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55948968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5的乘法口诀的案例反思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须是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生成是动态可变的、丰富多彩的,它呼唤价值引领,但更需要充分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途径,激发学生自己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那么教学效果的生成将是和谐的,不可估量的。一、教学设计思路:5的乘法口诀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中26的乘法口诀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这样安排是因为“5的乘法口诀”与生活的联系比2、3、4的乘法口诀更为密切,学生又有5个5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这样容易凸现归纳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而言,学生的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孩子们已经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口诀(如铅笔盒的背面,大人平时的口算,各种各样的学习机等),甚至有些学生已经会背几句口诀。但对于乘法口诀的意义,可能知道的仅仅是很少的学生。在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状况、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将“会背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这一目标重新定位为“沟通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口诀的作用和来源,在体验中总结编乘法口诀的方法,理解口诀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思维轨迹去发现、去探索。教学的重点也由传统教学重视结论的记忆、算法的模仿,定位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新知,发现、感悟、体验数学知识得来的过程,使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良好习惯。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每天要上几节课呀?生:5节。师:对呀,你看今天已经星期几啦?生:星期三。师:那么,到今天为止,这星期我们一共上了几节课?生:15节。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1:因为每天都是5节,所以就是5+5+5=15节。生2:因为星期一5节,星期二5节,一共是10节了,再加上今天5节,所以是15节。师:除了这样(指5+5+5=15)表示,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生:老师,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53=15或35=15。师:对呀,也可以这样表示。我们上课节数跟5有关,你还能说出与5有关的乘法例子吗?生1:这个星期我们要上5天的课,下个星期也要上5天。师:真棒,谁能用算式来表示,两个星期我们一共上几天的课。生1:5+5=10生2:还可以52=10师:好的。还有吗?(举手同学慢慢在增加)生1:我们小组每个人都有5本书,所以5个人就有25本书。算式是5+5+5+5+5=25或者55=25。生2:一只脚有5个脚趾,我们小组一共有10只脚,所以是510=50。也就是10个5相加。生3:黑板上面的红旗有5个五角星,我们二年级有2个班。就是5+5=10或52=10。(评析:数学源于生活,选择从学生身边寻找数学事例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提供厚实的背景支撑。)【片段二】引导探索,交流新知师:同学们找了很多很多,不过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片出示:用5根小棒摆一把小伞)这表示几个几?会写乘法算式吗?生:简单,表示1个5,15=5或51=5(教师板书)师依次出示2把、3把、4把、5把小伞,学生说出表示几个几,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教师逐一板书。师:老师有点不理解,加法算式我们早学过啦,知道你们没问题。可这些乘法算式的得数,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生:老师,可以用加法算,像2个5,就是5加5等于10。师:真聪明。那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生1:可以5个5个的数,例如5、10、15、20、25。生2:老师,我还有:只要“五五二十五”就行啦。师(疑惑):“五五二十五”这是什么呀?生:就是乘法口诀。师:乘法口诀?你们听说过吗?生:是呀!(不等教师回应,有的学生已开始念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师:哇,真了不起!这么多人已经知道乘法口诀啦。那你们说说看,这“五五二十五”表示什么意思呀?生:它表示5个5相加。师:你们觉得呢?(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师:那么51=5;52=10;53=15;54=20等等这些算式用哪些口诀,知道吗?师(很多学生举手):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再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再在全班汇报每句乘法口诀及其含义,让学生充分交流,加深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师:小朋友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它们都有5。师:对,今天我们研究的是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评析: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乘法口诀,满足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并以此为切入口展开教学更有实效性。)师:真棒!这可是我们小朋友自己动脑编出的口诀啊!此刻的心情怎样?那就一起来开开心心的读读自己编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了吗?生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的,第二个字都是“五”,所以就是“一五”、“二五”、“三五”这样子的。生2:每句口诀的积总是比上一句的积多“5”。生3:5的口诀的得数的个位上的数都是0、5、0、5这样有规地排下去的。生4:我发现几个5的得数的十位上的数是前面几的一半。生5:我还知道为什么是它的一半呢,因为一双手有10个手指头,4只手是两双手,是20个手指头。(评析:学生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学生只会想到每次加5这个规律,但事实上学生的发现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已经学会调动起生活经验和形象思维,能够深刻地理解5的乘法口诀了。)【片断三】巩固深化,尝试应用师: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能干!在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周围,你遇见过需要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生1:我们教室里一排有5张桌子;(在学生举例的时候,渗透解决问题的教学,学生说教室里一排有5张桌子,再引导看看有几排?能算出一共有几张桌子吗?怎样列式?用哪句乘法口诀算的?)生2:一颗五角星有5个角;生3:国旗上有5颗星;生4:老师的衣服上有5颗纽扣;生5:后面的黑板报上有一首古诗,一行正好5个字。生6:一朵梅花有5个花瓣。 (评析: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之后,会从生活中挖掘无尽的宝藏,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扩大数学知识的信息量,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三、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起点,还要密切关注随着教学的展开,学生的思维是否与教学预设同步。当学生的思维达不到预设的状态时,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为学生搭桥铺路,巧妙渗透,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阶梯。1、引而不替,凸现主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展开。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密切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课堂模式。因此本节课,跳出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认知。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有效的激发起来,情绪高涨。2、动态生成,收获精彩。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应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家庭教育的背景存在差异,必然出现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教学进程不同步,而且往往是高于、快于所预想的,即“超前生成”。如部分学生在学习前就已经掌握5的乘法口诀,这时教师抓住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于知识的“焦点”:“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一个简单的提问,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通过生生对话、师生的对话,学生获得对新知的理性认识。超前生成经此一导,就成了活的资源,成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资源,成了学生自我提升的资源。3、关注情感,评价激励。情感态度和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很少,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等。既有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有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它对整个课堂气氛、学习情感的激发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促进作用。4、尊重差异,共同提高。“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中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你遇见过需要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效的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倾听中完善了自己的认识,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是机械的演“教案剧”的过程,而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诚如叶澜教授所言,只有当学生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才能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方面收获更多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