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果基本标准——乡镇总体规划(共15页)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57196651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成果基本标准——乡镇总体规划(共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技术成果基本标准——乡镇总体规划(共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技术成果基本标准——乡镇总体规划(共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技术成果基本标准镇总体规划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镇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的内容、深度及格式,规范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和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标准。1.0.2 凡一般乡镇编制镇总体规划,必须遵照本标准执行。1.0.3 编制镇总体规划,除遵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2 阶段成果2.1 一般规定2.1.1镇总体规划的成果由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组成。法定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技术文件为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研报告)。2.1.2本标准将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现状调研阶段、方案阶段、评审成果阶段和正式成果阶段。2.1.3所有阶段的成果文件应采用A3幅面装订(图纸大于A3幅面则折叠为A3幅面装订)。2.1.4规划文本、图纸应装订为一册,附件(规划说明书、现状调研报告、基础资料汇编)装订为一册。2.1.5所有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成果的电子文档(CAD、PSD、WORD文件)。2.2现状调研阶段2.2.1现状调研阶段必须提交下列内容。(1)基础资料汇编。(2)现状调研报告。2.2.2现状调研阶段必须提交下列图纸。(1)区域位置图。(2)土地使用现状图。(3)城镇建设用地评价图。(4)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实施评析图(5)重大基础设施现状图(主要为综合交通、电力、给水、环卫、防洪等)。2.3方案阶段2.3.1编制镇总体规划,研究确定镇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对镇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框架性意见。2.3.2 镇总体规划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方案,预测镇域总人口;(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3)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4)预测城镇人口规模;(5)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6)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2.3.3 编制镇总体规划方案时应作多方案比选。2.3.4 镇总体规划方案的成果包括方案说明和图纸两部分。方案应简明扼要。2.4 评审成果阶段2.4.1 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应是:综合研究镇域镇村体系、合理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2.4.2 镇总体规划成果阶段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在收集基础资料、进行观状调查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确定各专业规划的目标、标准和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2)以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进行总体布局方案比选,听取各方意见,提出推荐方案;(3)在总体布局推荐方案基础上提出各专业规划方案;(4)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远景发展构想;(5)综合、协调总图和各专业规划;(6)制作规划成果,绘制图纸,编写有关技术文件;对成果检查、校对、审核、交付、验收、上报、归档。2.4.3 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工作简要过程对以前与镇域发展(2)镇域基本情况(3)对以前与镇域发展相关规划的意见和评价(4)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方法(5)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6)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7)镇域土地及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协调规划(8)镇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规划(9)镇域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与布局规划(10)镇域历史文物保护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11)镇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12)近期建设规划(13)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2.4.4成果形式(1)城镇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文件及图纸两部分。(2)镇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写成。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规划说明的内容包括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2.4.5送审稿审查后,按甲方提供的审查意见和公示意见汇总,编制正式成果。2.5正式成果阶段2.5.1正式成果阶段应提交以下内容(详见第三章)。(1)规划文本。(2)规划图纸(含镇域镇村体系、镇区)。(3)规划附件(含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技术审查意见等)。3 规划文本的内容与格式3.1 镇总体规划方案3.1.1方案说明可包括:(1)城镇自然、历史、现状特点:(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分析论证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3)镇域镇村体系规划;(4)城镇性质、城镇规模(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镇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5)城镇总体布局方案(附观状、规划用地指标,包括提出城镇用地发展方向);(7)城镇综合交通发展;(8)城镇远景发展构想;(9)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对城镇能源、水源、交通、其他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3.1.3 方案图纸可包括:l 第一部分 镇域(1)区位分析图(2)镇村体系现状图(3)镇村体系规划图(4)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l 第二部分 镇区(1)城镇规划区范围图(2)土地使用现状图(3)城镇用地综合评价图(4)规划方案图(1-2)(5)规划结构图(6)综合交通规划图(7)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8)近期建设规划图(9)远景发展设想3.2 城镇镇总体规划3.2.1 规划文本(1)总则:编制背景、基本依据、规划原则、技术方法、修编重点、规划期限、城镇规划区;(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城镇环境目标、城镇建设目标;(3)镇域镇村体系规划:镇村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技术政策)、城镇职能结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中心村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含水资源平衡、环境保护、风景旅游、交通、能源);(4)城镇性质:城镇职能、城镇性质;(5)城镇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城镇用地规模(含建设总用地指标);(6)城镇总体布局:城镇空间发展方针与策略、布局原则、用地选择和布局结构、布局要点、人均专项用地指标(附: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8)对外交通:港口(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铁路(线路和站场用地范固、等级、通行能力)、公路(镇际公路与城镇交通的联系,长途客站的用地范围);(9)道路交通:交通发展战略(交通政策)、道路系统(附:城镇规划道路一览表),主次干路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交叉口、停车场、广场;(10)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分类与建设标准、居住用地分布、人口容量及布局结构;(11)公共设施用地;(12)生产设施仓储用地:生产设施、仓储;(13)绿地系统、城镇景观:绿地系统(绿地指标、分类、位置范围)、公共绿地、城镇景观风貌和特色(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保护控制范围);(14)岸线:岸线分配和利用、岸线整治原则;(15)旧区改建与更新:改建原则(标准与容量)、措施、对策及步骤(用地结构调整、交通、市政环境综合整治)、重要历史地段保护;(1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当该城镇为“历史文化名镇”时有此内容):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目标及原则、保护内容、重点、分级范围(确定保护项目,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重要历史文化修整利用展示的意见)、保护措施和要求(人口规模控制、占据单位搬迁、用地调整、建筑高度控制、古城格局空间形态、视觉通廊保护);(17)给水工程:用水标准和总用水量、水源(水源地选择及防护措施)、水厂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 、管网(输水管网及配水干管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18)排水工程:排水体制、污水排放标准、污水量、排水分区、管网(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主要泵站位置确定) 、污水处理厂(布局、规模、处理等级及综合利用的措施)、雨水(雨水总量、管网) ;(19)供电工程:用电标准和负荷及电量、电源、网络(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变电站(位置、变电等级、容量);(20)电信工程:电话普及率和总容量(标准和发展规模)、邮电局所(标准服务范围、发展目标、网点布置)、邮路(微波通道、通讯线路布置、用地范围、敷设方式)、收发信区(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保护范围)、广播电视; (21)燃气工程:气源与供气形式(气源结构确定)、供气标准与用气量(消耗水平估算,供应规模)、储备站与气化站(调压站、灌瓶站、储存站等设施布置)、管网(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系统) (22)供热工程:热源与供热形式、采暖热指标与供热负荷、管网;(23)环境保护:环境质量规划目标(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功能分区、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治理措施;(24)环境卫生:设施指标及布局原则(标准)、垃圾量及收集处理方式(废弃物总量、收集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和数量、垃圾处理场;(25)防洪工程:设防范围(城镇需设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地区的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标准及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工程措施(设防方案及防洪区段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防洪设施与城镇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排涝防渍措施);(26)抗震工程:设防标准、疏散场地通道、生命线系统保障、次生灾害防治;(27)消防工程:消防标准、消防措施消防站及报警、通讯指挥)、机构、器材、通道及供水保障;(28)人防工程:人防原则和人防标准(城镇战略地位、人防原则和重点) 、城镇总体防护布局防空区划、人防上程规划布局)、人防工程措施(交通、基础设施、储备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平战结合);(29)近期建设: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近期人口、用地规模、土地开发投放量)、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投资估算(附重点项目库表);(30)远景发展构想:远景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远景发展对策措施;(31)规划的实施(政策建议);(32)附则:文本的法律效力、规划的解释权、其它;3.2.2 规划说明书应包括:(1)工作报告(2)城镇基本情况(包括城镇简史和城镇规划简史):(3)对上版镇总体规划的评价意见;(4)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方法;(5)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包括对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确定);(6)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分析镇域镇村体系发展条件,提出镇域镇村体系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主要村庄职能分工,镇域镇村体系等级、规模、空间布局的确定,提出镇域内区域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土地开发等发展目标与布局);(7)城镇发展目标(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8)城镇性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及镇村体系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城镇的现状条件和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可能,在归纳城镇所负担的主要职能的基础上,明确城镇的性质,作为城镇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镇规划区;(9)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的确定应在城镇人口现状年龄性别构成、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以及城镇发展特点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并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用水、能源、交通等发展条件的可能性,分析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以及暂住人口的变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算,并相互校核最后确定规划期内的城镇人口规模。人口计算基期数与规划期数的口径范围应一致。流动人口不应计入城镇人口范围内,城镇人口包括城镇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人口的总合);(10)城镇用地规模(在分析城镇现状用地水平基础上,根据城镇用地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提出规划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11)城镇总体布局(包括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对城镇发展用地选择进行说明,提出规划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和各类用地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对城镇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九大类用地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规划主要原则作说明,布局结构形态选择应有多方案,评价说明,编制“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12)交通(包括港口、铁路、公路);(13)客运与货运规划(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汽车站、货运);(14)道路系统规划;(15)居住用地规划(包括住宅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16)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包括镇级公共中心位置的选择);(17)生产设施用地规划;(18)仓储用地规划;(19)绿地系统规划;(20)城镇景观规划(或称之为城镇风貌规划,包括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21)城镇旅游规划;(22)给水工程规划(包括城镇水资源分析);(23)排水工程规划(污水和雨水可分开);(24)供电工程规划;(25)电信工程规划;(26)燃气工程规划;(27)供热工程规划;(28)环境保护规划;(29)环境卫生规划; (30)防洪工程规划(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防风):(31)抗震工程规划;(32)消防工程规划;(33)人防工程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34)近期建设规划;(35)远景发展构想(研究城镇发展门槛及合理布局结构);(36)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包括遗留的未解决问题)。3.2.3 特定情况下根据需要受甲方委托可增加规划说明内容。3.2.4 规划说明可包括“现状概况”、“问题分析”、“规划原则”、“对策措施”四部分。规划说明可根据需要合并或简化。3.2.5 城镇镇总体规划图纸应根据不同规模城镇的具体要求而定。为增加图纸的信息量,在不减弱其表观深度的前提下,部分相近内容的图纸可合并在一张上表示,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3.2.6 “城镇用地现状图”和“城镇镇总体规划图”二张图的表现方法和深度应当统一。其中对各项用地进行规划时。应执行镇规划标准。规划表达可分为两种深度进行。深度的表达以中类为主,比例尺ll万至l5千。“近期建设规划图”与“城镇镇总体规划图”的表现方式应基本一致,3.2.7为充分表达规划设计意图或为了满足城镇特殊需要:可增加编制各种分析图、评定图、示意图、方案图等。3.2.8城镇镇总体规划图纸均应绘制在近期编绘的有地形、地物的浅色地形图上,图纸构图要美观字体要清晰彩色图纸涂色应透明。图纸须注明图名,比例尺,表观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的风玫瑰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3.2.9镇总体规划图纸(1)镇域:区位分析图、镇域镇村体系分布现状图、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图、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2)镇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图、城镇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土地使用现状图、城镇用地综合评价图、土地使用规划图、规划结构图、居住用地规划图、公共设施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公共交通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景观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图、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综合防灾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远景发展设想、建设控制规划图;4 城镇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4.1城镇规划区范围。4.2镇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4.3城镇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镇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布局。4.4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镇干道系统网络、城镇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镇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4.5城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4.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4.7城镇防灾工程。包括:城镇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镇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镇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5现状调研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基本内容5.1现状调研报告(1)本项目适用的法规规范;(2)相关规划与设计要点汇总;(3)已批的规划、用地及市政设施汇总;(4)自然条件;(5)人口状况(总人口和城镇人口);(6)社会经济环境分析;(7)建设用地现状及评价;(8)公共配套设施现状与评价;(9)道路交通状况与评价;(10)工程设施状况分析与评价;(11)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与评价;(12)历史文化资源;(13)所在地区居民、主要单位对现状的综合意见及规划意愿、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发展意向的总结和分析;(14)主要结论:综合分析规划地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对策。5.2 基础资料汇编(1)上层次规划的汇总。(2)城镇自然条件及历史: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城镇历史(包括城镇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扩展、历次城镇规划的成果);(3)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城镇人口(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城镇土地利用(城镇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镇用地的综合评价、最新土地利用规划)、工矿企业的现状、对外交通运输现状、各类商场、市场现状、各类仓库、货场现状、教育设施现状、行政办公设施现状、社会设施现状;(4)城镇建设及工程设施现状:居住用地(住宅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居住水平、居住环境质量)、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和分布状况)、工程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客货(运量和流向)、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人防设施、各类防灾设施及其他地下构筑物;(5)城镇环境: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城镇垃圾数量、分布及处理情况、其他影响城镇环境的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放射、噪声、恶臭、震动)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方病以及其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6)需收集城镇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7)基础资料可视所在城镇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增加或简化,并进行分析汇编。基础资料数据必须准确。 (8)所在地区已审批的规划、报建项目及上线项目。(10)所在地区居民及用地单位,对现状的综合意见及规划意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1)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划意向(座谈会记要)。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为了便于在执行规划文本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程度的用词(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或“须”;反面词采用“严禁”、“禁止”、“不得”或“不准”。(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该”或“应”;反面词采用“不应”。(3)表示允许销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表示相关规定的用语(1)条文指明应严格按其它有关标准或规范执行的用语为: “按照(或遵照)执行”或“符合的规定(或要求)”。(2)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或规范执行的用语为: “参照执行”。(3)表示指导性推荐意见的用语为: “建议”、“最好”或“为宜”。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