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393115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两课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 、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本章重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理解物理规律、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本节教学内容需要两课时。 2.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是重点,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这一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中的考试热点,几乎每年在中考中都会有所考查。二 、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 培养学生团结 、合作的精神。三、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能力不强,因此学生学习本节内容较难,教师要组织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四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光具座、凸透镜(f=10cm)、蜡烛、光屏、记录表格和当堂训练题(课前发给学生)等。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凸透镜观察物理课本上的字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字放大了。教师:播放flash课件(照相机、投影仪成像)并提问照相机、投影仪各成什么像学生: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成倒立、 放大实像教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 他们成像情况一样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和缩小的实像,也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那么成像有什么规律凸透镜 ,引入课题并板书(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和课件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动画激发学生习兴趣) 新课教学 (一)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问题,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后,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经过讨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可能与课题无关,需要教师引导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可能与物距有关;可能与焦距有关;可能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凸透镜的凹凸程度有关等。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需要探究的题目: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的关系。同时用课件展示探究题目(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 猜想和假设教师: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回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想一想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可能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学生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与鼓励(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板书与课题相关的猜想和假设。教师对学生的猜想总结:(1)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越小,且是倒立的(2)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大,且是倒立的(3)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大,且是正立的(教学设计意图: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3、 设计实验教师:验证猜想和假设需要的器材。学生:讨论回答凸透镜 蜡烛 光屏 刻度尺、火柴等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介绍光具座(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 通过一段视频(bbb:/video.sinaaaabbb/v/b/93946678-3132964753.html) 介绍凸透镜、蜡烛、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顺序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问:为什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学生:学生讨论回答(像落在光屏中央)教师:桌子上的凸透镜的焦点在什么位置?焦距是多大?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桌子上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播放课件介绍物距(u)、像距(v)。 通过一段视频(bbb:/video.sinaaaabbb/v/b/93947807-3132964753.html)介绍如何做实验教师可演示,如何使烛焰的像(清晰明亮)呈现于光屏上 , 教师介绍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把凸透镜固定在标尺的50cm处,在凸透镜两边一倍、二倍焦距点对应的标尺处做好标记)先把物体放在u2f(大于20cm)处,然后放在fu2f(大于10cm、小于20cm)处,最后放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2、什么仪器利用了物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3、什么仪器利用了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二倍的焦距点。(5)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焦点。(6)物距是二倍的焦距点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7)物距是焦距时,不成像。(8)物距大,像距小,像变小。学生:学生做笔记(成像规律)(教学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加深对探究过程的认识 ,把成像规律总结为八点加深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四)反馈练习教师:同学们下面做当堂训练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 当堂训练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 的 的 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成 的 的 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 的 的 像。2、如图1所示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可以成实像的点是 ,成虚像的点是 成缩小实像的点是 ,成放大实像 如图1 的点是 成等大实像的点是 。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凸透镜的焦距。 4、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5、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6、如图 2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 移。 图2 7、小明利用相机给小红拍人头像,拍完后,小明又给小红拍全身像,应 小红与相机的距离,同时 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学生:答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打开课件训练题,学生举手回答,对学生答题给予鼓励 ,统计学生正确率,适当讲解(教学设计意图:精心选择的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五) 布置作业1、课本: 99页2、4、5、6小题2、上网去了解一下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价格、性能和使用方法六 、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利用图表学生较容易归纳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成像规律,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整个探究过程中不限制学生思维活动,采集多组原始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论证得出规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对自然科学的亲和力、情感态度等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物理课程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反馈练习也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成像规律。原因之一:物理仪器缺乏42人只能开八组,小组人数较多,有些学生抢着做。原因之二:这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争着做。原因之三: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照顾到这些学生。解决的方法,争取让学校多购置仪器,多开几组,让这些学生轮换当小组长,利用多媒体整理适合学生学习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挖掘这些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