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封面论小学班会语言在德育中的作用以M小学班会为例摘要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班会课属于一门特殊课程,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实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和促进这一目的,对班会语言的合理恰当表述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使其成为每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并与人类社会共存。当前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融合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校工作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保障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期间,小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跑线,是其受教育的起点,小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是否成功,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对其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故而本文将探究小学班会语言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分析其作用。笔者于M小学执教多年,观察并实践大量的班会课,深入探究了不同班会语言在德育中的作用,故而以M小学班会为例进行研究,使文章具备更强的实效性。文章以M小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以及问卷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借用弗兰德斯课堂师生互动分析系统,从教室语言以及学生语言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小学班会语言在德育中的作用。文章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奠定全文基础;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理论,明确了班会语言、教师话语、德育的概念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十大教育法则的理论;第三部分为对M小学班会课班会语言的调查,在充分调查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且对个案样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描述;第四部分分析了班会课班会语言德育功能偏低的原因,包括宏观原因、教师层面原因以及学校层面原因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建构基于德育功能小学班会语言的实践策略,同样从三大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结合,既有助于提升班会语言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对广大教师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小学;师生话语;班会语言;德育教育;策略研究AbstractIn the school life, the class is a special course. Through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 i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s the head of the five-education, has its own social nature, making it a common educational phenomenon in every society and coexisting with human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urrent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daily life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of school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chool work. .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during the schools education. This period is the starting line of students lif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ir education, whether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successful, whether it can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ts personal growt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and will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guage of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 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and analyze its role. The author has taught in M primary school for many years, observed and practiced a large number of class meetings, and deeply explored the role of different class language in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M primary school class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make the article more effective.Taking M element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case analysis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method to borrow the Flemish classroom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from the classroom language and the student languag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primary school class language in mor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content, methods and research ideas,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ll text. The second part is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and defines the language and teachers of the class. Discourse,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theory of the ten major educational rules; the third part i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 meeting of the M primary school class. After full investigation, the class meeting is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teachers students language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moral education, and a more in-depth description of the case sample;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class meeting, including the macro reasons, the teacher level reasons and the reasons at the school level.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he language of primary school class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It also conducts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ree levels, and fully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 in moral education. The role, but also for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Key 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er and student discourse; class language; moral education; strategy research目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二)国内外研究综述31.国外研究现状32.国内研究现状5(三)研究内容及方法71.研究内容72.研究方法7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对于概念阐述相关内容可放文章首节)9(一)概念界定91.班会语言92.教师话语93.德育10(二)相关理论111.认知发展理论112.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12三、M小学班会课班会语言调查(还可以再加一个小节内容:调查研究分析,推到出德育功能性低下的论点,可以和你文章第四节形成对应)13(一)调查设计131.设计方向132.设计工具13(二)M小学班会课班会语言研究准备151.研究对象152.语言类别统计表16(三)样本的统计与分析171.总体样本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172.不同年级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183.男女教师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214.专家型与新手型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23(四)个案样本的统计与分析251.个案中班会课师生语言统计分析252.个案中师生语言的特征分析26四、班会课任课老师班会语言德育功能偏低的原因分析(应该从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文学,文化素养,相应学校的学习氛围,环境及教学制度得三个角度依次分析,用“层面”显得比较像专著)27(一)宏观原因271.传统文化的影响272.现实教育制度的影响28(二)教师层面原因291.传统的教育观与儿童观292.教育者的制约因素303.教师不关注班会语言的改善30(三)学校层面原因311.科研活动交流中不重视语言经验交流312.提升教师语言学习的讲座偏少313.重视度不足未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支持31五、建构基于德育功能小学班会语言的实践策略(替换:德育性能引导下中小学范围内任课教师班会,任课语言改善优化的策略,仍然根据第四节的三个角度对应分析)33(一)宏观层面策略331.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学习新时代观观念332.在适应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调整33(二)教师层面策略341.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342.探究立德树人理念下构建学校班会课德育模式363.反思德育语言的育人效果36(三)学校层面策略371.分析小学班会德育语言使用语境372.开设讲座融通班会课德育语言的话语方式383.鼓励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语言38六、结论与展望40(一)结论40(二)展望40参考文献41附录144附录245附录346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高质量的的班会课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有其独特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适应当前学生高素质道德需要,我们应该对内容和形式上古板过时的传统班会课进行创新。班会课的有效实施能发展学生各项潜能的、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会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学校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与学生积极沟通,提高学生的兴趣,解决学生的问题是其重要工作职责,班会课就是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主要途径之一。班主任通过在班会课上布置班级工作,解决班级存在问题,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近况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在执教期间,笔者发现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依然有部分老师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补习文化课程,也有老师会利用班会课对学习下降、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诸如此类的传统班会课存在不少弊端,没有起到班会课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对班会课产生厌恶情绪,使得班会课不能发挥其原有功能。当前,依然有不少学校将班会课作为每周布置任务的课,在班会课上随意安排事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根本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学生的根本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我们应该对曾经批评式、任务式的班会进行调整,变为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把从前对学生没有积极作用的班会课转变为推动学生发展的班会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对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对德育课程进行课改,不能忽视班会课,而当前班会课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得我们必须要对班会课进行反思和调整。由于班会课调整的方法和途径较多,在进行了丰富的相关知识阅读和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师生话语交流是目前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显著,因此本研究以班会语言及班会课上师生话语沟通为途径,通过改进班会课上老师的话语来提升班会课质量,促进班会课与学生自身的发展。2.研究意义本文的探究具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实践意义:(1)本研究能为以后更好的组织小学班会课,提升小学班会语言等小学教育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具体而言,分析班会课上教师的话语,寻找提升教师话语水平、促进师生相互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的方法,进而实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2)本研究能以点及面的为教师提升教学话语方面的技能提供指导,为教师德育教育工作提供语言借鉴。具体而言,为顺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满足师生有效沟通需要,需要对教师话语进行分析。在教育过程中,核心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需要话语作为其媒介,因此老师和学生的话语交流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本文为更好的了解教师教学语言风格如何形成,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话语,从多个层面出发,提出在德育功能小学班会语言的基础上构建其实践策略。(3)本研究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更有内涵的素质教育语言环境,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和学生自身发展。同时,研究学生的话语能更好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述特点和思维特征,与助于掌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律,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地位,以便于教师更好的运用其党的话语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语言环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二,理论意义:(1)本研究能够为小学班会课语言分析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随着当下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理论现代性和科学性也更强。虽然关于教学的研究极多,关于班会语言的探究也较多,但是将班会语言与认知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的则偏少,且没有形成体系,故而本文的探究可以帮助教师系统的了解班会语言的理论。(2)本研究能够充实在小学领域关于德育语言的相关研究。正确引导学生德育品质发展,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和自理能力,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同时能促进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1)班会语言的相关研究通过查阅丰富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当前对班会语言的相关研究大多为探究性研究,包括班会课上教师语言特征,教师语言的作用等探究内容。以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VivianVivian. Partners in Pedagogy: Collaborative Teaching for Beginning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18,32(1).(2018)对教师语言进行了概念界定,同时提出教师语言应具有的三个特点:其一,语音上应由一定延长和停顿,发音上尽量不要使用缩略词、不定代词或习惯用法,多使用基本词汇;其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就句法结构对语言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语速应缓慢且低于正常水平,同时句子使用应严谨且在句法使用上多用从句比较;其三,教师应处于主动地位,控制话题能力要强,能把控课堂整体进度,以耐心讲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同时以提问方式获得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和想法。AsensioAsensio.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ne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Greek as a Second LanguageJ. 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7,2(3).(2017)以教学对象即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教师的话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使得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输出能力不断提高。若教师话语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则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同时也失去了教学意义,反之,若学生接受能力远超教师话语,则不能激发学生想要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话语水平应在符合学生实践需求基础上略高于学生现有接受水平,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TamTam. Using vox-pop interviews to expose language learners to authentic discourse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2015,29(1).(2015)则认为教师话语需要一定重复,因为必要的重复能凸显出教学重要部分和困难部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话语的个性化不可或缺,即教师话语不能是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应该因人而异,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语言表述水平和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小学班会德育教育的相关研究当前开展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种研究很多,然而每个研究者因其角度不同而重点方向不同,有的是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研究,有的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开展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者中有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如:MihalekMihalek. Timing differences in read speech and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and Mandarin.J.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16,130(4).(2016)的观点是立足于同学们未来发展的视角,班会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首先,其能把学生从思想层面进行统一,让学生认识更加的深刻明白;其次,能在道德情操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进而建立积极健康的舆论观点;再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其研究还认为,小学是孩子们一切发展的初始阶段,积极良好的主题班会的坚持开展,在对学生的自身教育、提高是非常重要的。MohamedMohamed. A novel method of language modeling for automatic captioning in TC video teleconferenc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2017,11(3).(2017)的观点则是,班会的一种非常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媒介,在班会的开展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形式或方式的班会及相关的活动,可以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素质教育,如此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CrawfordCrawford. From dialogue to multilogue: a different view on participation in the English foreignlanguage classroomJ. Classroom Discourse,2017,2(1).(2017)的研究同样表明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主题班会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班主任对半径的管理及其相关能力的提升,同学们积极、快乐、健康成长等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多部门的学校是不太重视主题班会的,就此基本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或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基于此必须就此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并切实改变。(3)班会语言与德育教育关系的相关研究在欧美等国家也有一些研究者就班会语言和德育教育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开展相关的探究,然而大部份为浅谈则止,从全局来看,德育教育和主体班会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融合意向,因此在开展班会语言和德育教育之间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少的,在这一点上相关研究有代表性的包括:MedinaMedina. Jones. Conversing cooperatively: Using “mini-conversations” to develop convers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J. Communication Teacher,2016,31(4).(2016)在研究论文中就班主任的语言形式和德育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析。表明丰富多彩的语言往往对同学们的视野拓展有很好的帮助,一定程度上能较好的促使道德内化。亲切和蔼的言语则能帮助同学们脱离忧愁,有助于其敞开心扉,有效的解决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和状况。FrankFrank. Social strategy use and language learning contexts: A case study of Malayale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IndiaJ. System,2015,43.(2015)则表明不同同学在其认知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其有积极、消极两面,一些情况下还是摇摆不定的,从言语上来说一些同学表达出来的东西比较片面或狭隘,一些同学则仅仅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人或者事物的评价,一些则附带极重的感情色彩,在分析判断上根本谈不上理性。如此,班主任这个时候就要以合适的语言对其开展总结,并逐步的对同学们这些进行指出或引导,让其能够客观理性的了解认识事物,最终实现德育教育和道德提升的目标。JorgeJorge.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Language Laboratory and Its AchievementsJ. Language Laboratory,2017,7(0).(2017)的观点则是学校中的生活就同学们在道德形成和发展中是有独到的位置的,因为老师们的言语几乎满布学校的任何角落,其声音是充斥着同学们几乎所有校园生活的。因此,这种情况下老师们的语言就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不难看出,对语言应该也必须提升到非常高的高度,如此方可更有利对同学们的德育教育。2.国内研究现状(1)班会语言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就班会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基于理论出发的,在这类研究中非常典型的包括:贺爱琳贺爱琳.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8):119-121.(2014)认为在班会中老师的言语是具有很高的可接受、可理解性的。同学们是老师教学的目标,老师的言语是对其进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加深的,同学们的接受、输出这两方面的能力是不断的循环往复、循环提升的过程。若老师们的言语已经远远高于同学们的接受、理解范围那么就没有任何教学的意义了,也达不到任何目的,反之,若老师们的言语太低于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如此同学们又会对学习没有任何欲望,因此老师们在教学时其言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做到稍稍超过当下学生的水平,也就是说要尽可能的接近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柳百萍柳百萍. 叙事班会的理解与设计J. 中小学德育,2017(10):52-54.(2017)的观点是语言是有两个极为重要作用的。1、以语言揭示世界(通过语言在大家心中描绘出世界的形象),2、以语言构筑自我(通过语言形成自我形象)。在师生之间,语言确认的确实存在的,如此教育方可开展,以班会上的适当引领,在同学们的教育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陈晓磬陈晓磬. 高中主题班会课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2016)从全局的角度就老师语言的实质进行了总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用到的语言就是教师语言,其在表达形式上分为口述、书面两种。教师语言于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是绝对性的,因为老师的职业性质就既定其语言是富有极强的工作属性的,因此其语言能获得效果就决定了其工作的成效,由此可见教师语言的作用。班会课是具备其独有的特性的,适当的语言在这堂课往往对同学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提升。(2)小学班会德育教育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班会课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同学们开展德育教育,基于此非常多的研究也是侧向于此,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刘涛刘涛. 主题班会如何走出表演化误区J. 班主任,2013(09):5-9.(2015)认为在学习德育教育时,主题班会其作用和意义显著。第一,以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形式各异的班会,所在班的所有成员可以尽可能充分的开展思想交流,并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第二,同学们于班会上的沟通、探讨、活动的参加,就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都极为有益,无形中就提升了其综合素质。第三,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能有效的对科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因此,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同学们的帮助和益处是毋庸置疑的。李祗辉李祗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策略及措施D.重庆师范大学,2015.(2017)的研究表明,有目的性、针对性且全面周全的进行设计、组织、执行的主体班会其作用远胜于流于形式的德育课程,其具备其特殊性。闫金娟闫金娟.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2016)发现尽管几乎所有学校在德育工作方案中都列出了主题班会,然而因为去内容空洞、目的性不强,乃至有一些还在沿用以往的流于形式的方式,在主体确立时非常的随意。而在执行的时候相关的保障制度缺失,如此致使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主题班会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或者是收效甚微。(3)班会语言与德育教育关系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和班会语言和德育教学存在的关系的研究和资料都非常少,在尽可能查阅所有资料的基础上,发现有以下研究者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程兴火程兴火. 德育主题班会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2017)指出需要由理论上就教师语言在同学们德育教育及发展上探究其本真,进而为具体实践时为教师语言有助于中学生道德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策略。并基于教师语言的自身属性为基点,站在语言为人这个生物体本性的高度,进而探究在道德教育中其所具备的特性及其价值。另外,还指出道德教育是能很好的体现在语言上的,其和教师语言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教师语言是能够非常好的帮助道德发展的。刘俊梅刘俊梅. 初中常规班会课程化实践的审视与反思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8)的观点是以生命个体的全方位良好的发展,进而达到就幸福生活追寻和向往,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说,德育教育也要基于此,进而让人及其生活是完整的,重视“同学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其意义。德育教育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在对语境方面的也要深入的思考,认识其作用和意义。对德育语境的深入探究对德育获取的成效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徐佳徐佳. 让班会语言“动”起来J. 班主任,2018(03):51-52.(2017)指出道德语言作为德育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就道德语言描述成一种重要的德育形式,即道德劝解、沟通、独白。同时也着重表明当处在不同的道德层面和阶段时,应用对应形式的道德语言从而达到期望的效果。(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文章主要分为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奠定全文基础;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理论,明确了班会语言、教师话语、德育的概念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十大教育法则的理论;第三部分为对M小学班会课班会语言的调查,在充分调查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且对个案样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描述;第四部分分析了班会课班会语言德育功能偏低的原因,包括宏观原因、教师层面原因以及学校层面原因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建构基于德育功能小学班会语言的实践策略,从宏观层面来说,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理念、在适应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说,需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探讨立德树人理念下构建学校班会课德育模式以及反思德育语言的育人效果;从学校层面来说,需要分析小学班队会德育语言使用语境、开设讲座融通班会课德育语言的话语方式以及鼓励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语言。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进行探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M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以及高年级各年级部的班会进行观察,分析班会语言中存在的问题。56(四)研究思路图1-1 研究思路图图1-1 研究思路图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一)概念界定1.班会语言班会语言分为两个分支体系,一是在班会上教师的发言,二是在班会上学生的发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话语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看待:前者表示教师和学生的口头发言。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就是教师的发言。教师倾诉的对象是特定的,包括学生、教学目标以及任务。教师发言的内容和任务也是特定的,时间也是受限制的。从后一角度来看,教师的有声话语,也就是口头上的发言就可以称为教师话语。然后,教师在上课中并没有发出声音的表达也算,诸如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板书、神情、眼神以及手势仪态之类的。这些话语所传授的知识有三类,有在教学活动中讲解的与该科目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他们相关能力的技能知识;还有在课上为了实现授课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所使用的话语;也有一些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所使用的话语。一句话概括就是所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说的话都是教师话语。本文的通过弗兰德斯的互动系统去分析小学班会上师生运用的话语情况,其中将重点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口头话语,最后揭露出呈现出这种师生话语情况特征的内部原因。2.教师话语尽管班会课是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但较之地位,教师的话语更胜一筹。教师话语是说在上课时,教师运用来传递知识、管理课堂活动的实现整个教育过程的语言总称。教师话语可以根据课中话语的使用节点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课堂话语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为了达到语言操作功能体现的目标而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环节所使用的不同语言。譬如刚上课的时候,问候学生以及打开话题所使用的语言;又比如在讲课时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所使用的语言;又比如课间休息前后的过渡语;再比如除了知识讲解之外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以及提示语等。(2)交流话语在课堂里,教师在和学生交流讨论学科知识时所使用的语言。(3)反馈话语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所做出的评价以及反馈用语。课堂任课教师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师在具体课堂上所具有的学科特点和个人特性,还可看出任课教师的相关教学理念和文化传导功能。教师话语在教学活动中的课堂组织方面有着讲授和示范性双重功效,学生的学习受这两种功效的影响之大不可忽视。因为教师的话语是管理和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它的有效性将对教学效果的高低以及学生利用课堂获取知识的效率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好坏完全会受教师在课上所使用的话语是否恰当的各种影响。除此之外,不管是教师话语的质量还是数量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当我们在进行关于教师话语方面的探讨时,提前认识到教师群体在社会范围内的群体地位,而教师群体在社会上的地位由教育,作用权力和文化知识三方面共同影响作用的。一般情况下,依据教师这个社会群体产生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导致了对应文化的产生,而行政管理部门也针对此群体产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知识框架。并且利用这些框架知识去影响社会,比如它的理念、意义和价值观,最终通过传输这些理念、价值观以及意义去掌控群众的思想以及行为表现。教师话语拥有独一无二的重要影响力,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话语不同的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每天都会传递给学生不同的知识,也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榜样形象,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语言上都会被学生效仿。教师除了给学生传输知识性语言,还会对学生传输教育性语言,学生能够通过他们的话语得到感染与鼓舞,因此他们的话语所产生的功效远大于其余话语的功效。3.德育德育是拥有社会性质,将与整个人类社会共存亡的每个社会都会有的教育现象。德育的历史性特征决定了它会跟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社会具有阶级性,那么它就有阶级性;如果这个社会具有民族性,那么它就有民族性。除此之外,德育还拥有继承性,因为无论它怎样发展变化,它的基本原理、原则以及内容、方法都必然具有共同性。对学生做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就是德育的。思想教育就是说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教育就是说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上的理念与信仰;道德教育则是说要发展学生的道德水平。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特指在校德育。在校德育是说教育者依据这个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指导的过程,这种指导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能够热情参与,积极践行与配合,如此才能达到社会统治者与阶级规定的品德标准。广义的德育是不仅包括学校德育还包括社会、社区以及家庭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的品德、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与影响。(二)相关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一部在全世界被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方面的最为规范的理论。那么什么是认知发展呢?它是说一个单个的人在出生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这一适应过程中,他在认知事物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处理能力上都会发生改变。道德方面的认知理论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不容小觑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道德认知呢?它就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规则以及道德规范方面所形成的认识。世界大部分学者对皮亚杰在儿童道德认知方面的研究都很重视并且对他所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普遍吐露出了溢美之词。皮亚杰在对4到20岁的儿童进行研究时,运用了蕴涵道德批判的对偶故事,并且他依据研究的结果,把童年时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0-5岁)。顾名思义就是在评判行为是否道德之前的阶段,行为的结果是直接给予儿童的。在这个时候,儿童在认知上并不守恒,对于规则会约束社会这一情况也并不理解。(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所谓他律就是说儿童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道德的时候,不会以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为判断标准。它有四个特征:一是儿童严格对待规则和规范,他们相信权威,不去改变;二是在评判某一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仅仅依据后果而忽略做这件事的人的出发点;三是把惩罚当作天意,并且把惩罚看作在客观世界里去维持道德秩序的一个措施,甚至他们认为应该严厉惩处不道德的行为;四是他们认为遵从成人所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是一种义务,他们很乐意单方面地去遵从。(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所谓自律就是说儿童在进行道德评判的时候所依据的标准是他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社会的标准吸收并融合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标准。这个阶段也有四个特点,一是理解到相对规则概念,发现规则是能够改变的。他们认为规则既然来自于人们共同作用而建立,那么按照大部分人的意愿去修改则是可以的;二是在评判一个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重点依照人的主观动机以及意图,而不单单是后果;三是渐渐学会运用公平的标准也就是互惠互利的人际氛围。不仅要考量自己的利益,还要考量别人的利益自律道德的中心观点;四是提倡温和又合理的惩罚,不仅要有逻辑性,还要配合特定的行为,对所犯下的错误带来弥补性作用。这个年龄阶段恰好是小学阶段,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运用符合这个阶段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的话语。2.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分支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达了培育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是苏联学校的重要任务。这一观点既迎合了苏联社会的需求又迎合了他自己的实践。这一理论重点关注人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其中,德育主导着人的全面发展。他还针对德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想培养好i是人的基本品德,就必须从孩童的幼年时期开始抓起,促进他们养成优质的道德习惯。比如爱护祖国,爱好人民,爱好劳动的情操;再比如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同理心;又比如遇事思虑周全,顾全大局的处事观;其次,要培育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所谓道德情感就是一种对待不同现象以及事物的态度,既包括敏感性,又包括同情心,还包括义务感;再次,培育儿童形成坚定不移的道德信仰。他认为道德信仰是德育的基础,德育能否取得巨大成效是与道德信仰是否足够坚定成正相关的;最后,德育的关键任务是培育儿童形成远大的道德理想。因而教师如果要在班会中使用语言去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就一定要以德育的内容和任务为出发点去实行教育。三、M小学班会课班会语言调查(一)调查设计1.设计方向此次研究主要是探究小学班会课堂上教师的话语情况,以及教师话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通过观察法,在以弗兰德斯的课堂教学师生语言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工具的基础上,对M小学班会课堂上是升华与情况进行了记录与观察,之后分析教师不同话语对课堂的以及学生的影响。同时在记录之后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深入挖掘其特征,总结出其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2.设计工具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主要用对对课堂的分析与观察,该种分析工具能够对课堂进行定量化分析,具体是通过对这套代码进行记录,对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调整,对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再分析对学生的影响,最后能够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改进进行改变。依据弗兰德斯的理论,可以将课堂上的师生话语分为10中类别,从0到9共10类,如表3-1所示。其中,教师对学生所用的话语代码为1到7,教师本身的话语状况用8与9代替。当然,在课堂上还有另一种情况,便是很安静或者极为混乱,导致难以进行记录,故而用0来表示。在进行观察时候,笔者每隔3秒钟对教师话语以及学生话语进行记录。表3-1 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话语分类及其描述言语主体驱动主体代码类别与相应的描述教师言语学生驱动1对学生情感进行接纳,且能够以平和方式对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可以划分为正向以及互向。2教师积极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3仅仅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或者是对某个学生的观点进行扩大化。中立4对学生提问环节:任课教师提出自己意见,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也可以在学生发完言之后对学生提问。教师带动5讲解分析:在对相应的例子和陈述表达中进行解释。6指示或要求:针对此类方式体现出老师对于与学生达成良好互动的基本要求意愿。7指责或惩罚违规:此种方式表明老师对权力,权威的维护和宣扬。还可依求一定的体罚,责骂等等。学生言语教师带动8老师自主带动:在课堂上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回应性回答。学生主动9学生主动发言: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阐明自己的思路。安静或混乱中立0沉默或混乱:课堂上因为各种问题出现一些停顿或者混乱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师生话语难以有效了解,从而难以发现话语效果。再则,课堂教学师生话语的分类标准如表3-2所示:表3-2 课堂师生话语分类标准类别特征类别转换接纳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在语句上明确辨识出学生的情绪或情感。存在客观判断情况。表扬或鼓励学生教师的话语必须带着赞同与褒奖的之意。存在主观判断的情况。接受或利用学生的观点教师用自己的话把学生的想法加以修正、总结或概念化。若出现下列情形,编码为5: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新概念以及新想法。提问文具的具体类型需要依据问句的目的来决定。目的为接受学生情感记为1;目的是称赞记为2;来源学生想法记为3;无需学生回答记为5;希望学生做某事情记为 6;目的是批评学生记为7。讲解教师讲述、解释,表达教师自己的见解、说明事实、非正式的议论或闲谈,都编码为5教师讲解。教师行为由3转5时,应考察学生之前话语,方能判断。指示与批评或维护权威教师话语的目的是让学生做某件事,如果目的是服从,则为6,目的是指责,则为7。判断编码是 3,5,6 还是7,需要依据上下文情境来进行。学生被动回应与学生主动发言如果有固定答案,记为8,如果有开放性的见解,则记为9。主要判断学生的行为以附和为主,还是主动思考。沉默或混乱教学过程中出现沟通的暂时停顿、吵杂或混乱另外,因为在整理师生对话方面的内容时,例如编码会有界定不明显的情况存在,也可能是在三秒内有其他变化。故而需要界定优先原则,其编码优先原则如表3-3所示:表3-3 课堂师生话语编码优先规则第一优先规则在很难去判断时,可从教师在学生带动和教师带动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第二优先规则若缺乏显著的特征判断,可根据内容优先内容判断原则,一项优于二项,依次类比。第三优先规则在教师的针对课堂内容话语归类方面出现问题时,也应根据优先原则采取第一个原则。 第四优先规则同样的在学生话语内容方面,同样的观察范围(三秒左右),内不做其他标记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对学生的话语内容类比分析时产生问题。(二)M小学班会课班会语言研究准备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M小学6节班会课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年级段、中年级段以及高年级段各选择两个班级,二年级两个、四年级两个以及六年级两个。同时选择三位女教师、三位男教师以及一位专家型教师和五位新手教师进行观察。观察时候主要以课堂数据作为基本,且随机抽样进行比较。其中教师样本资料描述统计表如表3-4所示:表3-4 教师样本资料描述统计表基本情况组别样本性别男3女3教师类型专家1新手5表格来源:依据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所得学生样本资料描述统计如表3-5所示:表3-5 学生样本资料描述统计年级 人数二年级(两个班)102四年级(两个班)106六年级(两个班) 108表格来源:依据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所得2.语言类别统计表根据课堂观察所获得资料,从教师话语的不同情况来分析教师驱动及学生驱动,其中师生话语类别统计代码如表3-6所示:表3-6 师生话语类别统计代码类别代码接纳学生的情感1赞扬或 鼓励2接受或利用学生 的3想法教师提问4教师讲解5命令或指示6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7学生话语教师驱动8学生话语学生主动9安静或混乱0数据来源:弗兰德斯课堂师生互动分析系统(三)样本的统计与分析1.总体样本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针对六位任课教师(作为总体样本)开展班会活动话语情况累积统计分析,在所统计的六个样本数据中,出现过一级话语情况九十次,二级话语情况314次,三级话语情况一百四十三次,四级话语情况一千零二十三次,五级话语情况出现一千三百二十次、八级话语情况一千四百八十八次,教室和学生的话语情况分别是三千六百五十一次和一千五百四十七次。具体话语次数如表3-7所示:表3-7 总体样本班会课师生话语次数代码次数累计190365123143143410235132067357268148815479590619表格来源:依据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所得其中总体样本中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比率表图3-1所示图3-1 总体样本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比率而总体样本各项师生话语比率如图3-2所示:图3-2 总体样本各项师生话语比率结合以上图表进行分析,针对任课教师话语情况,频数最多的为第五级话语,然后是第四级,最少情况是第六级。从总体水平来看,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九级话语情况相对而言较少。而从学生反映情况来看,教师用“表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效果相对较佳。2.不同年级班会课师生语言情况及对德育的影响不同年级班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