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山市南朗镇 南朗小学 小学科学例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材的处理 以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为例中山市南朗镇 南朗小学 范夏雪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教材观要求在使用教材时,应在学生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使用教材。鼓励在课程标准的参照下对教材进行创意性的改编或改进。然而现今,小学科学的教材版本不一,教科版、粤教版、人教版等等。教材内容的安排各异,教学中该如何用好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笔者就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为例,谈谈在实验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方式与方法。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教材处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物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1】这是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前言的部分内容,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阐述。随后各大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也在密锣紧鼓地更新改编当中。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时期,该如何解读、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呢?笔者将以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为例,谈谈在实验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方式与方法。一、双向解剖教材,掌握教材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在上课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要上的这节课是什么课,面对的学生是怎样的学生,他们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接着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要求老师要对这一课进行深入的解剖,确定课程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接着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分析教材活动安排的优缺点,从而进行改进、创新。(一)教材特点分析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9 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是第3单元固体、液体、气体的第3课时。其知识目标是知道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专业工具;能力目标是能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课程的重点是能科学地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难点就是认识科学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的方法。在内容安排上看,比较简单,只有“观察认识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以及“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两个活动,从认识到运用,利用观察的方法认识量筒,再通过实际测量的活动来掌握运用量筒的科学技能。(二)学生特点分析对于2019年广东省中山市小学三年的学生来说,一二年级时并没有学习过科学,现只有一个学期学习的经验,对科学事物兴趣比较浓厚。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会了用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够利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身边的事物。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擅长直观具体的思维,逻辑思维渐渐发展,可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究认识身边的物体特点。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可适当地设计比较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尽量地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二、合理运用任务驱动,重视探究性的学习粤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安排中,都会有任务驱动页。任务驱动的形式,是为了激发学生任务探究性的兴趣。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让其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解决,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教材的编写者设计任务驱动页时,为的是能让教学者能直接应用在课堂中,所以大多都来自于生活,可谓是煞费苦心。就如气体这一课中的任务驱动设计是魔术表演中,杯中放了纸团,然后把杯子反扣在水中,纸团没有打湿的情景下引出任务驱动性问题:为什么纸团没有被湿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是不经过处理也能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的,而且效果会非常的好。但有些任务驱动的形式是不能直接运用,需要简单的处理之后才能更好地切合教学目标的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如,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的任务中,就是比较两个不相同的水瓶装的水的多少。简单、直接,但缺少引导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几个简单的小环节。例如,分三种情况比较水的多少,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比较水多少的方法。首先比价大小相同、水位也相同的水的多少,此时学生们肯定能一眼就比较出来,而且能说出“高度一样”或“水面一样”等的比较方法。借机引入“水位”的概念。接着比较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相同的两瓶水的多少,这样也很简单地就比较出大的瓶子水比较多。最后就是比较瓶子大小不同、水位也不相同(大的水位比小的水位低)两个瓶子的水的多少,这个时候,这就很难分辨了,进而提出如何比较这两瓶水的多少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可见,在教材的基础上简单地改进,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得到发散。不但能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少点告诉,多点探究,效果更佳。三、巧修活动形式,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特点自主学习是学生为本教育中的重要体现,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多,在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小组的合作学习是非常常见的学习方式。每一个活动的设计,任务具有挑战性,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才能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效果也会越好。粤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都探究性的活动为主。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9课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就设计的“认识量筒”以及“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两个探究性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简单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但与驱动任务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有所修改。在任务驱动中的简单修改后,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既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中比较水多少的方法,那么可以给定材料,选用适合的方法去比较水的多少。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瓶子,让其根据水位的高低比较水的多少。接着再设计进一步的探究任务:这水究竟多多少呢?学生或许会用高度等的词来形容水多了多少,但并不统一。在此矛盾之下,再让学生仿照探究长度时的方式,在瓶子上贴上有格子的纸条。这样就能比较出水多多少了。通过简单的记录表格来反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在探究学习中及时表达交流,并小结,整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效率大大提高。这样层层相扣,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小组合作的任务也能切合学生的发展,从而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思考与动手之间来。四、制造过程性冲突,揭示实验教学主题在黄嘉宏老师的书走在课堂边上有一个章节中提到:“课堂错误,宝贵资源”学生的错误,是课堂宝贵的资源【2】。而在小学实验的教学中,制造冲突,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人都是有批判精神的,对于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尤为关注。学生间,小组间,甚至师生间出现的“不同”存在着非常大的价值。就是在这些“不同”中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对“不同”进行研究,才能出“真理”。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探究技能:体积的测量中,原教材的编写上没有过多地渲染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但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可以故意制造出冲突。在“比较水多多少”的活动中,可以在瓶子和刻度纸上作改动,每个组间的瓶子大小是不同的,刻度纸每格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而给他们的水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对比出来的结果就会存在差异。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样的水,能比较出这么多不同的结果呢?进而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所在。接着就是寻找解决的办法使用科学统一的测量工具。这时再通过认识量筒,掌握其使用方法,既强调了量筒的科学性,也激发了其对量筒的正确认识。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这样的冲突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五、小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的方式、活动等进行改进,非常必要。课程标准是一个教学方向的参考,教材是教学活动内容的借鉴。现在社会要求教师们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需要多尝试,多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平台,主体在学生,而不是在教师,也不是教材。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时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学习的效果为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无论是“一本三有”的课堂观,还是现在倡导的“STEM”的教学理念,又或者是美国教育部提出的“21世纪核心价值观”,都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作为一线教师,请处理好您的教材,以生为本吧!【参考文献】1 王永会,赵敏.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1 2 黄嘉宏.走在课堂边上G.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2,53 王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乐趣”G.中国知网,2011:094 常妹韵.新课标下人教A版教材分析G.中国知网,20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