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考卷(心理学研究生)社会心理学试卷姓名:班级:授课教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晕轮效应社会懈怠转向冒险自尊睡眠者效应二、简述题(每题10分)1 .简述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2 .谈谈你对社会行为公式B=f(P,E)的理解。3 .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4 .简述群体思维及如何预防。三、论述题(35分。不超过800字)针对一个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尝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见下页社会心理学考卷(心理学研究生)社会心理学试卷姓名:班级:授课教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2、社会懈怠: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3、转向冒险:人们独自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保守的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而如果改由群体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群体增强个人的冒险行为的倾向就叫做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4、自尊: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5、睡眠者效应: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在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二、简述题(每题10分)1 .简述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答: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侵权行为与去个性化有密切联系,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权行为增加。2 .谈谈你对社会行为公式B=f(P,E)的理解。答:心理学家勒温的著名公式:B=f(P,E)。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换句话说,人的表现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的情景共同决定的。3 .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答: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在对爱情进行的科学研究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干涉儿女的感情,会使青年人之间的爱情越深。就是说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强烈,恋爱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固。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4 .简述群体思维及如何预防。答:(1)群体思维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体的一致性,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群体的决定,与此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从而导致群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的事件发生。(2)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1 .公平对待每个观点一一不能偏向任何立场2 .鼓励批评性评价:设置一个魔鬼代言人,也就是专门发表不同意见的人。如果有一个真正的反对者就更好。这能刺激大家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3 .将群体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有不同意见,然后重组在一起表达不同意见。4 .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5 .实施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三、论述题(35分,不超过800字)针对一个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尝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腾讯新闻2017年6月9日发布:2017年4月,于河南驻马店的一起交通事故,致一女子遭两次碾压后死亡。在第一次碾压发生后,倒地女子身旁有许多车辆经过,不少司机刻意放缓车速观看,过路行人也频繁回头观望,直至女孩惨遭第二次碾压。为什么有这么多旁观者,却没人伸手拯救这个女孩呢?旁观者的冷漠让我感到心寒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旁观者心理的思考。在社会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件事来说,如果是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社会心理学考卷(心理学研究生)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利他行为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一个便是“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事件中,每个人看见其他旁观者没有采取任何救助行为,受从众心理影响,服从大多数人选择冷漠离去。路人在知觉到女子处于危急状况时,内心产生矛盾心理,不救的话,内心会产生焦虑、愧疚的心情,但由于旁观者众多,实际上分担到身上的焦虑和矛盾会变少,“如果每个人都不采取救援措施的话,自己也没必要愧疚”,能够缓解自己的焦虑心理;而反之如果采取救援行动的话,虽然缓解了自己的愧疚心理,但做出与群体相逆的行为,会为其带来很大压力,而且因彭宇案后国人产生的“救人有可能被反咬一口,得不偿失”印象,路人会觉得是回报小于付出的,于是选择漠视。因“冷漠的旁观者”引发的一件又一件惨剧让我们震惊。公众一味地认为冷漠是悲剧的祸端,但我觉得要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这类件事,旁观者效应等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分析旁观者心理,得出合理的应对方法,以鉴后人,从而克服旁观者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