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0239927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姓名:黄 兰班级:KG30701专业:会 计指导老师:胡成玉系 部: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系提交日期:2010 年6月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西方许多国家曾出现过的盈余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也出现在我国。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外,还讨论了盈余管理的特征、存在原因、方法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及防范措施。关键词:盈余管理;基本特征;公司治理结构引 言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成为财务理论界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更受到中外经济界、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从总体看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居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造假”,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私利而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是一种误导报表使用者的欺诈行为,因而主张将其消除:另一种则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运用各种手段作用于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目 录1.盈余管理的含义32.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42.1其他契约的推动42.2盈余管理的证明作用53.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63.1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63.2 完善审计监督制度73.3 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83.4 改进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9致谢11参考文献121 盈余管理含义戴维森(S?Division)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也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定义: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Katherine Sehipper)在其发表的“Commentary on Earnings”一文中对盈余管理做出如下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为了获取某些个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而对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这是一种“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的概念,认为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损益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辅助信息的控制。国内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给出了盈余管理的定义。孙铮、王跃堂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秦荣生认为,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实现的,其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2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盈余管理行为虽然是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但是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它毕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股东在与经理人员订立契约时,已经估计到了经理人员会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为什么股东还会允许其存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2.1其他契约的推动在构成企业的契约关系中,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签定的契约称为债务契约。在订立债务契约时,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防止企业经理层采取损害其利益的行为,如增加举债的规模,将借款用于风险较高的项目,发放大量现金股利等,往往会在契约中订立一些保护性的限制条款时,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进行限定。企业为了获得债权人的贷款,在其财务报告数字违反或将要违反契约规定的限制性条款时,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违约风险。这时,企业经理层的努力与股东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而且经理层具有信息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对于股东来说,需要经理层为实现目标而努力。2.2盈余管理的正面作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经理人员向外部传递内部信息的工具之一。相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公司经理层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对于有利的内部信息,公司经理层愿意传递给股东,这时他们会主动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调整盈余,以向股东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使会计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有效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经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3 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3.1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3.1.1进行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的途径有:一是国有股流通,即直接让一部分国有股上市流通;二是国有股转让,包括拍卖转让、协议转让等;三是注销部分国有股,国有股减持对改变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3.1.2完善报酬契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收入普遍偏低且与业绩不挂钩,使得经理人与股东利益相背离,降低了经理人的积极性,盈余管理也表现出短期性特点。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手段来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使经理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使经理也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享有者,消除激励经理的利益障碍,股票期权可以将管理当局的报酬和未来的股价挂钩,不但可以使股东与经理人员的目标最大程度地一致,而且还可以留住人才,体现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3.1.3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指以法人形式进行证券投资的机构,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可以缓解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并保持它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稳健运作和股权结构的改变,而且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3.2 完善审计监督制度3.2.1改革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石和灵魂。要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做到经济、工作和精神独立,关键一点就是要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应由上市公司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更换,以减少甚至杜绝公司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增加事务所的独立性。3.2.2建立完善的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作为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权威性标准和衡量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尺度,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不能完全满足执业需要,这就要求对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3.2.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首先,应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有关部门应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进行抽检,并公布抽检结果,不仅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应由目前的行政处罚为主过渡到行政处罚与经济处罚并重;其次,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行业自律监管的权威性,最后,加强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完善行业举报制度。3.3 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3.3.1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的“无法可依”现象。对一些诸如并购、衍生金融工具等会计处理问题,应尽快制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填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空白,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对于在执行制度和准则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要及时通过修订有关制度和准则加以解决。3.3.2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有关政策选择方面的规范应更加明确具体,对主观性判断的会计原则和政策的运用应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如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冲回时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3.3.3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尽快制定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时间、格式范例等给予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其中尤其应注意制定关于关联方交易、大额减值准备、会计选择对公司利润影响程度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3.3.4增强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性增强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性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可以引入会计实务界和银行界人士,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解释尽量做出详细的解释,避免造成多种理解。3.4 改进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对证券监管部门监管的反措施,其发生在上市公司IPO、配股、亏损时,与证券监管制度不完善息息相关,改进并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可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外在诱因。3.4.1改进股票发行与退市制度股票发行、退市制度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诱因,证券市场曾改革过几次规则,但是,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仍存在问题。3.4.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建立一个充分、透明、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非常迫切的。在披露信息的内容上,我国的信息披露是定期披露(如年报、半年报、季报)与流动披露相结合,定期披露一向是信息披露的重点,对于该类信息,应该力求披露信息的有效性,既要保证披露信息迅速、及时、对于该类信息。简明易懂,又要尽量扩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范围。在信息披露方式上,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这给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证券市场的效率都带来了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滞后性,缺乏灵活性,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了充裕的时间。3.4.3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监管政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指望通过某一方面的改进来达到治理的目的,而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治理,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结语】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影响。既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法通过法律、规则和人力完全消除盈余管理问题,那么我们就应当对盈余管理的客观存在有一个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识,从而理性地、科学地去对待它。既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政府和有关社会团体有责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公认会计原则,加强外部监管,引导和规范企业盈余管理;企业有关方面要尽可能签订完善的契约、合同;委托人以及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有必要掌握盈余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其特定的决策需要对会计数据或报告盈利作出适当的调整,减少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致 谢在这半年来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袁慧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您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一直给我很大的启发。唯一的遗憾是我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参考文献】1张昕,任明.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2张鸣.中国上市公司监管相关方博弈研究基于配股目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4).3王丽萍,陈海燕.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及规范措施研究J.价格月刊,2007,(11).4吴联生,王亚平.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07,(8).5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7,(2).6徐莲,张群.上市公司基于配股目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07,(10)7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2004,(2)8贾剑锋,李淑花.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差异. 2004,(5)9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2004,(7)10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