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史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the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68828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建筑史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the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图书馆建筑史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the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图书馆建筑史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the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圖書館建築史A History of Building TypeLIBRARIES圖一 圖書館建築應該從何談起呢根據記錄,在亞歷山大的Ptolemies王朝的圖書館中,有200,000或有人說是700,000卷的藏書。考古學家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不論在 Pergamon的Hellenistic圖書館建築,或在羅馬的 Ephesus圖書館建築,抑或是在Timgod及在雅典的圖書館建築,都引用建築師Vitruvius的話,圖書館是給所有的人歡樂(ad communem delectationem)。我們也知道在混亂的第三及第四世紀時,圖書館都關閉了。約公元 375年,歷史學家Ammianus Marcellinus曾用就像墳墓般封閉(Sepulchrorum ritu in Perpet uum clausis),來形容圖書館關閉的情形。一直到基督教再次復興時,我們才真正了解到何謂圖書館。第三世紀至第五世紀的期間,書的形式開始從卷軸式轉變成抄本式,從一塊塊的黏土板進步成羊皮紙。公元 476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康土坦丁堡(Constantinpole)的帝國圖書館,據說藏書量有120,000冊之多。至於西方圖書館的起源,可追溯至Cassiodorus修士於公元530年,在Squillace附近建立了Vivarium修道院;幾乎在同時,Benedict修士建立了 Monte Cassino修道院。從那時起,就有了圖書館的雛形。從Benedict的規定中可知,修道院的僧侶在夏季時,每天得花兩小時研讀經書。若他們願意的話,可以讀更長的時間。修道院淮許他們讀書櫥中的個別藏書(Singulos codices de bebliotheca)。我們也可以從第六世紀Codex Amiatinus 著名的畫中所描寫的Ezra正在寫法律的情形中,獲致書櫥的概念(圖二)。這些書櫥(page)在傳說上,可以溯源自Vivarium時期。另外一個相類似的書櫥,出現在一面鑲嵌馬賽克的半圓壁畫上。該畫出現在 Calla Placidia,羅馬帝國女王Ravenna的墓中,大約作於公元425年。在法國Carolingian王朝興起時(約公元752年),曾有圖書館政策,但詳情我知道的並不多。圖二Alcuins Tours及Schola Pala-tina兩地曾有藏書。公元831年Centula (St. Riquier)修道院有藏書256冊,該修道院是當時Charlemagne的修道院中,最有勢力的修道院之一。但究竟這些書是如何保存,我們卻無法得知。大約在公元 820年時,有人為St. Gall建議了一個著名的羊皮紙計劃書,那是一個理想的設計,但這個計畫並未執行(圖三)。即使如此,這計畫仍值得一提,因為它設計了一座位於教堂的北面走廊以東,唱詩班以北的二層式建築物。計畫書上清楚地寫著:樓下是繕寫室,樓上則為圖書館(infra sedas scribentium, supra bibliotheca) 。在此必須特別說明,中世紀的修道院,至少到13世紀為止,皆兼具圖書的收藏及製造的功能,而這些書也並非全屬宗教類的。Isidore of Seville的圖書館有一段題辭: 這裡有許多有關神學的書籍,同時也有許多非神學類的藏書(Sunt his plura sacra, sunt mondalia plura),但它也同時需著讓僧侶保持閱讀非神學類書籍的警戒心(gentilium libors.monachus legere caveat),以提醒僧侶。在Hildesheim的Bernward大主教的傳記中,作者提到主教的藏書時說他 藏書甚廣,有哲學的也有神學的 (copiosam bibliothecam tam divinorum quam philosophicorum codicum)。在11世紀時由St. Columbanus在Piacenza附近建造的Bobbio圖書館,約有藏書650冊。而Monte Cassino 修道院在圖三Desiderius國王命令之下,建造了一棟獨幢式的圖書館。這裡應該敘述一下,11世紀以後各修道院及教堂圖書館之藏書量,同時簡略說明其藏書空間。在12世紀中葉,Cluny(當時西方最有勢力的修道院)約有藏書500冊;同時期的Durham 有546冊;直到1395年仍不超過921冊; Canterbury Cathedral於1300年間有700冊;Regensburg的St. Emmeram於1346年有250冊;Avignon的Popes於14世紀末有2000冊;Rome的Nicholas 在15世紀中葉約有1200冊; Tegernsee修道院於1494年有1738冊;劍橋大學圖書館1424年時僅有122冊;1470年約有330冊,1500年約有500 600冊,但在18世紀早期時則有50006000冊藏書。其中 Peterhouse 在1418年有302冊,Kings在1453年時有174冊,Queens於1472年有199冊。15世紀中葉,牛津大學圖書館(在Duke Humphrey贈書之前)至少有118冊,Merton College在16世紀中葉時約有500冊,同時期All Souls也有相同數量的藏書。上述的藏書被置於各種不同的地方,但是一直至14世紀末之前,這些藏書處沒有一處被稱之為圖書館。一般的名稱叫櫥櫃(Armarium) (指教堂中放置聖器的櫥櫃)。因此 Geoffrey of Ste Barbe-en-Anges有句名言假如一個修道院沒有櫥櫃,就如同一個堡壘沒有武器(Claustrum sine armario quasi castrum sine armentario) 。在修道院中,圖書大多放置於唱詩班內,但最常置於靠近教堂兩翼的東側迴廊的西面牆上的一處壁龕。如果書太多壁龕也放不下時,則有另外的一個小貯室藏以供利用。這種情形特別是在 Cistercians之修道院中常見到。Aubert曾對法國的修道院之藏書情形做探討,並列成表:僅靠壁龕就足夠藏書者,例如:Fontenay, Silvans, Royaumont 及 Bonport. LEscale Dieu有三個壁龕。如果有另外一個房間取代壁龕,則此房間常是如隧道式的貯藏室 (例如:Obazine, Le Thoronet, Silvacane),或是穹窿式的貯藏室 (如Noirlac) 亦或是圓拱形的貯藏室(如Chaalis)。這個貯藏空間依慣例的被安置於聖器安置室(sacristy)的西側(如Clairvaux),或是大寢室樓梯的下方 (如:Obazine, Noirlac, Fontfroide, Silvacane)。英國西妥教團的修道院藏書處也和上述法國的一樣:壁龕的安置(例如在Fountains, Abbey Dore和Kirkstall),兩個壁龕 (如在Tintern),一個在聖器室西側隧道式的藏書空間(如在Rievaulx, Byland, Tintern 及Crox- den),及兩個在入口兩側隧道式的藏書空間 (如Furness Abbey)。還有一個特殊的藏書處,卻是在教堂的屋頂。上述的藏書處中,所有的書都置於櫥櫃中原為放聖器的櫥櫃。 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藏書處稱為凹壁(工作壁龕) 其意為圖書館中之個人閱覽座。中世紀時,這種壁龕在修道,院中主要是給僧侶閱讀或寫作之用。(圖四)此設施目前保存最好的例子在 Gloucester (Henry八世的命令下改為大教堂(Cathedral)。個人閱覽座在14世紀早期的 St. Augustine, Canterbury及 Rites of Durham修道院中均有提及。習慣上,閱覽區位於緊鄰教堂的迴廊上。 13世紀是大學相繼設立的世紀,雖然早在13世紀前,意大利及巴黎的大學已經設立了。由於城鎮的建立和商業的發展,非宗教的學習已不局限於修道院和教堂之中。有更多的著作出版,也由於行政上的需求,以致於在許多地方,圖書更成為不可或缺的。腓特烈大帝二世,也許是受畫家Saracens的影響,故擁有自己的圖書館;同時期的路易九世有超過 900冊的私人藏書,他死後捐贈給 Blackfriars of Paris and Compigne, Greyfriars of Paris以及由他生前所建立的 Royaumont 之西妥修道院。修士 (the friars) 的出現是13世紀修道院方面的一大變革。當西妥教團的的修道僧侶(monk)尋找遠離民居的地方立寺,修士們(friar) 卻在城市中定居並且傳教。因此,修士們就以教師之身份參與大學的發展成長,如Albertus Magnus, Thomas Aquinas 等人。牛津的Gloucester Hall (Worcester College),Durham College(Trinity) ,Canterbury College (Christ Church), St.Marys College (St. Johns)及在 Cambridge 的 Buckingham College (Magdalene)乃是為修士 (friar)或僧侶 (monk)而成立的,其中Gloucester Hall及Durham College則早在1283及1286就設立了。圖四牛津大學圖書館最初的藏書原置於聖瑪琍教堂,這些書冊乃是以鏈條連在藏書的地方。在1327年時,Worcester的 Cobham主教捐獻了一些書,為了典藏這些圖書,因此在聖瑪琍教堂旁之Congregation House 上蓋了一間房間。但這批書當時並未典藏在這房間中,而被Adam de Broome典當了。贖回來後,就一直存放在Oriel College,後來由副校長帶學生至Oriel College,將這些書搬回Congregation House樓上的房間。1412年這些書終於重見天日了。直到Duck Humphrey時代,這批書未再離開該處。圖五 對我們而言,13世紀中最重要的學術性圖書館應屬法國路易九世的御用司鐸。它是由Robert de Sorbon在1254年建於巴黎大學的Sorbone學院圖書館。13世紀末,該圖書館為一個有19個窗戶長的獨立建築,館內的圖書並不置於櫥櫃中,而是在讀經檯上讀經檯共有38張,背靠背陳列著,圖書都用鎖鏈連在檯上,以 提供社區使用(ad communem sociorum utilitatem)。此圖書館在1290年時有圖書1017冊,於1338年時則超過1700冊。這種Sorbonne的圖書陳列方式把書鏈在檯子上同時每一張讀經檯就正對著一個窗戶的配置方式,乃開創了當時圖書館書籍陳列的新紀元,對英國的影響尤其大。至於鎖鏈式的藏書方式,到了1480年Strasbourg圖書館中已被視為習慣了(ut mos est)。這種方式也用於1452年 Cesena的文藝復興圖書館(事實上,它們現在仍在那兒),甚至梵帝岡圖書館在1580年時還採用那種方式(根據法國作家Montaigne,(1533-1592),的記述) 。目前保存的最好、最著名的此類圖書館是建於1561-1564年,荷蘭的 Zutphen圖書館。劍橋大學在1575-1620年廢除鎖鏈陳列式的藏書方式,而牛津大學廢除此方式的時間則晚得多All Souls 1752年才廢除;Magdalen則遲至1794年才廢除,令人難以至信;Eton在1719年將鎖鏈撤除。到了18世紀時,幾乎已經沒有人記得曾有鎖鏈式藏書方式了。關於類似讀經檯式的藏書方式,14世紀中期較著名的有Regensburg的St. Emmeram圖書館。英國則非常普遍,其中一間建於 1421-1422年位於倫敦的 Greyfriars 圖書館,有 129呎長,能放置28張讀經檯。建於1420-1425年的Lincoln大教堂圖書館,有一張讀經檯保存下來。此張檯有像教堂的長板凳一樣的三個座位,檯面兩旁有類似四葉孔裝飾的扶手。類似上述藏書方式的圖書館,於14及15世紀時,在英國大行其道。如:14世紀末建的Gloucester圖書館,1414-1443年建的Canterbury圖書館,1425年建的Wells圖書館 (原有162呎長),1445年建的Salisbury圖書館,1446年建的 Durham圖書館(圖五)。以及在牛津大學的學院中,建於1373-1378年的 Merton,1380年左右建的 New College,1417-1431年建的Trinity,1431年建的Balliol,1438-1443年建的All souls,1440年建的University,1444年建的Oriel等。而劍橋大學的學院中則有建於1448年的Queens,1452年建的Pembroke,1497年建的Jesus等圖書館。圖六這種讀經檯式的圖書陳列方式,顯然非常浪費空間。隨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紙張取代羊皮紙,使書籍大量增加,而此一改進早在13世紀時已漸漸流行。圖書增多,於是在讀經檯上搭架子,通常搭二層有如壁龕的樣子。此種藏書方式,後來被稱為書架陳列式 (Stall System)(圖六)。約於1260年,Canterbury 大教堂中已有這種書架出現了。Montague James曾成功地重造了一座相同的書架。但這種書架,直到中世紀之後才流行起來。圖七圖八和英國相形比較之下,15世紀的法國和德國的圖書館數量並不多。在 Troyes大教堂1477-1479年建了一棟圖書館,該館的窗間壁有哥德式穹窿形繫骨設計。Rouen的大教堂,於1477-1479年亦建了一座較為著名的圖書館。1507年 Noyon的教堂,建了一座獨棟式圖書館,全長72呎且部份為木料架構。在德國,獨棟式的圖書館非常罕見。有一個例子是 1502-1506年在 Austin Friors of Erfurt所建的,有兩個中殿(two-naved)但只有單一拱形屋頂的建築。而如同英國式長且兩側開窗的房子,仍然很少。僅有一棟於1481年由Lehmann教授在 Steinfeld設計的。1497 年由教團Blackfriars在Brandenbugr建造了一棟,以及其他少數幾棟而已。圖九意大利文藝復興改變了圖書收藏的範圍,同時也改變了圖書館建築及空間形式。但是圖書館的計畫及設備,卻沒有顯著的改變。首先,保留了讀經檯,鎖鏈也還在那裡。此時出現了一種將走廊圖書區與本堂分開的設計方式,並被採用,但是這不過是劃分讀經檯域(圖書閱覽區)與中央通道區域而已(圖七)。這種類型的首例是1438年,由Michelozzo建築師在佛羅倫斯,為 Cosimo Medici所建造的 Dominican Friary of S. Marco (-Fra Angelico 及Savonarola 的修道院 ) 圖書館,裡面的藏書約有 800冊原來是Niccol Niccoli的私人藏書。(Niccol 是 Cosimo的朋友,對希臘及羅馬文明的理想相當狂熱) 。再加上 Coluccio Salutate和Manuel Chrysoloras(第一位在意大利教希臘文的教師)捐贈了他們的私人藏書,以期望能給予每個人閱讀(comune utilit di ciascuno) 這是公共圖書館最早的信條。Hartmann Schedel在他的世界史(Weltchronik)一書中,曾特別提到 S. Marco的圖書館,該書在Nuremberg出版於1493年。中殿(Nave)和過廊(aisles)的架構,重複出現在馬拉泰斯諾諾維洛的圖書館(Malatesta Novellos library)。它是在1447-1452年建於靠近弗利(Forl)的切塞納(Cesena)(圖一)。其過廊超過130呎,左右各有20扇窗戶。馬拉泰斯塔是里米尼(Rimini)昏君西吉斯蒙多馬拉泰斯塔的弟弟。他們兄弟倆皆為 Alberti 和 Piero della Francesca的贊助者。圖十對文藝復興藝術及建築之偏愛,不亞於西吉斯蒙多的另一贊助者是Federigo da Montefeltro,Piero曾替其畫像。Federigo的圖書藏於宮廷內一間隧道拱頂式(tunnel-vaulted)的房間。所有的裝飾和傢俱均不復存在,而耗資3000金幣(ducats)的書籍現存於梵諦岡,但其小卻極端講究的書房中,1476年代做工精緻的天花板裝飾及嵌工鑲成的假透視,仍然保存著(圖八)。梵諦岡於尼古拉五世(Nicholas )和西克圖斯四世(Sixtus )時,取得其人文藏書。 Nicholas 原有意興建大而寬敞,而且便於學者研究的圖書館,可惜他死得太早,不過他留下了800冊拉丁文圖書和400冊的希臘文圖書。當Sixtus 逝世時有藏書2527冊,均存於Cortile dei Papagalli一側的Borgia宮室樓下的圖書館。該館當時是指定由拉斐爾(意大利人,1483-1520)設計繪畫裝飾。Sixtus的圖書館員是Platina,而Melozzo da Fordli於1475年畫的圖書館全貌圖,就是由Platina呈獻給主教。圖十一圖十二其次,第二位梅迪契教皇(Medici Pope) Clement 要求米開朗基羅,於佛羅倫斯興建第二棟Medici圖書館Laurenziana圖書館(圖九)。它是一棟形式繁複的矯飾主義(Mannerism)紀念性建築,建於1523-1571年,依據圖書室過長又太矮 (150英呎長,不及30英呎高) 的比例來看,門廳顯得太高了;內部雖沒有走廊但仍然有讀經檯。每一橫排有單獨的讀經檯,背後連著座椅。書籍多由偉大的Lorenzo所蒐羅。但最奢華的文藝復興圖書館是Marciana圖書館,位於威尼斯,委託 Sansovino設計,始建於1536年,由Scamozzi 於1581-1583年完成。圖書室和門廳還佔不到樓上北邊一半的面積。當人文主義自意大利向外拓展的同時,文藝復興運動也向外發展。在圖書館文化方面,最早的一個要算是匈牙利 Corvina圖書館。該館位於 Matthias Corvinus國王在Buda的城堡中的二個拱頂式房間。在意大利北部,人文主義為了某種因素而與宗教改革結合起來。這種情況促使更多更大的圖書館成立,以及現存大學及學院的圖書館對新學科知識書籍的需求。宗教改革廢除了許多修道院,損毀許多書籍,同時也使許多修道院變成非宗教性的地方。此外,宗教改革鼓勵了世人的讀書風氣,以及公共圖書館的設立。Luther Martin (1483-1546,德國改革家) 在他1524年An die Ratshsherren aller Stdte deutschen Lands中主張興建gutte Librereyen odder Bcherheuser。圖十三在英國宗教改革糟踏了牛津大學的圖書館,但是劍橋大學所受的損害更大,而多數的學院也難逃一劫。一過,隨著伊莉莎白時代來臨,書架上又再度擺滿了書籍,同時讀經檯亦不復存了。英國的解決方式(不同於歐洲大陸的)是向Canterbury(英國南部)的教堂跟進,發展了陳列架系統(stall system)。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Hall)其建築和圖書館設備,在1600年是鎖鏈式制度流行的高峰之作;(圖六)但在伊莉莎白統治不久後就改成新的方式了。牛津大學也很快的跟進。Merton 學院在1589-1590年採用新式書架;而New-College可能更早就換了;All Souls學院於1597年,由Bodley Thomas(1545-1613,英國外交家)購置新式書架。此外,他發現位於神學院(Divinity School)樓上的Duke Humph-rey圖書室,其中收藏的主要是Duke Humphrey的贈書 (手稿和翻釋)。Bodley 也於1598-1600年為其購進陳列式書架(stall),而其後他再增置的書架,則屬於不同時期的產品。其他學院在17世紀末的20餘年間快速地跟進,但牛津大學卻沿用舊制直迄18世紀(圖十)。在荷蘭Leiden大學的一幅1610年作的版畫,我們意外地發現鎖鏈式書架出現在畫中。於1599年,意大利北部 Cremona市的 S.Agostino圖書館,稱新式書架為新發明。(nuova inventione)圖十四另一方面,自伊莉莎白皇后統治以來,歐陸的圖書館卻有了不同的做法。新式的圖書館,德國的史學家稱之為堂式圖書館(Saal-System),而英國人則語意不清地稱之為牆式系統(well-system)。(圖九)事實上,這種新方式的特色是將書架僅沿著單面牆或環繞的牆面設置,因此使得建築內部空間成為寬闊的大廳,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其有充分的空間放置傢俱。有人也許認為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 Laurenziana圖書館是第一個堂式圖書館,但是它既沒有廣闊的空間,書架的放置更非牆式系統,所以不能算是堂式圖書館。西班牙的Escorial皇宮建築中的圖書館,似乎已經塑造出莊嚴宏偉的空間 (同時在此華麗的空間中創造出一種樓梯,稱為帝王之梯(圖十一)。該館的設計應以Herrera居首功,竣工於1567年前後,藏書空間約有213呎長只安置矮的書櫃。(譯註:此處所指的矮的書櫃乃是指人站在地面上,舉手可以拿到的高度的書櫃) ,牆的上半部及長拱形天花皆為濕壁畫 (fresco)(圖十二) 。首先響應Escorial圖書館風格的是橫跨 Belvedere廣場的新的梵諦岡圖書館。它建於1587-1588年間,由Sixtus 教宗 (16世紀最有設計想像力的教宗) 最欣賞的建築師Domenico Fontana(意大利人)設計。此館全長約 235呎,天花板為長拱形,皆繪上溼壁畫,矮的書櫃皆裝有實心木門(圖十三)。在 1603-1609年間,樞機主教 Federigo Borromeo在米蘭依梵諦岡圖書館之型式,建造Ambrosiana圖書館該館後來因Manzoni的著名小說未婚妻(Promessi Sposi)而聞名。其主室約只有85呎長,長拱形天花板,它是第一間書架與牆高度一樣的圖書館,但是較高處之書架必需使用梯子才能到達,不僅不方便而且危險。1834年,Dresden(德國Saxony邦之首府)的傑出圖書館員F. A. Ebert,從梯子上摔下來摔死了。自從那次事件之後,他們採取一個補救的措施在書架的一半高度,設計一條走廊或類似包廂的設施。樞機主教Borromeo希望他的圖書館是真正開放給大眾的。他寫到(他的)圖書館應該,他寫道,開放給所有為求知而來的人(omnibus studiorum causa pateat)。圖十五圖十六圖十七在英國,Bodley很快地接受這種新的陳列方式,在1610-1612年Humphrey圖書館增建Arts End時,他不僅採用靠牆式書架,同時在極細長的Tuscan式柱子上,設有取書走廊(圖十四)。無疑地,Bodley的創舉,立刻使Arts End成為全英國最好的圖書館。至1610年時,他甚至能使 Stationers公司答應,凡是該公司有版權的書,都會給他的圖書館一本。這就是所謂的版權主義,德國人稱之為獻呈樣本(Pflicht-exemplar),由法國國王Francois一世,於1537年為法國皇家圖書館偶然間創立的。在巴伐利亞王國,由阿爾伯特五世 (1550-1579在位)提倡採用此制。萊比錫則於1615年引進此法。維也納是1621年開始採用。英國查理二世皇家圖書館於1662年採行此制度。柏林的 Great Elector圖書館於1699年採行。不過這此制度並不是到處都能夠正式推行,祗有偶爾實行而已。一直到19世紀該制度的成效才顯現出來:德國之瓦敦堡 (Wurttemberg)於1817年圖十八行;普魯士於1834年採行;大英博物館館長Panizzi爵士也於同年實施此制度。現在回來談有關建築方面的問題,書架靠牆壁陳列,已成為17及18世紀的圖書館的標準型式。羅馬的圖書館也相繼採用。我們或許可以稱它們為學院式(collegiate)圖書館;而天主教用語則是:天堂(Angelica),這是奧斯汀教團,早在1614年時就採用的名稱。演說家圖書館 (Valliclliana of the Oratorians) 在1581年便成立了(羅馬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約於 1640-1642年間由意大利建築師 Borromini加以翻修,增加一個取書走廊以及一個精緻的鑲嵌式木製天花。1661-1662 年間,羅馬 Sapienza 大學的Alessandrina 圖書館也由Borromini改建,增加一個由三部書館員 Girolamo Casanate,(1620-1700)所創辦) 是教廷建築師Carlo Fontana(瑞士人,1634-1714)設計,也由一取書走廊和拱形天花構成。18世紀時,此類型的圖書館更多了,但是沒有一棟是特別大的建築物。Angelica圖書館曾明確表示不會拒絕任何人,包括教士和俗人皆可使用他們的圖書館。除了每週四外,天天開放上午下午各二小時。 圖十九當時規模最大、使用率最高的圖書館是在法國,這是讀過西方文明史的人可以想像得到的。那時候,圖書的搜集和分類是由Mazarin 樞機主教和他們的前任圖書館員Gabriel Naud主持。圖書館原位於Mazarin在Richelieu大道的宮中,現為法國國家圖書館的一部份。在馬的上的方,特別為該館加建了一條廊道。因為如果沒有陽台,該館的書架太高以致無法到達。1643年末,Mazarin 圖書館藏書有12000冊,至1647年有45000冊。圖書館每週四早上八點到十一點,下午二點到五點開放給主動來求知的人(a tous ceux qui y veulent aller eludier) 。這一點,只有米蘭的 Ambrosiana 圖書館和英國的Bodleian圖書館可以比擬。Mazarin 於1651年出國,三年後才回來。在此期間圖書館被出售了,於是Mazarin將Naude(1653年去世於瑞典)撤職,另外建了一個新的圖書館。Mazarin 於1661年去世時,將圖書館捐贈給國立第四學院(現為法國研究所)。該學院圖書館亦採用靠牆式陳列書架,連同取書走廊之設計原則建館,其取書走廊長達 215呎長。據 Pierre Le Gallois 於1680年記載,法國圖書館的藏書量:Mazarine 圖書館有50000冊;Bibliothgue du Roi有40000冊圖書及10000卷手稿。後者在1819年時,有藏書 35萬冊以及五萬冊手稿;Mazarine 則有90000冊。從其他文獻記載之藏書資料,我們推斷1819年在 Ste Genevieve圖書館有11萬冊圖書,二千卷手稿。有關這棟1843年的建築之基礎部份,後文有更詳細之討論。從1773年的一幅插圖可得知其舊貌,其建於 1726-1733年間,可以說其為原有的長廊形建築兩側之增建,使之成為十字形的建築物。至於英國圖書館的規模,可以舉Bodleian圖書館為例,該館在 1714年藏書量為36085冊,至1817年則高達161000冊。維也納的 Hofbibliothek 圖書館藏書由 1600年的9000冊增至1660年的80000冊。俄國的Catherine女皇在她與西方簽完的條約中,予聖彼得堡(St. Petersbury)增加了100000冊之藏書,該圖書館並且對外開放。Wolfenbttel 圖書館於1661年有28415冊。哥丁根圖書館創立於1737年,與Hanoverian大學同時是18世紀末德國最好的圖書館。至1800年藏書量高達20萬冊。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語言學家Johann Matthias Gesner(1691-1761)認為,圖書館員應熱心地替到館的讀者服務(prompta adversus hospites facilitate),其熱心程度必須超過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間開放給民眾利用,館址設於 Mantagu宮,但實際上,無論如何宣傳,還是很少利用)。就建築方面而言,哥丁根Gttingen 圖書館乏善可陳,但其他許多德、奧之圖書館則不然。以下之圖書館皆有理由被提出來加以介紹,首先是Wolfen bttel圖書館(圖十五-十七)。由於Leibniz(1646-1716,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他除了1676年到去世前擔任 Hanoverian圖書館員,同時在1690年起也擔任Wolfenbuttel圖書館員。他寫了一本小冊子Idea Leibnitiana Bibliotecae Publicae secundum Classes Scientiarum ordinandae,而且在一封1716年寫的信中呼籲採用一種書架的安排方式,使得 讀者可以不需要館員協助而能找到想要的書。(on pt arriver aux livres sans se servir dchelle)Wolfenbttel圖書館是第一個完全蒐羅非宗教性書籍的圖書館。它是一個長方形的結構體 (長127 1/2呎,寬95呎),內部由12根方柱圍繞成一個橢圓形的空間,有一條走廊,一個鼓狀的天窗,以及一個大的圓屋頂。以上的描寫不免有人懷疑,到底Leibniz對整個建築物是否做了設計(此館於1887年被毀)書籍仍然立於牆上的輻射狀凹室,也仍有一條取書走廊。建造它的建築師Hermann korb,也幾乎完全不解Wren設計Trinity(位於劍橋的圓形建築)的最初構想。由 Fischer von Erlach於1722-1726年,在維也納所設計的Hofbibliothek 圖書館是一個集中平面的設計(圖十八)。環繞中心的是一個橢圓形而非正圓,但又不像Wolfenbuttel圖書館那種整體為一個簡單的橢圓形,而是類似奧地利及德國南部地方的形式,是一個縱的組合,在中間位置有一個橢圓橫切過去,東西兩個中殿(nave) ,由成對的柱子形成的屏障所分隔。這種利用柱列的屏幕(screen)的感覺 ,將圖書館三等分的方式,竟成為英國喬治亞時期 (1714-1830) 最普遍的作法(參見e.g.Robert Adams kenwood),但從沒有一個空間如 Hofbibliothek圖書館一樣豐富。在這一點及某些特徵上,Hofbibliothek圖書館是修道院圖書館(monasticlibrary)的承先啟後者,而不是非宗教性圖書館(secular library)。Dr. Adriani 的書中例舉了18點特徵,但這絕非全部。修道院圖書館出現於17世紀末,消失於1799年Amorback圖書館之後(圖十九)。該館設計有一取書走廊,以及路易16時代流行的裝飾性細部設計,套用一句德語來形容是保持古風(Zoph)。大部分早期的例子都是由低矮的方形或拱形的天花設計,許多甚至沒有取書走廊。當然越高的就越壯觀,譬如:1730年建的Melk修道院圖書館,以出挑的支架支托著取書走廊稱著 (但其最令人難忘的設計是兩個亭閣(pavilion)中,其中的一個突出於朝向多瑙河的石塊上)(圖二十);1745-1750年所建,曲線優美的St. Florian修道院圖書館;1721-1724年 Ottobeuren 柱列的設計(圖二十四);甚至像1720-1724年左右建的Waldsassen修道院圖書館中,誇張的男性人像石柱。但是唯一能與 Hofbibliothek圖書館相提並論的只有二個,約1740年奧地利所建的 Altenburg圖書館。它共有三個圓頂,而中央圓頂的三角壁上有神話的彩繪;(圖二十一)及Admont圖書館,有七個淺的圓頂,中央的一個較高是由柱子獨立出來,其長度為230呎,由Gotthard Hayberger設計,內部並陳列著德國雕刻家Stammel, Thaddeus(1709-1765)的重要作品(其中一個雕像標記著1760年)。類似的圖書館除了中歐地區以外,只有在葡萄牙才看得到,尤其是始建於1717年的Mafra宮殿以及1716年建的Coimbra大學二者皆為 Joo Frederico Ludovice (原先稱為Johann Friedrich Ludwig)所設計(圖二十三)。針對Mafra圖書館Beckford曾寫道他發現驚人的長度,至少有300呎長,.,但卻是個笨拙的設計。圖二十回顧德國的情況,18世紀的後 1/3時期,德國中、北部的圖書館和南部的比較起來,儘管並不華麗但卻較為有趣。1769-1777年,由 Simon Louis du Ry所建的Kassel圖書館,值得記錄的是其與博物館共用的,由門廊和圓頂所構成的純古典的建築,這在Hellenistic Alexandria(約公元一世紀前後)時期已經出現過。整個組合被稱作 Museion,也就是博物館(Museum)一字的起源。不過這是本書下一章要討論的內容。當時值得注意的有1771-1778年建的有雙道取書走廊的Fulda圖書館,該設計十分精彩;1774-1784 年在柏林建的腓特烈大帝圖書館,其外觀為 Fischer Von Erlach在維也納Hofburg設計的翻版腓特烈大帝有一個特別怪異的品味,喜歡看翻版的正立面另一方面,也由於腓特烈大帝替此館立了一個碑銘,表明了他對圖書館的主張,圖書館應該開放予公眾利用。這或許可做為本篇文章的標題。這座圖書館提供了精神食糧 ( nutrimentum spiritus),而實際上它也是每天開放。最後,我們不應忘記Karlsruhe 圖書館,因為這座1761年建的新建築,提早採用了19世紀早期閱覽區與書架分區的重大革新。它是一座長方形建築,閱覽區的中央,位於四條通道的交叉中心(圖二十二)。在兩條主要通道的左右兩側,是長而且非常窄的房間,由書籍分隔,兩端的盡頭各有一個窗戶。這種安排可能源自英國的陳列檯系統(stall system),當然那時這種系統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不用了。圖二十一圖二十二18世紀在英國建造的最漂亮的圖書館,無論在內部與外觀上,都是最浪費空間而且是最巨大的 。這種外觀龐大的風格 ,是Wren爵士早在1676年於劍橋的三一學園圖書館所創的(圖二十六)。這座長方形圖書館的範圍延伸至Nevile廣場的盡頭,正如前述,在最初構想的圓形建築被否決後,校長與建築師共同商討定案的。Wren的圖書館位於二樓,並且仍然固守陳列檯系統,但做了十分高明的改進,使其充滿了新的牆式系統的風格。Wren將側窗開在較高的位置,所以外牆上的獨立陳列檯書櫃可以連續。就外觀來說 - 一種典型的Wren設計的特徵- 一、二樓之間的線腳層 (String-course),並非在二樓地板的水平線上,而是在二樓的窗台上。當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東面較低的拱廊的拱是填實的那是一種巧妙的設計(圖二十八)。最龐大的英國圖書館牛津的Queens College圖書館內部並無類似的設計,但18世紀牛津的一棟圖書館,由Hawksmoor設計,建於1715-1740年的All Souls學院的Codrington圖書館中,充分顯示出建築師將牆式系統發揮到極致。本館有近200呎長,Hawksmoor希望在背面的牆面上,自下而上全擺滿書,而以二條取書走廊接通,但這個構想並未實現,空間的浪費可見一斑。建於1717-1772年由 Clark 博士設計的基督教堂圖書館(Christ Church Library,書櫃是在1756-1763年間做的),也有浪費空間的現象。在過去的數個世紀,這樣的圖書館像大宅的圖書館而不像學院圖書館。它們收藏和陳列的不僅是圖書,還有地球儀,或許還有天文儀器和畫作,所以比較喜歡廣闊開放的空間。沒有一間圖書館比 Gibbs 在牛津大學所設計的 RadcliffeCamera 圖書館(1737-1749)更龐大、更浪費空間了(圖二十七)。該館與Bodleian 紀念圖書館完全分開,建館計劃早在1720年便開始,但直到1736年Radcliffe博士才提供經費。建築師 Hawksmoor由於受到Wren爵士對劍橋三一學院初步構想的影響,因此他也提了一個圓形館舍的建議,Gibbs 接受了他的構想,結果這間圖書館是一座圓型的建築物,周圍有8 個呈幅射狀的凹室,較高處設有道取書走廊,以及一個完整的、宏偉的卻大而無當的中央大廳。圖二十三圖二十四圖二十五只有一位圖書館設計師比 Gibbs更浪費空間,他的設計根本是紙上談兵。我們幾乎不必指明是誰,當讀者看完關於國家紀念碑、市政廳、劇院等幾章之後,都知道這個人就是Boulle。正如我們現在所知,1784年時法國當局委託他設計一間新的國王圖書館,他選了聖芳濟教會房舍座落地點作為基地。(圖二十九)新館為正方形,中間作十字形設計,分成四個內院;一個半圓形廳,圓廳外圍分成四層以藏書。正面由21個間距的巨柱柱列組成,這種柱列共有四排,圍成入口的門廳。十字形設計的各翼可能規劃為閱覽室,閱覽室內均有名人的雕像(圖二十五)。這些雕像的擺設,類似於Wren設計的三一學院圖書館的胸像事實上,Wren原先是希望在書櫥上擺一些雕像而非胸像也和英國貴族和紳士專用圖書館中,雕像的擺設式相同。圖二十六Boulle之設計案,無庸置疑地,後來證明是過於龐大。他的另一個設計,是為一間從1724年起改裝自Palais Mazarin的圖書館作的基地計劃。他建議在廣闊的院落中,建造一間近 300英呎長的長方形房舍。圖書依牆式系統的原則陳列,但這種安置顯然並不高明。Boulle作了階梯式退縮設計以代替取書走廊,共有三層,每一層-以各層油漆的數字來分辨-約7 至10或12英呎高。最頂層為柱廊,與 Antique和Palladio劇院內的設計相同,而且柱間可以陳列更多書;最後於柱廊上覆蓋一個大的長形拱頂(tunnel-vault),中央還有一個長條天窗。在圖書館之立面設計方面,Bonllee提出了不同的處理方式也許做一道有15個間距的柱廊;或是於前面作一前封閉式,具16世紀意大利藝術風格的小門廊;或以一對男性人體雕像,頂著一個地球儀,做為大門的的入口(此地球儀上標示著1785年)。(圖三十一)在1780年代,牆式系統的確仍在流行在70年代採用的課本中,早已列為正式課程來介紹。Jacques-FranoisBlondels Cours darchitecture (,393:des grandes salls. contre les murs desquelles sont adosss.des armoires)也編入19世紀初期的標準教科書內(Durands Recueil et parallle of1801及他的 Prcis des leons of 1802-1809,)。在其他眾多的建築設計類型中,Durand推許Boulle的建築設計是合乎科學的。在Durand所設計的建築物,雖然和Boulle的一樣龐大,但 Durand設計的外觀看起來卻多了一份真實感。Durand 設計的標準型圖書館是一間正方形,四個角落各有一小間正方形建築(圖三十)。圖書館本身有如一個輪子輪軸是一個大房間,有一個神殿式的圓頂;圓形平面以八道輻條平均分隔,柱子充斥於整個空間。藏書室顯然是採用靠牆式書架,圓頂大廳為管理處。其實圖書館建築很少採用圓頂的,接下來的幾十年也很少出現。只有1769年Johann Daniel Heumann為哥丁根市設計一間;C. F. Adelcrantz於1767-1770年替Uppsala計設的一間;以及曾任美國總統的傑弗遜,因受 Peyre-Boule風格及Durand的影響,批淮維吉尼亞大學Charlottesville校區,蓋了一間圓頂圖書館。1822年動立至1826年竣工。但該館之構想是來自1817年 Latrobe寫的一封信中,談及講堂建築而得來的靈感。他在信中並建議蓋一間有圓頂的講堂。起初圓廳設在下層,有三個橢圓形房間1895年大火後,該層拆掉,圖書館則相對地高了起來。圓廳上有道取書走廊,以柱子支撐,但十分擠迫。不用說,廳內有一個神殿式圓頂。圖二十七直到19世紀中期,圖書館建築的標準形式是長方形房間,牆式書架及取書廊道的設計,而圓形圖書館則為特例。例如建於1823-24 年間,在大英博物館內的英皇圖書館,是第一個由英國建築師 Robert Smirke(1781-1867)爵士架建於古老的Montagu皇宮內的建築物。另一個例子是位於匈牙利,建於 1824-1832年間的Panonhalma修道院的圖書館(圖三十三)。該館由J. Engel及J. Packh 二人合建,為一長方形大房間,其頂部為半圓筒式拱形天花。有一多邊形凸出的龕室設計,以及一取書走廊。還有一個例子是1837-1840年完成的劍橋大學圖書館擴建部分(現在是法律圖書館),由英國建築師C. R. Cockerell(1788-1863)所設計,由斜的肋條交織成的半圓筒形拱形天花是其最大特色(圖三十四)。另一個類似的設計是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建造的時間略為早些 (1831-1834年),由蘇格蘭建築師 W. H. Playfair(1789-1857)所設計(圖三十五)。法國Grenoble市的維多利亞圖書館,由Questel所設計建於1862年,有三層取書走廊,它是另一個兼具圖書館及博物館功能的例子。1857年在美國巴爾的摩的 Peabody研究所,建造了一間令人難以置信的圖書館,該館居然有五層取書走廊(圖三十六)。(由Edmund George Lind所設計)圖二十八該研究所由英裔美人慈善家百萬富翁Geogre Peabody (1795-1869)所創辦,他捐贈了15000000元。在倫敦,他也建了Peabody村,蓋了一些公寓予貧民居住。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也負擔了美國的費用。圖二十九圖三十圖三十一圖三十二Peabody 研究所圖書館,就是美國人所謂的免費公共圖書館,或簡稱公共圖書館。就社會角度而非建築而言,這是19世紀圖書館事業最重要的發展。公共圖書館發韌於美英兩地,由卡內基基金會於1897年自美國引進英國。早在1747年,美國人就給公共圖書館下了一個最完美的定義 (此定義出自羅德島新港之紅木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是一個組織,它給予 求知及焦慮的詢問者與無知而感到迷惑的讀者,能得到免費的解答 ,此一定義較Herbert Spencer的他們搶了別人的錢,去購買書籍給另一個人閱讀定義得體得多。今日,美國人對公共圖書館的定義,大致如下:它必須是免費的、可出借圖書、開架式、有兒童部門而且能夠設立分館。當時要做到這些點,必須循序漸進,每一項的進展,達成的日期都不相同。直到19世紀末,上述的目標才全部完成。各圖書館的最初成立日期如下:第一間被認定的公共圖書館位於新罕布什州之 Peterboro市,於1833年設館。麻塞諸塞州於 1848 年立法通過設立公共圖書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則於1854年設計,它是目前全美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新罕布什州在1849年透過立法設立公圖書館;緬因州於1854年立法;維蒙特州在1865年立法;俄亥俄州則於1867年立法。紐約州的 Astor圖書館是運用 J. J. Astor 先生捐贈的 400000美元設立。狄更斯在1842年寫的 美國之大眾流通服務述聞 (American Notes for General Circulation)一書中,便以公共圖書館一詞來描述維吉尼亞州的Richmond市立圖書館。在英國,政治家自由黨國會議員Willian Ewart(1798-1869)先生,圖三十三圖三十四圖三十五圖三十六是最有力的發起人。1845年,他促使頒佈了一項法律,通過提高一項當地稅收來籌建當地博物館,該項法律於1850年修訂,亦適用於圖書館的設立。通常大家都將英國第一棟公共圖書館這項榮譽給予Warrington博物館暨公共圖書館。的確,它於1848年便開館了,不過卻不是免費服務。所以,第一棟公共圖書館應是Salford博物館暨畫廊,1850年開始對外開放。該館成立之初,是利用一幢私人房屋,而現在卻成了 Salford大學的核心。第二棟公共圖書館則是曼徹斯特公共圖書館,成立於1852年。上述三棟公共圖書館都位於貧窮的工業區。接下來的4 年中,利物浦、雪菲爾、伯肯赫德及伯明罕也陸續設立了公共圖書館。圖三十七圖三十八圖三十九圖四十圖四十一圖四十二就建築上來說,最漂亮的美國公共圖書館在波士頓(圖三十八)。該館建於1888-1892年,外形高雅,由Mckim, Mead & White設計,充滿了16世紀意大利藝術風格 (Cinquecento Style),亳無疑問地是受了巴黎的Ste Genevive圖書館的影響 (後者是較近期的作品)(圖四十三)。關於小型圖書館方面,美國建築師 H. H. Richardson (1838-1886) 將他在法國見到的一種建築形式如畫的仿羅馬主義 (Romanesque ,10至13世紀流行於歐洲)推廣而且蔚為風尚。雖然館舍的機能不盡理想,但卻能將多個不同部門串連起來,此種組合的設計已成了一種藝術,Richardson在這方面奠定了大師級的地位。隨便舉幾個例子:建於1877-1878年,麻塞諸塞州Wohurn市的Winn紀念圖書館;建於1877-1879年,麻塞諸塞州North Easton市的 Ames紀念圖書館(圖三十七);以及1880-1883年建於麻塞諸格塞州Quincy市的 Crane紀念圖書館,皆同屬這種風格。歐洲的建築師鮮少能像Richardson一樣,以豐富多變化之建築設計手法,將圖書館內部與外觀諸多元素揉合在一起(圖三十九)。位於Altenburg公園的Battersea 參考圖書館,是一個建築風格類似的例子。它建於1924-1925年,是倫敦自治市圖書館之一。就時間上看來,算是十分近期的作品,但略去時間這一點,就其低矮窗子的裝飾條紋和對著街的矮牆設計來說,在1900年的設計手法中算是十分精彩的。該館是由建築師T. W. A. Hayward所設計。圖四十三在歐陸方面多虧宗教改革的影響,就我們所知,德國設立了不少公共圖書館。英國圖書館學家艾活士(Edward Edwards,1812-1886)統計過,至16世紀末時共有11座。但是直到19世紀為止,卻只有少數幾棟辦得成功。與德國類型最相似的英國公共圖書館是設於1653年,位於曼徹斯特的漆咸醫院(Chetham Hospital),創辦人為一紡織商人。除了醫院外,還包括一所學校和一間獨立的公共圖書館。至於法國的公共圖書館,艾略士在比較過英、美以及德國之後,認為它們是屬於試驗性的公共圖書館。我們可以引述美國故總統傑佛遜(Jefferson, Thomas,1743-1826)的一句名言,做為公共圖書館這部份的結語:公共圖書館不應祗是典藏純娛樂性的讀物。( Nothing of mere amusementshould lumber a public library。)圖四十四談到如何設計圖書館以容納不斷增加的圖書資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