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河池强势铟产业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0136477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河池强势铟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河池强势铟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河池强势铟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河池强势铟产业导读 推动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生存及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契机。陈原1 廖锦成2 (1.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河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摘要:利用金融危机倒逼资源优化的效应,推动铟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使河池市有色金属优势企业、龙头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关键词:资源优势 铟产业 打造 1 河池市铟产业发展情况 铟伴生于南丹县大厂100号、105号矿体,目前铟保有资源储量4188吨,占广西总量99.l0%。河池市较为丰富的铟矿资源为发展铟产业打下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河池能够回收铟的企业有6家,铟的生产年产能约175吨,年实际产量约105吨,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在我国铟的供给方面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在世界贸易中建立了影响力。河池铟的生产,是从锌冶炼后的低品位多杂锌精矿废渣中提取的,其铟产业已在综合回收冶炼方面有了初步的布局,以精铟锭和粗铟锭为主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2005年河池津泰公司99.9%高纯铟被广西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技术产品,其2009年在建的“烟化综合回收复杂含锡低度氧化矿中的铟锑等贵金属”项目,对废渣中各有价金属的品位要求很低,使用范围大,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温度、液固比、反应终酸酸度、搅拌速度,可达到铟浸出率93%,整个回收利用过程铟的回收率达到70%,其他金属如铅达90%、锌达85%、锑达80%,使废渣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同时机械化程度高,处理量大,能耗低,使生产效益提高。 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 8月调研数据整理 河池市铟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以采、选、冶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市“十一五”工业规划中确定的信息技术材料、敏感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上的研发和生产,现在还是空白。由于产品单一、知名品牌不多、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不足,致使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2008年河池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津泰公司一家,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变动。对短期利益的竞逐致使企业创新意愿缺失,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差。受金融危机影响,铟金属产品价格低,河池市的企业纷纷压库拒售,库存已超过150吨。 国家近年来加强了对铟产品的出口管理,2007年开始实行的配额管理和许可证管理,目的是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禁止铟初级原料产品出口。因此,从长远来看,河池形成从铟综合回收冶炼到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纯铟、ITO靶材等产品产业链是很有必要的,也符合广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该规划中,铟产品已列入重点发展的7大领域新材料之“电子信息材料”和“纳米粉体材料”两大领域。 2 河池铟产业发展思路 铟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用途,主要以与其它有色金属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光学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形式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冶金、合金制造、仪表、化工、医药、电子计算机、能源、光电、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核工业和现代信息产业(信息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产品附加值高,是现代电子工业中最重要的支撑材料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近年来,铟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增长较快,主要应用在ITO靶材、电子合金和半导体元器件、焊料与合金等方面。铟产业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表2为全球铟的消费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引自冉俊铭等“铟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第1期。 铟的产品加工链如图1所示。河池在该产品链中,从源头到下游,都可以有所作为,发展重点包括: 2.1 铟冶炼项目方面,一方面加强对低度矿、尾矿中和浸出渣、烟灰处理等铟的综合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一方面着手再生铟的研发与生产。 2.2 深加工方面,南丹县和金城江区已有技术和实力生产铟锭和少量高纯铟,下一步则需继续研发纯度更高的高纯铟,并在ITO粉及其溅射靶材、铟化合物及其下游产业、铜铟锡靶材等方向发展,引进或合作研发相关技术,由已有的企业或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合作建设相关的项目,实现终端产品联合加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河池铟产业的发展,应以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南丹和金城江等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与配套,形成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发展极和增长极,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把河池打造为国内具有高科技尖端、世界领先的铟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基地。 3 河池铟产业发展对策 为实现上述发展思路,河池应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坚持产学研结合,汇聚行业整体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铟的深加工;提高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集团;促进铟产品生产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平台。主要的发展对策如下: 3.1 研发再生铟技术,发展再生铟产业 全球铟的生产包括原生铟和再生铟两部分,其供求见表3。再生铟是指通过ITO废靶材、含铟电子元器件、含铟合金加工废料等含铟废料二次回收利用再加工出来的铟产品,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行业,在河池还是空白。预计2009年全球再生铟产量超过600t,占全球铟总量的60%左右。随着铟产品的广泛使用,ITO靶材的回收商加快增加设备和技术攻关,提高从废靶材回收铟的回收率,再生铟占全球铟产量的比例还会有一定提高。河池只有发展深加工,其原生铟资源优势才不至于被国外再生铟所削弱。 3.2 推动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生存及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契机。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要推进直购电试点、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建立产业信息的交流和披露制度等政策措施,国家还将以专项基金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包括关键原材料如ITO靶材等的发展,这些基本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河池市铟行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用电成本)、提升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最终推动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尤其是,要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西部及民族自治地区开放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投资成本。在法律法规和地方财政许可的范围内,制定全市统一的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规章制度及用水、用电、贴息等优惠政策;在维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按每年不低于10%的递增幅度,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完善各项资金使用办法;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服务等方面给予特殊安排,从而达到以诚招商、以情留商、以良好环境安商的效果。 金融危机大幅降低了海外并购门槛和并购成本,投资机会的增加,为企业获得外源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在市场繁荣时期,并购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在经济萧条时期,并购成为企业生存的选择。通过对采、选、冶、深加工等上、中、下游企业在生产工序上的垂直一体化,构建牢不可破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的高效整合,是国内外有色金属“巨型公司”成长的共同经验。利用金融危机倒逼资源优化的效应,推动铟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使河池市有色金属优势企业、龙头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3.3 高起点借力发展 通过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管理模式、专业人才和产业承接,弥补自身缺陷与发展短板,借助外部资源和力量,在发展铟精深加工产业和对现有冶炼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战略,所采用和引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必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并以相同标准采用和引进“三废”处理与环境修复技术,推动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池可以借助柳州铟产业发展的平台,加强与柳州的合作,参与共建光电孵化器,重点在ITO靶材、LED外延片芯片、薄膜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镀膜玻璃等方面,引进国内外先进项目,打开国内对铟下游产业的应用市场。柳州在铟产业布局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2007年在柳州成立了广西铟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这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国内首家铟金属商务交易平台,河池的堂汉锌铟公司是其中6个基本会员之一。柳州还打算加快建立铟金属国家检测中心的前提下,争取铟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国家立项。加紧与柳州的联系与合作,将为河池带来信息、检测、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撑。 3.4 以“产业技术路线图”引领产业升级 为突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链难以延长的难题,可借鉴美、英、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广东在建筑陶瓷、无铅焊料和铝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实践,建议尽快启动河池铟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以“市场拉动”为出发点,帮助企业或研发机构识别、选择和开发正确的技术,使之在未来的市场中提供恰当的产品,并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中长期宏观指引。在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汇聚产学研等各方观点,基于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和资源状况等5个方面凝练“共识”。并以此为契机,设立有色金属产业科技创新共同基金,对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根据“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改造与产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并配套给予资金与政策等方面支持;多渠道帮助企业申报有色金属科研项目,取得自治区、国家科研资金扶助;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科研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以制定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为突破点,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