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7958308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008年广东卷)下面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答案:示例一: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示例二:您用三尺教鞭为我们指点人生道路的迷津,您在五尺讲台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奥秘,您用七彩粉笔为我们描绘知识王国的地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和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妈妈、老师等)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抒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考纲内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E 级(表达应用)考纲阐释“修辞方法”指的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 大纲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界定,规定考查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就明确了复习的重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指能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上述 九种修辞方法自然生动地表达,重在考查运用,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 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排比7.反复 8.设问9.反问考情分析“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是近年来语文考题变化最大的考点之一。过去一般考查对易混修辞手法的判断或对修辞手法作用正误的判断,所用语言材料都是含有某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近年来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从题型来看,既可以出客观选择题,又可以出主观表述题,但以主观表述题为主,2004 年2009 年广东高考命题全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2010 年未在语言运用部分直接考查修辞方法。2从保持试题的相对稳定的命题思路来看,2013 年广东语文高考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应该还是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3近几年修辞方法的考查内容多是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这些修辞方法的应用须认真掌握。4“反复”自 2007 年就被列入考查内容,但近几年都没有考到,有可能在 2013 年考查。5本考点常常与仿写、情景描写、图文转换等结合在一起考查,需要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来写出合乎要求的句子。6本考点的考查有时会同阅读理解相结合,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以及古诗鉴赏题中。7修辞方法的运用,在作文的表达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熟练运用修辞方法,也成了衡量考生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基础知识(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要素并不都出现。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且二者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使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不能太抽象;思想感情要合乎情理。2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比拟的种类(1)拟人。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拟物。如:他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赶紧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作用借代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性,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作用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的修辞方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产生联想,创造意境。2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对偶的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而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2对偶的种类(1)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六)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两种形式(1)成分排比。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2)句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七)反复1反复的特点及作用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反复的作用: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用于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使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体现语言美。2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八)设问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九)反问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它只问不答,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修辞综合演练1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组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_答案:示例: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穴洞;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水。2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自选喻体,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画线句相同,并能够形成排比。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大花园里,飞来飞去,酿制甘甜的蜂蜜;_;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_。答案:我是一只燕子,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报告春来的消息 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境上,傲然屹立,维护神圣的领土3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用排比兼问句的形式加以表达(要求不改变原句的内容)。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师长、国家和大众的恩惠。父母、师长、国家、大众的养育、教诲、爱护和帮助,使我们存于天地之间,使我们能生活得幸福快乐。答案:示例: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的爱护,没有大众的帮助,难道我们能存于天地之间,生活得幸福快乐吗?4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拾起丢进了垃圾桶。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画外音_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画外音_答案: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空间。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将画线处改为比喻句,将画线处改为排比句,以突出广告的铺天盖地之势(不改变原意)。_答案:我们生活在广告的海洋里了。打开报纸,广告!打开电视,广告!打开收音机,广告!走在街上,还是广告!6运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要有一个比喻句或者拟人句,只要保留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扩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_。答案:示例一: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即撕开大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示例二: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7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现代汉语,一“典”即通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答案:示例: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以对偶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8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苦瓜苗就像一个(1)_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并渐渐长大了。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2)_,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3)_。A(1)病儿 (2)胡搅蛮缠 (3)限制它的生长B(1)弃儿 (2)胡搅蛮缠 (3)约束它的行为C(1)病儿 (2)胡乱缠绕 (3)约束它的行为D(1)弃儿 (2)胡乱缠绕 (3)限制它的生长解析:由“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可知第1空应填“弃儿”,根据文句的拟人特色,可知应用“胡搅蛮缠”、“约束它的行为”。答案:B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唐)岑 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释】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出几分惆怅,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运用了移情手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情,已巧妙地寄托在月亮这个物象之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两联对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或:“愁地尽”与“觉天低”互补,点明沙漠的广阔、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