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

上传人:wjs****19 文档编号:52880707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在山的那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在山的那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在山的那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1、导语: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在山的那边,从中寻求答案。(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2) 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熟读成诵; (3) 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 (4)树立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生观。二、自主探究1、根据要求自主学习(1)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标注读音、词意。痴想 隐秘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间 数 秘 奔 幼 凝 喧 幻 疑 渲 (2)背景资料提供: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3)默读全诗,用自己的话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并仔细比较两部分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4)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5)谈谈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感悟和认识。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归纳共性问题。三、竞比展示四、根据预设问题及生成问题进行疑难点拨2、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3、第一部分写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第二部分写长大后的拼搏与奋斗 变化:小时候爬山、看海好奇、向往、失望(不懂妈妈的话)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悟出妈妈话之含义) 现 在生活、哲理不懈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新的生活。 4、“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看到的依然是山,我大失所望,沮丧极了。此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我理想受挫时内心的失望、沮丧。(主要是朗读,通过朗读去品味) 5、(1)明白道理: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2)用象征手法将深刻的哲理寄寓在大家熟悉的事物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3)作者的童年经历成了创作的源泉,告诉我们:任何好的作品都要有作者独特的体验,只有这样,作品才让人回味。 (4)诗歌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课后读写“读一读,写一写” 中的词语。 在山的那边反思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二、以读为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三、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诸如“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们比我想像的还棒”、“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虽然你的不够完美,但你的思维很开阔”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倡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节课中教师专门安排了朗读比赛,意义就在于此。总之,在山的那边作为第七册的开篇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在通过它向学生阐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传授反倒稍显次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