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2227004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新课标版 地理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情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分析从近几年高考看,本章主要考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森林和湿地的生态效应。尤其以我国西北地区图为载体,以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荒漠化问题及采取的对策。预计今后高考将会有以下趋势:以我国或世界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撒哈拉地区的沙漠化;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亚马孙地区、刚果盆地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破坏;东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退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生物入侵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复习方法指导本章内容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极大拓展和延伸,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图表文结合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简单的图表文可立刻使各种复杂的关系一目了然,特别是因果关系。在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个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其次,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另外,还要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考纲解读知识框架第1讲解读重点知能突破考试技能感悟高考真谛梳理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一、 荒漠化1. 概念:发生在 干旱 、 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 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 过程:4. 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和 次生盐渍化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 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的地区,属于非季风区。2.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3.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4. 气候异常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 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知识拓展 掘井带来的影响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 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 荒漠化的防治特别提醒 虽然在防治荒漠化的原则中有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要求,但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是不合理的。解读重点知能知能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典例1: (2013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1)D(2)B(3)C答题流程参考答案知能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措施具体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封沙育林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典例2:(2014广东高考)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 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题流程参考答案D知能点三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典例3:(2013江苏高考)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C. 隔坡梯田 D. 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特别提醒: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1)C(2)A答题流程参考答案突破考试技能 技能归纳分析生态问题的一般思路典例: (2014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答题流程参考答案技能解密: 一个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环境问题孤立起来,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在制定对策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1. 根据区域具体环境问题确定措施即根据一个区域出现的环境问题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因此采取的措施不仅包括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采取的相应对策,也要控制人口增长。2. 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再如西北地区荒漠化和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都有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都应该有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对策。3. 根据具体区域的特点确定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内陆干旱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绿洲地区采取生物措施,缺乏水源地区采取工程措施(沙障工程)。同样是生物措施,但是在绿洲的不同位置又采取不同的措施: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绿洲前沿地带乔灌结合的防护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同样是植树种草,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不适宜植树,应该退耕还草,而西北地区可以退耕还草、还林。感悟高考真谛(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 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 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答案: 1. A2. C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2010年,该流域耕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而林地比重大幅度上升,所以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第2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变化。总体来看,该地森林比重在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1998年以前,林地比重增加幅度较小,1998年以后,林地比重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明显。(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35题。3、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 气温分布图 B. 降水量分布图 C. 工业分布图 D. 旅游景点分布图4、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5、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区域研究的方法、水土流失的特征及成因。第3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因此研究水土流失需要先收集上述资料。第4题,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一定要在流域出口处收集。第5题,水土流失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 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 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迅速增大,当坡度达到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般情况下45坡面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如下图所示:答案: 3. B4. D5. A 近几年高考多通过区域图、柱状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生态问题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伊金霍洛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缘,读“伊金霍洛旗草场理论载畜能力与实际载畜量动态变化图”,回答12题。1、有关伊金霍洛旗草场理论载畜能力与实际载畜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草场环境压力较大 B. 理论载畜能力最低值出现在1960年前后C. 超载率最严重的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牲畜超载的状况呈愈加严重的趋势2、造成伊金霍洛旗草场实际载畜量动态变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过度放牧与草场管理、利用水平落后 B. 当地群众环境意识淡薄、资源保护观念差C. 片面追求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和短期内的经济效益 D. 过度灌溉造成草场质量退化答案: 1. C2. 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曲线图的判读。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理论载畜能力大于实际载畜量,草场环境压力较小;理论载畜能力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前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牲畜超载的状况有改善的趋势。第2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造成伊金霍洛旗草场实际载畜量动态变化的原因与当地群众环境意识淡薄、资源保护观念差、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片面追求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和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以及草场经营管理方式和放牧制度落后有关。皖西山区是我国传统林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大炼钢铁、解决山区能源和口粮,采取了“一把刀砍光,一把火烧光,一把锄挖光”的开垦方法,造成了“一年肥,二年瘦,三年剩下光骨头(裸岩)”的现象。据此回答35题。3、 历史时期,皖西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加剧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碱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4、上述问题产生的危害有()水旱灾害加剧河床抬升,水库库容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人地矛盾缓解A. B. C. D. 5、面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包括()A.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B. 产业结构调整C. 大规模开发梯田 D. 积极发展小水电和薪炭林答案: 3、A 4、C 5、C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皖西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过度砍伐和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4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皖西山区因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易导致水旱灾害频发;河床淤积,库容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人地矛盾突出。第5题,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大规模开发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