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374288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对武汉市969名居民的调查(英文) The Study on The Sports Consump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姓 名 田瑞靖 学 号 200502301122 指导教师 曾亚林 2009 年5 月 20日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对武汉市969名居民的调查 摘 要本文运用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利用对武汉市969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对武汉市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分层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仅从客观分层(以经济收入为标准)来看,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与他们的经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当考虑到主观意义上的阶层定位之后,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出现分层现象。因此,在研究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分层现象时,我们必须同时注重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关键词社会分层;收入分层;阶层定位;体育消费The Study on The Sports Consump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AbstractThis article relating to the us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ory, the use of the 969 residents of Wuhan City, the survey sample data, for different classes of the population of Wuhan City, the sports consumption stratified conditions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study found that from an objective stratification (economic income as a standard),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sports consumption and their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me is not obvious, and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ubjective sense of class position,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sports consumer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re stratification. Therefore, different classes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study of the sports Stratification consumption, we must also focus on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hierarch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impact of sport consumer behavior.Keywordssocial stratification; income stratification; class consciousness; sports consumption目录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二、研究方法1(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构成1 1、调查方法1 2、样本构成情况2(二)主、客观分层标准的操作化21、客观分层22、主观分层2(三)体育消费的操作化2三、结果与分析2(一)客观分层与居民的体育消费21、收入与体育消费总额(年)22、收入与人们的品牌意识33、收入与各阶层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34、收入与各阶层居民选择的体育运动场所4(二)收入分层与阶层定位的一致性分析4(三)经济收入和阶层定位双重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51、对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年)的影响52、对居民品牌意识的影响63、对居民体育消费首先考虑因素的影响64、对居民选择体育运动场所的影响7四、结论8致谢10参考文献 11文献综述 12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必然促使社会分层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其重要表现是消费分层、信息分层等社会分层分支理论的发展。在当代中国,体育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生活层面来讲,体育社会正在形成。面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这一重大变迁,探究体育生活方式分化与社会分层的相互关系已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大众体育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的体育分化似乎已达到了一种典型地步,即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有“专属化”的体育生活内容,这些内容亦可指明社会成员的阶层地位,两者一一对应,体育分化带有鲜明的“阶层化”特点。“体育阶层化”成为不少学者在分析相关现象的研究框架。如吕树庭在广州的研究发现:管理人员阶层在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1%,其体育人口的比例达22.2%;农民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占44%, 其体育人口的比例仅为5%。吕树庭、陈华,社会分层-体育消费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体育学刊,2007,1,p134-p137陈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研究发现,珠三角居民体育消费总支出、体育用品消费支出、体育健身消费支出、体育观赏消费支出都呈现明显的阶层分化趋势。体育用品消费支出和体育健身消费支出占体育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明显随阶层地位升高而增加陈华、王进,珠江三角洲居民体育消费的阶层分析,体育学刊,2007,11,p43-p46。从这些研究结果看,许多研究都对我国当前的体育分层现象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对推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了理论上的贡献。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侧重于对“体育阶层化”这一客观后果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而忽视了社会分层结构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体育生活导致这一客观后果产生的机制分析。同时,较多从客观分层方面探讨社会分层结构对社会成员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而得出人们的体育生活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的结论。不可否认的是,“体育阶层化”一方面是一个客观分化的结果,即依据社会成员占有和支配重要社会资源的状况,将社会成员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但另一方面,阶层化也是一个主观认同的过程,即社会成员对自身或他人在社会经济地位体系中位置的主观认定而将自我或他人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所以,“体育阶层化”的研究不能忽视社会成员的主观分层,要看到人们的阶层定位对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图从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两个方面出发,以社会成员的体育消费行为为支点,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分析,力图厘清社会分层结构如何作用于社会成员的体育消费行为导致“体育阶层化”,争取为研究和确定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为我国体育决策部门进行社会体育方面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方法(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构成1. 调查方法我们设计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体育生活调查问卷,问卷问题涉及社会成员的分层情况和体育分化情况,共计51个问题。经综合考虑,我们选择武汉作为调查地,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在武汉市9个中心城区中抽出3个,每个城区各抽一条街道,每条街道各抽3个社区,每个社区各抽120户家庭,并运用典型抽样方法按居民住房类型追加了220户家庭。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们运用入户访谈的形式作问卷调查,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001份,经整理有效问卷共计969份,有效率为96.8%。2样本构成情况样本的性别构成为男性58.3%,女性为41.7%。样本的年龄构成为18岁以下1.5%,1954岁93.8%,55岁以上4.7%。样本的文化程度构成为初中及以下4.2%,高中(包括中专,中职类)24.6%,大专26.8%,本科35.0%,研究生及以上9.4%。(二)主、客观分层标准的操作化1客观分层关于客观分层的标准有很多,具体来说有两类:第一,以外显地位作为标准。例如,以人们所从事的正式职业作为标准。第二,以人们的潜在地位作为标准。例如,收入、教育程度、技术水平、权力和声望等。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居民的体育消费,相比其他的分层标准来说,收入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较大和持续的影响,且收入的操作性相对比较准确。所以,本文选择以经济领域的收入分层为标准来研究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着力于了解不同群体的经济收入与他们社会体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上,我们选择了“城市居民的月收入”作为具体的测量指标。同时,考虑到研究的需要,并按照武汉市居民目前的生活水平,我们将经济收入划分为三个层次:低收入阶层即低层(月收入1500元以下)、中等收入阶层即中层(月收入15016000元)和高收入阶层即高层(月收入6000元以上)。2主观分层主观分层主要是考察人们的阶层定位和阶层意识,即人们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属于哪一层。我们将社会分层结构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请人们自己认定自己属于哪一个层次。这样,我们就可以去考察人们主观上的阶层定位。(三)体育消费的操作化体育消费是人们参与体育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选择了四个指标,分别从年体育消费总额,体育消费是否注重名牌,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及选择体育运动的场所四个维度来研究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 考虑到数据的利用程度,我们选择了这四个指标去测量体育消费。三、结果与分析(一)客观分层与居民的体育消费1收入与体育消费总额(年)经验事实告诉我们,经济收入越高的群体由于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他们的消费,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越大,并明显会高于其他收入阶层。因而人们的一般性结论是居民收入与体育年消费有较强的相关性,收入越高,用于体育的支出也越多,反之,收入较低的群体在体育消费支出上也会较低。但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反映这一经验事实(见表一):表一:收入分层与体育消费总额(年)的关系收入年消费总额低层%中层%高层%500元以下41.920.39.8500-199949.557.749.02000-39998.018.223.5400元以上0.63.717.6总计(485)(433)(51)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高层、中层还是低层, 大部分人的体育年消费总额在500-1999元之间,其中低收入阶层有49.5%,中等收入阶层有57.7%,高收入阶层有49.0%。数据显示,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在体育消费总额上没有显著差异,收入的高低并不决定人们体育消费的多少,不同收入阶层的成员在体育年消费总额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层。2. 收入与人们的品牌意识参与体育运动时需要配备一些必要的体育用品,不同收入群体在体育用品方面是否都比较注重体育用品的品牌,是否收入越高的群体越愿意选择昂贵的体育品牌产品,而收入较低的群体在用品的选购方面就随意一些不会注重产品的品牌呢?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处于较高阶层的群体一般会注重体育品牌,而收入较低的群体不会注重品牌,因为品牌产品相对于非品牌产品在价格上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经济实力。但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反映这一经验事实(见表二):表二:月收入分层与是否注重体育品牌的关系 收入是否注重品牌低层%中层%高层%注重品牌87.992.286.5不注重品牌12.17.813.5总计(485)(433)(51)如表二所示,各个阶层中大多数人们都比较注重体育品牌,比例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只有少数人不太注重体育品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在是否注重体育品牌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收入较高的群体不一定较多的选择知名国内外体育品牌。3. 收入与各阶层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价格是决定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成员进行体育消费时,是否考虑价格与其购买力有关。一般来说,处于收入较低的群体一般会比较在意价格因素,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允许他们超越价格因素而追求其他享受,相反,收入较高的人当然有能力不记价格高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如表三):表三:月收入分层与首先考虑因素的关系 收入首先考虑因素低层%中层%高层%价格因素22.614.319.6非价格因素77.485.780.4总计(485)(433)(51)从表三可以发现,大多数人们购买体育用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都是非价格因素,处于较低收入阶层的群体也并总不是把价格因素放在选择购买体育用品的首位,其中有77.4%的人首先选择非价格因素。此外,收入高层中却有19.6%的人购买体育用品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在购买体育用品时是否考虑价格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4. 收入与各阶层居民选择的体育运动场所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或者在社区公共锻炼设施进行体育锻炼,有些人会选择家门前的空地运动,而也有人会选择经营性的健身场馆,找专门教练指导自己进行体育运动。这种种运动场所的选择情况是否是人们的经济收入的不同决定的呢?是否收入越高的人大都越倾向于收费的体育运动场馆,而很少去光顾公益性的运动场所呢?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收入分层与选择体育运动场所的关系(如表四):表四:月收入分层与选择体育运动场所的关系 收入体育运动场所低层%中层%高层%收费场所26.739.450.0非收费场所73.360.650.0总计(485)(433)(51)从表四中可以看到无论收入的高低,大多数人们都会选择非收费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其中低收入阶层有77.3%选择非收费场所,中等收入阶层有60.6%选择非收费体育场所,而高收入阶层也有50%选择非收费的体育运动场所进行锻炼。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通过收入的高低并不能预测人们体育运动场所的选择差异。大多数人们,不论他们在收入分层上属于哪个阶层,都倾向于选择非收费场所,而不是说高收入者都会去收费场所进行锻炼。通过以上四个维度来分析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我们发现,从客观分层,即经济分层来看,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并没有得出与经验事实相同的结果,即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在体育消费方面出现与阶层地位一致的分层现象。(二)收入分层与阶层定位的一致性分析根据以上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与收入分层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这并不是像许多研究所说的那样在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体育参与的分层现象。但经验事实告诉我们,经济收入绝对是影响人们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不相关的现象呢?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客观上的经济地位与主观上的阶层定位并不完全一致。经济地位高的人并不一定在主观上就认定自己属于高层,经济地位低的人也并不一定在主观上就认定自己属于低层。数据显示,低收入阶层中仅有33.4%的人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低层,而高收入阶层中也只有21.2%的人认为自己属于高层。(见表五):表五:收入分层与主观分层的关系 收入分层主观分层低层%中层%高层%高层1.24.021.2中层65.482.271.2低层33.413.87.7总计(485)(433)(51) 实质上,人们的行为一方面固然受到客观因素(如经济收入、正式职业、教育水平等)的制约,但另一方面也会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和影响。当人们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意识不一致时,他们的行为不会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正如前文分析得出的印象:经济分层属于高层的群体,如果他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中层阶层,即使他的经济实力能够承受较高的体育消费支出,他却不会选择高消费;相反,经济分层属于低层的群体,如果他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高层阶层,即使他的经济实力不能承受较高的体育消费支出,他却会选择高消费。所以,只有当人们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意识相一致时,人们的行为才会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分析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必须把客观分层意义上的经济地位和主观分层意义上的阶层定位结合起来,才能清楚看到居民体育消费的分化层次。(三)经济收入和阶层定位双重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1对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年)的影响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收入分层与体育年消费总额的关系,即从客观分层方面来看,不同收入阶层的体育年消费总额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那么在加入主观分层的影响后,各个阶层人们体育消费支出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如表六所示,高收入阶层的人当他们主观上也意识到自己属于高层时, 54.5%的人花费达到4000元以上,而低收入阶层的人并且主观分层也属于低层的人大都花费在500元以下或者5001999元之间。另外,中等收入的群体主观上也认为自己属于中层的人年消费总额在5001999元之间的占据60.7%的比例。在经济收入和阶层定位双重影响下,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了明显的分化层次,各阶层人们的体育消费总额也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区分,出现结构性差异。表六:主客观分层一致与体育消费总额(年)的关系主客观分层年消费总额高层%中层%低层%500元以下9.118.546.3500-199918.260.746.92000-399918.217.76.3400元以上54.53.1.6总计(21)(341)(160)事实上,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客观分层的影响,同时受到主观分层的影响。在客观分层上属于高层的人并不一定在主观上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层,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表现不一定与自己的客观分层地位一致。只有在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上都属于一类时,他们的行为才会带有所属阶层的色彩。收入较高的人,当他在主观意识里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层时,他在体育消费方面就会倾向于高档的需求,显示自己的高层身份和地位,因而花费在体育上的支出就会较多,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阶层的印记。如果高收入阶层的人在阶层意识方面认为自己只是属于中层阶层,那么,即使他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满足体育的高消费支出,但是,受到中层阶层意识的影响,他却不会在体育方面花费太多,因为中层阶层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经济的制约而在体育消费上有所节制。同样的道理,处于中层或者低层的人们,当他们主观阶层意识里认为自己属于中层或者低层时,才会表现出中层或者低层阶层的体育消费行为,因而在体育消费总额方面表现出阶层化。当一个收入较低的人认为自己属于高层阶层时,他就会将日常基本生活中节省下来的收入用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体育消费,因而在体育消费支出方面会多于该阶层的其他人,在体育消费分层上接近于中高层。当然,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应该占少数,因为毕竟经济实力的制约,他不可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考虑经济的支付能力。2. 对居民品牌意识的影响仅从客观分层方面来看,不同收入阶层的经济收入与他们是否注重体育品牌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考虑到主观分层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主观分层对人们选购体育品牌的影响。表七数据表明,主客观分层倾向一致时,处于高层的人基本上都比较注重品牌,比例高达92.6%,只有7.4%的高层不注重品牌;而处于中层的人有70.9%比较注重品牌,29.1%不注重品牌;主客观分层处于低层的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47.5%注重体育品牌的选择,大多数人52.5%不注重体育品牌。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各阶层体育消费是否注重品牌的阶层差异。表七:主客观分层一致与是否注重品牌主客观分层是否注重品牌高层%中层%低层%注重品牌92.670.947.5不注重品牌7.429.152.5总计(21)(341)(160)体育品牌产品相对于非品牌产品来说,在价格方面有些偏高,并且一定的品牌产品可以体现人们的身份和地位。收入较高的人们,但他们在主观意识里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层,优于其他阶层的人,因此,他们大都比较注重品牌效应,购买高档品牌产品,来显示自己的阶层身份,这些价格较高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经济实力,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如果高收入阶层的人主观上认为自己只是属于中层,不是高层时,他们就会在体育消费方面不总是追求高档品牌而保持一般的水平。经济分层中属于中等的群体,当他们主观上也认为自己是中层时,也会表现出中层的特征,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来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有些消费可以注重品牌,对他们的收入来说不是问题,因此有大多数人会倾向于注重体育品牌产品。相对来说,在主客观上都属于低层的人,他们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只能倾向于价格较低的非品牌产品。他们中间也有一部分人会注重体育品牌,但是,这个比例相对于其他阶层来说明显较少,并且,只占本阶层的少数人群,可能他们较多是选择的价格较低的品牌,而不是非常昂贵的品牌产品,这个方面还有待调查。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不同阶层居民在体育消费是否注重体育品牌方面不仅要受到经济实力这一基本要素的制约,同时,人们的阶层意识也是影响人们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正是受到阶层意识的支配,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才出现明显的阶层区分,只有主客观分层倾向一致时,同一阶层的人们的消费行为才具有相似的特点。3. 对居民体育消费首先考虑因素的影响前面的分析表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在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多数人们购买体育用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都是非价格因素,其次才倾向于考虑价格因素。处于较低收入阶层的群体也并总不是把价格因素放在选择购买体育用品的首位。但是受到主观分层的影响后情况有明显改变。如表八所示,主客观上都属于低层的人有63.1%首先把价格因素放在首位,占据低层阶层的大多数;而属于高层的人有高达90.9%首先考虑的是非价格因素,这一阶层的居民基本上都倾向于首先考虑非价格因素,极少数人会首先考虑价格因素;主客观分层都处于中层的人在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之间的比例基本持平,差异不是很大。表八:主客观分层一致与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主客观分层首先考虑因素高层%中层%低层%价格因素9.143.463.1非价格因素90.956.636.9总计(21)(341)(160)一般来说,体育消费是否首先考虑价格因素是根据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决定的,收入较高的人有较强的购买力,当然就不会在意价格的高低而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而收入较低的人不得不考虑价格因素,降低自己的要求,在体育消费上要有所节约。但是受到阶层意识的影响后,如果一个收入较高的人只认为自己属于中层阶层,那么他可能会在体育消费时有所保留,不会选择价格太高的消费,甚至有时会比较在意价格因素,这时他在体育消费分层中只是属于中层了。只有在主客观分层都属于高层时,他的体育消费行为才表现出高阶层群体的特征,他们购买体育用品时,会比较在意一些非价格因素,如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追求品牌知名度、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或者进行炫耀性消费等,因为他们有充分的经济实力支持他们的消费,所以这一阶层的人才较少考虑价格因素。而在主客观分层中都属于较低阶层的人,大多数人们都会在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承受力,必须在消费上有所克制,讨价还价,比较注重价格的高低。如果一个收入属于低层的人在主观分层上并不认为自己属于低层而是中层时,他在体育消费时就会不计价格因素的高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的消费,尽管有时这会让他支出较多的费用,甚至会给自己的经济带来较大压力。因而,总体上来看,只有当主客观分层一致时,各阶层居民在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方面才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分层现象。我们可以认为,正是人们的阶层意识支配着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但是,在这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收入这个基本的标准,虽然仅从经济分层方面没有看到消费分层的明显差异,但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始终是一个影响他们行为的基本条件。4对居民选择体育运动场所的影响 从表四中可以看到无论收入的高低,大多数人们都会选择非收费的如公益性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收费体育场所,通过收入的高低并不能预测人们体育运动场所的选择差异。而表九中显示,加入主观分层影响后,不同阶层选择体育运动场所时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主客观都属于低层的人有77.5%选择非收费的运动场所,属于中层的有60.9%选择非收费场所,高层中只有27.3%选择非收费场所。选择收费体育场所的各阶层比例分别为低层22.5%,中层39.1%,高层72.7%。表九:主客观分层一致与体育运动场所主客观分层运动场所高层%中层%低层%收费场所72.739.122.5非收费场所27.360.977.5总计(21)(341)(160)收费场所相对于非收费场所在整体功能上具有优越性,环境较好,因而进行锻炼的整体效果和心理感觉都相对较好。因而收入较高的人并且在阶层意识里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层的人大多会选择这种收费场所进行体育运动,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进行消费支出。相反,主客观分层都属于低层的人大多选择非收费的场所,如公益性的公共场所的健身设施。处于中等的群体也有人会选择收费的场所,但毕竟收费场所会给经济带来压力,因而他们中还是有较多人首先选择非收费的场所。所以,不同阶层的居民在选择体育运动场所方面都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分层的影响,经济分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阶层意识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阶层定位对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并没有因为经济收入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层,但是当考虑到人们主观分层的影响后就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出现了体育消费分层现象。从客观经济收入分层与体育消费的关系来看,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并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人们在体育消费总额、是否注重体育品牌、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及选择运动场所方面没有阶层化,反而具有类似的倾向:如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比较注重品牌;体育消费时都首先考虑的是非价格因素;都倾向于选择非收费的体育场所。有的人在经济收入分层上属于高层,但他在体育消费方面却表现出中等阶层的特征,他们的体育消费花费不多,选择非收费的运动场所进行锻炼;而有些人尽管他们收入不多,属于中层或者低层,但是他们却在体育消费方面属于高消费者。这就是阶层定位和阶层意识对人们的体育消费分层的影响。阶层定位是影响体育消费分层的主要原因,正是在阶层意识的支配下,人们的行为才具有本阶层色彩。当人们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哪一个阶层时,他的行为就表现出相应的阶层特点。有些在收入分层中处于高层的人往往把自己归于中间阶层,他们不愿意“暴露”,受传统“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较深;而有些收入较低的人认为承认自己穷是很丢面子的事情,所以也把自己归到中间阶层。而这些都对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研究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分层现象时,我们必须同时注重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与体育消费行为的关系。在划分人们的阶层时,必须全面把握主观和客观两个分层标准,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同属于一个阶层时,我们才能认为他们是属于同一个阶层的。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方面来分析,否则就不能准确的测量人们的体育消费分层现象。客观分层的标准对分层现象会产生基本的影响,主观分层是在客观分层的基础上产生的阶层意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把握这两个方面才能更全面的分析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四、结论本文通过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主要从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两个方面对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做了描述与分析。研究所得到得主要结论是:1在当代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下,如果仅仅考虑以经济收入为标准的客观分层,经济收入与人们的体育消费没有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阶层居民在体育消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客观经济分层影响下人们在体育消费总额、是否注重体育品牌、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及选择运动场所方面没有阶层化,反而具有类似的倾向。2阶层定位是考察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客观意义上的经济地位与主观意义上的阶层定位并不完全一致。经济分层属于高层的群体,在主观上并不一定认为自己属于高层;相反,经济分层属于低层的群体,在主观上也并不一定认为自己属于低层。客观分层与主观分层存在不一致的现象。3人们的行为一方面受到客观因素(如经济收入、正式职业、教育水平等)的制约,但另一方面也会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和影响。当人们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意识不一致时,他们的行为不会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经济分层属于高层的群体,如果他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中层阶层,即使他的经济实力能够承受较高的体育消费支出,他却不会选择高消费;相反,经济分层属于低层的群体,如果他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高层阶层,即使他的经济实力不能承受较高的体育消费支出,他却会选择高消费。4只有当客观意义上的经济分层与主观意义上的阶层定位相一致时,人们的行为才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在体育消费总额、是否注重体育品牌、体育消费首先考虑的因素及选择运动场所等方面,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人们的体育消费出现了阶层化。5分析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必须把客观分层意义上的经济地位和主观分层意义上的阶层定位结合起来,才能清楚看到居民体育消费的分化层次。“体育阶层化”是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时要把主观分层和客观分层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全面的把握人们的体育消费状况,从而更好的引导社会体育的发展以及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健身健体的积极性。致谢 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丰富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我也发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以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钻研,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曾亚林老师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心智得到启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完成本文,对曾老师的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政法学院诸多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培养,老师们的关心让我感动,在此不一一言谢了。感谢江汉大学,美丽的校园,宁静的气息,让我陶冶和沉醉,让我的青春岁月在此升华。参考文献1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2 阮桂海,蔡建平,刘爱玉编著:数据统计与分析.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3 周运清等编著:新编社会学大纲.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4 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第三版.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5 吴振华:市民体育社会分层之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孙淑慧:当代我国城市社会各阶层与社会体育的实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第27卷7 华平: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体育学刊. 2009年2月. 第16卷第2期8 陈华,吕树庭:社会分层体育消费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体育学刊 2007年1月. 第14卷第1期9 陈华,王进:珠江三角洲居民体育消费的阶层分析. 体育学刊. 2007年11月 第14卷第8期10 吕树庭, 周恰:当代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 中国体育报. 2003年10月30日 第007版11 孙晓强:体育参与动机与参与程度之关系研究.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3月. 第22卷第1期12 俞琳: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研究论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阻碍因素,动机因素及其关系 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13 申亮,肖焕禹: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 体育与科学. 2006年11月. 第27卷第6期14 程么额: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15 周进国: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看我国社会体育. 体育学刊. 2007年1月. 第14卷第1期16 林岚,崔云霞:试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大众体育的关系.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3月. 第21卷第1期17 李萍,黄诚胤:体育消费分层初探. 体育文化导刊. 2009.118 王凯珍:专题论坛: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8月. 第28卷第8期19 戴俭惠等: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2月. 第27卷第1期20 邹政:社会转型期我国休闲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5月21 李丽:河北省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 曾怀光:市场经济下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23 张林: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9月24 杨洪波, 冯强:我国大众体育成因及发展的探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11月. 第22卷第6期25 朱家新:转型期农村不同社会阶层及其体育参与的比较研究. 四川体育科学 2007年12月第4期26 胡春旺,郭文革:我国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阶层分析及发展对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年11月 第27卷第11期27 舒有莫, 陈青, 陈仁伟:近中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特点思考. 调查与思考社会分层结构影响下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文献综述绪论社会分层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做过研究。当代西方主要的经典分层理论就是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三位一体的阶层划分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阶层之间的界限日益明显,各阶层内部的阶层意识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日益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和追求,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受到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而出现分层现象。一、现有文献概述许多学者曾对体育消费分层现象做过分析和研究,他们主要从客观分层方面研究人们在体育消费领域的分层现象,认为社会阶层地位越高的人在社会体育领域占有较多的体育资源,体育消费与其他体育活动方面相对于阶层地位较低的人来说也处于高层次。但是这些研究都忽视了人们的主观分层对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阶层意识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马克思和韦伯,而我国最早将社会分层理论与社会体育研究相联系的应该是天津体育学院的李树怡等人,1994年在第2期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发表“我国社会阶层人口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开启了我国运用社会分层理论来研究社会体育的先河。一直到今天,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申亮,肖焕禹的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对上海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发现目前上海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但与全国相比,体育消费群体的结构更显合理。周进国认为体育分层就是各阶层在体育人口的数量,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体育活动的场所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他认为对社会分层和参与体育关系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挖掘不平等体育分层现象的根源,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的差距,而且有利于体育人口的增长,体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谭延敏对小城镇的体育消费调查结果与此相似。朱波涛对南京市工人阶层体育消费研究发现,在实物性体育消费方面,由于各个行业和不同性质单位类型的工人阶层各自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收入水平,闲暇时间相对来说有较大的不同,对于不同的实物性体育商品的需求不同;在参与性体育消费方面,工人阶层参与性体育消费数量一般,经常性体育消费人群比例较小,而偶尔消费的人群比例较大。陈华,吕树庭从理论层次上阐述了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体育消费的必要性。黄斌指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重点是迎合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同时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满足低收入阶层的参与需求和积极探索符合中产阶层特点的休闲体育途径。胡春旺,郭文革应用阶层分析的理论研究我国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认为我国休闲体育市场存在的定位不准的问题,指出了其主要症结之一是各休闲体育场所经营者没有认识到休闲体育的阶层消费趋势,并进一步在消费阶层理论基础上试探性的对我国休闲体育消费阶层进行了划分,并依次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休闲体育市场发展的建议。吴振华就以文化分析和理论阐述为重点,并配合地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收集部分实证资料,对体育社会分层的理论与实践做了初步的探索。他认为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作为一个整体,体育参与的水平稳步提高。尽管总体趋势良好,但是体育参与水平的普遍提高并没有平均分配到各个阶层,某些阶层的体育参与水平还有所下降。从总体上来说,社会阶层等级与运动参与基本成正相关。社会阶层越高,该阶层群体参与体育运动越积极。此外,各社会阶层体育价值各有偏重。相对来说,中上层群体更容易发掘体育的多种功能,而中下层群体看待体育的作用则比较传统和单一。在体育的两大本质功能中,中下层群体更看重健身,中上层则两者兼备而更看重娱乐。说明前者参与体育的功利性较强,易视体育为手段和工具,而后者的功利性较弱,易视体育为目的。中上阶层由于对体育认识较深,其利用体育价值的主动性较强。低阶层往往不能主观认识到某些价值,客观行为却为这些价值所引导。国外也已经注意到了社会阶层和体育的关系,如日本学者竹之下休藏曾论述过体育人口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并提出了体育人口分层发展的理论。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面对社会阶层之间不同体育实践的意义及功能的变化,研究体育人口与不同社会阶层的统计关系,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价值观及其对运动效果的期待。综合以上学者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大部分学者是从社会分层视角,由经济水平的高低来研究体育消费的形式,但是较少涉及不同阶层群体的主观社会分层即阶层意识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严重缺位。三、发展趋势目前许多研究都对我国当前的体育消费分层现象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对推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了理论上的贡献。但是许多研究都只是侧重于从客观分层方面探讨不同阶层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而得出结论认为人们的体育消费方面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他们往往忽视了人们的主观分层的研究,没有看到人们的阶层意识对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因此今后此领域的研究倾向于从客观分层和主观分层两个方面出发对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做出初步的探索,从而对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结论通过收集大量现有文献资料并加以阅读,分析和综合,对我国当前的体育消费分层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本文的撰写有极大地帮助,明确了本文的写作方向和创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