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ll初中语文(八上)孟子三章教学反思(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最后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篇反映孟子思想的文言文组成。本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达成预设目标:一是我会读,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悟文意,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二是我会,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点勾画文中重要的诗词、虚词,分类积累文言词汇,养成批注的好习惯。三是我会译,小组合作互讲互译,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四是我会问,质疑一探疑一释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老师及时点拨,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这三节课教学理念新,突出以生为本,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环节设置严密有序,学生思维活跃,既积累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1. 反馈环节不到位,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自己不掌握。2. 自己在点拨和课堂小结环节不够精准和精辟,学生对孟子散文逻辑严密,思想深邀,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刻。改正措施:1. 加强学习,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下节课努力做到学练结合。2. 利用早读或辅导课对孟子散文说理特点进行再点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调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初中语文(八上)孟子三章教学反思(二)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文言文的掌握是中考必考内容,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历史文明的结晶。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更是佳作名篇,都是古代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还应有教之以“为人”、“为学”之道。因此,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却成为教师教学的死穴,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因为文言文考试的重点在翻译。教师总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讲解文言文的字、句的翻译上,试图通过反复、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为详尽,掌握的更准确。谁知这种用心良苦不仅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得文言文的课堂氛围极为沉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索然,甚至感到厌倦和畏惧。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文言文教学时间,又使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不辞辛苦”的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老师在课堂上从头强调、讲解到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上不停的记笔记,课后死记硬背笔记。情况再好些的教师,可能会在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背景、升华主题思想,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改变初中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然而,初中接触文言文,是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开始,对日后的进一步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及传授和指导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寻求一种情趣盎然的教学范式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本课教学反思总结如下:一、新颖巧妙的导入设计文言文体现的是古人的表达方式及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与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距离,这是学生对文言文感到索然寡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导入上多花心思,一个良好的导入设计,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就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好奇心。二、科学讲究的诵读技法反复诵读是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文言文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现代人读起来难免有些诘屈馨牙、晦涩难懂。如果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要学生反复诵读,而不讲究章法,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效果甚微。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文言文的诵读也需讲究一些技巧。在每次诵读前,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学生带着目的、有侧重的去诵读和体会文本,加之进一步的反复揣摩与思考,就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其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大概苏东坡所说的,“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再如,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可以分组进行赛读,也可以全班齐读、或点名让个别人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其中教师的范读尤为关键,范读是教师矫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句读、强调重点语词和句子的良机。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演示,更能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丰富画面和意境,并对学生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而诵读除了强调多种技巧的朗读方法,更要完成背诵的任务。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自然效果不好,而且学生背的也极为痛苦。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线索串联法、画面重现法、或按照时间顺序法等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加上前面良好的朗读基础,相信学生的背诵会变得轻而易举。三、以今度古的思维范式文言文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要掌握其关键词语和翻译词句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所意在塑造的一个个个性鲜明、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思想和状况。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反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重点词汇,对文章大概的主题思想有所了解,却不能够真正的体会文言文所反映的精髓之处。所以,学生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和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总会有一段距离。然而,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文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及体会和学习当时古人的伟大情怀是最为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古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将古文学习生活化、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将古文与学生之间的隔膜消解,让古文变得真实和鲜活。对此,通过介绍和讲解古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就显得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比较容易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情,也容易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联的事情感兴趣,甚至产生共鸣。如果把文言文教学与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深的体会主题思想。四、挖掘意涵的人文目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能够翻译古文,更重要的是通过古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为人”、“为学”之道。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导学生能够解读和诵读文言文为目标,在教学中将文言文分别肢解为字、词、句进行讲解和诠释,这种做法完全破坏了文言文整体的精髓思想和语言美感,更加忽视了文言文作品中所反映的人物思想、做人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爱国的思想情怀等。而笔者认为,将挖掘古文的人文思想和意涵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实现加强学生的古文理解,提高其对思想美和言语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净化心灵。五、活学活用的巩固策略要实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其能正确解读文言文、把握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会背诵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是主要方式,但一定形式的课外拓展也不可或缺。另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为文言文故事编写后续或者改编文言文故事等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古文的积极性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的编写,在班内进行评议的方式,可能会产生更佳的教育效果。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经典佳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尤为重要。优秀的古诗文都是经过高度凝练而成的风格典雅的诗句,如果能在学生的写作中加以适当的引用,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文章的文采增添几分魅力,使文章妙趣横生,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总之,文言文的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对一些字、词、句的翻译和理解,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和净化,对学生阅读古文能力的培养。文言文的教学确实是一大难题,要想让初中文言文的课堂变得轻松快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加以辅助。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尝试,不断反思和总结,还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以轻松和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