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跟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8867445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植物参跟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绿色植物参跟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绿色植物参跟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宁夏固原逸挥基金中学张素敏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既说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又突出了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再从“生物与环境”的高度来学习,这样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加深,又为后面所学的内容打下基础,有承前起后的作用,并且还落实了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以,本节内容在本书乃至本学科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止匕外,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理解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五、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蒸腾作用的实验材料和装置七、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堂观察分析蒸腾作用实验,形成概念观察叶片结构,分析气孔开闭原理小结蒸腾作用的全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验,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巩固练习师生共同小结,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教育。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知学习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为什么说大树底卜好乘凉?”引入课题联系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一、蒸腾作用的概念1、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2、设疑:塑料袋内壁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学生分析讨论,老师点拔4、师生共同小结,形成概念5、设疑:这些小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培亦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6、多媒体演示:(1)观察叶片的临时装片(2)观察气孔的结构(3)分析气孔的开闭原理及其与蒸腾作用的关系。(4)观察蒸腾作用的全过程的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二、蒸腾作用的意义联系生活体验,进行设疑:洒精擦在皮肤上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用吸管喝水,不用力吸,能喝进水吗?为什么?喝糖水时,仅喝的是水还是和1起喝了?启发,师生共同小结,理解了蒸腾作用的意义。由生活体验来达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顺利达成知识的迁移。反馈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老师点拔检测学习成效总结通过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布置作业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九、板书设计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什么是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二、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3、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十、教学反思1、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灌输。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2、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看到了微观的显微世界,使抽象难懂的生理现象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很好的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3、 通过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知识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