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1878340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0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0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图1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流单位的是图1法 拉 第A焦 耳B安 培C欧 姆D考点是电流的单位安培,配以四位物理学家的照片,比较有历史感。2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DABC景物在镜中成像手在墙上形成手影山在水中形成“倒影”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图2考点是光的折射现象。而“镜中成像”给出的是汽车后视镜(凸面镜),需要知道这是反射现象。联想到汽车进入家庭,比较时髦。3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橡胶手套 B玻璃杯 C塑料盆 D钢尺考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物品来自生活,结合实际,但侧重点不在物体而在材料。4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BCD图3A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条纹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自行车脚蹬上刻有纹线纹轴承中装有滚珠考点是摩擦。其中A、C和D选项都是随处可见的实际“物体”,且都侧重一个“纹”字。很容易区分分类。B选项中的轴承可能没见过真的,但是很传统,所以很简单。5图4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春天,草叶上形成“冰挂”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图4ABCD考点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其中A、C和D选项中形成物都是固态物,很容易跟B选项中的形成物露水区分开。6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电风扇 B电动机 C电视机 D电饭锅考点是焦耳定律应用或是能量转化(细目表中没有电流的热效应)。需要思考认定的问题是,哪个电器把电变成了热(电能转化为内能)?尽管电风扇、电动机和电视机在工作中也会发热,但发热都不是目的,换句话说,选项A、B和C中的电器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7图5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图5ABCD筷 子钳 子天 平镊 子考点是杠杆。给出的都是十分熟悉的工具(仪器),在区分省力或费力上没有障碍。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考点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选项对于城里的孩子不熟悉,但很容易把A、B和D归为同一类操作加盖。所以在排除过程中没有障碍。以上各题均为简单题。9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考点是质量估测以及长度估测。A选项和D选项明显的小,B选项明显的大。另外,课桌问题和课本问题(等同试卷答题卡)可以在考场上解决,需要做出判断的是选项D,只要认清单位,在排除过程中就没有障碍。此题可以认为是简单题。LVR2R1PS图610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暗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暗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亮考点是滑动变阻器原理、欧姆定律应用和电功率应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R2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大,由于电阻的比值发生了变化,导致各个电阻两端电压重新分配。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升高,因为电源两端电压U源不变,所以R1两端的电压U1和灯泡L两端的电压UL都降低。由此可以判断灯泡L变暗。此题变为二选一(在选项B和C中选择)。电压表的示数UVU源UL变大,由此确定选项C正确。此题的困难在于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从思维过程看,此题并不简单。上面的思路回避了在U2变大的同时U1变小的分析与讨论,且此类问题比较传统,尽管从分类上属于典型的中档题,但可以做成靠近简单题的中档题。11小宁设计了一种照明电路图,其设计要求是: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灯才能发光,只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灯都不能发光。图7所示的四幅电路图中,既符合上述设计要求,又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图7ALS1S2零线火线BLS1S2零线火线CLS2S1零线火线DLS2S1零线火线考点是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安全用电常识。要点是两个开关串联、火线进开关。此题识记重于理解,思维过程比第10题简单。分类属于靠近简单题的中档题,考生可以做成简单题。题目表述上有一点不足,顺序似乎应该是:提出设计要求给出设计方案(四个电路图)挑选符合要求的设计(电路图)。此题有了解实际的背景,如果能指明这是现在很多楼宇中使用的“声控加光控”照明灯,了解实际的色彩会增强。图8甲乙AB12如图8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1p2,F1F2 Bp1p2,12F1F2C3p1p2,6F1F2 Dp1p2,F14F2考点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压强公式、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应用。由已知的条件和图景,结合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rArB23r1rA(悬浮条件应用)、r22rB(漂浮条件应用)r1r213;因为两种液体的深度相等,所以有p1p2,3p1p2。又因为已知条件S乙4S甲,根据FpS、F1p1S甲,可以得出F2p2S乙3p14S甲12F1此题是传统意义上的难题,题干中比例关系和倍数关系混搭,把压强、压力问题和漂浮悬浮条件混搭,思考和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单选题整体难度设置合理。如果把10、11两题对调,在难易分布上可能更趋合理。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B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考点是比热容概念、能量转化和分子动理论。此题尽管进入多选题的范围,但是很难做成中档题。因为四个选项对于考生而言都是近乎“白给”。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要不发生误读,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另外,由于多选题中符合题意的选项为2个或是3个,考生在确认选项A和选项B错误后,不必再往下看题,这也是本题容易的一个原因。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考点是乐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音的传播和音调跟响度的区分(考试说明中没有,可以并入三要素)。本题可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档题。原因有二。第一,声学部分一般复习不充分,第二,四个选项相对独立,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闻其声而知其人”首先要求考生要理解其意;B选项中隐藏的受体是公路旁的居民,是从效果进行描述的,如果单从“隔音墙”的作用来说,是阻断(改变)噪声的传播路径;D选项需要清楚“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什么,控制不变的是什么?需要根据概念作出判断,音调是由改变量(敲击力度)决定的,还是有控制量(同一个音叉)决定的。15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电螺线管能够产生磁场B电动机能够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就会改变D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考点是电流磁场、直流电动机能量转化、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电磁感应现象。这是一道中档题,考生需要概念清楚,才能基本完成此题大多数选项。考生对选项A的困惑在于“产生”,就像考试说明中的描述,此处用的是“存在”。对于选项D,检查的是知识的完备性,由于缺少“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这几个字,使得电流无法形成。此题有缺陷。选项C用词含混,位于可选可不选之点。因为句首缺少“只要”,使得重点落在“就会”上,而此处“就会”中的“会”,表意之一恰是“能够、可能”。所以此项选会使得相当一部分丢掉3分,其实他们挺冤的。如果把“会”改为“一定”,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16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C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考点是物体的惯性、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和力的作用效果。很多考生被选项A“黑”掉了,分不清这个问题中利用的是谁(锤头和锤柄)的惯性,或者干脆就没想到去区分。只是知道这是有关惯性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应该反思,第一,情景来自于课本中的图片,不能说不知道;第二,近几年简答题不作为考查内容了,所以对惯性的要求无形中降低了,相关惯性的问题的检查有不少,但是基本类同于选项C。多选题全是概念题有些出乎预料,但也未尝不可。除15题的选项C这个问题外,对于第16题,选项A和C显得重复,如果用其他细目做一替换,可能更好。三、填空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7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透镜。(选填“凸”或“凹”)考点是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这是一个新的细目。只要不看错题,一般不应出错。18中秋的夜晚,小华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小华选择的参照物是 。考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根据“月亮在云中穿行”的表述,可以确定研究对象是月亮,参照物是云。选择“自己”等都是错误的。19汽油机在“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考点是热机的能量转化。需要对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有所了解。否则也是易错。本题如果把“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名称作为提示语,可能更好一些。20飞机起飞升空时,机翼上方气流的流速比机翼下方的大,则机翼上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机翼下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识记水平的简单问题。21一根阻值为50的电阻丝,通电100s,通过的电流为0.1A,则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 J。考点是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计算题。需要知道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代入数据完成计算。属于偏简单的中档题。22如图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R1PSV2V1R2AB图9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0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8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1V。则电阻R2的阻值是 。考点是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计算题。此题的一般解法如下。两状态电路图R12RBR2U18VU211VU总IB图乙R12RAR2U14VU210VU总IA图甲图甲中,电压表V2的示数U2UR2URA;电压表V1的示数U1UR1URAU2U1UR2URAUR1URAUR2UR1IA(R2R1)10V4V6V图乙中电压表V2的示数U2UR2URB;电压表V1的示数U1UR1URBU2U1UR2URBUR1URBUR2UR1IB(R2R1)11V8V3V所以两图中得到RB4RA3R1两图中得到5RB11RA6R2、式联立得到RAR2R1;RBR2R1总电压U总不变,整理得到R24R142W8W本题中,能否根据电压关系求出两状态的电流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根据已知条件,试图从电压比等于电阻比的关系来确定三个电阻之间的关系,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当然本题也不是只有上述的一种做法,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太小众,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考生不能进入下面的思路。甲图中,电阻R1两端电压UR1U总U2;电阻R2两端电压UR2U总U1乙图中,电阻R1两端电压UR1U总U2;电阻R2两端电压UR2U总U1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DUR1UR1UR1U总U2(U总U2)U2U211V10V1V电阻R2两端电压变化DUR2UR2UR2U总U1(U总U1)U1U18V4V4V前后两状态通过电阻R1电流(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变化DI0.5A电阻R28W从解题过程可以看出,电流变化量DI可以不必计算。这是因为对于三个电阻串联而言,电流变化是相同的。有,即。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第一种思路在老师讲解后,勉强可以接受,但是有点难过头了。本题放到物理竞赛中,也是难题。而第二种方法根本不在必备知识之中。由于常用的方法无法进入正常的解题步骤,所以本人把此题归入“偏题”序列。应该做一个统计,有多少初三物理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顺利解开此题。解开此题的用时多少?这就是此题的第二个症结所在。考生在考场上对于此位置(填空22题)的定位为中档偏上的计算题(近几年北京市中考试题统计规律)。2010年打破既有规律,要创造有史以来填空22题的最低得分率(预计小于0.2,趋近废题线)。不能否认有的考生设数、猜数的水平很高,我们可以默认(因为是填空题,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提倡的。也不能就此来预设本题的难度。图10乙h1Ah2甲A23如图10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物体A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将物体A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如图10乙所示,此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2,物体A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1。然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h2,物体A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3。已知F1与F2之差为7.2N,F2与F3之比为58,h1为3cm,h2为5cm。不计绳重,g取10N/kg。则物体A的密度是_kg/m3。考点是二力平衡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应用和密度知识应用。计算题。解题过程如下:23题图AAF1GAAF2GAF浮BCAF3GAF浮根据题意,画出物体A不同状态的受力分析图A、B和C。F1GAF2F浮GAF3F浮GA因为F1F27.2N;所以F浮7.2N,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使得液面升高7.5cm,FAh2Eh1Ah2Dh1A23题图容器的底面积为80cm2,求得物体A的体积(浸没时的排液体积)VA80cm27.5cm600cm3物体A从浸没在液体中到部分浸在液体中的过程中,可以分解为两步考虑,第一步,物体A从液面下方3cm处上升h13cm,物体A上表面跟液面相平,如图D所示,此过程容器中液面无变化;第二步,物体A再上升h2h12cm,如果液面不变,露出液面的体积DV2cm60cm2120cm3,想象图景如图E所示;事实是物体A被提出液面的同时,液面下降,下降的高度Dh6cm物体实际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h2h1Dh)SA(2cm6cm)60cm2480cm3图景如图F所示;新的排液体积V排VAV露600cm3480cm3120cm3。此时浮力F浮F浮7.2N1.44N把F2F浮GA和F3F浮GA两式联立,得到F2F浮F3F浮F2F浮F2(F浮F浮)(7.2N1.44N)5.76N9.6N物体A重GAF2F浮9.6N7.2N16.8N物体A的密度rA2.8103kg/m3位置决定本题就是难题。但是,本题的核心难点在Dh的计算。这显然不是物理问题(或不全是物理问题),换句话说,在本题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一般不是由于考生对于某个物理规律或概念的不清晰、不理解造成的,这就出现了偏颇。难点没有难在学科知识上。所以跟上22题一样,本人把此题归入“偏题”序列。跟22题的相同之处在于,预计得分率趋近废题线。本题解题中的受力分析图和情景图应该说比较到位了,但是最要命的那个情景图并不在D、E和F这三幅图中,试想在解题过程中,有多少考生会想起(或有灵感)画出跟物理情景无关,但对于解题却是至关重要的那副图?填空题从第17题到第21题可以认为是简单题,尽管21题会进入中档题序列。22题和23题的突然跃升不知目的何在?如果是想要区分出学习优秀的学生,我想目的不会实现,今年物理高分的学生很可能混合甚至乱序。如果是想锻炼考生的意志品质,似乎不合时宜(这个目的在各区模拟题中是可以偶然体现的)。22、23这两道题所能起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耗费考生大约四分之一的考试时间,二是扰乱考生的心智,接下来的时间里基本处于慌乱的心态继续进行考试,增加忙中出错的机会。这种命题想法和做法不应该也不能成为明年以至今后几年的范本。如果有人想利用22题的第二种解题方法来说明此题不难且计算不繁琐,只能说明其人对于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以及中考生的了解程度是恒等于零的。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427、31、33题各2分,28、29、30、32、34题各3分, 35题7分)A图1124如图11所示,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考查的是基本技能。考点是会做力的示意图。在本大题由“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改为现在的“实验与探究题”之后,很高兴看到画力的示意图这样一个小题的保留,因为这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画图教学的前途。尽管把素质教育喊的震天响,相当一部分教师“考什么教什么”的意识其实还是很强的。图1301N234501234525图12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是_。考查的是基本技能。1100100010图12考点是会读电阻箱的示数。26图13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考查的是基本技能。考点是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图14RPSVA甲乙丙27小英按图14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的阻值。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4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考查的是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考点是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会用电压表测电压以及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尽管题目中没有问到电压表的示数,但是不会读任何一块电表的示数,都不可能完成第二个填空。如果基本公式不熟,同样会导致第二个填空的错误。换句话说,第二个填空担负着电压表的正确读数和电阻计算公式两个检测对象的任务。28小敏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小敏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5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15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与下表中 的密度相同。物质名称密度/(kgm-3)银10.5103铜8.9103铁7.9103铝2.7103图15甲012345g50gml100708090102030405060乙考查的是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考点是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会用量筒测体积、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和会查密度表。题中第二空还考查了体积单位换算(考试说明中没有)。29下表是小刚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时间t/min012345678910温度t/5057647178859196100100100(2)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水银,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考查的是数据图表提取信息能力和基本概念。考点是沸腾现象、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点比较(考试说明中没有)。解答第一小题,考生需要知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改变。解答第二小题,考生需要根据实际经验比较判断沸点分别是357的水银、100的水和78的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哪种液体先沸腾。图16白纸蜡烛A蜡烛B透明玻璃支架30小明利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 ,能比较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 。考查的是基本实验过程。考点是平面镜成像特点。考查这个实验用玻璃替代不透光的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的目的是什么?提醒老师和未来的考生对于简单实验操作,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做实验背结论是不够的,还要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剑走偏锋,很有现实意义。本题不足之处在于(1)中的第二空跟(2)有重复。减少一个空可能更好。31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随通过R的电流I变化的图像如图17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当通过R的电流I为0.3A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为 。考查的是数据图表提取信息能力和基本规律。考点是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图17P/WI/A00.10.20.30.40.50.65101520253035在坐标图中可以找到如下坐标点(0.6;36)、(0.5;25)和(0.4;16),由此可以根据电功率公式加以分析,得到定值电阻值R100W,当电流I0.3A时,代入公式计算得到PI2R(0.3A)2100W9W。本题容易出错的第一点是忘记书写单位,因为填空题都是带有单位不需再写的,所以到这里容易忘记。容易出错的第二点是错误地把曲线看成直线,用线段延长的方法找到跟给定电流值对应的电功率值。这也是本题坐标的弱点,如果适当改变坐标间距,图线可以更美观。如果存心把曲线画成貌似直线,想法跟考查方向就不一致了。本试卷中共有两幅坐标图,如果格式统一,似乎更好一些。3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图18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图18甲A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B乙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考查的是基本实验过程。考点是凸透镜成像条件和照相机原理。图甲中,物距u30cm,焦距fA20cm,ufA,从图中可以看到像是放大的。图乙中,物距u30cm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到像是缩小的,由此判断u2fB,比较可知fAfB。根据图乙中物像关系,可知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本题的易错点是物距容易读错。但是从题目给出的数据来看,即便读错,一般也不会对回答问题造成障碍。从这点而言,本题设置难度低于上31题。如果需要区分,这可能是个不足之处。从内容到难度,本题跟27题到30题更像同一组题,本题如果跟31题的位置对调,可能更好一些。33小梅想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梅保持阻力为2 N,阻力臂为0.15 m不变,然后改变动力臂L1和动力F1,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测量出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帮助小梅归纳出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 。L1/m0.30.250.150.10.060.05F1/N11.22356考查的是从数据表格获取信息得结论的能力。考点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跟31题的不同点是,本题需要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第一步,发现相关数据的初步关系。可以从表中看到,动力臂L1逐渐变小的同时,动力F1逐渐变大。二者存在“反变”关系。就此可以得到“动力F1随着动力臂L1的减小而增大”的初级结论。第二步,由上述初级结论引发猜想,动力F1跟动力臂L1之间是否存在成反比的关系?经过多组检验,证明猜想正确。就此可以得到“当阻力F2、阻力臂L2保持不变时,动力F1跟动力臂L1成反比”的二级结论。第三步,以数学表达式的形式表示上述的二级结论。对于反比关系,有比例系数KF1L1,由此确定K0.3Nm。所以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是:F1。如果把表达式写成L1或F1L10.3Nm,从数学的等量关系看,没有问题,从物理的因果关系看,似乎不太符合题述要求。如果写成F1,应该视同于计算题没有写出最后结果。这里有个问题。在表达式F1之前,是否必须要写出“杠杆平衡时,如果保持阻力F22N、阻力臂L20.15m不变,”这样的文字条件表述?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或说这不是必须的。文字表述容易引起歧义,所以需要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数学表达式是规律的完美表述,不会引起歧义。所以,在数学表达式之前,无需再添加什么已知条件。且已知条件在题目中已经有明确的表述,不必再重复第二遍。另外,需要考虑考试要求对教学要求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有些表达式前比较容易添加文字条件表述(尽管我认为没有必要),有些则不然。不能是考试专考那些容易添加文字说明的问题,对于不容易或不能添加文字说明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这势必引起教学要求的混乱。图1934小林用纸杯、塑料片和水做实验。他将纸杯装满水,用塑料片把杯口盖严,一只手按住塑料片,另一只手抓住杯底,在空中将纸杯倒过来。移开按塑料片的手后,他发现塑料片和杯子里的水都不落下来,如图19所示。小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塑料片和杯子里的水都不落下来是由于塑料片被水粘住了,与大气压无关。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再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考查的是设计实验和文字表述的能力。考点是大气压现象。这是近几年才在北京市兴起的所谓“证伪题”。题目一般根据一个实验现象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给出一个错误或不严谨的结论,加一些限定性的条件,让考生设计设计或改进实验,并根据新的实验事实证明题述结论的“伪”。本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里需要说的是对于“辅助器材”的定位问题。参考答案中的辅助器材是钉子,说明了这个定位。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主导器材和辅助器材不能本末倒置。举例说,主导器材是一个车轮,辅助器材是一辆汽车。这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本实验中的器材取材于生活,体现了解实际的主旨,需要注意生活中物品跟物理实验器材的微小差别(有时甚至是说不清楚的差别)可能导致实验出现异常现象。这一类所谓“证伪题”,如果要作为一种题型固定于中考试题中,选材则要慎之又慎,尽量避免误读和歧义。2007年的题目很好,2008年的题目过于开放,2009年的题目过于苛刻,2010年的题目不如2007年那样好,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比2009年强。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这类试题的难度需要控制,他不应该进入难题或准难题序列。35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各1个,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两块,开关两个,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R1的阻值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R2并联的等效电阻R跟电阻R2的关系为:b(b为常量)”。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考查的是设计实验、画电路图、文字表述和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能力。考点是电学基本技能(连接电路、电表测量等)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参考答案中比较好的采用简约描述实验步骤的做法,把重复的文字做了很好的剔除。问题是,步骤(2)中的“断开开关”可以移植步骤(3),因为电路图中的开关已经断开;步骤(5)应该删除,相应在表格中的后两行也应该剔除。现在这样写容易引起误会。2010年的实验探究题,整体来说是很好的。尤其是27、28、29、30和32题,重视课堂和课本实验的要求得以彰显,在可以深化和细化的实验中适度的深化和细化,势必引起来年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并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对于考试说明中的复习考试难度要求的区分,正在逐年模糊。出现难题的点有增无减。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会为教学和复习带来更沉重的负担。五、计算题(共16分,36题3分,37题6分,38题7分)36质量为0.2kg的热水,温度从90降低到4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考查的是初中物理计算格式的基本要求。考点是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这是一道大家都可以猜到的题目,放在此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区分简单技能学会与没学会的考生,区分应在60分左右的考生群;二是强调初中物理计算题的基本解题格式。尽管是个所谓的“给分题”,它的存在还是有特殊意义的。图20SR1R2P37图2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A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I1,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为P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B时,电压表示数为9V,电流表示数为I2,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为P2。已知:P1等于P2,电阻R1与R2之比为1:2。求:(1)电阻RA与RB的比值;(2)电源两端的电压U。电学知识的综合考查。考点是有关电路的基本技能和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应用。能否正确画出各个状态的简化电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点。38图21甲是海洋中学科技小组设计的打捞水中物体的装置示意图。DB是以O点为转轴的水平杠杆,OD的长度为1.6m。水平甲板上的配重E通过细绳竖直拉着杠杆D端,配重E的质量mE为225kg。安装在杠杆DB上的行走装置由支架、动滑轮X、提升电动机、定滑轮K构成,行走装置的质量m为25kg。电动机Q可以通过定滑轮S和动滑轮X拉动行走装置沿BO水平滑动。固定在提升电动机下的定滑轮K和动滑轮M组成滑轮组Y,当行走装置处于杠杆DB上C点的位置时,提升电动机拉动绳子H端,通过滑轮组Y竖直提升水中的物体A。物体A完全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Y的机械效率为1,甲板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1;物体A全部露出水面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Y的机械效率为2,甲板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Y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行走装置受到的水平拉力始终为零,杠杆DB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已知物体A的质量mA为50kg,体积V为20dm3,N1与N2之比为32,1与2之比为910。物体A被打捞出水面后,停留在一定高度,电动机Q开始拉动行走装置。在行走装置以0.05m/s的速度水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拉力T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1乙所示,行走装置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细绳和杠杆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1)OC的长度;(2)拉力F。图21乙50W/J1001502000t/s20401030B支架提升电动机DOE打捞船QA甲定滑轮K定滑轮S动滑轮X动滑轮MTHC力学知识的综合考查。考点是画受力分析图的基本技能和杠杆、滑轮、浮力、机械效率等力学知识的应用。跟电学综合题相同点是,能否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各个状态、各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点。本题是北京市中考有史以来文字量最大的一道题,这是空前的,希望也是绝后的。因为由加大阅读量来增大试题的难度,似乎仍然不是方向。平心静气地说,本题难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大文字量使得绝大多数考生产生畏惧感,这不是一件好事情。近几年来,北京市中考物理的力学综合计算题,片面追求了解生活实际,使得题目在原来“难”的基础上,经过几次跳跃(例如突然要求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突然出现组合机械的计算等问题),又向着“繁”的方向发展,这不能说是一个好的兆头。或者说,这是一条死胡同。纵观2010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有如下特点:跟往年相同的是,容易题给分基本给到家,以此用来保证及格率,中档题少(现在主要由实验探究题担当这个任务)。对于全北京市来说,这是必须的(或者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传统,也是保证及格率一个手段。跟往年不同的是,试卷整体文字量不大,力学综合题的文字量空前。试卷难度做简单加法得到的结论基本合理,即每小题有一个独立的难度系数,所有小题难度相加得到全卷难度基本合理,但各小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不够,使得整卷难度变化超出预期。整卷计算量不超标,但是个别题思维量以及思维方向超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目标,且势必影响来年的教学复习方向,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整卷难题分数分值基本不超标,但是难题“齁难”,22、23小题的难度可能会创历史之最且难题难点不尽合理。用“偏”题和“繁”题来区分优秀生,手段实不可取,目的也不能达到。除去极少数的“奇才”考生,大多少优秀考生身心倍受打击(从考试到发分,甚至到录取以至于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正因为如此,使我们时隔5年,再次看到孩子们的眼泪。初中的学习不是终结学习,不是学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学习。这一点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