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

上传人:E**** 文档编号:47145782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创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一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三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忌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意境归纳常用到的词有:优美空灵、明净绚丽、清新自然、开阔雄浑、雄阔苍凉、清净幽远、清新幽丽、萧索凄清、幽静孤寂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出错。(四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 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答: (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 )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步骤三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 ),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五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唐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问:请简析这首诗意象。(6 分)答: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表层含义)作者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深层含义)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全国卷 2)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 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 “新晴 ” 这一诗题,因为 “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 “倾家事南亩 ”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诗歌简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广东卷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问: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答:(1 )用 “日暮 ”即落日, “月初白 ”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4. 读下面这首诗 , 回答问题。 (07 年北京卷 ) 芣苢 (fúy)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l)之。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用衣襟兜着)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注释 :选自 诗经周南 ,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 :车前 (草名 )可食。 薄、 言:都是语助词 ,无实意。有 :得到。掇 :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问: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 ,"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 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 4分)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07 年陕西卷)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问:请从 “情 ”和 “景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 分)2答: “情 ”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 ”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诗歌简析】: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 ,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一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 )、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描写,抒情的技巧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四大类。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描写手法应注意:1、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2、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4.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5.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 ,粗笔勾勒 ,真切深刻。6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7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修辞手法主要有: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 ,深奥为浅显 ,抽象为具体 ,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 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3. 比拟 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34. 夸张 提示本质 ,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5. 对偶 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6. 反问 加强语气7. 设问 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8. 双关 意在言外 ,言此而意他 ,含蓄蕴藉 .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用典、对比、渲染、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象征、虚实结合。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 、烘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4、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5、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三 )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具体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 )、答题示例: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写开门见“山” ,“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问: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004 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步骤一 )。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 )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五)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6 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4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 泛菊:饮菊花酒。吹梅 :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3 分)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 年福建卷)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宁夏卷)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 )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局:指棋盘。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 分)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诗歌简析】: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怜,是爱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 。“直”就是正直,不邪僻; “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封驳不避权贵”可见作者为官态度正好作“方” 、“直”的注脚。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 ,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 “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 便过渡到下两联。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安徽卷 )醉落魄 ?咏鹰 清 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 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问: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 ”答成 “烘托 ”也算对)5【诗歌简析】:词的题目为“鹰” ,为借物咏怀题材。开篇“堵”字、“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过华清宫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问: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 分)答:(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 1 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 1 分)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福建卷)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 1275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答: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一)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用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浑厚雄壮等。语言特色有叠字、反复起强调作用等,使用叠词能增强韵律感使用反复起强调作用。(三)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五) 、练习:61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浙江卷)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 )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 山坡羊 ?燕子(元 )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 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 分)答: 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诗歌简析】:乌衣巷是一首咏史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人月圆 (金 )吴激赏析吴激 (1090-1142) ,字彦高。原为宋臣,靖康末使金。北宋亡后,他仕金为翰林侍制。而内心却是矛盾而痛苦的。一日,他与友人会宴,偶遇沦为歌妓的原北宋宫姬,遂触景伤情,写下此词。此词高明之处,在于采拮前人词语,与自己创作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词在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 “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 ”“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 “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吴词则巧妙地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抒亡国隐痛。中吕 山坡羊 燕子 (元 )赵善庆本曲突出了燕子的形象。“燕子”成为全曲的中心形象,曲中大半篇幅刻画燕子。首二句写燕子的来去。燕子有“社燕”的封号,人们说它“来时春社,去时秋社” 。下一句“年年来去搬寒热” ,想象新鲜奇特。燕子趋热避寒被说成是在搬运寒热,着一“搬”字,燕子带上了人情味,诗人并非吟咏燕子,而在于说明:这年复一年的搬运之中,时光流逝了,朝代更替了,盛的衰了,衰的盛了,而燕子却依然如故。它们“语喃喃,忙劫劫” ,它们在私语什么,在春风中飞来飞去做什么呢?原来它们在找寻它们曾经筑过巢的王谢家的画堂。结尾二句,直抒胸臆。将“兴”“亡”对比,抒发感慨更为有力。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7 天津卷)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7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 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 芜,丛生的草。问: “葱葱 ”、 “靡靡 ”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 分)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5 年全国卷)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3 分)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朴实无华。第四种模式炼字型(一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将某字换成另一字好不好,为什么?)(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的一般规律: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七言炼第二、五中第七个字。(二)炼字的种类:炼数量词。炼形容词。炼动词。炼虚词。(三)诗眼、词眼、句眼、文眼。诗眼应注意:词类活用-修辞效果 -绘声绘色 -绘形绘态。佳句应注意:句式省略-句式倒装 -节奏音韵 -对仗平仄。(三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 "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一 ),诗人玉阶伫立仰见飞鸟,归期无望 (步骤二 )“空 "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蝶恋花苏轼8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问:“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答:“绕”字好(步骤一 ),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步骤二 ),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步骤三 )。“晓”字好(步骤一 ),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 ),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步骤三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 2 分。(五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06 年福建卷)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 分)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 年辽宁卷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3 分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 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3、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06 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 1 ,以此奉寄元 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1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 分)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全国卷 2)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4 分)答:分别是 “明”和“出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诗人极目 “野望 ”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9照射下 “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 ”秀出,更加富有层次。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 ?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问:两诗中均有“独坐 ”,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 分)答:( 2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 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 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 ”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 分)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广东卷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问: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 “数 ”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答: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句中 “穿 ”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 “数 ”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一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二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三 )、答题步骤: (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四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 年高考题 )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五 )、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全国卷 2)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 4 分)答:分别是 “明”和“出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诗人极目 “野望 ”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 “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 ”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 年四川卷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10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 筇:此代指竹杖。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 、“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 ,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 年四川卷)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诗歌简析】: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 自临川赴钱塘 (今浙江杭州 )途宿驿中。这首诗是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抒发对国事的感怀。开头,“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漏未央”即夜很深的意思。全联是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 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 表现出旅舍中的清寂冷落。这就为后面的抒情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环境气氛。“病身最觉风露早, ”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这样表现怀乡的感情,比实写收到的艺术效果更好。“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是接前一联的意思来说的。上句接“风露早”,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 ,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诗中写的岁时已晚,自然界是一片凄凉,引起作者悲歌慷慨,可见诗中的真正的含义不仅仅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还是写国事的艰难。这种思想与他一生的政治作为,是一致的。最后,又回过来写秋天大自然的声音,“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说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这里的鸣蝉,是不是另有所指,是否与他政治改革中受到种种阻挠干扰有关?结合他在政治活动中的遭遇来理解,就可体会到他的这些借物寓意的语言,意味是深长的。第六种模式结构特点型(一 )、提问方式:某句(某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二 )、解答分析: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开门见山、先总后分、首尾照应、铺垫、层层渲染、过渡、承上启下、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扬先抑等。(三 )、答题步骤: (1) 该句在结构上的特点。(2)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特点是如何体现的。(3) 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四 )、答题示例:“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11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 泛菊:饮菊花酒。吹梅 :吹奏梅花落 。问:“聚散匆匆”一句,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聚散匆匆”一句在上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步骤一 )前面三句用“泛菊” “吹梅”写出聚会情形,后面用“孤雁” 、“浮萍”写出离散状况。(步骤二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步骤三 )。(意思答对即可)(五 )、练习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 年辽宁卷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 分)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6 年全国卷 1)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问: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 分)答: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画面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一层,寄理于形象之中,涉笔成趣,余味隽永。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宁夏卷)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局:指棋盘。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 ”是承 “I爱棋 ”句而说, “爱棋 ”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 “哪能 ”句是承 “怜琴 ”句而说, “怜琴 ”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 “为弦直 ”、 “因局方 ”的句意。( 5 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