概念:化疗药物、抗生素、抗菌药物、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药敏试验、抗生素后效应。(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三)细菌的耐药性二、常用抗菌药物及药理学特点(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制;详细讲解青霉素的类别及各类抗菌特性和应用范围;第1-4代头孢菌素的常用药物的主要特性;碳青霉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特性和用途。非典型和单环类内酰胺类。(二)新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的特点。(三)氨基糖苷类的抗菌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四)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及氯霉素的药理学特点。(五)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药动学特性和不良反应。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常用药物应用及用药注意。磺胺类及复方新诺明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硝基呋喃类、甲硝唑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三、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四、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伤寒与伤寒带菌者、败血症的药物治疗方案。第十七章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目的要求】、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及药物分类和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了解其发展方向。、熟悉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抗恶性肿瘤药药物分为。1、影响生物大分子的药物,有:a.影响核酸和物合成的药物5FU6MP等。b.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等。c.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抗生素等。d.影响蛋白质合成药,如长春碱类等。e.影响激素平衡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2、根据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分为a.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生素等。b.周期特异性药物,如核酸抑制剂作用于S期,长春碱类作用于M期等。二、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氟尿嘧啶 为S期特异性药物。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发挥作用,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而影响DNA合成。对消化道癌症和乳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也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GI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等,静脉炎,动脉内膜炎,偶见肝、肾功能损害。()巯基嘌呤(6-MP) 对S期较有效,延缓G1期。在体内先经酶的催化变成硫代肌苷酸,而阻止肌苷酸和鸟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核酸合成。肿瘤细胞对6-MP可产生耐药性。对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疗效好,大剂量可治绒毛膜上皮癌。可致GI反应,骨髓抑制,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甲氨蝶呤(MTX)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使二氢叶酸不能变成四氢叶酸,导致5,10-甲撑四氢叶酸不足,脱氧胸苷酸合成受阻,影响DNA合成。: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可致口腔及GI粘膜损害,骨髓抑制、脱发、皮炎等,致畸、死胎、大剂量损害肝、肾功能。甲酰四氢叶酸可作为救援剂,而减轻MTX对骨髓的抑制。()阿糖胞苷(Ara c)在体内经脱氧胞苷激酶催化成二或三磷胞苷,抑制DNA多聚酶的活性,影响DNA合成,干扰其复制,对S期细胞最敏感。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致骨髓抑制、GI反应、静脉炎等。()羟基脲(HU)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而抑制DNA的合成。选择性地作用于S期细胞。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黑色素瘤有短暂缓解作用。可致骨髓抑制、GI反应、畸胎、肾功损害。、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氮芥(HN2)为烷化剂,使DNA-鸟嘌呤烷化,交叉连结,抑制DNA合成。用于恶性淋巴瘤疗效高、快,尤其适于有纵膈压迫症状者。致恶心、呕吐、眩晕、听力减退、脱发、黄疸、月经失调、男性不育等。()环磷酰胺(CTX)在肝内生成醛磷酰胺,再在瘤细胞内分解成磷酰胺氮芥,使DNA烷化,形成交联,而影响DNA功能。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有效。致抑制骨髓,出血性膀胱炎,肝功损害。()噻替派(TSPA):其乙撑亚胺基烷化DNA,影响瘤细胞的分裂。用于乳癌、卵巢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致骨髓抑制。()白消安(马利兰)在体内解离后起烷化作用。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致抑制骨髓、GI反应,久用致闭经、睾丸萎缩。()卡莫司汀 对DNA、RNA和蛋白质都有烷化作用。其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用于脑瘤,对恶性淋巴瘤、骨髓瘤也有效。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肺毒性。()顺铂(DDP)氯解离后与DNA上的碱基交叉联结,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广谱,对乏氧瘤细胞有效,应用于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鼻咽癌、淋巴癌、膀胱癌。致骨髓抑制、GI反应、神经毒性、肾毒性。同类药物卡铂抗瘤作用强,毒性低。()丝裂雷素 (MMC)。为烷化剂,能与DNA的双链交联,抑制其复制,也部分使DNA断裂。用于胃癌、肺癌、乳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骨髓抑制明显,GI反应、局部刺激大,偶有心、肝、肾脏毒性。()博菜雷素(BLM)能与铜或铁离子络合,使氧分子转成氧自由基,而使DNA单链断裂,阻止其复制。用于磷状上皮癌,也用于淋巴瘤的联合治疗。致发热、脱发、肺纤维化等。()喜树碱(CPT)类 抑制拓朴异构酶干扰DNA功能和结构,作用于S、G1和G2期,用于胃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膀胱癌、大肠癌、肝癌也有效。喜树碱毒性大,可致GI反应、泌尿道刺激症状、骨髓抑制等,羟喜树碱毒性小。()鬼臼毒素衍生物 鬼臼毒素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而破坏纺锤丝形成。鬼臼毒素衍生物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