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共29页)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56960434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共2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共2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共2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认监委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23787号)要求,依据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鲁经信节监字20136号),扎实推进我省“十二五”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编制本标准。一、评价原则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应科学、准确、合理,按照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标准为准绳,以客观事实为判定依据,同时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二、评价主体及对象省政府节能办负责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依据本标准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辖区内省千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开展评价并出具评价结论。评价对象为列入我省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名单的1188家重点用能企业。三、评价依据及内容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为: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 29456-2012),节能法律法规、政策、相关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企业提供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证明材料。评价内容包括:以四个机制(即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全过程管理控制机制、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节能文化建设机制)建立运行情况作为体系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千家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开展体系建设策划、实施、检查及改进各阶段工作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四、评价方式及流程为确保体系评价规范高效开展,评价工作采用“书面审核”与“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评价手段有听取陈述、审阅资料、调查询问、实地察看、比对验证等。评价流程为:(一)书面审核1、下发通知,搜集资料在现场评价前,各市节能主管部门根据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进度安排,下发现场评价通知,要求辖区内有关企业上报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报告内容见附件1)。2、成立小组,审核报告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能源管理体系评价专家组,明确评价企业名单。专家组应由熟悉评价企业行业特点,掌握节能专业知识,具备能源管理体系审核评价经验的人员担任组长,专家组应不少于3人,具体人数视企业数量、规模及体系复杂程度而定。评价专家组对企业上报的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与体系建设企业人员沟通交流,全面了解企业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明确现场工作重点,为体系评价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3、结合特点,充分准备结合体系建设企业实际特点,要切实做好现场评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评价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用能特点、主要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准备好现场评价材料和必要设备。(二)现场评价1、召开首次会议评价专家组组长向企业介绍本次评价工作的目的、依据、时间安排、评价组成员、评价方式、需企业配合人员等,听取企业分管负责人介绍企业基本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效果。2、明确分工,实施评价评价专家组要根据企业实际,明确分工,依据本标准要求,对企业现场提供的文件、记录等资料进行审核,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座谈询问,到企业能源管理关键岗位、车间及节能技改项目实施现场抽查验证。结合现场检查情况,逐项评价打分,同时认真做好评价记录,相关证明材料要经企业签字、盖章后带回。 3、召开评价专家组内部会议根据现场收集的信息和打分结果,评价专家组要组织召开内部沟通会议,汇总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评价,提出不符合项,现场开具不符合报告(报告应包括存在不符合的部门、岗位,涉及到体系要素,整改意见或建议等),经研究讨论后形成对该企业的评价意见。4、召开末次会议由评价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向企业介绍本次评价总体情况(包括现场评价工作过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绩、存在问题及建议等),现场宣读不符合报告并经企业签字确认后现场工作结束。(三)出具报告在现场评价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结合企业体系建设实际情况,评价专家组应形成现场评价意见并形成现场评价报告(报告格式见附件2),经评价专家组组长审核后上报各市节能主管部门。(四)公布结论各市节能主管部门结合评价意见,定期公布辖区内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结论,并报省政府节能办。五、评价方法现场评价采用量化打分方式,即:由评价专家组采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打分表(详见附件3,以下简称打分表),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打分。1、对管理职责(能源方针)、体系策划、实施运行、体系检查及管理评审各项管理要素进行打分。每项管理要素满分为100分,各项管理要素在体系评价中所占的权重见附件3。2、评价专家组要依据打分表,结合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打分。一是客观评价内容,即满足评价内容则该条款得满分,没有则得0分;二是主观评价内容,即针对某项条款,企业虽然开展了工作,但是未完全满足条款要求的,则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评分。3、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最终得分满分为100分。体系评价的实际得分为各管理要素得分与相应的权重值乘积之和。4、对于现场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不适用于被评价企业的条款(如企业无能源采购环节)不扣分。六、结果认定根据评价得分情况,考核结果分四个等级,得分70分的,评价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合格企业;80分的,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优秀企业;90分的,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企业。该评价结论作为对我省千家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附件:1、企业体系自查报告内容2、XX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评价报告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打分表专心-专注-专业附件1: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自查报告内容1、初始能源评审报告;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及识别过程记录、结果清单、发现的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证明材料);3、能源使用(充分性评价及识别评价的方法和原则、能源使用清单、重要能源使用清单等证明材料);4、基准标杆(适宜性评价及基准内容、确定的方法等证明材料);5、能源目标、指标(适宜性评价及能源目标、指标内容,目标指标的分解、考核等证明材料);6、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已采取和拟采取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清单,已采取的实施效果评价及方案内容、实施的过程等证明材料,是否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对余热余能进行回收利用);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效果评价及供方评价过程和结果、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标准、检验记录等证明材料);8、能源利用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执行效果评价及控制程序、控制要求、控制记录,监视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记录等证明材料); 9、节能培训(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效果评价等证明材料);10、用能设备(设备清单、检修及保养记录等证明材料);11、能源计量器具(台帐、计量图、校检及保养记录等证明材料);12、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效果评价及内审计划、检查记录、不符合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和验证记录,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输入、评审输出、整改计划及效果验证等证明材料);13、能源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及评价过程、目标指标实现程度、主要能耗指标、能源管理和利用状况的改进等证明材料);14、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重点过程作业指导书清单,其它支持性文件清单;15、节能遵法贯标机制、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全过程管理控制机制及节能文化建设机制四个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16、从本行业出发,对我省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及体系建设需求。附件2:XX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报告第 评价组年 月 日企业名称企业地址评价时间年 月 日 年 月 日评价依据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12);2、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 29456-2012);3、企业适用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4、企业提供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证明材料等评价组成员签名评价组组长评价组成员1、评价过程综述(提示:本次评价的主要工作过程;企业体系建设情况概述;企业参加人员及工作配合情况; “四个机制”的建立运行情况,包括节能遵法贯标机制、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全过程管理控制机制及节能文化建设机制的建立和与运行情况等)2、体系策划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提示:应包括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及工作情况;初始能源管理评审的开展情况;能源使用及重要能源使用的识别评价情况;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基准标杆的是否建立、合理性及完成情况;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情况;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搜集识别及合规性评价情况;各职能层次能源管理职责的赋予和履行情况等)3、体系实施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提示:应包括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规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实际执行情况等;体系文件的宣贯与培训情况;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节能培训及节能有关活动的实施情况;能源管理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情况;针对重要能源使用的运行控制情况;能源控制与检测手段的有效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与检定情况,产品与过程设计的能源控制;能源采购控制情况;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的采购控制情况等)4、体系检查改进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提示:应包括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检查测量和分析情况;对不符合的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情况;能源管理体系记录管理控制情况;内部审核开展情况;管理评审开展情况等)5、取得的能源绩效(提示:主要能耗指标,产生的节能量,能源管理水平提升等)6、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经验与存在问题(提示:实施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如领导重视情况,节能投入情况等;仍然存在的问题结合发现的不符合进行阐述等)7、评价得分情况序号评价内容权重各项评价得分乘权重后得分总得分1管理职责(能源方针)15%2体系策划30%3实施运行30%4体系检查20%5管理评审5%8、评价结果处理意见(提示:建议通过评价,并列为合格、优秀、示范企业名单;或者建议未通过评价,须进一步整改后再次进行评价等)附件3: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打分表体系要素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规定分值评价标准得分区间评价得分评价记录管理职责(能源方针)4.2.1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以正式文件形式作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的承诺,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51.有正式文件,且能提供证明材料2.有正式文件,但不能提供证明材料3.无正式文件,但能提供证明材料4.无正式文件,且不能提供证明材料5310确立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41.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并宣传能源方针2.无能源方针40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51. 有正式任命文件,且明确职责任务2. 有正式任命文件,但未明确职责任务3. 无正式任命文件530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保持和不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41. 提供2. 未提供40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41. 已传达2. 未传达40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51. 以正式文件明确能源目标、指标2. 未明确能源目标、指标50确保能源绩效参数的适用性41. 以正式文件确定且适用2. 未明确40在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41. 考虑了能源绩效2. 未考虑40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41. 定期听取汇报2. 未实施40实施管理评审41. 定期主持管理评审2. 未参与管理评审404.2.2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41. 以正式文件形式任命管理者代表,且满足条件要求2. 以正式文件形式任命管理者代表,但不满足条件要求3. 未任命管理者代表420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41.明确了相关人员,并授予必要权限2.未明确相关人员40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41.定期汇报绩效2.未汇报绩效40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41.进行了有效策划2.未开展策划活动40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41.规定并有效传达2.未规定40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41.规定了准则方法并有效落实2.规定了准则方法但未有效落实3.未规定420培训和宣传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重要性41.开展了培训宣传活动2.未开展相关活动404.3能源方针能源方针阐述了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4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420与用能单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4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420承诺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4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420承诺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420为制定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4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420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3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310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3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310定期评审和更新31.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部分满足标准要求3.不能满足标准要求310体系策划4.4.1总则有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检查、改进全过程的策划方案且全面、可行31. 有策划方案且全面、可行2. 有策划方案但不全面可行3. 无策划方案310策划的过程及结果考虑了能源方针的要求21.考虑了能源方针的要求2.未考虑能源方针要求20策划过程考虑了如何评价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过程、环节21. 全面考虑2.考虑但不全面3. 未考虑210策划的结果能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21.能够保证2.无法保证204.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存在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情况31.是2.否30已建立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传递和遵守落实的渠道;渠道畅通有效31.建立且有效2.建立但效果较差3.无310对法律法规的识别范围、种类全面31.全面2.不全面30明确了落实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方法(或文件)21明确2. 未明确20识别出适用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具体条款并落实31. 识别且全面落实整改2.识别但未全面落实整改3. 未识别出具体条款310对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守落实情况定期评价;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有整改措施31.评价且有整改措施2.评价但无整改措施3.未评价3104.4.3能源评审组织开展了能源评审,并形成相关记录31.开展了能源评审2.未开展能源评审30将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21. 有明确的方法学和准则且形成文件2.有明确的方法学和准则但未形成文件3. 没有明确的方法学和准则210根据测量结果和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包括以前和现在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31. 全面分析2. 已分析但不全面、合理3. 未分析能源使用和消耗状况310能源评审将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划分为各用能系统、设施、设备、过程和环节;对能源利用全过程的划分全面、细致31.已划分且全面2.已划分但不全面3.未划分310围绕能源利用全过程识别能源使用;能源使用的查找、分析合理,考虑了相关变量31.已识别且合理2.已识别但不合理3.未识别310对能源使用进行评价和筛选,并制订控制和管理方法,评价重要能源使用31.进行评价且策划控制方法2.进行评价但未策划控制方法3.未评价310对重要能源使用进行排序且判定合理31. 未进行排序2. 进行排序但不合理3. 进行排序且合理310针对重要能源使用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31. 已制定且合理2. 已制定但不合理3. 未制定310规定了能源评审的时间间隔且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开展能源评审,并能提供相关记录31. 制定了间隔且严格执行2. 规定了间隔但未严格执行3. 未规定3104.4.4能源基准确立了能源基准,并记录31. 是2. 否30能源基准的确立考虑了能源评审的结果并与能源利用特点相适应31. 考虑且适应2. 考虑但不适应3. 未考虑310确定的基准是否能够全面反映能源绩效31. 是2. 否20是否定期以及当出现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对基准进行调整21. 是2. 否204.4.5能源绩效参数识别了能源绩效参数且能源绩效参数能够全面测量能源绩效31. 识别且能够全面测量能源绩效2. 识别但不能全面测量能源绩效3. 未识别310确定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21. 记录且定期评审2. 记录但未定期评审3. 未记录2104.4.6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是否建立能源目标、指标且与自身现状相适应31. 建立且适应2. 建立但不适应3. 未建立310能源目标指标是否形成文件21. 是2. 否20能源目标指标是否能够涵盖各个能源利用过程、系统、设施、设备等层面31. 是2. 否30是否有实现能源目标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31. 是2. 否30能源目标指标、能源方针是否相互一致31. 是2. 否30能源指标是否能够支撑能源目标的实现31. 是2. 否30能源目标、指标是否能够满足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31. 是2. 否30能源目标指标的制定考虑了能源使用及重要能源使用31. 考虑且全面合理2. 考虑但不全面合理3. 未考虑310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内容是否全面31. 是2. 否30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否保证能源目标指标的实现31. 是2. 否30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是否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31. 是2. 否30实施运行4.5.1总则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落实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策划结果,提供实施记录41.实施且记录完整2.未完全实施或记录不完整3.未实施4204.5.2能力、培训与意识与重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有节能相关的岗位能力说明书、能力评价方法,且岗位能力说明书包含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内容31.有且内容全面2.有但内容不全面3.无310有效识别与重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识别记录31.实施且记录完整2.实施但记录不完整3.未实施310针对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教育或采取其他措施,并验证培训效果,提供相关记录31.实施且记录完整2.实施但记录不完整3.未实施310通过培训,全员能够意识到能源方针、程序文件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21全员节能意识普遍得到提高2. 全员节能意识没有得到显著改善20通过培训,全员能够了解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个人在其中的职责和权限21.能够理解自身职责权限2.不熟悉自身职责权限20通过培训,全员能够意识到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21.能够意识到改进能源绩效的重要性2.意识没有明显提高20通过培训,全员能够意识到自身活动对能源绩效的影响,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21.能够意识到自身在体系中的重要性2.意识没有明显提高204.5.3信息交流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程序文件和机制31.有且全面2.有但不全面3.无310查看内部沟通机制运行记录,员工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渠道顺畅31.有2.无30组织如果决定与外部开展交流,制定外部交流的程序方法并实施21.有并实施2. 无204.5.4体系文件明确体系范围和边界21.有2.无20能源方针21.有2.无20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21.有2.无20能源管理手册21.有2.无20程序文件21.有2.无20作业指导书、记录21.有2.无20编制文件控制程序31.有2.无30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发布、评审、更新、处置以及借阅得到负责人审批21.完全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部分符合文件控制要求3.不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10文件的现行状态、更改、作废文件的保留和外来文件及其发放标识明确21.完全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部分符合文件控制要求3.不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10将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发放至各使用部门21.完全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部分符合文件控制要求3.不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10文件存放合理,易于检索21.完全符合文件控制要求2.部分符合文件控制要求3.不符合文件控制要求3104.5.5运行控制识别并策划与重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51.识别并策划了相关活动2.没有识别和策划50建立和设置重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规范或程序51.建立和设置了相关准则、规范或程序且全面合理2建立和设置了相关准则、规范或程序但不合理3.未设置520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过程、系统和设备,并提供运行控制记录51.提供运行控制记录且全面2.运行控制记录不全3.无运行控制记录530考核重要设施设备操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宣贯培训,是否熟悉运行控制准则51.是2.否504.5.6设计是否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41.是2.否40是否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41.是2.否40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是否纳入项目设计规范和采购活动41.是2.否40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采购要求中是否明确对能源绩效的评价要求41.是2.否40是否建立和实施相关能效评价准则和规范41.是2.否40是否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确立能源采购的方式、渠道和流程,准确计量能源数量和检验能源质量,并形成记录41.是2.否40是否定期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验证其有效性41.是2.否40体系检查4.6.1检查测量与分析是否制定了测量计划61.是2.否60测量计划是否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61.是2.否60是否定期对关键特性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61.是2.否60监测的方式方法合理,对监测出现的结果有记录分析51.方式方法合理且有分析记录2.方式方法不合理50是否定期评审测量需求,并保存校准记录61.是2.否60是否检测分析能源绩效中出现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51.是2.否50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51.有相关记录2.无相关记录504.6.2合规性评价是否定期评价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61.是2.否60是否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51.是2.否504.6.3内部审核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51.是2.否50内部审核范围明确、全面,编制内部审核计划、方案,职责分配明确51.有且全面2.有但不全面3.无530进行审核记录,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51.有且全面2.有但不全面3.无530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 施是否识别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51.是2.否50是否分析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产生的原因51.是2.否50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并制定和实施适宜的措施51.是2.否50是否保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51.是2.否504.6.5记录控制是否根据需要,建立并保存记录51.是2.否50是否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51.是2.否50相关活动的记录是否清楚、标识明确且具有可追溯性51.是2.否50管理评审4.7.1总则是否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51.是2.否50是否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51.是2.否504.7.2评审输入是否包括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61.是2.否60是否包括能源方针的评审61.是2.否60是否包括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61.是2.否60是否包括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61.是2.否60是否包括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61.是2.否60是否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61.是2.否60是否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61.是2.否604.7.3评审输出是否包括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61.是2.否60包括持续改进建议61.是2.否60是否包括与组织能源绩效的变化61.是2.否60是否包括能源方针的变化61.是2.否60是否包括能源绩效参数的变化相关的决定和建议61.是2.否60是否包括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它要素的调整相关的决定和建议61.是2.否60是否包括对资源分配的变化61.是2.否60是否包括评价持续改进的机会和变更需求,对提出的改进措施及时实施,并进行效果验证61.是2.否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