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文学艺术

上传人:非****1 文档编号:57276650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璀璨的文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璀璨的文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璀璨的文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8 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课程标准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李白、 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诗歌及诗句为例, 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 大成就。了解唐代乐舞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中泥塑造像和壁画的了解, 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 艺术宝库。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唐诗的收集、整理、介绍等内容,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情况, 同时通过对李白、 杜甫诗歌的吟诵, 分析其诗歌的含 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收集唐代有关乐舞的图画及有关(VCD)中唐代乐舞的片段,制成课件,让学生观赏、模仿并从中感受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收集有关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的图片及选录一段 (V C D)中关于敦煌的介 绍,制成课件,然后由导游带领大家游览莫高窟。重点介绍彩塑和壁画,体会莫 高窟的艺术神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壁画的有关内容的学习, 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标准 ,本课知识内容只属于最低层次要求,所以只要求学生能以李白、 杜甫为例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 能够知道唐代乐舞高度发达, 以泥塑和壁画为代表的敦煌石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等;能体验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而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画面 (多媒体展示2001 年亚太经合会议图) 。 同学们了解这个画面的内容吗?生:略。师:在此次会议上,特别吸引新闻媒体的亮点是什么?生:各国领导人都穿着唐装师: 另外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 华人又被称为唐人。 为什 么唐装、唐人街、唐人都与“唐”字有关?生:略。师:唐朝是我国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而且也创造了璀璨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主要指的是什么?生:略。师:这一节课重点介绍了诗歌、乐舞和雕塑与壁画三个方面。咏唐诗师: 课前曾布置同学们搜集唐诗, 现在就要求大家按照我们以前分组的安排,进行唐诗的整理、归纳,做到资源共享。要求:1、大家在发言时,简明扼要,不要重复别人介绍过的内容。2、朗诵诗歌时是让听众在感受美,因此要求朗诵者激情饱满。下面大家就开始分组活动。生:各组介绍、朗诵略。师:各组介绍都比较好,同学们的朗诵也都激情饱满,全班每人加5分,以示鼓励。根据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唐诗的繁荣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唐朝诗歌的繁荣呢?生:略。师: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多媒体展示李白的像)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近一千首, 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多媒体展示望庐山瀑布 ,以诗配画)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诗,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朗诵一下?生:朗诵略。师:大家对A同学的朗诵有何评价?生:略。师:大家评价很好。A同学把作者这种豪迈、奔放情感充分表达了出来,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下面, 我们来共同朗诵这首诗, 亲自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生:齐读略。生:瀑布的飞泻奔涌壮观美景、祖国的山河美、个人的渺小师:大家谈得都非常好。有的同学能联系到人生,这都是很不错的。师:下面大家再朗读李白的另一首诗,进一步感受李白的浪漫诗风。 (多媒体展示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诗配画)这是一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那么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吟咏, 大家能对李白的诗风做一归纳吗?生:略。师:大家归纳得都比较好。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情深似海、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具有超越现实浪漫主义精神,所以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主要是歌颂祖国山河美。 那么, 和李白齐名的另一大诗人杜甫, 他的诗又是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怀呢?(多媒体展示杜甫像)大家能朗诵杜甫的名言名句吗?生:略。师: (多媒体展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家齐声朗诵,感受一下诗人发出的呐喊是什么。生:略。师:他自己的茅草房被风吹倒了,又冷又饿,说不尽的伤心。但是,他想到的却是没房住的穷苦人,何时有安稳的房子住。这首诗抒发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怀?生:略。师: 抒发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 千百年来, 他的爱国情怀为人们所传诵。 后人为了纪念他, 特地在成都修建了“杜甫草堂”。跟李白的诗风相比,杜甫的诗风有什么不同之处?生:略。师:杜甫的诗苍凉、沉郁、气壮如山,反映历史真实,所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为“诗史”。为何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诗人,他们的诗风完全不同?生:小组讨论略。师: 因为他们生活阅历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唐帝国以开放心态博采众长,深刻地影响着李白,孕育了李白的思想、性格、气质和才情;加上他长期游历祖国山河,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具有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艺术魅力。 杜甫生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他亲眼目睹了国破家亡,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正因为有此特殊经历, 所以在他的诗作中有大量反映忧国忧民、 反映现实的诗作。李白与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被誉为是中国诗坛上双子星座。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不可逾越的巅峰价值。韩愈和柳宗元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生:略。师: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杜甫的诗句,感受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起了我们的创作热情。 那么当我们欣赏唐乐舞时, 又会激起我们的什么热情呢?赏乐舞师: (多媒体展示唐代宫乐图和舞蹈图)这是从西北少数民族传来的舞蹈,当时在宫廷内非常流行。(放VCD片,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唐乐舞的发展繁荣情况)哪位同学愿意模仿刚才的舞蹈动作,一展优美的舞姿?生:略。师:此外,唐朝的民间乐舞也非常发达,如踏歌。李白的赠汪伦诗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生动描写了踏歌的流行情况。下面就请大家欣赏舞蹈一一踏歌。生:表演。师: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能否对她们的表演给予评价呢?品完了唐诗,赏完了乐舞,大家是否游兴未尽?好! 满足大家的愿望。下面请导游带我们去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旅游观光, 感受一下它那奇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敦煌艺术(创新点)导游: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敦煌旅游观光,我们这次旅行是这样安排的,游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领略神秘而古老的大漠风光。(多媒体展示莫高窟全景) 为何莫高窟开凿在这一片沙漠地带。 有谁知道吗?莫高窟开凿于公元 366 年。据记载,一位和尚云游至此,到黄昏时,只见山顶上金光灿烂,好像有许多佛在走动。于是,他心有所悟,凿下第一个石窟。历史学家解释说, 实际上莫高窟的开凿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敦煌便成了交通枢纽, 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交汇点。 当时来经商的人为祈求生意兴隆,人身平安,祈祷佛祖保佑,于是大商人纷纷出钱开凿石窟。一代复一代,终于在唐代形成了千窟争荣的鼎盛时代。(下面放一段录像,让大家了解莫高窟的大致情况)开始,我们先进入洞窟:进入窟内,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壁画, 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它是恰如其分的, 它的总面积达4.5 万多平方米。假如把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千米的画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多媒体展示飞天)它是敦煌壁画的象征,唐代艺术家们巧妙地用两根衣带,使她们的身躯漫天飞舞,表示人从天而降,极富动感。而西方的天使用翅膀来飞,这是不同之处。还有,你们是否知道这幅画美在哪里?它美在姿态、动态、彩丝拖曳美,你们感受到有一阵微风徐徐吹来吗?(多媒体展示反弹琵琶)这是壁画的另一个造型,难度最高,堪称绝技。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力!(多媒体展示观音菩萨)这是窟内的彩塑。它有2410 个。大家仔细看一看,他们的面部和服饰有何特征?慈眉善目,两颊圆润,服饰艳丽,符合当时审美情趣。走出洞窟,大家欣赏到的景点是:(多媒体展示鸣沙山)它高数十米,沙子从沙坡滑下,会听到轰鸣声,故称鸣沙山。(多媒体展示月牙泉)泉池呈月牙形,故称月牙泉。据可靠资料介绍,这里水位已比 20 年前下降 11 米。 若不注意保护, 若干年之后, 这里的水可能就要干涸了。导游:“我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若有不满意之处,请指正批评。”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谢谢导游的讲解。本课小结师:上完这一课,能谈一下你的感受吗?(用最简洁的一句话)生:略。师: 大家谈得非常好。 这些都会激起我们热爱祖国的一种情怀。 爱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它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爱国,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一样的感情, 不一样的表达, 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与美的创造力,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若干年以后,我们能留给后人什么呢?各组才艺展示各组最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诗朗诵、书法、诗配画、绘画。教案点评本课的最大特点, 在于充分利用唐朝璀璨的文学艺术去进行美育, 使学生最终达到美化心灵、 学会做人的目的。 在具体做法上, 一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继承和创新。师生共同朗读唐诗,表演唐乐舞,从中感受美和欣赏美;让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 以“导游”角色引领大家到敦煌莫高窟去旅游观光, 进而享受唐代文学艺术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是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唐朝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视觉、听觉上强化美的感受,使璀璨的唐朝文化深入学生心灵,影响其去追求美和创造美。三是学习掌握唐朝文化的基础,引导学生把对美的感受转化为 爱祖国、爱人民的一种美好情怀,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奋发努力,积极进取。这就 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