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情点”》导学案2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57637242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捉“动情点”》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捕捉“动情点”》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捕捉“动情点”》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捕捉“动情点” 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2. 学习捕捉“动情点” ,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3. 学会写作运思的技巧。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重点:怎样抓住“动情点” 。学习难点: 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 2 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写作运思真的很难吗?这个 “难”字可否去掉?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 言。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文学家乔治 ?桑说: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 的地方。”二、感悟:何为“动情点”?1、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画面的内容: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 洗完脚只, 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 孩子没有睡觉, 跟在后面偷偷看到 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学生回答:本片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2、组织讨论,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 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 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3、阅读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为“动情点”?三、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 化用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动情点” ,而是缺少发现“动情点”的眼睛。初 中时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我们都会被感动,尤其是看到身材臃肿、动作蹒跚的 父亲翻过铁道去买橘子的片段, 眼眶都会觉得湿润了。 为什么呢?作者抓住了 “动情点”。到底如何抓住“动情点” ,下面,我们再以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冬天为例,体 会作者的技巧。一)、学生阅读冬天 。思考: 1、请你概括作者选取的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2、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三个片段的共同点。(二)、学生阅读教材“知识导引”思考:横断面、纵断面两个文学概念的内涵。?四、深入探究:如何再现“动情点”再次回到 冬天文本,思考如何再现“动情点” 的方法师生归纳再现“动情点”的方法。五、讨论:“动情点”与文章结构有什么关系?“动情点”与文1、阅读P45回家找出文章的三个“动情点”?结合例文,思考 章结构有什么关系?2、如果只有一个集中的动情点,应放在文章的什么位置?3、教师归纳:六、课堂检测:1、看照片,找动情点上图获得2010年新闻摄影金镜头奖,上图这双脚每天都要跋涉两个小时山路。大雪封山也不例外。这个学生说,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从上图中任选一幅,选择一个“动情点”,写一段100字的文字。2、完成课外第三题七、课下作业:选择好“动情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八、教师寄语:你们是热血青年,你们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我期待着你们捕捉到“动情点”,写出你们的心声,感动“你我他”。让我分享你们的年轻,你们的忧愁,你们的快乐!附:优秀例文这也是一种爱2009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这次考得怎么样了? ”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盤石般坚毅的脸。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 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 父子俩一起高 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 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 没有关系一样。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 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 子不禁有些神伤。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忽然父亲放下碗筷, 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 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 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 意义。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 儿子忽然觉 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 虽然很简单, 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 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 像死水一样的父 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 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 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赏析】这是一篇取材于平常生活的好文章。吃饭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作者选取一次考试失利后,在饭桌上与不苟言笑的父亲交流的场面进行描写,真实的生活情景再现, 抓住了父亲的典型性格一一把对儿子深沉的爱藏在内心深处,同时也选取了引发读者共鸣的动情点,如:儿子成败,父亲波澜不惊,麻木的表情令儿子误解,失利后,父亲没有责骂, 而“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去买。”仅一句话让儿子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父子肩并肩在一起 洗碗,“父亲笑得像铁树开了花”。这些典型真实的细节真切动人。他们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 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 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 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 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 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 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 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 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 泪眼中城里 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 悄悄许愿, 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 封然而, 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 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 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 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 “我们的学校很小, 但我们的成绩不差” “我们不和城里 的孩子比爸爸” “北京的 2008,也是我们的 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 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 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 ,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 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评析:时隔三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 70 分满分高考作文,而这篇高考作文并 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满分, 后来经过专家组的激烈讨论, 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 有阅卷老师的赞赏,终于获得了 70 分的满分,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 作。据介绍, 2005 年,本市高考曾出现了一篇满分作文,但专家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点 偏激,作文得分为 68 分,因考生书写比较好,加了 2 分书写分,最后作文得分为 70 分。不过,今年高考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 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 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 70 分满分。阅卷专家介绍,这篇满分作文在首轮评分中最高只获得 68 分,上海高考作文采用电脑 阅卷, 根据规则,一旦第一、第二位老师的评分超过规定误差,试卷会转到第三名老师处评 分;若还是超过规定误差,则提交到作文阅卷组组长处评阅; 仍有歧义的, 拿到阅卷中心组 仲裁。 这篇文章后来在阅卷中心组里被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有些专家当场被感动, 中心组专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给这篇文章满分,这篇文章也成为上海今年近 10 万份考卷中唯 一的一篇满分作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 今年的命题作文激活思辨,作 文题“他们” ,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写“他们” ,既使命题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 出来, 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 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阅卷专家分析说: “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 作文在客观描述、 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 不愧为上 乘之作。”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 也没有时尚的包装, 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而文章的最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考生没有一味抱怨, 写 出了变化和希望。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 首先, 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 出来, 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 不适应, 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 实存在的群体; 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 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 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 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 章的描写非常细腻, “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最后, 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 工子女的变化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