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第2章第1节相关资源1-化学能与热能说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2433926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2第2章第1节相关资源1-化学能与热能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必修2第2章第1节相关资源1-化学能与热能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必修2第2章第1节相关资源1-化学能与热能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关资源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大连市第十六中学 刘化毅今天,我参加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本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再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如此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联系。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尝试与人合作,增强团队精神;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本节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二、教学方法及模式本节课的教学可分为三个课堂教学单元:理论思考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实际应用教学。这三个教学单元互相联系,同时又各自平行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单元都可以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课堂整体教学。本节我采用以实验探究教学作为切入点的教学思路。这一教学思路强调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用以收集、整理事实和数据,再得出结论,抽象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在第二课时中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进一步理解概念,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整个教学过程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高一学生实际,本节拟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演示讲授法演示主题典型现象科学结论迁移应用实验探索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引出新知识设疑递进法设疑解难再设疑(知识加深)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为了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将零散的见闻集中化,采用演示讲授法和设疑递进法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另一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我采用实验探索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和演绎的实验能力。三、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本节采用分组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强调四个问题:第一,目的性;第二,全面性;第三,观察与思维相结合,边观察边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第四,要有客观而详实的记录。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Na2O2与H2O的反应。问题:水能生火的原因是什么?此反应除了得到NaOH和O2,还有什么生成?这一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注意目的明确,淡化对反应产物的观察,注重对能量变化的观察。2、展示素材,师生互动展示燃烧、爆炸及电池的图片和视频。问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都有哪些表现?明确热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环节初步锻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问题:化学能与热能如何相互转化?实验2-1、2-2、2-3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内教学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我在这里将以上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2-1 盐酸和铝片的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思考与交流】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 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 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 实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 6 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因为放热现象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察温度计,能增强感性认识。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于实验2-2中产生氨气,我采用在玻璃棒上套一张用稀醋酸溶液润湿的滤纸盖住烧杯口的方法,减少氨气的散逸。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用手触摸烧杯下部用手拿起烧杯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实验2-3 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物及用量酸HNO3 50 mL1 mol/LHCl 50 mL1 mol/LHCl 50 mL 1mol/L碱NaOH 50 mL1 mol/LNaOH 50 mL1 mol/LKOH 50 mL1mol/L混合前温度室温室温室温混合后温度t1t2t3结 论 归纳和概括这些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运用了对比、分类、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揭示了表面不同、本质相关的反应之间的关系。4、深入思考,突破难点经过分组实验,学生有了完整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理性分析。通过学生汇报、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报告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学习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对实验事实和数据的处理、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抽象等科学方法。例如: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由此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 的反应,属于 ,其离子方程式都是: 。所以,可提出推测_。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形成概念: 称为中和热。使学生明确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有哪些。问题:许多吸热反应需要加热,那么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许多放热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那么常温下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放热反应一定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认识。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会放热或吸热呢? 突破难点,明确规律,使学生明确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热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5、创造思维,创新实验为了能使实验教学进入高层次的创造性实验和创造性思维阶段,我还提出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问题和任务,供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为选修模块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6、课堂小结和练习知识方面学法方面:回顾本课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究过程。【课堂反馈练习】1、2、3、4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化学键知识,思考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破与立”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下一课时的理论思考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将于下一课时再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