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研究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46368401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研究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多、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共享受众面广等特点,使得通过电脑、 等终端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传统权威灌输式教育模式效果下降,与此同时,当下社会网络意识形态复杂多变,运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深刻把握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构建全面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价值教育形态,不是简单地在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平等,教育者提供的是“影响和“引导,而非“说服“灌输,教育者要更具人文关心、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选择“吸收。然而,新媒体技术并不是单纯地削弱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构建了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传授者或者“独奏者,而是向“引路人和“伴奏者过渡。教师需要通过各种信息和途径,引导、组织受教育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参与和接受,帮助他们塑造自己而非直接塑造他们。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集中在院校官方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虽然运用了新媒体技术,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缺乏实质性创新。单向灌输式和居高临下式话语体系,仍是主要风格,导致新媒体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关注度不高、引导力不强、传播力不广。自2021年1月,由中宣部启动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立足全党员、面向全社会,通过可视化、讲故事、攒积分等操作,以及视频慕课等能给用户带来知识增量的栏目,将政治新闻报道的呆板无趣弱化,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期待,是新媒体环境下政治传播的一次重大创新。【1】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特征接受心理是教育主体与客体在互动中形成的多环节连接的、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反映、选择、整合、内化,最终外化为行动。【2】通过有效的接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标准被学生接受内化为品德思想,并進一步外化为品德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有以下主要特征:一“自我中心突出当前95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及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老师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使得他们过分重视自我,从自我的主观感受出发,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具有后现代主义颠覆正统、否认权威的个性特点。与此同时,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大学生主动争取话语权,具有极强的表达欲和互动欲,对网络上仍然存在的“你讲我听灌输式和居高临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产生共鸣,进而产生抵触的心理体验,对未能满足自身认知心理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抗拒心理。【3】二“主流价值弱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图式的理论提出“开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即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感知、经验和背景等形成的认知图式,来把与自己需求相关的信息内容提取出来,进行思维的再加工。它决定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深度并内化为自身行为的效果。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使得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气氛弱化,相比严肃刻板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披着“糖衣外壳的多元思想观念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以已有的思维形式和价值观念为准绳,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是否主动理解、主动配合、主动汲取,使得思想政治表达的新价值理念很难顺利纳入其已有的框架体系。【4】三、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议题转移,单纯的网络平台思想政治议题很难被学生深刻吸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自我意识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意识的主体性。只有将线上新媒体运行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网络平台建设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融合推进,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联动互通,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与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和各方面素质提升相结合,使教育目标以课堂任务和实践活动要求等形式进行意义外化,满足学生的利益诉求,让大学生主动意识到价值意义,从而自觉接受教育实践,树立接受心理。创新新媒体的呈现形式,侧重提供个性化信息资源和多元化效劳,参考“学习强国的成功经验,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留给学生,从而缩短教育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图式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能够感受主体性体验,主动汲取所需而非被动灌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心,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互动教育,保持平等对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演绎地更加生动、更加具体,让学生参与进典范示范,以学生的生活视角讲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亲近、找到共鸣、主动理解、主动认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设计长效实践工程和运行模式,持续性保持互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开展。参考文献:【1】张天娇.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传播新策略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为例J.今传媒,2021,2712:85-86.【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7.【3】梁方.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203:19-21.【4】严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研究J.亚太教育,200418: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