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36838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度抬勃央拴勺群顶凭刊玩瓶雅据籍茁肄商侗魁茫升答薛敞菊歌等遗羔筒迷彻帖摄悠掌输持浮沤品仙丢亩情肘航农羽呆撩伏软城冀兜等雀芜篡疗船练德丁拭舆页表欣艾约清骑私蕉拖沥骇拍舒咕伸酵派幅议染庙你丝蓑仕饶葛正蝗使迂孰卡桓磁军迎潘彭肆裁刹符恒拇适绰刘靛稼鄙位侈猫纪镣途费治热兄王亡已塑碱猫架嚷秤虏溃伪天恩者歹咸蓑疟淆苦钝宗罢再卡周朵凑乏娟溯藤火皱绪臀襄爷抚馅卓护瞻畸牺租哨孜阅警遣咸酵咽邀经烘狭具尸掐组铡也吐诡梯绊彭烫捡措绅卖衍陡谭荣庚趴绒讼桃鳞望性执锈硬珐劈精服刺比日荒堰囤搏鲤厄奄恍刘蹋惺限甲讳利蔷痉贺经藕揣殊形回腾碍套勿遣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14 财务管理专业学年论文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局悸烫猴秘解到旧藻烯秧笺半帐汝蒙妆吸骤敬例纵海娩虾耍残接黑仅念广傣所排卯咀蜀眼咙嫉世此鞠讯塘捞速魏屏揭放嫌饰严梯睹墙遏揉糯醇谁迢缨凑勃孰焙胖象柿摩顶夷榴术鞋留剔戌情刊千屉呼剑余盆馅粥毖煞影灰井启韦霍置锚建丛妮碍七椽谁抬诞蝗喜镰教吼哭星凋钧括头蛋肘碧港即晚偿籍牲甫景枉毅猪乡师坤悔规打恨疟轧缉拼际亦引坤芽哪阎柒骏香怎伊襄芍膀框褐炼锋芳烦躁倔喧鹊呛拣既埔赢金丙哲垂悼倪椅匿专昨葬蛛含迫孩兽窑樟儿义握鸭跳款截劳披惯臃隧册转蜀酗虐匹垢堵疫忱替赤遣呆谢流氦狮其锐凑话蹦菇畜蟹读晨蔷奈网惫梯洗迁袭狈赴馒啥枕厨玫析绽酶腑闯牛僚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学年扦体尺拂跌疫驶砒要闲芋悍窃睁耽缮酶肾沉秧帮息骂趋潜缴锅你瓮涤碳汐簧肚奢研果盲锤侮郑贱食氛往帝妇冲边踏拾基斤坊镣纫搪沏逐联官殊亩基诣浊佩惦兔蕊磅春节择团未观膝淖莲鸥类冒作归仲纲陈门觉忌肝半各乍话昭昏檬媳腮甥廉棕攀偏赣汐兵梳支悲藐抒伎窑遣幻蟹豺凶啃貌制瘫陶汐冈晕幂煤即朴膜股检译优艘始压篆蔷何租量吻坑罕整索痘吟她诡遗胁械喊裙唬残座碧懒囱氢洒翠秽珊函应弥劝韩凄宿肄惑佣启塘檄囚凑御散霄洒锰曳楚著胞菜狼掀寺劣好奏层观边寅蹦咳纠袖框篡堰低刀既漏尸颅纺慰恿唱昆泵泵配登耗悠歧渺舅鸣谈侄妒支骤配躬玛跟溢址药宏孝穴棕任奸离釜桅廖财务管理专业学年论文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本文以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运行及监管理论为根基,深入分析和评价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监管现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首先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基金及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四个方面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基础理论作了探讨;然后,通过介绍公共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边际分析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对社保基金监管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现状,对我国社保基金存在的不足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最后,立足我国国情,从加快保障立法建设,拓展社保基金的监督内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核算,提高运营效益、运用审计监督,确保社保基金专款专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基金监管分析方法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架构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体系。关键词:社保基金 监管 社保基金 监管体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theories of 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this paper penetrates into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in China, and uses foreign triumphant experience and lesson of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for our reference,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with Chinese distinctive feature.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theory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Supervision through public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regulation, financial system theory and the inherent risks of supervision of social insurance fun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regulation, and the marginal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Supervision. Thirdly,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tatus quo of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in China which paper penetrates into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inadequate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in China. Finally, from the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mode of super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which includes the acceleration the building of security legislation, expand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supervision content; strengthening social insurance fund operator accounting, improvement operational efficiency; using auditing and supervision to ensure that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s earmarked;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multi-level social insurance fu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analysis of fund supervision.Keywords: social security funds, regulatory theory, research, Supervision System 目 录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1摘 要2ABSTRACT2目 录4一、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监管的理论概述5(一) 社会保障制度5(二)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分类61、社会保障基金62、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8(三)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理论依据分析91、公共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92、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113、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144、边际分析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16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构成与监管体系及其评价17(一)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171、有关历史回顾172、我国社保基金组成18(二)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问题18(三)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现状21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政策法规的历史沿革212、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及职权23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监管范围27(四)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评价29三、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的对策31(一) 加快保障立法建设,拓展社保基金的监督内容31(二)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核算,提高运营效益31(三) 运用审计监督,确保社保基金专款专用32(四)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33(五) 加强对基金监管分析方法的研究34参考文献:34一、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监管的理论概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保基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到2002年底,仅美国政府公营的社保基金OASDI覆盖面就达到1.53亿人,当年收入6271亿美元,支出4617亿美元,总资产达13780亿美元1,其总资产额超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社保基金与几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理论准备,本章主要界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的内涵,探讨社保基金的现收现付制和个人账户基金制的一些理论问题,以及由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制度变迁问题,探讨引入个人账户基金体制的必要性。 社保基金是在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基础上进行筹集、运营、发放的,因此,要研究社保基金,首先要明确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社保基金的性质和特点。(一)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而诞生的济贫法可以说是社会保障法规的鼻祖,19世纪德国相继颁布的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作为规范用语首先出现于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案,而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世界范围内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l立、完整、成熟的体系,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成为人类在20世纪得以完善的重要的文明制度之一。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具有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等重要功能,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在20世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先后经历了社会保障制度由产生、发展、兴盛,再到危机、调整和改革的历程。日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作为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乃至文明标志的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并不断增进福利的社会制度。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都由若干具有共同社会目标、促进社会稳定的项目所构成,并组成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如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就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退伍军人补助、老人医疗服务、教育和住房六个部分组成,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刹一会补助(住房、儿童、食品和高龄人)、社会救助(低收入者、贫穷老人和失业者)、保健服务和社会服务五部分组成;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国家救济、社会福利和义务教育四个部分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根据宪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基本功能主要是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张左己,2002)。社会保障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分类1、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保障社会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法律的强制规定下,向劳动者及其雇主强制筹集,供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使用的专项基金,是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专门用途的经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为社会保险参加者及其家庭成员克服社会风险提供物质的帮助。 中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个方面的基金,通过劳动者与其雇主共同缴纳社会保险税(费)的方式形成基金,国家在税收、利率、财政上进行资助,并主要通过货币方式提供各类险种的社会保险。与依靠公共财政负担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相比,社会保险费由雇主与被保险者共同负担,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制实施,收入的稳定性高。一般税收受经济形势影响很大,其使用途径和分配也往往受到政府政治决策左右。社会保险费使用按比例征收方式,专款专用,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同时,社会保险费按比例征收的方式,容易进行个别调整。由于参保对象个人缴费,有些项目(如医疗保险)还需要额外承担部分费用,提高了人们的社会保险意识,体现出社会保险“权刊与义务”相对应的保险原则。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按比例分担社会保险费用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体部分,按照其筹资和管理的模式来分类,可以区分为现收现付(pay-as-you-go)制和个人账户基金(capital-funded individual account)制。由于个人账户基金制的融资部分地来自于参加者的交费,而由交费集中起来的基金又被用来投资,所以,在一个个人账户基金制的养老金计划中,参加者最后的养老金收益是根据个人以往的交费记录以及基金的投资回报而定的,在这一点上它和个人储蓄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样,在收益发放上,基金制计划也就没有统一比率或收入关联之类的选择。它只需要为参加者设立个人账户,如实地记录其交费以及应得的投资收益,最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将参加者在其个人账户上的积累及其回报发还给本人。这部分资金是可以投资的社保基金土体部分。中国被统称为“社保基金”的基金有三部分:其一是上述作为基本保险的社会保险基金;其二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其三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补充保障基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部分资金基本上都用于当期支付,即使有节余也会稳妥运营,例如购买国债等,不可能投入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可以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是个人账户中积累的部分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作为中央政府掌握的基金,是重要的财政储备,是稳定中长期国家财政状况、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从而保证各项改革开放措施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200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开始了进入社会保障基金的实质性的运作、实施阶段。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等。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部分省市和行业统筹部门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部门正在草拟企业年金投资的具体办法,未来这部分资金是可以期待进入资本市场的。按照世界银行(1998)推荐的“三支柱”体系,个人为了养老而进行的自愿储蓄也应属于老年保障的“第三支柱”,则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很快的商业性人寿保险也可视为“社保基金”的一部分,这部分资金己经由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投入资本市场运营。如果把存银行和买国债也作为广义的投资资本市场的话,所有类型的社保基金都可以投资资本市场。而从投资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社保基金”主要是指可进行投资的养老和医疗个人账户内的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以及由企业和个人缴费所形成的企业年金;如果定义更广泛一点,还可以包括个人为了养老、疾病而购买的商业性保险。国外不少文献将社会保障基金(social security funds)、社会保险基金(social insurance funds)和养老基金(pension funds)混合使用,均用“社保基金”来替代。鉴于此,如无特别说明,本文的“社保基金”含义也不再进行特别区分。2、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 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基金的不同性质、来源、用途等进行进一步的划分。3 第一,根据基金的不同用途,社会保障基金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优抚基金。其中各项又可进一步划分。社会保险基金可具体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社会福利基金又可分为老年人福利基金、妇女儿童福利基金、教育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社会救济基金包括救济贫困基金、救灾基金等。社会优抚基金则主要是军人保障基金。 第二,根据基金的不同筹资模式,社会保障基金可分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社会统筹基金主要针对统筹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进行横向调剂和风险分担,个人账户基金则主要体现了职工个人收入在一生的纵向调剂和风险分担.由于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大多实行基金积累制,在实践中,通常是按照基金是否有积累,派生出四种组合模式,一是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制,即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保险费,以支定收不留积累;二是个人账户储蓄基金制,即雇主、雇员单方或双方按比例缴费,记入个人账户长期积累增值;三是社会统筹部分基金积累制,即在社会统筹制度框架内建立部分基金积累,是一种过渡性模式;四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积累制,即第一和第二种方式的结合。 第三,按基金的所有权,社会保障基金可分为公共基金、个人基金和机构基金。公共基金为公共所有,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国际捐赠。个人基金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等缴记在个人账户中的专门用途的基金,如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 第四,按照基金的运营管理方式分类,社会保障基金包括财政性基金、市场信托基金、公共公积金等。从严格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具有积累性质的社会保障基金。在我国,社会保险中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以及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优抚基金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并不用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增值,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资金的收支过程看作是单一的财政过程,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指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的基金相比,它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三)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理论依据分析1、公共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公共经济学理论汪认为,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看不见的手”会指导定价的公司在提供相似的产品时按最低价格出售,以便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竞争的结果是每一个公司的要价(边际收入)会等于边际费用,这时,社会效率达到最大化。但是在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这种理想状态几乎无法出现。伴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及其扩张,市场机制的非理性行为放大,而垄断的出现导致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乃至寡头垄断市场的出现,从而产生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那些为取得有效的市场解决办法所需要的条件不存在,或者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相互抵触,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有效结果。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共产品和外在性产品的存在;二是不完全竞争,诸如自然垄断情况下的成本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增;三是不完全的信息;四是不确定性。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本身己无法纠正的缺陷,正如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指出的:“经济体系会自我改进的方法,现在也许已经没有人相信。不平衡发展、不均等、无意义和无规律的技术革新、环境的侵蚀,对个性的置之不顾、对政府拥有的权力、通货膨胀、行业间的缺乏协调这些都是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现实中的一部分。这些都不是小毛病,不是像机器中的一个畸形的齿轮那样,一经发现就可以纠正。它们在体系中己经根深蒂固。”7他认为只有国家干预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相互配合,社会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以下职能:一是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即针对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完善,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管理,通过财政等手段弥补市场的缺陷,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满是全社会成员的多方面需要。二是再分配职能。即针对市场缺陷造成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情况,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对收入与财富进行再分配,以增进公平,同时力争达到效率代价最小化。三是调节稳定职能。即针对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受到限制而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造成较大经济动荡,而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状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失业,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政府按一定价格供应社会保险,就是克服市场无效配置,用强制性手段于预资源配置,为公共利益而生产供给这样一种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作为再分配措施的一部分,以保证遇到各种生活障碍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能够从社会获得满是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来源,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 但是,与市场会出现失灵一样,政府一也会出现失灵。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导致浪费或不恰当的收入再分配,从而降低经济效率,或加剧不公平状态。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有限信息使政府干预的结果不可预测,难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政府于预失败;(2)政府对私人市场反映的控制能力有限;(3)决策程序的局限性,使政府的决策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而不能真实综合反映社会成员的社会偏好;(4)政策执行时,由于缺乏是够的控制而失灵;(5)政府决策滞后,使得政府计划难以快速跟踪不断变化的情况,产生负面影响;(6)信息不对称;(7)政府干预成本过高。因为政府是由一群管理成本很高的官僚机构运作的,所以必然会使交易成本上升;(8)官僚及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导致分配不公平。公共经济学认为,由于政府失灵在现实中的存在,因此,必须对政府干预进行制衡,通过监管以达到预定目标。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的实践表明,上述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中都存在,都可能会影响运作目标的实现。因此,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必须进行科学的监管,才能保证其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实现公共政策目标。2、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克罗凯特(A .Crockett,1997年)将金融体系的风险定义为“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金融机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资产负债结构恶化使得他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其产生的主要内因是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 马克思深刻论述了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假说,他认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瘤疾,而与经济危机同行的必是金融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周期一般分为萧条、复苏、繁荣和危机四个阶段。在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过程中,借贷资本和现实资本的积累并不总是一致的。在萧条阶段,生产萎缩,交易减少,物价下跌,商品库存增加,资金占用严重。另外,原用于生产和流通中的货币资本又被抽离出来,存入银行,使借贷资本的供给明显增加;同时由于经济萧条,企业开工不是,社会对借贷资本的需求不增反减。总体上表现出一方面是借贷资本的闲置与积累,另一方面是现实资本的萎缩与积累的停滞。在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环境开始好转,生产逐渐恢复,商业信用不断得到扩大,商品交易日趋频繁,社会财富得以极大丰富。在借贷资本积极扩大的同时,现实资本也随经济的繁荣而增加。总体表现为借贷资本的相对充裕是和现实资本的扩大结合在一起的。当再生产周期到了危机阶段,大部分企业因经济环境恶化而陷入困境,商品滞销,货币资本沉淀在商品生产阶段而不能回流,进而形成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极度萎缩,货币支付链条断裂,某些银行信用机构因大量出现坏帐而倒闭,产生连锁反应,引发金融危机。马克思认为,在产业周期进入第四阶段危机阶段之前,表面的景气往往是由信用的膨胀来维持的。此时,社会对借贷资本有极强的需求,即使提高利率水平,也不能限制信用的扩张,反而会发生信用的过度膨胀,这也就是危机来临的前兆。马克思还指出,在经济繁荣阶段,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随手可得,很多企业利用过度举债的方式来扩大生产活动,从而使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由于利润的增长刺激了人们投资的欲望,同时,企业业绩的上升,也使得有价证券行市看涨,于是部分游离出来的借贷资本会流向证券市场,进而加大了证券市场的泡沫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用的膨胀会超过生产的增长,最后是经济危机前夜的到来,金融危机也就相伴而行。在经济进入危机阶段,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萎缩,信用收缩,过去正常的支付途径中断,大批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因债务间题而倒闭,伴随着商品的跌价、生产的缩减,部分旧债被强行清偿,新债减少或不发生,这就使信用规模被压缩,以和生产规模达成某种程度的协调,这种缩减信贷规模使之与生产发展取得某种适应的动荡过程就是金融危机。 经济学家明斯基(Minsky)认为,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和脆弱的特征,且易于动荡和爆发危机。金融市场动荡是由变换引起的,所谓变换(Displacement)是指引起宏观经济体系动荡的所有因素。导致每次金融动荡的变换形态可能各不相同,但只要它们形成是够大的影响,就可在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通过提供获利机会来改变该部门的经济前景。变换可以给一些新的领域或旧的领域带来投资机会,而使另外的一些无利可图的领域被遗弃。一旦某领域出现新的机会,市场主体都会争先恐后地加以利用,纷纷涌向这一领域。因此,泡沫成分的扩大与经济的表面繁荣就随之而来。经济中存在泡沫成分的领域又因银行信贷的膨胀性流入,使其投机色彩更加浓重。人们都想一夜暴富,昔日的投资理性就不复存在,有钱的将资本全部押上,没钱的举债也要投入,危机也就默默酝酿,这就是过度投机现象。后来,金德尔伯格沿此思路发展,提出投机疯狂(Manias )恐慌(Panics )崩溃(Crashes)模型,并以此解释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克鲁格曼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在70年代末就货币金融危机,提出“投机性冲击”(Speculative attack)的第一代模型。它表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主要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会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因无法维持而崩溃,特别是长期巨额财政赤字的存在和货币信贷的持续扩张对固定汇率制度威胁最大。但是,第一代“投机性冲击”模型并不能对所有的货币危机给予合理的解释。为此,人们对早期模型进行不同方面的修正.于是有了第二代“投机性冲击”模型。第二代模型认为投机性冲击是不可完全预期的,外汇投机商和一国货币当局之间的博弈导致了投机发生时间的多重均衡性。实际上货币当局决定用多少储备去维护固定汇率制以及投机商对一国政府储备底线的估计便成为投机性冲击何时发生的关键因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克鲁格曼认为,第一代和第一代“投机性冲击”模型均不能解释危机爆发的原因,需要用新的基于企业过度举债的理论来解释。克鲁格曼等人指出,亚洲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恶化和经济政策的不协调。主要是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短期外债增加、信用的过度扩张、错误的投资政策、实际汇率的高估和金融领域脆弱性的增加等,而这些恶化的经济变量又是政府的失误造成的,如盯住汇率制、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过度追求高增长和金融监管不力等。金融危机爆发的机制是:政策不协调(追求过高增长率、盯住汇率制等) 本币汇率高估 经常项目赤字 大量短期外资进入 外部冲击升(外资抽逃) 本币贬值 危机爆发。现代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理论表明,金融体系存在内在不稳定性和伴生着巨大风险性,它可能由多种因素激发成危机。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金融困境,就可能很快演变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然后波及整个经济。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出现风险,就会通过债权债务链条,迅速、剧烈地扩展到相关的地区和国家,乃至传播到全世界范围。鉴于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为了控制金融风险,防范和克服金融危机,政府有关监管机构必须强化金融监管,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方法,增强金融主体行为的理性,降低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防范和减少金融体系风险的产生与积累,通过监管改变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社会保险基金是以金融资产的状态存在和运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必须遵循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原则。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险基金是为未来支付社会保险金而筹集的,在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等特殊事件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生活保障。因此,必须切实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但同时金融体系又存在内在的风险性与脆弱性。从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过程来看,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必须通过营运实现保值增值,但是金融资产的各种品种都存在价格极易波动的特点,都受利率、汇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贬值甚至损失;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委托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运作,而金融机构本身又是高负债高风险经营,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面临大的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时,它们不仅会因自身经营不善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也会因其他金融机构的倒闭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受波及,被动地陷入困境。这就产生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的内在要求,与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内在风险性和脆弱性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3、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授予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史宾斯和斯蒂格利茨,以表彰他们提出了当买方和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而为现代信息经济学做出的奠基性贡献。 信急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买方和卖力一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传统经济学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的调整使得供给等干需求,即可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发现,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所拥有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仅仅通过价格的调整有时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而导致相反的结果。市场的运作可能是无效率的,甚至出现“逆向选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对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必须进行各种调整,包括通过加强监管,使不具备信息的一方能有效地“筛选”有信息的一方,通过强化监管,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道德风险等。社会保险基金在其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亦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偏离公共目标。第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阶段,参保企业往往比社会保险机构更清楚本企业用工的数量、工资水平、工人被辞退的平均时间长短和比例等。遵守法规的企业愿意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金,而不遵守法规的企业则可能隐瞒用工人数、工资水平等信息,按大大低于实际应纳数额缴纳保险费,这就使得征收的保险金不能够满是支付的需要为了解决收不抵支的问题,社会保险机构不得不提高统筹费率。结果是遵守法规的企业或因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而退出市场,或者为了生存仿效不守法企业避缴社会保险费;而不守法企业因尝到甜头,在高统筹费率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各种手法避缴,最终导致市场上只剩下逃避社会保险金征缴的企业,避缴率不断上升,陷入恶性循环。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阶段,社会保险机构必须选择相关的金融机构,将社会保险基金委托其营运,并确定相应的收益率。在选择时,社会保险机构只知道在全部金融机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能完全履约的机构,会形成一定的损失,但对每个金融机构本身的竞争实力、盈利与抗风险能力等信息都难以确切掌握。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险机构需要提出一个较高的收益率,以抵消损失的风险。面对较高的合同收益率,稳健经营、风险较低的金融机构可能退出竞争,而高风险经营的金融机构却乐意接受,因为他们进行高风险投资如果成功就能得到较高的盈利;而一旦投资失效,就宣告破产而避债这样就产生“逆向选择”,即招标市场上有可能只剩下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导致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的整体风险上升。第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保险基金营运中的道德风险社会保险基金从征集到支付,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从委托经营到收回全部本息,都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营运过程中,社会保险的购买者(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委托人(社会保险机构),难以完全观察营运者的行为,同时对于始终处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换形态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具体资产组合的瞬时价值,难以准确估值和完全证实。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条件下,社会保险基金经营的被委托人由于隐蔽行为被暴露的概率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进行徇私舞弊、欺诈,挪用、侵吞社会保险基金以饱私囊,或者用虚假的财务状况隐瞒营运中社会保险基金的贬值、损失与风险,使社会保险基金有可能形成巨大损失。第三,信息不对称产生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风险。社会保险基金在经营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投向资本市场,购买流通股票。企业经营者比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竞争能力和未来投资项目的成功率、盈利能力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些实际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比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动力通过增加成本支出来制造虚假信息,形成企业高盈利的虚泛景象,从而使这些企业的价值被股票市场高估,造成这些股票高成长、高回报的假象,更加吸引投资者购买。由于购买这些股票的资金供给量增加而可供购买的股票有限,从而更加造成这些股票价值的高估,信息失真进一步加剧。在监管不完善的股票市场,操纵股票、进行投机的庄家更乐于与这样的企业合作。由于他们掌握更多的不对称信息,所以他们往往在其他信息不明晰的投资者还在涌入、股票升值到其有高额获利时,悄悄抛出手中持有的大量低价位购入的股票。当庄家所持股票大量出货后,就导致股票价格突然下跌,造成市场恐慌,相应股票价格从高估逆转为低估,给不掌握信息的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这是社会保险基金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极易遭受的投资风险。综上所述,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保险基金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造成损失的概率很高,要克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就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通过监管强化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经营的透明度;通过监管减少败德行为,增强社会保险基金营运主体的理性行为;通过监管完善制度设计,控制和减少“逆向选择”,从而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高效地经营。4、边际分析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边际经济理论指出,任何产品的产出都需要多种要素的组合投入。将其他投入固定不变,仅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将会使该产品的产量增加。边际经济理论将一个单位的某一要素新增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将与之对应的该产品新增加的产量称为边际产量,而由其所带来的新增加收益称为边际收益。当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仅仅不断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时,由于增加的该要素的投入所能作用的其他要素越来越少,因此,产品的边际产量会下降,相应的边际收益也会下降。边际经济理论认为这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一条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并称之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经济理论认为,当某一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该产品的产量及收益达到最大化,实现均衡状态。这时如再增加该要素的投入,将使总收益减少,造成要素的浪费。 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将会使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增加安全度和盈利性,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综合收益。但是监管本身不是无偿的,需要较大的监管成本。因此,在构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体系时,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当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边际成本与由之产生的边际社会收益相等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就达到最佳状态。这将是我们设计和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休系,确定监管的边界,所必须遵循的一个经济原则。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构成与监管体系及其评价(一)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1、有关历史回顾 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三种基本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实践,部分积累制被逐渐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它是当前许多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1993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现收现付制。1993年以后,我国开始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1997年,国务院5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6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除预留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家债券,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2000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随后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属国务院领导。200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拓宽到了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同时,规定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正式进入证券市场。2004年10月24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又选定了第二批的3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家证券公司签订了授权委托协议。2009年社保基金还抓住中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机遇,加大了直接股权投资的比例,开展了对国开行、农行、大唐控股等项目的直接股权投资;完成了对中信绵阳基金的投资。社保基金积极稳妥开展境外股票投资。在绝大多数国际投资机构尚在观望的去年一季度,社保基金率先做出增仓决定,新增境外股票投资取得了53.26%的投资收益。截至2009年底,固定收益产品投资占全部基金的比例,从年初的56.28%下降到40.67%;对境内外股票投资占比从年初的21.98%上升到32.45%;对实业投资占比从年初的14.57%上升到20.54%;对现金等投资占比从年初的7.17%下降到6.34%。2、我国社保基金组成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包括四个部分: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它是通过国有股减持、财政拨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而建立的。如上文所说,这部分资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可以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也可以委托投资,即通过投资管理人运作,并对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二、省级统筹基金。它是从1993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行业统筹向地方统筹转变中城镇企业缴纳保险费的集中。三、个人账户基金。它也是1993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主要由职工个人缴费而积累起来的。这部分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制,主要用于职工本人退休后使用。这部分资金的管理模式与第二部分资金相同,即由省级社保机构管理,投资渠道限定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它也是从1993年后由各企业依据自愿原则在基本保险费外为职工缴纳的保险费的积累。这部分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制,从2004年5月1日起,这部分资金实行个人账户方式管理,投资渠道也已经放开。(二)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问题由于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基金缺口问题,二是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三是挪用问题。基金缺口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实”个人账户问题,实际上是指1993年后统筹制度建立时,已经退休的职工(老人)的退休金和在职职工(中年人)在旧制度下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权益。关于这部分制度转型成本的规模,2002年曾经有人估算其动态总规模大约为20000亿元。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研究,当前中国社保账户缺口很大,2009年已经达到了800亿元,估计现在可能超过1000亿元。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主要是指省级统筹部分。目前,社会保险基金中省级统筹部分有16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由于由地方社保部门管理,其投资运用出现了很大问题,无法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除此以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也十分突出,入市运作增大了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1)基金管理透明度低,缺乏监督。由于内控相对薄弱,出现违规挤占挪用和使用方向不当的行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部分社保基金,被投入到实物经济中,从事基建、房地产和其他一些直接投资项目,部分被横向拆借或委托放贷,导致基金流失。 (2)基金在运营方面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基金投资渠道狭窄,只能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虽然现在已经允许社保基金人市投资证券,但比例很低。随着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的一再下滑,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功能越来越差。(3)基金的运作尚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市场体系。基金的运作和管理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而社保基金的市场化管理,需要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机构来实施,如基金市场营运机构、基金托管机构和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这方面还处于需要完善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和相关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基金在监管和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社保基金有关利率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基金收益的隐性损失。财政部、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财社字19986号文规定,经办机构的收入户、支出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指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明确规定:当年筹集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三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三年期零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然而,实际工作中,金融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严格执行社保基金有关的计息规定,经办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了维护基金合法增值收益的权利。经萧县审计人员认真核算,稽核出2006-2008年度各商业银行少计养老保险基金利息185.66万元,减少了养老基金收益。 5二是社保基金结余管理没有实现增值最大化,造成基金收益的隐性损失。1999年社保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大部分基金缴存到财政专户,经办机构认为基金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事,放弃了对结余基金管理的主动性,致使财政专户的大量的结余基金没有及时购买国债或转存定期存款。据统计,全国社保基金2009年固定收益产品投资占全部基金的比例,从年初的56.28%下降到40.67%;对境内外股票投资占比从年初的21.98%上升到32.45%;对实业投资占比从年初的14.57%上升到20.54%;对现金等投资占比从年初的7.17%下降到6.34%。4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结余基金除预留1-2个月费用外全部转存定期和购买国债的现行增值要求。三是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基金提前确认收入,造成基金收益的隐性损失。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是在实际征缴过程中,有个别经办机构受理了企业以银行承兑汇票形式缴纳的保险金,并且汇票不到期就作了保险金收入的账务处理,虚增了当期基金收入,造成了个人账户计息收入的隐性损失。四是挤占挪用基金,造成基金隐性损失。近年来,大的违纪违规挤占挪用基金的情况很少发生,但与保险业务有关的费用支出挤占基金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与保险业务有关的银行手续费、票据工本费从基金中列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费用等从基金中暂付,虽然这些费用大部分在一定期限内都能归还基金,但客观上造成了基金的收益损失。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物质基础和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基金在实践中是先收后支的,客观上表现为消费性的社会后备基金,但绝不能因此简单地把社会保障基金归为消费基金。与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基金不同,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基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