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央电视台徐明东电视系列片中华医药简介:中国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千年的传承和积累使得中华医药形 成了一套较为完善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养生观和养生术,创造了独特的 养生文化。本系列片以时间为线索,追踪了中国医药的发展轨迹,讲 述了神农氏、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医药人物的传奇故事,详细介 绍了中国独特的配药和治疗方法。在本片中您不仅能够了解中药的制 药过程以及阴阳学说、切脉诊断,四诊法,针灸疗法等一系列医学原 理和临床治疗方法,而且能够深切感受中华医药中所蕴含的独特养生 观念。中华医药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三皇五帝”的故事流传很广。他们 有的能征善战,拓展疆土;有的辨识谷物,教人农耕;有的治理水患, 拯民于水火;而神农氏,则是一位具有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先王。 他看到自己的子民被疾病困扰,就亲自采集野果、种籽、挖取植物根 茎,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为人们解除痛苦的灵丹妙药。寻找草药的过程当中,神农氏自己有时也会因为误食某些有毒植 物,导致呕吐、腹泻、甚至昏迷,好几次濒临死亡。后来上苍为神农 的执着所感动,送给了他一根鞭子,每遇一种植物,他只需要用鞭子 抽打一下,看看鞭子的颜色,就知道有没有毒,不需要自己以身试毒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后来据考古学家和历 史学家考证,神农氏大概是一位距今 7000 年前,中国原始部落的首 领。他被后人尊为中国医药的开山鼻祖。有了神农尝百草,中国的医药学便有了一个伟大的开端。 字幕:中国中医药大学 教授 付延龄同期: 神农尝百草 , 这样一个传说它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呢 , 他表达的是 我们的古人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间 , 发现了有些药物的毒性 , 同时发现了有些植 物,它具有药理作用 , 这就是这样一个药物发现的过程。无数次的尝试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那些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 动植物、矿物质开始被人们逐渐发现和认识。中国古人不断地向自然索取治病良方, 是因为他们坚信, 万物相 生相克,一种东西能使人得病,肯定有另一种东西能治病。这就是中 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教给人们的。中国人将构成世界的物质区分为五类:金、木、水、火、土。大 到太阳系的五大行星,分别被命名为木、火、土、金、水;小到人体 的脏腑组织,心、肝、脾、胃、肾,也分别归属于这五行。在一本古老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又进一步说: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 这种具有规律的阴阳五行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中医, 与人体的 五脏、六腑等等广泛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指导着医学与临 床实践。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理论体系,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这也是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历史上, 战国时代的扁鹊是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医生。 这 位生于公元前 407 年的医生,确定了“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这种 方法,被后世的医生沿用了 2400 多年。字幕:中国中医药大学 教授 付延龄 同期:在中国历史上 ,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叫扁鹊 , 扁鹊呢,人们认为他是难经 的作者, 扁鹊的临床以及他的理论造诣都是很深的 , 他的难经为中医理论体 系的建立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么同时在临床上面 , 他也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 家,大概他的脉诊最好 ,也就是通过脉诊 ,他能了解身体 , 生命活力, 包括疫病的变 化,许许多多的信息。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 形态的变化。 如果五脏六腑产生了病变,就必然反映到人的身体表面。因此,通过 对面部的不同色泽的可以了解不同脏腑的病变。青、红、黄、白、黑 五色,相应地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出现脸色发青,可能 是肝脏的病变;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胃的病变。中医望诊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诊” 。“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 舌质,指的是舌的本体;而舌苔是舌质表面覆盖着的苔垢。看舌质可 以了解正气的盛衰, 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 如果外来的邪气侵 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变厚。舌面光滑如镜,那是因 为正气太虚的缘故。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 与五脏六腑发生密切的关系, “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状态,它的生 理和病理状态对于其他各脏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有人认为 舌象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的一面镜子。闻诊,就是医生用耳朵来听病人的语言声息, 用鼻子来嗅病人身 上或者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这些对辨别病情的状态也很有价值。问诊,它在中医临床上是很重要的。 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 原因、 经过,过去得过什么病,患者病痛的部位,以及生活习惯、饮食嗜好 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都要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才能了解。古代医生 为了强调“问诊”的重要和概括“问诊”的主要内容,还编了一首“十 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切诊的“切”是用手触摸病人身体的意思。它包括切脉和按诊两 个部分。按诊就是医生手按病人的胸腹和触摸病人其它部位的诊法。 切脉,平常又叫“摸脉”。全身的脉络在人体内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 统,它四通八达,像网一样密布全身。在心气的推动下,血液在脉管 里循环周身。所以,只要人体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 的变化而从脉搏上显示出来,中医摸脉能诊病,道理就在这里。中医切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遍诊法,就是触模全身各处特定 部位的动脉;另一种也是中医经常采用的,即寸口脉法。“寸口”在手腕后的挠动脉表浅部位,如果手指轻轻地摸着皮肤,就感到脉搏在 跳动,好像木块漂在水面上一样,这叫浮脉。见到这种脉,一般是比 较轻浅的外感病。如果重按才感到脉搏在跳动,这叫沉脉,一般是内 在脏腑的病变。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了丰富的脉学理论。 一般常见的脉象,就有28种之多,此外还有病情危险时才能看到的怪脉等等字幕:中医专家 高育华同期: 中医在过去就有 28 脉,当然最常见的要从这些方面来考虑 ,滑脉呀, 结代 脉呀等等 ,你比如说结代脉 , 西医的结代脉本身就是心率不齐 , 中医的结代脉也反 映了心脏的表现 ,也是一样的 ,弦脉和数脉都反映了一个虚下 ,在临床上一个人的 脉象,并不是这么一种 ,也许沉细脉,也许弦细脉,就说它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就在扁鹊行医的时代, 中国医学还产生了一门独特而古老的医疗 手段推拿。推拿,古称按摩,是医者根据不同病情,用双手在人体穴位或某 一部位上操作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推拿通过手法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 推穴道、走经络 ,使人体内部产生发散、补泻、宣通平衡等作用, 促进经络疏通, 营卫调和,气血流畅,从而提高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 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推拿在今天已成 为中医临床上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了。字幕:中医专家 高育华同期: 中国古人在生产生活中 ,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的 , 伴随着人们在与疾 病做斗争中发生的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应该说中国临床医学 , 它是早于理论 医学出现的 , 伴随人们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 方法的进一步丰富 , 这时候中医的理论 医学也就慢慢的出现了。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医, 一些医术高 超、品德高尚的医生被人们广为传颂。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 (今福州)人,生活在距今 1600 多年前 的两晋时期。董奉有很高的医技,与同时代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 称“建安三神医”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是 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 董奉曾经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 热忱 为山民诊病。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位重病患者,就 让病人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位轻病患者,只需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越来越多,而董奉均以栽杏树作为医 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 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救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 一年之中 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 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 赢得 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死后, 便在杏林中设坛祭 祀这位仁慈的医生。 如此一来, 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的名 词,人们喜欢用“杏林春暖” 、“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像董奉 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这种以救济苍生为己任、 不以医术谋钱财谋权贵的精神品质延绵 不绝,成就了中国医学宝贵的济世传统。说到中医,就不能不提张仲景。这位东汉时期的著名医生,被后 世医学者称为 医圣 。张仲景生活在距今 1600 多年的东汉末年。他博览群书,广采众 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 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 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从魏晋至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 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 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施治 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 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辩证施 治,意思是根据病人不同的身体状况、染病程度来进行救治。每个人 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两个体质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即使看上 去的病症相似,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 那么治疗手段也不相同。所以中医给每个病人开的药方都是不同的字幕:中医专家 南文萍同期: 中医看病的话呢 , 它主要抓住某一个病人的就是我们这就诊的 , 整个病人 的整体,把你(病人)看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医生呢 ,按照祖国医学专家的诊断方 法呢,它都有许多的辩证方法 ,比如刚刚所说的 ,藏象辩证 ,还有一个五行学说啊 , 还有一个阴阳学说啊 , 在这个中国医学里头 ,它能够体现出来。他还冲破了当时等级森严的清规戒律, 择定每月初一、 十五两日 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 从而传为千古美谈, 后来的药房多冠以 某某堂 ,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中国著名的本草学家李时珍, 生活在距今 500多年前的明代。 他 生于医学世家,受家庭环境影响,深爱医药学,立志要做一个有成就 的、为人民解除疾苦的好医生。他通过钻研医著和不断实践,发现在 历代本草著作中,有许多错误,医药书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百姓健 康,他决心编著一部内容正确而丰富的本草著作。他重视深入对事物观察研究,实地考察,动手研究,为摘清每一 个疑问,不辞劳苦、不避艰险。为验证生姜能否常吃,就亲自试验常 吃生姜,果然得了眼病,眼病愈后再吃又复发,确信不能常吃生姜。 他不仅整理了历代本草所录的全部药物 1518 种,修正了历代本草的 错误,而且还增添了 374 种新药,是我国古代本草著作中增加新药最 多的一次,新增药物中,许多已被证实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李时珍从 35岁开始动手编著, 历时 27年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 的第一手材料,经过 3 次认真彻底的修改,至 6l 岁时,完成本草 纲目初稿,此后又经过十多年修改,直至 73 岁才最后定稿,耗费 40年时间。本草纲目 内容广博,对自然科学的很多学科, 如医学、 生理学、营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都有相当的贡 献,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在如此漫长的年代里, 中医药学能够延续不绝, 并不断有所发展, 医学教育是起了主要作用的。 师授家传是我国古代医学教育的主要形 式,即使在唐宋学校式医学教育机构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仍居主导地 位。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师徒制的中医教育不但是由中 国长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古代个体行医为主的特点所 决定,而且还与中医学具有技艺的某些特征有关。中医历来属“方技”的范畴,其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 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特别是名医一些绝招,有时较 难言传,常需反复实践,悉心体验才能有所领悟。这种特征决定了中 医师徒相授的方式,即使在今天,仍不能完全被现代学校教育所替代。许多历代著名医学家,都是通过家传、师授或两者结合的方式, 掌握了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的。 汉时楼护,北齐徐之才, 宋人陈自明, 元代危亦林,明代李时珍,清朝王士雄等名医,都从继承家学开始, 逐渐蜚声医坛。个别传授的教育方式, 使学生能在长期密切接触和耳濡目染的环 境中,体验把握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值得现代医学教育借鉴。 字幕:中医专家 南文萍同期: 中医发展到今天 ,在现代科学的影响和推动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它的基础理论 ,它的诊断方法 , 它的治疗手段 ,在传统的膏汤丸散 , 汤剂的形成以 外,现在有颗粒剂 , 口服液等等很多形式。在古代,中医学是一门比较发达的学问,又是一门很实用的技 术,社会影响很大。它不仅在人们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广泛地渗透到 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心理、行 为和习俗。人们即使不生病,不求医问药,平时的衣食住行也免不了 要同中医药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不可或缺的饮食为例,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同时也有 药用功效。因此人们在品尝食物的美味时,往往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考虑到它们的药用价值,区分它们的寒热温凉之性;有时则刻意在饮 食中再添加适当的药物,用来滋体强身,或祛邪治病。一个有一定生 活经验的中国人,大都懂得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性味合适的食物, 以免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养 生观和养生术,创造了独特的养生文化。在这种养生文化的熏陶下,中医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治疗和保健 手段。除了古老的推拿按摩外,还有深受民间偏爱的针灸、拔罐、刮 痧等等。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 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 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 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 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用边缘光滑的汤匙、 铜钱或硬币, 在病人身体上顺序刮动的治疗 方法被称刮痧疗法。刮痧之后,病人常感到局部或周身轻松、舒适, 胸腹开畅,症状消失。刮痧时要蘸上麻油或菜籽油, 也可以蘸清水。 部位通常只在病人 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 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刮痧对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 肌肉或全身酸痛,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小孩和年老体弱以及某些 疾病患者不适合刮痧。中医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 它护 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绵绵不绝地发展繁衍, 在这个过程中它自身 也不断地丰富完善。 如今,在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都开设有中国的中 医诊所,中草药在现代科技的扶持下, 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了更广泛 的应用。在中国, 每个省都有中医高等学校,每个城市都有较大规模 的中医医院。传统的中国医学依然是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