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 专题题组分类汇编专题九 古代中国的经济题组一一、选择题1、(2010.安徽寿县一中模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三国时期的“布衣”的穿着一定不会是哪一种材料做成的 A毛 B麻 C丝 D棉答案D2、(2010.安徽省寿县一中模拟)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 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久之,到 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 谦虚 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 道路C、明清政府对 商人的 压制和 歧视 D、 徽商的虚伪答案C3、(2010.安徽寿县一中模拟)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文物图片解读正确的有 图一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二春秋时期的铁器 图三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春秋战国时冶铸业获得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答案D4、(2010.安徽省岳西、野寨中学联考)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答案C5(2010.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统考)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都开封城的是( )A“从行里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至晓即散,谓之鬼子市。”B“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D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答案D6(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检测)对比图1和图2,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B生产工具的进步C社会组织的完善D经营方式的改变答案B7(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检测)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均田制的颁布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答案A8(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检测)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 )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答案C9(2010.福建省福州三中月考)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答案B10、(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A11、(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高市。从该图所反映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答案D12、(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再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答案B13、(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的正确历史信息有: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中国传统铁犁形状基本定型;东汉绘画技术高超;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A、B、C、D、答案B14、(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织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 B、 C、 D、答案D15、(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右图为1979年甘肃省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希腊文铅饼(外国货币),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这是张骞出使西域进使用的货币B、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铸币技术东传C、长安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D、丝绸之路开通后,有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答案D16、(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贵人很鄙视他们,后来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贵人的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阶级矛盾缓和;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A、 B、 C、 D、答案D17、(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答案B18、(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人民苦于交易现象最早得到解决的是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 B、元代广泛使用纸币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答案C19、(2010.贵州省德江一中高三考试)江一中纸币是国家银行的强制使用符号,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钱太重使用不便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商业活动频繁答案D20、(2010.贵州省德江一中高三考试)商鞅重视农业,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存在于 A.落后的农业经济社会 B.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D.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答案B21(2010.河南省南召二高模拟)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有 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A B C D答案C22(2010.河南省南召二高模拟)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答案C二、非选择题25. (2010.上海黄浦区高三学业测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地区唐 五代北宋南宋辽 金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40 628 0 611 8 11 10 120 河南15 016 0 0 1 2 2 1 37 河北11 1 0 0 4 5 2 3 3 29 山东 3 3 9 0 1 4 1 4 5 30 山西 4 1 2 0 0 0 3 0 0 10 陕西 4 1 1 0 0 0 0 2 1 9 甘肃 3 0 0 0 0 0 0 0 0 3 黑龙江 0 0 0 0 0 1 0 0 0 1 辽宁 0 0 0 0 1 0 0 0 0 1 南方18102437 0 0 2 77 69 237 江苏 7 1 4 4 0 0 0 17 27 60 浙江 0 0 211 0 0 1 20 20 54 福建 0 2 711 0 0 0 10 3 33 江西 2 1 3 3 0 0 0 18 2 29 安徽 1 2 2 2 0 0 1 6 7 21 四川 4 1 5 1 0 0 0 1 1 13 广东 0 1 1 0 0 0 0 3 1 6 广西 2 1 0 0 0 0 0 0 2 5 湖南 1 1 0 1 0 0 0 0 1 4 湖北 1 0 0 4 0 0 0 2 3 1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2 2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摘自中国科举史话分析表格中都反映了哪些主要的历史现象?数据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格所反映出来的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答案 唐朝时期,我国状元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北宋时期,状元南北分布基本相当。明清时期,我国状元主要发布在南方,而且集中在江浙、江西、福建等地区。(答到其他朝代,描述正确的酌情给分)趋势:由主要分布在北方发展到主要分布在南方。(5分)经济原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主要在北方。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已经巩固,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元出现较多的省份,都是我国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客观原因:南方交通发达,信息灵通,有利于人才的出现。南方多数地区都重视教育,重视兴办学校。(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7分)25. (2010.江苏省丰县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奋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再为,多蓄织妇,岁计所织,与市为贾。 【明】余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白居易的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4分)(2)据材料二,明代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反映了明代社会经济的什么特点?(3分) (3)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的。你怎样评价上述两种看法。(5分)答案 (1)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分);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规范,自给自足。(3分)(2)经营工商业。(1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某些方面已突破小农经济的束缚。(2分)(3)材料三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1分) 材料四认为工商皆本。(1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在封建社会的前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1分)但到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工商皆本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趋势(1分)26. (2010.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高三月考)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任答其中三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有利因素: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是封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其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自耕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对于维护自耕农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不利因素:自耕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其它:封建地主阶级享有种种特权,农民的小块土地常常受到来自地主贵族的威胁;自耕农经营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土地兼并不可避免。)(4)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它的优越性在于:“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己自足,生活较为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它的缺陷在于:它的生产规模小,按性别简单分工,难以抵挡自然灾害,也难以扩大再生产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了阻碍中国进入近代文明的重要原因。27、(2010.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高三月考)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材料一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食货志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百科知识宋朝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明史食货志赋役材料二 材料三(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私田。春秋时期采取按田地多少征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人所有。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在政治上,封建制度建立。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共同点是按田地多少来征税。(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为此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逐渐显著,并越来越严重。推广植棉,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还引进高产作物品种玉米和甘薯,提高粮食产量,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形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立体农业雏形。28(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 宋史卷62【材料二】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则免于霜矣。 齐民要术栽树【材料三】(及至宋)陂湖之利日脧(jun,减少)月削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续文献通考卷3【材料四】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十有二曰除盗賊。”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请回答: (1)作为史料,围绕自然灾害,材料一至材料三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主要信息?(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造成我国古代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3分)(3)在中国古代,当灾害发生后,材料四的“荒政”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吗?试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 (1)材料一:受害情况、冰雪等灾害、严寒天气、灾害严重,造成人员伤亡(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1分)。材料二:治灾措施、防灾措施(手段)、放火升温免霜(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1分)。材料三:致灾原因、围湖垦田。(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1分)(2)第一层次: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植被;围垦河湖,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答对任意1点,皆可得2分) 第二层次:因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兼并严重以及过度的封建剥削导致过度垦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2分,只要在第一层次上有所拓展,有所分析,即可得3分)(3)不能(1分)。因为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落后性与脆弱性,它无法抵御天灾人祸;吏治腐败;农耕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毕竟有限。(1点1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得2分,有组织化的语言,再加1分,共3分,围绕小农经济的特点作答,皆可得分。) 能(1分)。因为自然灾害毕竟是外因,关键要采取措施减灾防灾;中央集权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荒政措施和发动民间灾荒救助等,很大程度上缓解灾荒;古代中央政府很重视仓储,以丰年之有余补灾年之不足。(1点1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得2分,有组织化的语言,再加1分,共3分,围绕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作答,皆可得分。)(本问为开放性问题,不管答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同样赋分,此问共3分。)29(2010.广东省台山一中月考) (10分)阅读下列材料: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I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2分)(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2分)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 (1)青瓷,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答对任何一种给1分,此问得分共计2分)(2)到过的港口:宁波(明州)、杭州、泉州、广州。(答对任何两个均可得分,共2分)。理由:它大量装载有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地的瓷器;还有铜镜、朱砂、胭脂盒、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等等。(2分)驶向的地方:南洋(东南亚)、印度(南亚)、阿拉伯(西亚)(答对任何两个均可得分,共2分)。理由:沉没时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上有鎏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有两具眼镜蛇遗骨。(答对任何两个均可得分,共2分)30、(2010.安徽寿县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廛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之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通,使金陵失去咽喉地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摘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摘自贾谊论积贮疏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6分)。指出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分别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12分)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封建文化的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6分) 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从长远看,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2)全国的统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3分)(3)材料三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3分)理由: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就会产生匮乏;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人从事农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则社会产品充足,社会自然稳定。(3分) 材料四认为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3分)理由:工商业本来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只是实现古代圣王的愿望的人,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3分)题组二一、选择题1.(2010.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考试)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2. (2010.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考试)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答案D3. (2010.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考试)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答案A4(2010.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考试)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答案C5(2010.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考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A明朝的经济措施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 D对外贸易繁荣答案C6(2010.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考试)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剥削沉重 B重农抑商政策C农民购买力低 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答案B7、(2010.安徽省池州市七校调研考试)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改进生产工具 精耕细作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扩大海外贸易A. B. C. D. 答案B8(2010.安徽省濉溪县高三月考)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最有可能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答案D9(2010.安徽省濉溪县高三月考)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 答案D10(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答案A11(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答案B12. (2010.福建省泉州七中期中考试)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田”,“ ”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答案B13(2010.福建省泉州七中期中考试)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答案C14(2010.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业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答案C15(2010.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这段话中的“大帝国”指古代中国,马克思所讲的“安于现状”表现在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A B C D答案A16(2010.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体制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农业现代化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A B C D答案B17、(2010.广东省中山市六校联考)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18、(2010.广东省中山市六校联考)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答案B19、(2010.广东省中山市六校联考)下列文字所描述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A B C D答案B20(2010.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 )A冶铁技术的产生 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使用 D曲辕犁的创制答案C21(2010.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生产答案B22(2010.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答案B23(2010.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答案B24(2010.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春秋开始出现B汉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宋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地租形态主要是货币地租D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答案D25(2010.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答案D26(2010.山东省凤城中学期中考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 个体小农经挤形成并开始成长 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 B CD答案B27(2010.山东省凤城中学期中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 A流通领域出现最早的纸币 B大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C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答案A28(2010.山东省凤城中学期中考试)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 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答案C29(2010.山东省凤城中学期中考试)清朝时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这一规定对我国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B有利于国内资本原始积累C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D确保了劳动力资源的充足答案A二、非选择题30、(2010.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14分)观察下列二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关图片: 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1分)这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出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2)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主要影响。(2分)说明商人在我国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政策因素?(1分)(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分)材料二:下列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4)概括说明三、四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2分) (5)分析图四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3分)及其产生的政治影响。(2分)答案 (1)图一是铁犁牛耕(1分)。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解放了人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三点任答二点2分)(2)“海禁”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重农抑商的政策。(1分)(3)联系:商业经济的繁荣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1分)(4)图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兴起时期;图四反映了民族工业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短暂的春天)(2分)(5)时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商品和资本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3分) 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分)31(2010.广东省中山市六校联考)(20分)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极荒活民书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 “第十一条 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2分)(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分) (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2分)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8分)答案 (1)春秋战国 、封建国家(2分) (2)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4分) (3)有利:封建王朝初期的政策扶持。 不利:封建国家的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4分) (4)同:按人口平均分配。(2分) (5)中国: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英国: 16世纪英国开始的“圈地运动”,使自耕农逐渐在英国消失。“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8分)32(2010.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期中考试)(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材料2: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据中国通史简编材料3:(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之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 新唐书杨炎传材料4: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新唐书兵志回答:(1)材料1和材料3的征税标准是什么?为何出现这一变化?从材料1中能找出什么依据?(5分)(2)指出材料2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目的和效果。(2分)(3)材料1中“庸”和材料3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用?(2分)(4)材料4和材料1有何关系?这种兵制有何优点?(3分)答案 (1)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土地,财产为主。原因: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材料1中规定世业回归私人所有,从法律上为土地兼并大开方便之门。(2)变化趋势: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而“老”的年龄提前。减轻赋役,有利于广大民众和农业生产的发展。(3)“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行商”的规定使商业合法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4)授田者要服兵役。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可避免武将专权割据。33(2010.哈尔滨第九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摘自明叶适集卷二材料二 迨南北混一,越十有五年,再新亡宋版笈,又得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余户,南北之户总书于册者,计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人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其山泽溪洞之氓,又不与焉。上视汉、唐极盛之数,无以加此。夫天地之道,生生不息,推之以祖宗厚泽深仁,洪昌繁衍,聿有以隆我皇亢,万世无疆之丕基。摘自元国朝文类卷四十材料三 (乾隆帝说)升平日久,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贵?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游手好闲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 摘自清国朝宫史续编圣制节俭论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作者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一再强调人口主要想说明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乾隆帝这一看法是否正确?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7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4分)答案 (1)开垦田地以增加税收、增加军队人数增强军事实力。巩固明朝统治。(3分) (2)借人多口骤增炫耀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