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0337087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0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路面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1 总则41.1 目的及意义41.2 编制依据41.3 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关系41.4 适用范围42 基层施工52.1 一般规定52.2 施工准备52.2.1 技术准备52.2.2 资源配备62.2.3 配合比设计72.2.4 基层原材料要求92.3 施工工序112.4 施工要点122.4.1 拌和122.4.2 运输与摊铺122.4.3 碾压132.4.4 养生142.4.5 裂缝处理152.5 基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162.5.1 基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162.5.2 基层混合料质量管理162.5.2 基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172.5.3 动态质量管理173 透层、封层、粘层施工183.1 一般规定183.2 施工准备183.2.1 技术准备183.2.2 资源配备193.2.3 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193.2.4 施工材料要求203.3 施工工序213.4 施工要点233.4.1 透层施工233.4.2 碎石封层施工233.4.3 稀浆封层施工243.4.4 粘层施工253.4.5 桥隧防水粘结层253.5 透层、封层、粘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53.5.1 透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53.5.2 封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63.5.3 粘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64 热拌沥青混合料结构层施工274.1 一般规定274.2 施工准备274.2.1 技术准备274.2.2 资源配备284.2.3 沥青搅拌设备要求294.2.4 配合比设计304.2.5 面层原材料334.3 施工工序394.3 施工要点404.3.1 拌和404.3.2 运输414.3.3 摊铺424.3.4 碾压444.3.5 施工接缝处理454.3.6 施工防污染及处理464.4 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474.4.1 原材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474.4.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管理484.4.3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494.4.4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试验规定504.4.5 动态质量管理515 路面附属工程施工工艺515.1 一般规定515.2 中央分隔带施工525.3 超高排水沟545.3 集水井555.4 路缘石安装565.5 小型预制盖板安装575.6 土路肩小型预制件安装575.7 路面排水581 总则1.1 目的及意义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提高路面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技术水平,明确路面工程施工工序,掌握施工要点,达到标准化施工要求,提升工程实体内在质量,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明确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流程,操作要点,克服质量通病,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标准化施工要求。1.2 编制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5、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公路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6、湖北省颁布实施的有关的文件规定;1.3 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关系本指导意见是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细化、补充,在使用过程中未涉及的内容,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执行。1.4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2 基层施工2.1 一般规定2.1.1 根据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中工地建设的等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场地规划、驻地建设、拌合站和工地试验室建设,并通过验收。 2.1.12 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隧道施工前,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做好现场调查和图纸审核工作。2.1.23 应统筹规划、强化协调,避免路基、交安、绿化等工程交叉施工污染,并应采取防污染措施。2.1.3 4 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2.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宜在冰冻(35)到来半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施工时日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2.1.6 桥台处基层施工,应采取先施工基层,后施工台后搭板工艺。基层施工时,应在搭板处设置钢模版,每块钢模版可采用不少于三根角钢上下错开连接支撑,角钢另一端采用钢钎固定,模版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图)2.1.7 应铺筑试验段工程,实行首件工程验收制。试验路段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 2.1.48 施工过程中,施工原始记录应与施工工序同步,工程现场验收应与施工资料签认同步,对隐蔽工程应保留相关影像资料。2.2 施工准备2.2 技术准备2.2.1 技术准备2.2.1.1 图纸审核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查看图纸是否存在漏项、多项及设计不合理的地方。2.2.1.2 测量复测接桩后 2.2.1 施工测量 1 应进行导线、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控制网布设、洞口测量、洞内测量),定期(一般每季度)对导线进行复测,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2 核对图纸中的曲线要素及逐桩座标。2.2.1.3 试验准备施工前应对做好工程原材料、配合比等相关试验。2.2.1.4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工期要求、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等因素,正确选定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路面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工程数量、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电力和运输以及安全、质量、环保、技术等主要措施内容。2.2.1.5 路床交验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及时组织路床交验。路床交验应保证一个季度内交验50%的连续路床,严禁小路段交验,其他交叉施工工程应在沥青路面施工前完成。路基、桥梁、隧道工程交验工作应有路面施工单位参加,并办理相关书面交验手续。 路基验收弯沉规定值按表2-2-1执行。其中季节影响系数根据交工验收的季节确定,湖北省属于非冰冻地区,路基的最不利季节为连续阴雨季节,其他时间的季节影响系数在1.21.4之间选择,天气晴热干燥则选高值,天气阴雨潮湿则选低值。 路基交验弯沉L0D(0.01mm)与回弹模量(E0D)的关系 表2-2-1 K1E0D 季节影响系数K1=1.2季节影响系数K1=1.3季节影响系数K1=1.4E0D=40MPa194179166E0D=45MPa173159148E0D=50MPa155143133E0D=60MPa129119111E0D=80MPa979083 台背回填范围、零填零挖和填挖过渡部位应加大弯沉值的检测频率。路面施工单位铺筑路面结构层之前必须清除路床顶面的软弱、坑槽、平整度差等质量病害,并采用自重18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予以全幅慢速振动碾压不少于一遍,确保压实质量符合要求。42.2.3 施工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严格执行三级技术交底制度。5 隧道工程应实行首件工程验收制。2.2.4 应做好工程所需材料选择及相关检测和试验工作。2.2.2 资源配备2.3 资源配备2.2.2.1 2.3.1 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和技术难度等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测量、试验、环保、专职质量检查和安全管理人员。2.2.2.2 路面施工机械设备宜按不低于表2-2-2要求配备。单个工区基层及底基层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表2-2-2序号机械名称数量备注1强制式粒料厂拌设备1台设备实际产量500T/H电子秤计量、宜双搅拌缸串联拌和;2全自动履带式摊铺机一般2台两台均为机械拼装熨平板,功率130kW当采用宽幅大厚度单机摊铺时,功率220kW。3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自重1820t,两挡振幅,双驱动当单层压实厚度20cm时,增加1台自重30t4胶轮压路机1台30t,带配重5装载机3台ZL506洒水车2台6000L2.2.2.3 基层搅拌设备要求集料供给系统。配备不少于4个集料仓,料仓上部应设有剔除超限料的格网以利于超限料滚落。细集料仓应配备振动破拱装置。集料供给应采用变频调速的皮带秤电子计量方式。水泥储存、供给系统。配备不少于2个水泥储罐,罐体底部设有高、低压空气破拱装置,不宜采用振动破拱。水泥供料要采用变频调速的电子螺旋秤方式计量,不采用减量秤计量装置。水、添加剂供给系统。水供给系统严禁采用手动阀门的方式控制流量,宜采用涡轮流量计进行计量,且能采用电子调节装置实现自动控制。拌和系统。强制式搅拌缸单级长度不小于3米,为提高拌和的均匀性,宜采用两级搅拌缸串联拌和。磨损严重的搅拌缸叶片必须及时更换。混合料的输送系统。为防止混合料抛料离析,在输送带卸料部位装备防止抛料挡板装置。混合料储存系统。应备有混合料储料仓用以暂时储存混合料。计量标定。所有电子计量系统需进行静态标定,并进行物料标定和动态配料误差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配料误差:集料不大于2%,水不大于1%,水泥不大于1%。2.2.2.4 基层摊铺设备要求摊铺能力与型号要求。宜采用1台宽幅抗离析摊铺机单机摊铺,以避免纵向接缝及通车后的纵向裂缝,宽幅抗离析摊铺机的功率应220kW。宜可以采用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联合作业,摊铺机型号应一致,单台摊铺机功率应130kW。摊铺机应具备摊铺速度自动控制功能、刮板输料自动控制功能、螺旋分料自动控制功能、夯锤振捣自动控制功能、两纵一横自动调平功能、停机油缸自动锁定功能。2.2.2.5 基层碾压设备要求当单层压实厚度20cm时,每个作业面1820t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自重大于30t轮胎压路机1台。当单层压实厚度20cm时,每个作业面1820t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自重大于30t轮胎压路机1台,并且配备1台自重30t的超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2.3 配合比设计2.3 资源配备2.2.3.1 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结构;一般级配见表2-2-3。基层和底基层级配组成 表2-2-3级配范围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要百分率(%)37.531.5199.54.752.360.60.0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009310075-9050-7029-5015-356-200-5级配碎石基层100859531412838182881406级配碎石底基层及垫层1009010073884969295417378200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调整。根据工程经验,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可以适当调整:0.075mm通过率可以放宽为05%;4.75mm通过率可以放宽为2238%。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调整。根据工程经验,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级配可以适当调整:0.075mm通过率可以放宽为07%。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采用悬浮密实级配,级配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级配,但级配碎石做基层结构应慎用。2.2.3.2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进行设计,其技术指标见表2-2-4。 级配碎石混合料重型击实技术要求 表2-2-4试验项目浸水4d的承载比值(CBR)压实度基层100%98%底基层80%96%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设计步骤为:按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在级配颗粒组成范围内按4.75mm筛孔的通过率调配出粗、中、细三种级配。对每种级配选取5个含水量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在最佳含水量下成型试件,进行级配碎石浸水4d的CBR试验。在满足CBR值要求的级配中,选取CBR值最大者作为设计级配。施工单位级配碎石组成设计完成后形成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单位审批,监理单位应事先按规定进行相关的平行试验,作为审批的依据。通过批复的组成设计方可进行试铺段铺筑。2.2.3.3 水泥稳定级配碎(砾)石配合比设计强度要求见表2-2-5。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 表2-2-5项目设计强度压实度水泥剂量最大最小底基层2.5 MPa97%4.5%3.0%基层3.54.5 MPa98%5.5%4.0%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步骤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要求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的规定。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试验,一般建议基层水泥剂量按4.0%5.5%、(底基层按3.0%4.5%)范围,分别取(34)种比例进行试验(以集料质量为100)。制备不同比例的混合料(试件为大试件,每组试件个数为13个,偏差系数要求15%),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d,浸水1d后取出,测定不同剂量下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稳定碎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应满足设计要求。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同时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级配、最佳含水量、最佳水泥剂量后,还要确定水泥剂量检测EDTA滴定速查表。将以上配合比设计资料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行试验路段铺筑,以指导施工。2.2.4 基层原材料要求2.3 资源配备2.2.4.1 原材料需要坚持源头控制,准入管理。应对提供路面集料的石料生产企业进行严格考察,仔细筛选,确保所提供的集料质量。2.2.4.2 在开工前,应储备足够的原材料(一般不低于合同段设计总量的30),以满足大规模连续施工的需要。2.2.4.3 须根据规范要求按检测频率对原材料进行检查,项目须对所用水泥、集料等原材料进行至少1次全套指标的外委检测。2.2.4.4 基层石料路面基层石料技术指标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细集料液限指标不大于28%;因湖北省属于潮湿多雨地区,其塑限指标不大于6%;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20%;含泥量不大于1%。基层碎石厂建设要求矿山开采要求。应清理矿山表层泥土和软弱风化层,即在矿山开采前,采用机械或人工全面清理母岩表层的泥土与软弱风化层,严防泥土和杂质渗入母岩。主要生产设备标准。颚式破碎机规格不小于600900型;反击式(或冲击式)破碎机不小于1214型;产量150t/h。石料进破碎机前颚式破碎机前必须设置振动预筛喂料装置(俗称除渣),并将筛出的泥块、泥渣通过除渣运输皮带排除,以减少石料的含泥量,保证石料洁净。预筛筛网长度不小于2米,筛孔尺寸不小于5cm。基层碎石规格要求基层石料统一按表2-2-6筛孔进行布置,基层石料统一为4种规格。 基层石料规格 表2-2-61#料2#料3#料4#料筛孔尺寸33mm21mm11mm5mm集料规格1931.5mm9.519mm4.759.5mm04.75mm2.2.4.5 基层水泥标号:基层水泥宜采用32.5,也可采用42.5标号。品种:基层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也可以采用具有凝结时间长和微膨胀性能的基层专用水泥。不得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凝结时间:基层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小于10小时。使用温度: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2.3 施工工序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3-1。图2-3-1 基层施工工艺流程2.4 施工要点2.4.1 拌和2.3.1.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应采用两级搅拌缸串联的拌和工艺,且每级搅拌缸长度必须3m。级配碎石可以采用单级搅拌缸拌和。2.4.1.2 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应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气候炎热干燥时,拌和用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2.4.1.3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2.4.1.4 在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包括水泥仓和加水)的生产计量,当某档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2.4.1.5 发现干湿不均、有离析的混合料,以及连续式拌和出现的“料头”、“料尾”质量不良的混合料,应改作它用或予以废弃。2.4.1.6 拌和机出料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不应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方法。2.4.1.7 每天开始搅拌之后,应取样检查配合比,随时在线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水泥剂量是否满足要求。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应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2.4.2 运输与摊铺2.4.2.1 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宜采用宽幅抗离析的大功率摊铺机单机摊铺,也可以采用双机梯队联合摊铺。采用双机梯队联合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间距严格控制在10m之间。2.4.2.2 基层或底基层的单层摊铺压实厚度一般控制在1620cm范围内。在具备大功率摊铺机和重型压路机,通过试验段试验能保证压实度的情况下,单层摊铺压实厚度可以放宽到32cm。2.4.2.3 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装料时应分前、后、中分三次移动装料,以防止装料离析。运输车辆数量应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应放在设备要求)。运输车上的混合料必须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从装料到运输至现场超过2小时须作为废料处理。2.4.2.4 铺筑底基层前,应将路床表面浮土、杂物清除干净,进行二次整修(复压、洒水是湿润),并保证路床表面湿润。(图)2.4.2.5 基层施工时应在两侧立钢模版,每块钢模版可采用不少于三根角钢上下错开连接支撑,角钢另一端采用钢钎固定,模版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图)2.4.2.6 两层水泥稳定碎石之间,须清除浮灰,且喷洒水泥净浆,水泥浆洒布量为1.01.5kg/m2(按水泥质量计),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度,洒布长度以不超过摊铺机前30m40m为宜。(图)2.4.2.7 施工防离析措施:运输车辆应在车厢侧板后门处加装挡板,以防止卸料喂料离析。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或者满埋螺旋,防止摊铺的横向离析。摊铺机应在中间链齿箱处加装反向叶片,防止摊铺的纵向离析。摊铺机应降低布料器前挡板,或者焊接前挡板,以减少其离地高度,防止摊铺的竖向离析。摊铺机应采取两次收斗方式,并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检查混合料离析现象,铲除局部粗集料过多的铺层或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防止摊铺的收斗窝状离析。2.4.2.8 基层和底基层摊铺采用导线找平方式。2.4.2.9 摊铺时,摊铺机须开启夯锤振捣功能,以提高摊铺密实度和平整度。振捣频率与摊铺速度和摊铺厚度有关,当摊铺机每行走1m,夯锤振捣必须200次,即摊铺速度为2m/min时,则夯锤振捣频率400prm(7Hz);摊铺速度为3m/min时,则夯锤振捣频率600prm(10Hz);摊铺速度为4m/min,则夯锤振捣频率800prm(13Hz)。2.4.2.10 摊铺机宜连续匀速摊铺。拌和机生产能力应与摊铺机摊铺速度相匹配,当采用宽幅大厚度施工工艺时,应采用2台500型拌和楼集中供料。2.4.2.11 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施工,如因故中断施工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或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均要设置横缝,横缝尽量设置在与构造物相接处。2.4.2.12 雨季施工,应注意气候变化,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并及时覆盖。2.4.3 碾压2.4.3.1 碾压时,应紧跟摊铺机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段落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专人指挥。(图)2.4.3.2 碾压应遵循试铺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碾压应遵循以下原则: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碾压原则,单钢轮压路机须具有双驱功能,以减少碾压推移裂缝。由路边向路中碾压原则。先稳压后振动的碾压原则。宜按照稳压强振弱振最后稳压的工序进行压实,直至表面基本无轮迹。一般初压宜采用30吨胶轮压路机稳压;复压采用单钢轮压路机碾压,先是高振幅碾压,然后低振幅碾压,当单层摊铺碾压厚度大于20cm时,应增加采用1台自重超过30吨的单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终压采用钢轮或者胶轮静压。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碾压原则,即稳压完后,先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使下部密实,后用小吨位压路机碾压使上部密实。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碾压速度控制在1.52.2km/h,以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碾压适当重叠原则,静压时压路机应重叠1/31/2轮宽,振压时压路机应重叠3050cm。(图)2.4.3.3 压路机换档应轻且平顺,不应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尽量原路返回,换档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档倒车位置应错开,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设专人进行铲平处理。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2.4.3.4 碾压过程中,基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2.4.3.5 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2.4.3.6 为保证基层、底基层边缘强度,应在边缘处洒水泥浆液,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度,并采用小型压路机补压。(图)2.4.3.7 对于机械无法摊铺碾压到位的台(墙)背处,应采用人工摊铺平整,并应采用小型压路机及直立夯进行碾压夯实。每个作业面应配备小型压路机及直立夯各不少于1台。(图)2.4.3.8 上基层出现“镜面”现象时应拉毛处理。(图)2.4.4 养生2.4.4.1 水泥稳定碎石养生期不宜少于7d。级配碎石无需养生,施工完成后应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同时应尽快施工上覆层。2.4.4.2 水泥稳定碎石养生方法:可以用土工布或薄膜覆盖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时,应注意选用透水式土工布全断面覆盖,并注意缝之间的搭接,不留有间隙,同时要及时喷雾洒水,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采用薄膜养生时,应在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应立即既可覆盖薄膜,薄膜之间应搭接完整,避免漏缝,覆盖后应用沙土等材料呈网格状堆填,避免在长期养生过程中被风吹开,当局部薄膜破损时,应立即更换。2.4.4.3 部分路段如需尽早开放交通,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完成后可立即施工透层和下封层进行保湿养生,但须经审批许可。2.4.4.4基层养生结束后不宜长期暴露,需要及时铺筑上覆层,如长期暴露则应洒水养生。2.4.4.5 在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格禁止施工车辆通行。2.4.5 裂缝处理2.4.5.1 横缝设置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按以下方法施工: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6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6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图)压路机沿接缝斜向或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正常碾压。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定。2.4.5.2 预锯缝措施为了防止半刚性基层的不规则横向开裂,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天养生期结束后,可以在基层顶面预锯缝。锯缝深度应大于层厚度的1/3,一般约为67cm;锯缝宽度以一个锯片宽度为宜,约5mm;锯缝间距宜为20m左右。锯完之后用高压风机清缝,然后灌满乳化沥青,铺筑玻纤格栅。2.4.5.3 裂缝判定在铺筑上层结构之前应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向裂缝进行统计:如果横向裂缝间距小于5m,为严重裂缝;510m为一般裂缝;10m为轻度裂缝。2.4.5.4 裂缝处理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层横向裂缝,严重裂缝路段应返工,其余路段在喷洒透层沥青之前,按以下方式处理: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查清裂缝的位置、长度、缝宽等情况,作上标记。应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对清理干净的开口缝隙进行滴灌,防止水分浸入结构层。在裂缝处采用1.5m宽,16mm16mm玻璃纤维网对裂缝进行覆盖,格栅应有一定的张力,玻璃网张拉后用铆钉套上直径大于2cm的铁皮帽打入固定,铆钉间距30-50cm,呈梅花形布置。(图) 玻纤格栅材料技术要求 表2-4-1指标内容指标要求测试温度()抗拉强度(KN/m)8020+2最大负荷延伸率(%)320+2网孔尺寸(mmmm)1616网孔形状矩形2.4.5.5 对于基层裂缝,若是纵缝,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调查产生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应返工。无论是纵缝还是横逢,返工的长度为沿路线走向长度10m的倍数,宽度为单幅路基,上述各项裂缝处理应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进行。2.5 基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5.1 基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基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要求见表2-5-1。 基层原材料试验管理 表2-5-1试验项目材料目的频率含水量集料确定原始含水量每种规格材料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颗粒分析集料检验合成级配每2000m3测2个样品液限、塑限细集料中0.5mm以下测塑性指数每2000m3测2个样品相对密度集料计算固体体积率每种规格材料每2000m3测2个样品压碎值集料评定抗压碎能力每种规格材料每2000m3测2个样品针片状集料评价集料形状每种规格材料每2000m3测2个样品水泥试验水泥检验水泥质量散装水泥每批200吨1次,少于200吨按200吨检测1次;袋装水泥每批500吨检测,少于500吨按500吨1次;2.5.2 基层混合料质量管理基层混合料质量管理要求见表3-4-2。 基层混合料质量管理 表3-4-2项目频度质量标准级配每2000m21次在规定范围内标准击实试验必要时水泥剂量每2000m21次,5种试样,每种两个样品,并与实际水泥用量校核EDTA滴定,不小于设计值-1.0%含水量每2000m21次,异常时随时试验2 %,-1% 拌和均匀性随时观察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压实度每200m每车道2处底基层97%,基层98%抗压强度每作业段或每2000m2留13个试件满足设计要求注:(1)对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一般情况下龄期710天时(冬季施工的龄期适当延长),应钻孔取芯检验其完整性,如果取不出完整芯样,则延长龄期后再次取芯,如仍取不出完整芯样,则应分析原因,划出界限返工处理。(2)对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还应检查芯样抗压强度,如不合格则应分析原因,划出界限返工处理。抗压强度半幅每100米取一个芯样。2.5.2 基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2.5.2.1压实度应在碾压结束后立即进行。2.5.2.2施工单位和驻地办试验室都应制备基层水泥剂量标准曲线,水泥剂量的测定应在拌和后取样,并立即(一般不得大于10min)送到工地实验室进行滴定试验。2.5.2.3除按要求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之外,还应进行总量控制检测,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检测的准确性。2.5.2.4混合料集料级配检验和抗压强度检验应在拌和场按规定方法取样,配合水泥剂量测定进行水洗法筛分,在基层碾压的同时制备抗压强度试件。2.5.2.5 压实度检查应在碾压结束后立即进行,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测点应立即进行处理,直到全部测点符合要求为止。2.5.2.6 施工前必须做延迟时间对基层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应该控制的实际延迟时间。2.5.2.7填写基层施工质量日报表(见附表1)2.5.3 动态质量管理2.5.3.1承包人应将试验结果和施工进度以日报的形式(见附表2)传真指挥部,同时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建立质量动态波动图和进度横道图,便于宏观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2.5.3.2试验室数据管理。将每天检测的重要试验检测项目(空隙率、压实度、关键筛孔级配)绘制波动图和直方图,进行质量动态控制。当某一指标超出允许范围时,分析原因并对施工路段处理。3 透层、封层、粘层施工3.1 一般规定3.1.1 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隧道施工前,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做好现场调查和图纸审核工作。3.1.22 应统筹规划、强化协调,避免路基、交安、绿化等工程交叉施工污染,并应采取防污染措施。3.1.3 透层油一般可采用乳化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常用煤油稀释沥青)、煤沥青。下封层可采用稀浆封层或者碎石封层,当能控制层间交叉污染时,建议采用碎石封层;当难以控制层间交叉污染时,建议采用稀浆封层。3.1.4 桥梁、隧道、搭板、过渡板等混凝土表面铺装沥青面层时,须设置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与混凝土之间需设置底涂层。对特大桥和重要桥梁,宜在混凝土桥面板顶面和底涂层之间增设下封闭层。底涂层宜改性乳化沥青或者溶剂型沥青,必须下部能和水泥混凝土粘结,上部能和沥青混凝土粘结,即“双面胶”原理。下封闭层宜采用水泥基结晶渗透性材料、有机硅类材料或者反应性树脂类材料。防水粘结层宜采用热融沥青碎石或者稀浆封层或者沥青砂。3.1.6 施工透层、封层、粘层、桥隧防水粘结之前,必须按相关验收要求,全面检查确认下承层的质量,应将表面的松散颗粒、泥土、杂物等清扫干净,必须对下承层清洗干净,施工时严禁污染。施工前应用塑料薄膜将缘石、纵向排水沟、混凝土护栏等结构的外露部分严密覆盖,防止被沥青污染。(图)3.1.9 施工透层、粘层、封层的气温不应低于10,大风、有雾、降雨或即将降雨时应停止施工。3.1.10 应铺筑试验段工程,实行首件工程验收制。试验路段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 3.1.411 施工过程中,施工原始记录应与施工工序同步,工程现场验收应与施工资料签认同步,对隐蔽工程应保留相关影像资料。3.2 施工准备2.2 技术准备3.2.1 技术准备3.2.1.1 图纸审核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查看图纸是否存在漏项、多项及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控制网布设、洞口测量、洞内测量),定期(一般每季度)对导线进行复测,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2 核对图纸中的曲线要素及逐桩座标。3.2.1.2 试验准备施工前应对做好工程原材料、配合比等相关试验。3.2.1.3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工期要求、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等因素,正确选定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路面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工程数量、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电力和运输以及安全、质量、环保、技术等主要措施内容。3.2.1.4 桥面和隧道混凝土顶面处理防水粘结层施工前,水泥混凝土表面应采取精细铣刨(或者喷砂打毛)工艺清除浮浆,除去过高的突出部位,达到“露骨”的效果,然后清洗干净,晾晒干燥。潮湿的隧道内宜采用精细铣刨工艺,不宜采用喷砂打毛工艺。(图)桥面和隧道混凝土施工要求平整、粗糙。平整包括纵向平整和横向平整。粗糙是指混凝土表面不准拉纹要压纹(表3-2-1)。 桥隧混凝土平整度的要求 表3-2-1项目桥面混凝土隧道混凝土平整横向3米直尺最大间隙 5mm 5mm横坡 0.15% 0.15%纵向平整度 1.8mm 1.2mm粗糙度构造深度0.7mm0.7mm42.2.3 施工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严格执行三级技术交底制度。5 隧道工程应实行首件工程验收制。2.2.4 应做好工程所需材料选择及相关检测和试验工作。3.2.2 资源配备2.3 资源配备3.2.2.1 2.3.1 根据工程规模、工期和技术难度等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测量、试验、环保、专职质量检查和安全管理人员。3.2.2.2 透层油应采用智能型洒布车进行洒布、稀浆封层应采用摊铺车进行摊铺。3.2.3 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2.3 资源配备3.2.3.1 级配设计。采用ES-2型结构(表4-1-1): ES-2型结构级配设计 表4-1-1筛孔(mm)9.54.752.361.180.60.30.150.075级配(%)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3.2.3.2 确定拌和用水量。根据经验选初始乳化沥青用量为12%,或沥青用量为6.5%,变化用水量进行稠度试验,确定合适的用水量。3.2.3.3 确定沥青用量范围。以满足湿轮磨耗试验磨耗值确定最小沥青用量,以满足负荷轮试验粘附砂量确定最大沥青用量。3.2.3.4 试验可拌和时间、初凝时间、固化时间。通过手工拌和确定可拌和时间。通过滤纸表面没有褐色斑点判断初凝时间。通过粘聚力检查检查初凝时的粘聚力,以及固化时间和固化时的粘聚力。3.2.3.5 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表4-1-2): 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表4-1-2试验项目单位BCR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标准BC-1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标准可拌和时间(25)S120120稠度cm2323粘结力试验:初凝的粘结力 固化(开放交通时)的粘结力N.m1.22.01.22.0负荷轮碾压试验的砂粘附量g/m2450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浸水1h)g/m25408003.2.4 施工材料要求2.3 资源配备3.2.4.1 透油层材料要求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顶面应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接成为一体。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煤油稀释沥青)透层油,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透层宜采用PC-2型乳化沥青。乳化沥青技术指标。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质量,将残留蒸发物的针入度指标在规范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针入度(25)为50150(0.1mm)。3.2.4.2 碎石封层材料要求采用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沥青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集料选用单一粒径石料,粒径可用4.759.5mm。宜采用BCR改性乳化沥青。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质量,BCR改性乳化沥青,将残留蒸发物的针入度指标在规范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针入度(25)为4080(0.1mm)。3.2.4.3 稀浆封层材料要求稀浆封层采用BC-1慢裂乳化沥青或BCR慢裂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要求。集料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60%;对于从料场运来的石料,应将超粒径颗粒筛除,然后进行水洗法筛分,严格控制级配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宜采用BC-1型乳化沥青或者BCR改性乳化沥青。乳化沥青技术指标。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质量,将残留蒸发物的针入度指标在规范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针入度(25)分别为4590(0.1mm)和4080(0.1mm)。3.2.4.4 粘层材料要求粘层沥青材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一般采用快裂的PCR改性乳化沥青,要求残留固化物含量50%。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质量,将残留蒸发物的针入度指标在规范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针入度(25)为4080(0.1mm)。桥隧防水粘结层一般采用PCR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一般采用热熔沥青碎石(即SBS热改性沥青+预拌碎石)或者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潮湿的隧道内宜洒布SBS热改性沥青,不宜洒布PCR改性乳化沥青。集料采用4.759.5mm的单一粒径石料。3.3 施工工序3.3.1施工工序透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3-1。封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3-2。粘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3-3。图3-3-1 透层施工工艺流程图3-3-2 封层施工工艺流程图3-3-3 粘层施工工艺流程3.4 施工要点3.4.1 透层施工3.4.1.1基层表面的清扫与冲洗用自行式强力清刷机在基层养生结束后即对基层顶面进行全面清扫。清扫后的基层顶面必须确保浮浆清除干净、骨料外露。(图)强力清刷机清扫完成后,组织专人清扫表面的碎石,用空压机(或大功率森林灭火器)将基层表面的浮尘吹净,必要时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图)3.4.1.2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油应采用智能型洒布车进行洒布,洒布前应对计量装置进行标定,检查各个喷嘴是否堵塞。透层油的洒布量一般为0.71.5kg/m2,应通过试洒确定,不宜超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9.1.4要求的范围。透层油的稠度应通过试配、试洒确定,以能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出现流淌、不形成油膜为原则。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调整透层沥青稠度。根据透层油类型确定喷洒工艺,当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时,应在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当采用煤油稀释沥青时,应在水稳层用土工布覆盖养生7天后及时喷洒。洒布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对附属设施的污染,自标高低的一侧开始顺路线方向逐步向标高高的一侧洒布,每车搭接宽度不超过5cm,要求洒布均匀,喷洒不漏白,不过多重叠,漏白部分可采取人工补洒。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根据透层油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确保稀释沥青中稀释剂全部挥发,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快施工下封层。3.4.2 碎石封层施工3.4.2.1 碎石封层宜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施工,也可以采用沥青洒布车和碎石撒布车施工。3.4.2.2 喷洒热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3.4.2.3 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或者同步碎石封层车喷洒热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为1.01.4 kg/ m2,洒布方法与透层施工相同,起步及终止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喷量过多或者过少,横向搭接处应调整好宽度,避免搭接处喷量过多或者漏洒现象,若局部过多或者漏洒,则应采用人工进行适当清除或者补洒。3.4.2.4 撒布集料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或者石料撒布车撒布集料,数量宜为58 m3/1000 m2,以均匀覆盖50%的面积为宜。对撒布不到位或过多的区域应及时处理,确保撒布均匀;集料撒布全部在改性乳化沥青破乳之前完成。3.4.2.5 碾压集料撒布后,应用轮胎压路机匀速进行24遍的碾压,碾压速度宜控制在35Km/h左右,碾压过程应在改性乳化沥青破乳之前完成。3.4.3 稀浆封层施工3.4.3.1 施工前准备稀浆封层施工前,应检查透层是否有泥土污染,对污染部分应提前冲洗干净并补洒乳化沥青。3.4.3.2 拌和混合料的拌和必须均匀,不得有结团、成块或花白现象。出现此类情况时,应停止铺筑,从矿料级配、油石比及拌和速度、时间等方面检查原因,及时进行调整。3.4.3.3 摊铺摊铺槽四周的橡胶刮板要安装准确牢固,保证槽内混合料按要求摊铺,不发生外漏。拌好的稀浆混合料流入摊铺箱,当混合料体积达到摊铺箱容积的2/3、在路宽方向布满料后,开动摊铺机以1.53km/h的速度匀速前进。摊铺时应保持稀浆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保证摊铺箱中的稀浆混合料的体积为摊铺箱的1/2左右。3.4.3.4 找平稀浆混合料摊铺后,立即使用橡胶耙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是过厚、过薄或不平处,对漏铺和稀浆不足处应立即进行修整。找平时尤其应注意超大粒径骨料产生的纵向刮痕,应尽快清除并填平路面。3.4.3.5 停机当摊铺机内任何一种料用完时,立即关闭所有材料输送的控制开关,让搅拌筒内的混合料搅拌完,并送入摊铺箱摊铺完毕,摊铺机停止前进。3.4.3.6 搭接两幅纵缝搭接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3.4.3.7 碾压稀浆封层铺筑待初凝后(一般30min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2遍。如果发现团块或松散等缺陷,应将其铲除重铺。3.4.3.8 现场应对摊铺的厚度随时进行测定,如发现厚度不当就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调整摊铺厚度。3.4.3.9 稀浆封层铺筑后应进行交通管制,待干燥成型后才能开放交通。3.4.4 粘层施工3.4.4.1 各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沥青应在上层沥青混合料施工前12d喷洒,在此期间应做好交通管制。喷洒粘层油之前需对下层进行清扫或清洗。3.4.4.2 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喷洒的黏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3.4.4.3 洒布量为0.30.6L/m2。3.4.4.4 结构物与沥青层接触部位须均匀涂刷黏层油,同时应注意保护桥头、涵顶及路面两侧的结构物不受污染。3.4.5 桥隧防水粘结层3.4.5.1 大面积开展防水粘层施工之前,必须先选长度100m以内的段落进行试生产,以检验材料性能,确定施工工艺、参数。3.4.5.2 底涂层施工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洒布,洒布量为0.30.6kg/m2。3.4.5.3 热融沥青碎石防水粘结层宜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施工,也可以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配合碎石撒布车施工。施工要点与碎石封层施工相同。热改性沥青的洒布量为1.21.6 kg/ m2,预拌碎石的油石比控制在0.40.6%,预拌碎石的出料温度应控制在175190,碎石洒布温度不得低于170,预拌碎石撒布量宜为58 m3/1000 m2,以均匀覆盖50%的面积为宜。集料撒布后,应用轮胎压路机匀速进行24遍的碾压,碾压速度宜控制在35Km/h左右,碾压过程应在改性乳化沥青破乳之前完成。施工后不得大量开放交通,限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 Km/h,以防松散,并尽早覆盖下面层,以防污染。3.4.5.4 稀浆封层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与3.4节相同,采用BCR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5 透层、封层、粘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5.1 透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5.1.1 应随时检查半刚性基层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并应在上、下午各记录一次。3.5.1.2 每天应至少检测一次(随机布设三处)透层沥青的洒布量和乳液中的沥青含量,评价其是否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同时做好记录。当偏差超过0.3%时,应及时调整。3.5.1.3 应随时检查透层沥青洒布是否均匀,在喷洒范围内有无漏洒或过量,并当场做好记录,发现缺陷应及时修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