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以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为例论文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87899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以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为例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以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为例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以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为例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以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为例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经历了历史的提炼和考验,是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蕴含着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风貌,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世界观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渗透。本论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以及当下榆次区安宁小学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的现状,分析其渗透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学科建设、课外活动与实践、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地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的路径,例如,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增加学生德育实践锻炼、完善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性质。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渗透引言(一)研究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史上灿烂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之一,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这些年来,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保持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学校还是社会都在向人们的生活和教育方面渗透和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在200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就推出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系列活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个体行为养成和思想的启蒙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思想和行为更是会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极易导致学生受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如果能够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实习所思为了丰富我们的实践经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在大三第二学期的时候学校安排我们到一线的小学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了不少传统文化的因素,也旁观了学校举办的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由此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于是搜集了有价值的文本资料,发现本地的小学都有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也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精选了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除此之外,他们还根据地方特色开设了多彩课程,如陶艺课、剪纸课等,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这些课程在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和课程理论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并非都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学校中的传统文化课程等相关方面的建设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指导。在实践中也是多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等方式为主。因此,当前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习所见所闻对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渗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性的建议。(二)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对小学生性格、认知方面的了解以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设计了关于榆次区安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现状的调查问卷。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找出榆次区安宁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调查问卷学生版和教师版,主要为选择题。学生版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四部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性别、年级等。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学习传统文化主要途径。教师版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3)学校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实施现状。传统文化教师资源现状。(5)教材及课程中传统文化运用的情况。调查问卷在榆次区安宁小学内随机发放。本次发放教师调查问卷总数是60,回收有效问卷数为58,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总数是100,回收有效问卷数为95。按照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三)核心概念的界定1.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文化概念的解读,人们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梁漱溟的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政治经济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0。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对文化做了非常系统的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起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99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徐永春教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总结:“从广义上来讲,中华传统文化指在自身繁衍生息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稳定的、典型的、反映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包括一切影响民族发展进程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绵延流传下来的影响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全部精神成果。也即中华民族传统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第34页。中华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能对社会发展和教化人民起重要作用的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小学德育可以运用的资源有很多,比如儒学经典、礼仪规范、诗词歌赋、相关史书典籍、建筑、手工艺等。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可以被利用的内容有很多,它是传统文化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被继承下来的,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积极作用的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推动时代的发展和人的思想进步。2.小学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在这种看法下,德育被认为是一种“施加”的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德育的定义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第59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在这里,德育由“施加”变成了先“施加”后“转化”的过程,这与之前的定义相比有了一定的发展。而辞海对德育的解释是:“德育为道德教育的简称,在我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975页。这里对德育的解释则更加简明:德育即道德教育,也强调了德育在五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人全面发展必不可缺的教育。而小学德育是德育的基础阶段,它不同于中学或大学德育,面临的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皆处于低水平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接受道德教育的方面可塑性很高。这时候他们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可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以后的道德行为和认知水平,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以及其一生的发展。所以,小学德育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基石。由于小学德育在德育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国家对小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小学德育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乐于助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纲要,1993参考文献: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6.3于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4张岱年.传统文化的精华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5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6美杜威,傅任敢译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郭振有.重视传统文化,增强德育实效性J.人民教育,2003(5).8王杰.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及其现代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6). 9张忠华.论中国特色的德育概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8(3).10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08).11 顾青,吴魏.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5(04).12周志成,罗慧.关于厘清德育概念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3石中英.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08)14杨智敏.论新时期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问题J.学术探讨,2005.15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中小学德育,2014(04).16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析.理论月刊J,2015(01).17袁春平.范蔚.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04).18路琳.探索“文化德育”模式,推进德育创新J.河南社会科学,2011(9).19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20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 21陈俊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德育教学.J华夏教师.2018(13):73- 74.22周玲玲.探究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才智,2018(02):105.23刘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学校德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24陈昌松、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方法J. 新课程,2018,(03).25肖粉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 新课程,2018,(03). 26叶继生.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道德素养N.江苏教育报,第A3版:教育科研,2013-09- 18.27张岱年.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变N.光明日报,1996-5.28张劲松.将传统文化“讲清楚”N.光明日报,2003-12-19.Infiltrationof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nPrimarySchoolMoralEducationTakingAnningPrimarySchoolinYuciDistrictofJinzhongCityasanExampleAbstract:Chineseculturehasalongandprofoundhistory.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hasgonethroughthedistillationandtestofhistory.Itistheessenceofcultureretainedinthedevelopmentofcivilizationforthousandsofyears.Itcontainsmoralnorms,behaviornormsandideologicalfeatures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shapingthehealthypersonalityofprimaryschoolstudentsandfosteringcorrectworldoutlook.Therefore,wemustpayattentiontothevalueandpenetrationof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nprimaryschoolmoraleduc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andmoraleducationandthecurrentsituationoftheinfiltrationof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ntomoraleducationinAnningPrimarySchoolofYuciDistrict,analyzes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infiltrationinthe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andvariousdisciplines,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andpractice,teachertrainingandotheraspects.Thispaperexploresthereasonablewaystoinfiltrateth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ntothemor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suchastheorganic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andsubjectteaching,thetrainingoftraditionalculturalknowledgeforteachers,theincreaseofstudentsmoraleducationpracticeandtheimprovementoftheconstructionofmoraleducationcultureoncampus,etc.Givefullplaytothenatureof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Keywords: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primaryschoolmoraleducation,penetration附录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学生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括号中填上答案。1.你的年级是 你的性别是2.你希望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吗?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一般3.你觉得以下哪个不是传统节日?( )A.元旦 B.中秋 C.重阳节 D.春节4.你觉得下列哪个物品不属于文房四宝?( )A.毛笔 B.宣纸 C.砚台 D.笔架5.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A.是 B.否6.你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B.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不感兴趣7.你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来自哪里?( )(多选) A.家庭、家人 B.学校、老师、课本C.社会实践活动 D.电视网络等媒体E.其它8.学校经常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吗?( )A.经常B.很少9.老师们在讲课时会运用传统文化知识比如人物故事,传统习俗等?( )A.有些会B.都会C.都不会10.在向你们传授传统文化时,以下哪种方式是老师最多用的?( ) (多选)A.要求学生事先搜集资料 B.老师直接讲解C利用多媒体,播放些动画或图片 D.朗诵,演讲等11.学校通过什么方式让你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 (多选)A.家长教授B.学校校本课程C.语文、历史、社会、品德等学校课程D.课外阅读活动、板报,宣传栏作品展示等传统文化环境建设F学校很少采取措施12.你会不会把学习到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生活中去,如行善,尊敬师长,孝顺父母?( )A.总是会B.经常会C.偶尔会D.不会附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教师版)尊敬的老师:您好!为了了解小学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的认识、态度、建议等情况而做这次调研,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帮助。此次问卷只做数据分析,不涉及您个人信息。本次调研以选择为主。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请不要错选、漏选。感谢您的配合!1.您所任教的科目:2.您所任教的年级:3.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A.很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了解4.您所在的学校在进行小学生道德教育方面是否有使用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A.总是使用 B.经常使用C.很少使用 D.不使用5.您所在的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如雕刻、板报、宣传画等方面是否有传统文化内容?( )A.很多 B.比较多 C.很少 D.没有6.您所在的学校是否经常举办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 )A.经常 B.偶尔 C.没有7.您如何评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的现状?( )A.好 B.比较好C.一般 D.不好8.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生德育建设中是单独开设课程还是融入课程效果会更好?( )A.融入课程 B.单独开设 C.二者交叉 D.其他9.您在教学中是否会用学科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A.会 B.偶尔会 C.不会10.您认为有必要配备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师吗?( )A.有 B.有,但是必要性不大 C.没有必要 D.不了解11.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德育建设应选些哪些内容?( )(多选题)A.传统蒙学内容 B.传统礼仪C.传统伦理道德 D.传统技艺 E.其他12.您是否参加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A.参加过 B.没有13.您所在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是否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 )A.总是结合 B.经常结合 C.很少结合 D.从不结合14.请选择出您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经常运用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选择四种) A.课堂知识的讲授 B.多媒体教学 C.校园文化活动 D.依托传统节日 E.社会实践法 F.环境陶冶 G.谈话法15.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德育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致谢 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生活马上就要划上一个句号。在本次毕业论文的撰写期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障碍,但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在此期间,我阅读了许多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为论文的写作积累知识,吸取经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论文。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林钧老师。从课题的选择、设计到论文的撰写以至最终定稿,期间经过多次修改,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都得到了林老师全力细心的指导,她非常耐心负责,给我提供建议,帮助我修改和完善论文。在林老师指导论文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她的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术知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她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楷模。 同时也感谢陪伴我四年大学生涯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思路以及视野。还要感谢帮助我完成问卷调查的所有学生和老师,感谢他们愿意在忙碌中抽出时间帮助我完成论文。从今以后,我就要步入社会。我一定会铭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为社会做贡献,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栽培之情。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含辛茹苦的培养我,让我能够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谢谢他们给我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完成学业。1、 小学德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一)作为德育内容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1.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生有顺境逆境,但我们还是要怀抱初心,在逆境中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命运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历史朝代的更替中,涌现出很多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他们拼尽生命为祖国而战,是每个青少年的榜样。有国才有家,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需要渗透在德育过程的始终。这些在小学语文书上都有出现,比如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朱德的扁担、七律长征等,还有回顾拓展部分,经常是有关爱国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2.社会主义荣辱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规定的道德规范,懂礼、知礼、守礼同时也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即人就要知羞恶,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耻观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什么时候诚信的重要性都不可以忽视。孔子最是强调这一点,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道德需求,是立人之本。课文诚实与信任、“曾子杀猪”、“狼来了”等寓言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团结互助是人们推动中华民族强盛发展的必要精神。“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等,都告诉我们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3.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德育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首先是以身作则的德育方法,这个方法强调教育者不仅要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自身为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其次是因材施教,这是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即针对受教育者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在德育上,他也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道德水平来进行教育。针对受教育者,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学思行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在德育上学习道德知识就要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克己内省的方法,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也提出过“反求诸己”的主张,慎独自律是我国历来都特别强调的德育方法。(二)通过德育向学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德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德育是人类社会在教育上的重要活动,它的对象非常广泛,包含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学生。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还有的学生好逸恶劳,自己懒于劳动,却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没有集体荣誉感,自私自利,甚至没有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人们通常说“先成人,后成才”,而德育就是“成人”的必要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风貌,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美德更能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督促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践行所学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小学生们的弘扬和传递。要想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中,就需要通过德育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学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都在学校里进行,如果学校不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那么,学生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可能会很少。就算有,或许也不会主动去接受。因此,通过德育向学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 德育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道德发展的关键期,而小学生也同样有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是有相关方面的内容也多是浮于表面,本文通过在安宁小学发放随机问卷收集数据,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一)存在问题1.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结合不理想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17%的老师会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51%的老师偶尔会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32%的老师不会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所有阶段里一门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的学科,在落实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上有学科优势。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主要就落在了语文学科上。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有所提高,主要内容是一些具有教育性的故事以及英雄事迹等。在安宁小学听的数节语文课上,在讲到有关传统美德的课文时,老师先让几名学生站在讲台上朗读了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及典故,这一环节确实是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但是,在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直接开始了课文内容的学习,并没有将学生所收集的传统美德知识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那么这样可能就会让学生将每次课前收集知识作为一种任务,不会觉得这些传统美德只是很重要,就是迷迷糊糊地把老师交给自己的作业在网上搜索摘抄下来即可,缺少感知。其他学生也根本不会认真去听或者是由于年纪小根本就不理解别人收集到的传统文化典故及知识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课文学习结束后,老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比如,鼓励学生践行所学到的的传统美德或是文明精神。学生只是简单的记住了这个蕴含着传统文化知识的典故,没有获得深刻的体会,可能也不会有践行传统美德的意识。在其他学科教学,比如在数学、体育、音乐教学中,更是没有传统文化的半点身影。2.传统文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欠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也是将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小学生的重要方式。课外活动属于隐性课程,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学校通过组织文学艺术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激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优良传统美德。但是,在小学里,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行的都比较少。在实习的一个学期中发现,安宁小学传统文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活动与实践的数量少。一个学期只举行了一次传统文化课外活动:“成长礼”,通过穿汉服,向父母敬茶,拜孔子等方式感恩父母和老师。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也很少,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们外出给烈士扫墓,学习先烈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参观了古城,感受古典文化气息,观摩学习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太谷饼的做法。其次,参加活动和实践的年级和学生人数较少。比如,“成长礼”只有四年级学生可以参加;清明节扫墓,六年级学生参加;游览古城体验晋中市当地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仅限四、五年级学生参加。从发放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来,在学生问卷中,有92的学生认为,学校很少举行传统文化活动,只有8的学生认为经常举行。在教师问卷中,有82.45%的教师认为,学校只是偶尔举行传统文化校园活动,17.55%的教师认为经常举行。还有,安宁小学每次举办过活动都会在相关的公众号上做下记录。经过翻看实习前的部分记录,发现活动虽不少,但是有关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活动却很少。低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到传统文化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的机会。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极强,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形成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他们也非常需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3.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的隐性课程,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用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目前的调查结果和我在实习时的观察来看,安宁小学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都可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在安宁小学中,这些地方并没有利用的很好。根据教师问卷结果显示,只有8%的教师认为在校园中,板报,宣传画等物质文化中融入了较多的传统文化的因素。68%的教师认为在校园中,板报,宣传画等等物质文化建设中偶尔甚至是没有融入传统文化因素。24%的教师认为板报,宣传画等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因素。这些数据说明,虽然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有融入传统文化因素,但是所占比重非常低,基本上不能发挥环境对人的德育作用。4.教师缺乏开发教材或实践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意识从在安宁小学听到的数节语文课来看,除了课文本身就是在讲优秀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时,教师会深入的剖析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性知识,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谈礼貌。老师先是让学生们在课前查阅了相关知识,比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资料收集,课文来源等。然后在课上让学生们小组讨论、演绎了课文中的小故事,分析不礼貌的人错在哪,应该怎样礼貌用语等。但是,对于其他课文中有少部分提到或者是隐藏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老师并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性,对于学生课前所收集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老师也没有多加点评与分析。而且,仅仅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远远不够的。德育的主要途径,品德与社会课上,老师也主要是通过念书本或者仅仅是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来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在能够运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典故和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教材内容来向学生解释课本中的思想时,比如,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方面的教育时,老师也没有使用。在举行的几次实践活动中,老师也没有向学生强调活动的意义,比如“成长礼”活动,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参加这个活动,他们只知道可以穿汉服,做活动,不用上课。活动结束后接着上课,老师也不会再问他们从这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今后会怎样做。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很好的契机,拜了孔子,就要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要拜孔子,因为希望他们学会尊师敬长;向父母敬茶,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要学会感恩父母。再比如说,学生们春游去参观古城,学做太谷饼。在出发前,学生们也总是兴奋的嚷着要去春游,可以出去玩了。回来后,他们记得的也只是做太谷饼真是个好玩的事情。老师们随行,真的只是带学生们出去玩。其实,太谷饼是当地的传统美食,是个能反映榆次特色的食品,是“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出发前,教师应专门向学生普及太谷饼在榆次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们带着领略传统文化的心情去游玩。5.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此次调查了解到了安宁小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从本次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希望和非常希望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学生比重高达93%,7%的学生持一般态度。由此可见,小学生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且对之报以非常大的希望,渴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很模糊,不知道传统文化具体是包含哪些内容。但如果提示他语文书上讲的著名典故,唐诗宋词,古代的建筑手工艺品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就是传统文化。在调查问卷中,就传统文化常识题“你觉得下面那个不是传统节日?”来看,有54%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40%的学生选择了重阳节不是传统节日。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是很了解传统节日。在问题“你觉得下列哪个物品不属于文房四宝?”的回答中,有77.3%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22.7%的学生选择错误。由此可见,安宁小学在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教育方面很欠缺,学生仅能通过课本和日常生活来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具体、不到位。(二)原因1.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也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学校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关键就在于教师,优秀传统文化要想顺利的渗透到小学德育中,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等也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是,师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且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导致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掌握较为欠缺。根据问卷结果显示,88.9%的教师对传统文化是了解一些。觉得自己非常了解传统文化的只有11.1%。另外,教师自身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必要性,而且没有开发教学资源的认识,69.4%的老师偶尔会运用学科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5.4%的老师会,25.2%的老师表明不会。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开发也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加之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所以影响着传统文化中德育的资源开发,且教师在职时,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较少,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5%的教师参加过学校为老师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培训。75%老师从未参加过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培训。一旦教师自己都不是很了解传统文化知识,那么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不会有开发和发现课堂教学和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意识。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觉得自己只要负责把学生教好就可以了,专门去参加培训,还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2.学校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75%的教师认为学校偶尔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还有15.6%的老师觉得学校不经常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只有9.4%的老师认为学校经常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校并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学校多数活动是依托传统节日来进行的,而且活动只是为了活动,教师在举行活动前也不会占用上课时间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结束后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性教育,导致学生只是因为不用上课而喜欢活动,他们并不能了解活动背后的意义。是由于现在的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而传统文化却不像现代科技那样具有时效性,学了就可以立刻用,就能立即提高学生的成绩。它往往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学校也只是把传统文化活动作为学生们偶尔的放松活动,让学生们体会玩的乐趣,并没有认认真真的将这些活动看作是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或者看作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3.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分数至上还是深入人心。于是,即使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绩仍是教师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成绩也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坏学生。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于他们来说传统文化并不能直接提升学生们的成绩,至于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只需要自己和老师严厉管教或者说服就好。专门花时间去搞传统文化活动或开设传统文化活动课是在占用学习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原因,也是造成传统文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欠缺的主要原因。因为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所有人关注的学生的成绩怎么样,今天的知识点掌握了没有,认为去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是在浪费时间。学校认为,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依靠于思想品德课和课外活动已经足够,其他课程是专门讲授知识的,时间本就安排的紧凑,匀不出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的时间,而且老师也不愿意给自己增加负担,在讲授知识之余,还要将传统文化具体的体现在教学上。因此,成绩至上的观点只要占主流,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去就是困难重重。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的实施路径(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小学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想要在德育中进行渗透就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和重点。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多数都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体现。但是仅仅通过语文学科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美德都是属于比较大的方面,比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诚实守信等。那么,其他学科就可以发掘当地传统文化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音乐课,通过实习和见习发现,榆次区的小学音乐课几乎都是学习葫芦丝。但是,山西作为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种类的传统音乐,都值得学生们去了解和鉴赏。因此我觉得对于安宁小学来说,开设多种多样可供学生选择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课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们领略当地的传统文化,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入弘扬和传承当地特色音乐的队伍中。山西的民间剪纸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它的体裁和格式是依据各地的民俗而定的,代表着山西不同地区在民俗上的差异;山西民间面塑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作为汉族民俗节日中用于馈赠、装饰的信物。是一种由积淀已久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在美术课的内容选择上,如果能够选择这些有地方特色的工艺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当地的传统民俗和匠心精神。安宁小学的体育课,主要是踢足球和啦啦操。其实这两项运动最是需要参与者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因为这两种运动本来就是集体活动,体育老师其实可以借助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儒家的“尚公”思想,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从思想上来规范学生,而不是仅仅通过惩罚或者警告学生等方式让他们互相合作。(二)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相关培训教师的工作具有主体性,即教师通过自身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小学德育中教师是主要负责人,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顺利的渗透到小学德育中,教师就要掌握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不光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一个教师拥有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知识的载体。因此,小学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时加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德育讲座、定期的文化学习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鼓励他们钻研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的方法。设立奖惩及考评制度,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鼓励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举行优秀教师观摩课,提高他们的德育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还应当对教师加强管理,因为教师就是学生们眼中的榜样,所以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规范自身的言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及德育的榜样。(三)增加学生德育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仅仅依靠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来进行小学德育是不够的。只有让小学生们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对优良传统美德印象深刻。高年级低年级的活动可以分开进行。高年级的孩子识字较多利于管理,可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定期带领高年级的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依托传统节日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劳动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志愿活动,参与社区打扫等,体会劳动的艰辛,更加努力学习。在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要开班内动员大会,让学生们做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准备,普及有关本次实践活动的知识。要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而不是让他们以为这只是去玩。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他们写出参与本次活动的体会。还有,安宁小学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基本上都只允许高年级学生参加,主要是担心低年级学生年纪较小,安全难以保障,那么就可以开展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活动、将有教育性的典故及英雄故事变成表演等校内活动,让低年级学生亲身体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以及思想风貌。还可以请当地的手工艺人还有一些优秀的模范代表进学校参加德育教学,向低年级的学生展示传统工艺以及传统美德。而不是直接取消了能够使其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课外活动。(四)完善校园传统文化环境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能直接地使学生接受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体的校园文化布局上,要结合地区特点来合理规划,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在美术课中添加剪纸和面塑的内容,那么就可以在班级文化角、走廊里展示学生们的实践成果。在校园宣传栏点缀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还有,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安宁小学的设施优势,也就是校内的书店,这是榆次的其他几个小学所没有的条件。学生定期会有阅览课,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图书设置方面做出调整,可以专门开辟出一个传统文化书籍区域。尤其是能够体现传统美德的书籍,尽量以故事类书籍为主,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可以吸引儿童阅读。其次,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比如通过标语、口号、校歌、校风、校训或者与学生共同设计班训等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影响。而这些精神文化的设计和内容可以取材于“四书五经,论语”等经典书籍。还有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师生共同合作构建了班集体。因此,要利用好教室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装点教室,自己动手写一写名人名言,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或一起欣赏有关传统文化的影片等。最后,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施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配,明确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 对于教师在传统文化的实施方面要有明确的培训和考评方案,比如定期对学校的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定期对教师以及其班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方面进行考评,优秀者给予奖励。结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灿烂的文明成果,是我们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极好的资源,其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社会和学校始终都在探索,相信不久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果。注释: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