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2507673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近年来对全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数的青少年具有初步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而十分严谨、尊重权威的竟占调查人数的大多数。由此可见,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破字当头,在破与立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路来。F面以生物课教学为例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一破旧观念,敢于质疑问难创新教育需要有敢于怀疑、敢于批评的精神,需要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的习惯,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播,学生就不可能学到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教学关系成为“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丧失了学的独立性,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活动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重复。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恐惧心理,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创新的信心。必须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辅相成和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提出重大问题,但只要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能促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能这个见解对于整个人类来讲并不新颖,但对中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教师要对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二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学习。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把一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看,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深入细致进行观察的品质,使其形成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内容时,我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捕捉鼠妇,学生在动手捕捉的过程中,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提出了许多问题,带着疑虑和问题来上课,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观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操作,有人负责记时,有人负责观察并数组的观结果,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交流井得出结论: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出了新的问题:既然光影响鼠妇的生活,那么土壤的干湿是否也影响鼠妇的生活呢?接下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实验步骤,自己动手进行观察活动并分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数。每一个小组都认真地进行观察活动,并在班级中汇报自己小三破课堂困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例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知识:家里养花时总是要给花浇水,是把水浇到土里去,而花的根部在土里,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后如何运输到茎和叶子?这就要学习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茎的结构后,由学生回答茎里有导管专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接着教师举生产实例:果园的果农每年在果树结果后要对果树的树干进行环割,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同时,让学生再想一想,植物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通过哪些途径排出。学生联系已学的旧知识,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努力思考问题,分小组讨论之后,每组请一个学生介绍他们讨论的观点,并解释为什么支持这样的观点。通过这些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四破死背硬记,动脑也动手标准要求突出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还有技术、工艺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他们今后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等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多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涂片、切片,自己独立捕捉鼠妇、蚯蚓、蚂蚁并观察其结构或行为。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让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因而,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活动,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在观察制作“花的结构”时,有的学生把准备材料粘贴成花的标本,有的把材料拼成各种图画,有的直接用笔画花的结构,有的小组图文并茂,告诉大家:“鲜花虽美,不可独享。”以及“保护环境”等。培养了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方法。五破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整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内在潜力。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道。3)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看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通过以上三点的创新尝试,结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硕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就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要做出艰辛的探索。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之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