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58462367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童皇堡壁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O高航(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3O0o74)【摘要】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一部昆曲曲谱.其中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是普通话的前身,即处于清中叶时期的汉语共同语.南词官谱虽和北词宫谱一同编撰完成,但它的语音基础并非清中叶时的北京音,而是当时的苏州方音.【关键词】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北曲谱;南曲谱;语音基础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乾隆初年由朝廷组织的一批御用文人和宫廷乐师集体修撰的用昆山腔歌唱的南北曲谱集,共82卷,是最早一部记录有南北曲曲谱的重要音乐文献.一,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北曲谱的发展南北曲谱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北曲谱的数量不多,在发展史上,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原音韵是第一部北曲谱的雏形,周德清作于元代末年.太和正音谱的出现使北曲谱的体制得以完备,朱权作于明代初年.北词广正谱标志着北曲谱的体制与内容都臻于完善,李玉作于清代初年.九宫大成北词宫谱集前代北曲谱编撰之大成,将北曲谱的编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周祥钰等作丁清乾隆六年.北词简谱是北曲谱的总结,吴梅作于现代.五部北曲谱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但在北曲谱语音基础的研究方面,只有中原音韵,其他曲谱均无涉及.关于中原音韵语音基础的研究,从地域上分主要有两片:一片是北方语音,一片是南方语音.历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大多停留在北方语音,而对南方语音则关注很少.提出中原音韵语音基础可能是南方语音的学者只有王守泰(1982)和周维培(1987)两位先生.王守泰认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是苏州音.周维培认为中原音韵是为南方的北曲家而作,但并未指出语音基础是哪一地方音.客观来看,两位先生的观点理由都不够准确,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洲类与调值相混淆.人派三声问题是调类之间变化的问题,与调值的高低没有关系.第二,人作三声调值高低与宁继福先生(1986)的构拟相矛盾.第三,语言运用不恰当.人声是苏州音中固有的声调,按照调值的高低分为阴人和阳人两类.而人声在北方大多方言中已派人平,上,去三声.即只有在北方的声调系统中才可以说入作三声,而在苏州音中不能这样说.因而,王先生的就把人作上声作为阴人,入作去和人作平作为阻人一句令人费解.第四,没有证据证明周德清到过苏州.周德清的家乡在江西高安,尽管周维培(1987)证明中原音韵是在江西写成,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原音韵完成于大都.如果说周氏在入派三声问题上受到南音的影响,那也应该是其乡音的影响,而不可能是苏州音.第五,王守泰的结论可能受到昆曲的影响.中原音韵并非依南音而作,而是依北音.北方语音还可以具体分为这样几种方音:一是大都话,王力(1985),宁继福(1985),赵遐秋,曾庆瑞(1962),薛凤生(1996),蒋绍愚(20o5)均持此观点;二是河洛音,李新魁(1962,1983)持此观点;三是胶辽官话,俞敏(1987)持此观点;四是河北中南部地区语音,陆志韦(1988),刘淑学(2oO0)持此观点.看来,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为何处学术界还一直未成定论.那么,与中原音韵一脉相承的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又为哪个方言区呢?(二)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九宫大成北词官谱的语音基础是普通话的前身,即处于清中叶时期的汉语共同语.这一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可得到证明:1.人派三声的发展过程.从中原音韵到九宫大成北词宫谱和李氏音鉴,再到普通话,古人声字派入三声的过程呈现出有序发展的状态.以此可以证明李氏音鉴反映了普通话的前身在清中后期的情况,而九官大成北词宫谱和中原音韵则反映的分别是普通话的前身在清中叶和元末期的语音情况.根据已研究的成果,李氏音鉴反映的是清中后期的北京话.现代的普通话一般被认为就是北京话,当然,是去掉了土腔土话的北京话.尽管有学者认为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如胡明扬(1987).但本文同意薛风生先生的观点,认为标准的北京话音系就是普通话的音系.因此,九宫大成北词宫谱反映的就应该是北京话在清中叶时的语音情况,而中原音韵反映的就是北京话在元朝末年时的语音情况.2.九宫大成北词宫谱各声调的拟测结果.笔者已在(九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52wR11)系列论文之一.作者简介j高航(1975),女,辽宁昌图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音韵学.刊f堕堂宫大成北词宫谱)各声调调值拟测一文中拟测出各声调的调值情况.现把拟测结果与各家拟测结果对照如表l表1各家拟测结果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着作,王力(1979)中平中升高平低降远藤光晓(1984)452141155忌浮(1986)334531551李钟九(1997)552421352高航(2o08)44352l353王力对上声和去声的拟测结果与其他学者相差很大,本文不加考虑.远藤光晓对四个声调调值的拟测与其他学者完全不同,李钟九批评远藤光晓的构拟是依据于中国人为自己语言本身固有的声调系统而创立的五度制标调,而没有顾及到韩国人感受汉语声调与汉人的不同,所以与实际有出人.因此,本文也不考虑远藤先生的结论,只就另两位先生的拟测结果来说,四声调型相同,不同只在音高方面.忌浮先生拟测的结果代表的是元代大都话的声调调值,李钟九先生拟测的结果代表的是15,l6世纪北京话的声调调值.因此,高航(2008)拟测的结果代表的就应该是北京话在清中叶时期的声调调值.与普通话相比,九宫大成北词宫谱除阴平音高略低些,去声音高稍高些外,阳平和上声调值已与普通话一样了.这种高度的相似性足可以证明三者的声调变化是一脉相承的.3.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的编撰过程.明万历初年,昆曲由江南士大夫带进北京,受到统治者的欣赏,成为玉熙宫大戏,列为官腔.一直到清代中叶已完全成为全国性主要声腔剧种.但在乾隆年问,联曲体戏曲已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于是,庄恪亲王允禄奉旨领衔,于乾隆六年开始编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朝首都在北京,既然是官修曲谱,依据的语音就应是当时的北京音,即普通话的前身.二,九富大成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一)南曲谱的发展与北曲谱相比,南曲谱种类繁多,发展过程很难说清.本文在参考俞为民(2oo5)曲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南曲谱的发展过程作一下大概的梳理.十三调谱和九宫谱是南曲谱的雏形,但早已失传.旧编南九宫词谱和增定查补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体制较完备的南曲谱,分别由蒋孝和沈璨于明嘉靖年间和明万历年间编撰而成.南曲九宫正始和九宫大成南词宫谱的出现,把南曲谱的编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南词简谱是南曲谱的总结,由吴梅于2O世纪初期编撰.除上述七部曲谱以外,还有很多不被众人所知的曲谱,此处不再列举了.总体看来,南曲谱的发展也可以称得上是一脉相承的.(二)九宫大成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南戏是最早使用南曲的南曲戏文,最初产生,流行于东南沿海的苏南,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因此,南戏曲韵的语音基础是闽,浙之音.一直到新昆山腔的出现,中原音韵成为当时南曲曲韵的标准.但这种现象是否可以证明南曲的语音基础就是中原音韵所据的某地方音呢?九宫大成南词宫谱虽和北词官谱一同编撰完成,但它的语音基础并非清中叶时的北京音,而是当时的苏州方音.理由如下:1.人声与平声调值的相似性.笔者曾在(南曲九宫正始)入声字考察一文中对所有入声字统计分析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在南曲九宫正始产生的清朝初期,人声调值与平声调值极为相似;二是南曲用韵均以中原音韵为标准,人声韵已派入相应的阴声韵.在南曲九官正始之后出现的九宫大成南词宫谱中,阴平腔格与阴人相同,阳平腔格与阳入相同,说明阴平调值与阴入,阳平调值与阳人非常相似.与南曲九宫正始相比,平声和人声已分阴阳.这种现象在现代苏州方言中仍旧存在.尽管曲谱在用韵方面皆宗中原音韵,但是,人声的存在,入声与平声调值的这种相似性足可以推测南曲九宫正始和九宫大成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就是当时的苏州方音.2.昆曲的产生与发展.昆曲产生于苏州,发展中心也从未离开过苏州.苏州是昆曲的第一故乡.元朝末年在苏州的昆山聚集着一大批音乐家,他们共同创造了昆山腔.此后的昆山腔经过以魏良辅为核心的音乐家集团改革后迅速流向全国.随着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动荡,昆曲一直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社会的舞台上.在此期间,苏州一直是昆曲的根据地.苏州也因为昆曲得到了康熙帝的眷顾.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第一次南巡,到达苏州,立即想到要听听地道的昆曲.3.苏州经济的发展.苏州是昆曲的发祥地,也是江南一大都会.明中叶以后,随着农业的进步,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活跃起来,于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省会府城开始走向繁荣.作为吴中大郡核心的苏州,更是长江下游相当繁华的商业都会.政府机构及其成员聚拢在苏州,各地的富豪迁移到苏州,闲居的缙绅安家到苏州,富商大贾云集到苏州.繁华的城市为各色人等提供了就业,发财和享乐的机会,也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可见,苏州为昆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语音基础;苏州富庶的经济为昆曲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培育了大批作家,演员和戏班;苏州方言的声调与昆曲曲谱中声调的高度相似性为语音基础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九宫大成南词宫谱虽然受到中原音韵的影响,但它作为南曲谱,语音基础应是当时的苏州方音.【参考文献】【l】高航.九官大成北词宫谱各声调调值拟测【J】.语言研究,2008(2).【2】高航.九宫大成北词宫谱中入派三声问题再探J】+南开语言学刊,2oo8(2).【3】高航.南曲九宫正始入声字考察叨.渤海大学,2008(4).【4】忌浮.中原音韵的调值J】.语言研究,1986(1).【5】李钟九.翻译老乞大?朴通事所反映的汉语声调调值J.古汉语研究,1997(4).【6】钮骠,傅雪漪,张晓晨,等.中国昆曲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7】薛凤生.北京音系解析【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8】王守泰.昆曲格律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9】周育德.昆曲与明清社会【M】.春风文艺出版社,20o5.【10】周维培.中原音韵三题J.语言研究,1987(2).155l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