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神经系统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7415194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10章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10章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二)神经纤维(二)神经纤维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双向性传导双向性传导 绝缘性绝缘性 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 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2.神经纤维的传导兴奋的速度神经纤维的传导兴奋的速度3.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的营养作用4.4.轴浆运输轴浆运输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突触的类型和结构突触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二、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二、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按接触部位按接触部位轴轴体突触体突触轴轴树突触树突触轴轴轴突触轴突触 按功能按功能兴奋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突触类型示意图突触类型示意图2.2.基本结构基本结构l突触前膜突触前膜l突触间隙突触间隙l突触后膜突触后膜3.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l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l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兴奋传至突触前膜,lCaCa2+2+内流入前膜,内流入前膜,l囊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递质,囊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递质,l递质通过间隙与后膜受体结合,递质通过间隙与后膜受体结合,l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l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使突触后膜产生局使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部去极化。l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对NaNa+ +通透性提高通透性提高,Na,Na+ +内流。内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示意图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示意图(2)(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l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化。l产生机制产生机制: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提高通透性提高,Cl-内流。内流。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示意图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示意图三、反射的一般规律三、反射的一般规律l(一(一)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式:实现了信息的扩散;辐散式:实现了信息的扩散;聚合式:总和的结构基础;聚合式:总和的结构基础;环式:反馈和后发放的结构基础;环式:反馈和后发放的结构基础;链锁式:扩大了作用的空间范围。链锁式:扩大了作用的空间范围。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兴奋传布特征(二)中枢兴奋传布特征l单向传递单向传递l中枢延搁中枢延搁l总和总和l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l后发放后发放l对内环境敏感和易疲劳性对内环境敏感和易疲劳性(三)中枢抑制(三)中枢抑制1.1.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抑制性突触后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抑制性突触后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IPSP,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突触后神经元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示意图传入侧支性抑制示意图回返性抑制示意图回返性抑制示意图2.2.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l结构基础:轴轴突触结构基础:轴轴突触l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使突触后膜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使突触后膜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突触后神经元抑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突触后神经元抑制。制。突触前抑制示意图突触前抑制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2. 内侧面的沟和回内侧面的沟和回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脊髓的感觉传导特点脊髓的感觉传导特点 浅感觉传导路径浅感觉传导路径: :先交叉后上行;先交叉后上行; 深感觉传导路径深感觉传导路径: :先上行后交叉。先上行后交叉。躯体感觉躯体感觉浅感觉浅感觉深感觉深感觉轻触觉轻触觉温度觉温度觉痛觉痛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深部压觉(1)躯干和四肢的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深部感觉(精细触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传导通路 肌肉 1 躯干 肌腱 周 围 支 中枢支 四肢 关节 经脊神经脊神经 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骨膜 脊脊N节节 (薄束、楔束薄束、楔束) 2 3 内弓状纤维 丘脑中央辐射 丘系交叉丘系交叉,内侧丘系内侧丘系 经内囊后肢内囊后肢延髓延髓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薄束核薄束核 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楔束核楔束核 大脑皮质中央前、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大脑皮质中央前、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 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and fine touch pathway of trunk and limbs Spinal ganglion 1neuron Fasciculus gracilis Fasciculus cuneatus Gracile and cuneate nuclei2neuron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Medial lemniscusVPL 3neurons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 T4(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和四肢的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传导通路 1 躯干皮皮 周围支 中枢支 四肢肤肤 脊神经脊神经 经后根如脊髓上升12节段 2 脊脊N节节 3 (痛温)交叉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粗触)交叉不交叉成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后角脊髓后角 背侧丘背侧丘脑脑 固有核固有核 腹后外腹后外侧核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 经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Pain, temperature and simple touch pathway of trunk and limbsSpinal ganglia1neuron Lamina, 2neuron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Spinal lemniscusVPL 3neurons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1.1.丘脑的感觉功能丘脑的感觉功能感觉的换元接替站,是感觉的高级中枢。感觉的换元接替站,是感觉的高级中枢。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区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小叶后部2 2、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区别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区别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导途径传导途径 有专一的传导途径有专一的传导途径 无专一的传导途径无专一的传导途径投射特点投射特点 点对点点对点 弥散投射弥散投射 投射部位投射部位 皮层的特定感觉区皮层的特定感觉区 皮层广泛区域皮层广泛区域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引起特定感觉引起特定感觉 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大脑皮层感觉区示意图大脑皮层感觉区示意图投射特点投射特点l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到;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到;l左右交叉,头面部是双侧的;左右交叉,头面部是双侧的;l投射区的大小取决于感觉的灵敏程度。投射区的大小取决于感觉的灵敏程度。视视 区区l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侧的皮质。l定位特点:一侧视觉区接定位特点:一侧视觉区接受同侧颞侧和对侧鼻侧视受同侧颞侧和对侧鼻侧视网膜上神经纤维的投射。网膜上神经纤维的投射。(三)视觉传导通路(三)视觉传导通路 1 2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周围支 中枢支 视神经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 视视交叉交叉 双极细胞双极细胞 节细胞节细胞 3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交叉 视视 视辐射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不交叉 束束 经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距状沟两侧枕叶皮质距状沟两侧枕叶皮质Visual pathway Optic nerveOptic chiasma Optic radiation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Visual area Optic tract 听听 区(颞横回和颞上回)区(颞横回和颞上回)定位特点:定位特点:双侧投射双侧投射(四)听觉传导通路(四)听觉传导通路 1 2 螺螺 周围支 中枢支 旋器旋器 蜗神经蜗神经 蜗神经节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蜗神经核 斜方体斜方体核核 斜斜方体方体 下 颞颞 外侧丘系外侧丘系 丘 听辐射听辐射 横横 臂 内囊后肢 回回 下丘核下丘核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皮皮 质质Spinal organ 螺旋器螺旋器Bipolar neuron of cochlear ganglion 蜗神经节蜗神经节 Cochlear nerve 蜗神经蜗神经Cochlear nuclei 蜗神经核蜗神经核Trapezoid body 斜方体斜方体 Lateral lemniscus 外侧丘系外侧丘系 Medial geniculate body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Acoustic radiation 听辐射听辐射 Transverse temporal gyrus 颞横回颞横回Auditory pathway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四、痛觉四、痛觉l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化学感受器)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化学感受器)l皮肤痛:快痛;慢痛皮肤痛:快痛;慢痛l内脏痛得特点:内脏痛得特点:(1)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2)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缺血、痉)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缺血、痉挛等敏感;挛等敏感;(3)常伴有牵涉痛。)常伴有牵涉痛。牵涉痛牵涉痛l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敏的现象。l心肌心肌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尺侧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尺侧l胆囊胆囊右肩胛右肩胛l阑尾阑尾上腹部或脐周上腹部或脐周l胃胃左上腹和肩胛间左上腹和肩胛间l肾肾腹股沟区腹股沟区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前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1.1.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类型牵张反射类型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肌紧张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意义牵张反射的意义l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l肌紧张: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肌紧张: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膝跳反射示意图膝跳反射示意图2.2.脊休克脊休克l定义: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的脊髓。暂时定义: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的状态。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的状态。l主要表现: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骨主要表现: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活动消失、骨骼肌紧张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骼肌紧张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失、粪尿潴留。产生原因产生原因l离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离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易化区的活动较强,抑制区的活动较弱。易化区的活动较强,抑制区的活动较弱。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脊柱挺硬。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小脑的主要功能:小脑的主要功能: 维持身体平维持身体平衡;衡; 调节肌紧调节肌紧张;张; 协调随意运协调随意运动。动。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l(一)大脑皮层运动区(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位于中央后回位于中央后回 特点: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特点: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 左右交叉,头面部大部分是双侧的;左右交叉,头面部大部分是双侧的; 控制区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功能的精细控制区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功能的精细 复杂程度。复杂程度。 大脑皮层运动区示意图大脑皮层运动区示意图(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l锥体系:锥体系: 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 皮层脑干束皮层脑干束 作用:发动随意运动。作用:发动随意运动。l锥体外系:锥体外系: 作用: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间的运动。作用: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间的运动。1. 皮质核束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部等处行程:内囊膝大脑脚底中间3/5的内侧部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面神 经 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 束的纤维)脑神经头面部骨骼肌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效应器 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脑神经脑神经中央前回下部中央前回下部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运动核 头面部骨骼肌头面部骨骼肌2.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行程: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间3/5的外侧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瘫痪范围瘫痪特点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广泛硬瘫增高亢进阳性无,晚期废用性下运动神经元局限软瘫减低减弱或消失阴性有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起源起源 脊髓胸腰段脊髓胸腰段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T T1 1T T3 3)侧角)侧角 脊髓骶段第脊髓骶段第2 24 4节节 节前纤维节前纤维 短短 长长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长长 短短 分布分布 广泛广泛 局限局限反应范围反应范围 比较弥散比较弥散 比较局限比较局限自主神经示意图自主神经示意图二、自主神经的功能二、自主神经的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自主神经的功能自主神经的功能三、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三、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一)自主神经的递质1.1.自主神经的递质自主神经的递质胆碱能纤胆碱能纤维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骼肌舒血管)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自主神经的递质自主神经的递质肾上腺素能纤肾上腺素能纤维维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除外)(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除外)2.2.受体受体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 (M M受体)受体)烟碱受体烟碱受体(受体)(受体)毒蕈碱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心脏抑制心脏抑制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消化腺分泌消化腺分泌汗腺分泌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舒张N N1 1受体受体N N2 2受体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肾上腺素能受 体(体(受体)受体)肾上腺素能受肾上腺素能受 体(体(受体)受体)儿茶酚胺结合儿茶酚胺结合受体受体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子宫收缩子宫收缩 虹膜辐射状肌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 小肠平滑肌舒张小肠平滑肌舒张儿儿 茶茶 酚酚 胺胺结合结合1 1受体受体 心率加快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结合结合2 2受体受体平滑肌舒张平滑肌舒张四、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四、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1.脊髓脊髓 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2.2.低级中枢低级中枢 生命中枢生命中枢3.3.下丘脑下丘脑 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对摄食行为的调节对摄食行为的调节 对水平衡的调节对水平衡的调节 对体温的调节对体温的调节 对下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对下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对生物节律的控制4.4.大脑皮质的边缘系统、新皮层大脑皮质的边缘系统、新皮层 与内脏活动有关与内脏活动有关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一、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形成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2.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3.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使机体具有预见性、主动性、适应性。使机体具有预见性、主动性、适应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的建立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无关刺激 铃声铃声多次结合多次结合 强化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一)(一)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现实具体的信号。第一信号:现实具体的信号。 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等。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等。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的 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的 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二二) )语言中枢语言中枢1.1.优势半球优势半球: :语言中枢多集中在左半球,所以左语言中枢多集中在左半球,所以左半球被称为语言功能的优势半球。主要是后天半球被称为语言功能的优势半球。主要是后天生活实践形成。生活实践形成。2.2.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语言分区语言分区语言运动区:损伤时,运动性失语症。语言运动区:损伤时,运动性失语症。语言感觉区:损伤时,感觉性失语症。语言感觉区:损伤时,感觉性失语症。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语言书写区:损伤时,失写症。语言阅读区:损伤时,失读症。语言阅读区:损伤时,失读症。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l有两种,分别为自发脑电活动和皮层诱发活动。有两种,分别为自发脑电活动和皮层诱发活动。l脑电图脑电图(EEG):(EEG):使用脑电图机在头皮表面记录并使用脑电图机在头皮表面记录并描记到得自发脑电活动波形。描记到得自发脑电活动波形。正常脑电图的描记和波形正常脑电图的描记和波形1.1.觉醒状态的维持觉醒状态的维持 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有关。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有关。2.2.睡眠的时相睡眠的时相 有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有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四、觉醒和睡眠四、觉醒和睡眠 (1 1)生理变化:)生理变化: 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 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代谢率降低、体温降低、唾液分泌减呼吸减慢、代谢率降低、体温降低、唾液分泌减少、胃液分泌增多等;少、胃液分泌增多等; 生长素分泌明显增多。生长素分泌明显增多。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 消除机体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消除机体疲劳,促进体力恢复;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青少年,此期睡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青少年,此期睡眠更为重要;更为重要; 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2 2)生理意义)生理意义(1 1)生理变化:)生理变化: 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肌肉进一步松驰,但常出现部分躯体抽动;肌肉进一步松驰,但常出现部分躯体抽动; 常发生阵发性眼球快速运动;常发生阵发性眼球快速运动;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自主神经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现象;能不稳定现象; 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此时若被唤醒,常说正在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此时若被唤醒,常说正在梦中。梦中。快波睡眠快波睡眠 消除机体的脑力疲劳,促进精力恢复;消除机体的脑力疲劳,促进精力恢复;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利于学习并增强记忆。有利于学习并增强记忆。(2 2)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