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452167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273994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9452167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329452167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329452167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 论根据长期以来形成的认同,经济学有两大区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词都来自希腊语,前者是从小的方面看;后者则是从大的方面看。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宏观经济学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分析不同经济活动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总体经济表现的影响,分析国民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的决定机制;探讨总量波动的原因等,从而可以把宏观经济学定义为研究总量运行的经济理论体系。学习宏观经济学,分析宏观经济运行,首先应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确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一些相关的重要概念;其次,应该熟悉和把握宏观经济流量循环的模型;最后,能够在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宏观经济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章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概括论述,并以此作为全书逐步进入宏观经济神秘殿堂的导引。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有很多杰出的经济学家诸如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等,他们在其研究的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具体理论。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称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善时期这一时期是指从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即从19291933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两个剑桥之争”。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3.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那么,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诸如滞胀等许多新问题,使得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开始走下神坛,并且引发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学家重新认识和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其中包括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蒙代尔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当然,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为了保持其曾经有过的统治地位,也在继续修改自己的理论,并吸收了其他非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这就是一般所称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曼丘、罗默等一批年轻的美国教授经济学家们,力主宏微合流,同时试图把现代主流经济学和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整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使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又到了一个重要的分化期。二、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宏观经济学形成和产生以来,根据其研究的方法和重点问题,以及其力求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主张采用的政策措施,大致上经历了四次比较重大的变革。这四次变革是:1.凯恩斯革命这是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和谐的,完全竞争的,充分就业的经济,依靠市场机制的完善性,自发性调节经济运行。如萨伊提出著名的“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场浩大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萨伊神话,使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遭到了重创。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凯恩斯不但放弃了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改从总量和宏观的视角研究经济,而且承认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失业,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的原因,并且明确认为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惟一的方法只能是用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代替古典经济学的放任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了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完成了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革命。这次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在西方经济学史上也被看做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或革命。2.货币主义革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弗里德曼就打着对抗“凯恩斯革命”的旗帜,提出所谓“现代货币数量论”,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抨击凯恩斯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造成滞胀,并主张自由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但是,弗里德曼的理论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对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综合学派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并且日趋严重,货币主义理论才开始流行起来。特别是英国撒切尔夫人在当时决定采用货币主义理论在英国进行实践,使货币主义革命进入高潮,形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变革。3.供给学派的理论有“白宫学派”雅号的供给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在60年代中期,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蒙代尔所提出的不同汇率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以及最佳货币区理论就已经成型了。供给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有:恢复萨伊定律,主张由供给来调节需求;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从而刺激经济活动;放松政府的干预和限制,加强市场调节作用等等。4.理性预期学派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滞胀现象的加剧,作为主流学派的新古典综合理论开始受到其他学派的抨击与非难,理性预期理论开始应运而生。虽然该学派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但其所倡导的革命对经济学界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以卢卡斯为代表人物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作出合乎理性的预期指导自己的行为,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据此提出:政府干预经济无论是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都是无效的。应该发挥预期在模型中所起的作用,加强理性预期,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特别是2002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预期和实证的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更是充分肯定了更改预期学派理论的革命性作用。三、宏观经济学流派之争宏观经济学自产生以来,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并且能够“各领风骚数十年”。特别是由于美国在现代宏观经济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宏观经济学中的两大流派之争尤为突出,并且被形象地说成是海水边与湖水边的经济学家之争,海水边经济学家主要指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这几所学校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湖水边的经济学家主要是指在芝加哥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这两所学校位于五大湖沿岸。这两派经济学家在分析长期中的宏观经济问题时并没有重大分岐,都认为长期中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决定的生产率提高;长期中的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多少。他们的分岐主要在短期宏观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不完善的,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例如,当劳动需求减少时,工资不能迅速下降,这时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就有失业。在物品市场上,由于价格粘性,物品的供给不一定总等于需求。例如,当物品需求减少时,价格不能迅速下降。这时物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就出现衰退。在资本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信贷配给,这时利率也无法使资本市场总保持均衡。这种短期中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引起经济周期波动与失业,因此,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必须用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简言之,新凯恩斯主义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完善而及时的。因此,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他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市场出清。具体来说,在劳动市场上工资是有伸缩性的,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动,使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同样,在资本市场上利率的调整使资本市场均衡。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方法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而不是政府的干预。简言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就是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这两个学派争论的历史,也正是这种争论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的发展。这两派有对产也有一致,有争论也有互相吸收。无论他们的观点如何,都会深化我们对宏观经济的认识,改善经济政策。海水之中有湖水,湖水之中亦有海水,从分歧到融合,变排斥为包容,构成了当前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鲜明特点。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区域,并且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宏观经济学涉及到经济总量的活动,包括总产生和收入,总就业和失业,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微观经济学”共同构成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注重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如何作出各自的最优选择,以及如何协调他们的选择(通过市场或通过等级制度),强调的是个别经济主体(家庭、厂商和政府机构)的活动是如何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整体的,较为狭窄地集中于特殊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上,诸如鸡蛋或饼干的数量和价格,并对某些资源的配置问题加以讨论。宏观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的同类活动归类为一个总量范畴(如把所有家庭的消费加总为总消费),把另一些活动归类为加一个总量范畴,研究所有经济主体的这一类活动总量与另一类活动总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整体经济表现的影响。因此,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不在于研究对象的范畴大小与层次高低,而在于对整体经济活动内部联系的不同划分与把握。比如说,在各种经济部门中有100万人失业,肯定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鸡蛋价格提高或者下降,这是微观经济学的问题。不过,包括鸡蛋在内,如果每一种商品的平均价格都出现提高或者下降,那就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了。特别地,创造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术语,是为了对两者进行区分,使宏观经济学能够区别于微观经济学。但是,如果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完全隔离开来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要解释经济波动现象,必须观察和了解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劳动市场和工业组织、金融金融市场的作用以至政府机构,从而需要借助于微观经济学。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只有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学,才可能是好的宏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自从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就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痼疾。因此,有关经济周期及其波动就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所以,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基本问题,例如总产出、总需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政府治理(宏观经济政策)等等,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目标方面来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两个方面:1.实现充分就业这是从凯恩斯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所说的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每个居民都能够就业,或那些愿意求职的人百分之百都能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往往这样定义充分就业,即把某一水平的失业确定为“正常”的失业(可接受的或意愿的失业)。现时人们把5%6%的失业水平看作是正常的失业水平,人们仅仅关心超过该失业数量的失业。这就是说,充分就业也就是社会容许有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失业的就业。按照这一定义,一个经济,当愿意工作的人有94%95%就业的时候,就可以视为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经济学家人过去一直认为,5%6%的失业率是可以容忍和接受的,从而94%95%的就业率就可以看做是正常的就业率,并且可以用作衡量充分就业的标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失业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也就使衡量充分就业的正常失业率随之提高。以美国为例,其50年代的失业率为4.5%,70年代为6.1%,80年代为6.3%,90年代前期则为6.6%。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的政府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其基本的政策目标。2.保持物价稳定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个别商品的价格,还是平均价格水平,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或者下降。但近年来,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是价格指数的变化,一个价格指数指衡量某一年相对于某一基年的价格水平。众所周知的价格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CPI),又被称之为“生活成本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就是衡量人们每年在市场中所选择的一揽子消费品的价值。消费价格指数逐年的百分比变动就是通货膨胀率。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8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率相当高,使得人们日益认识到许多经济问题是由于过高的通货膨胀率而引起的,特别是当通货膨胀率不可预料的时候更是如此。而20世纪80年代晚期出现的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担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消除过高或者过低的通货膨胀率,维持物价稳定,便不但成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从研究的具体问题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总产出既然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它必然要分析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有关的或一国的总产出或经济资源利用情况有关的最基本的总量: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以及相应的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动。因此对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就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在些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解释整体经济中的其他各种问题。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当然,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价格水平不是单个产品或单个要素的价格,而是一国物价的总水平。物价水平为什么总是在变动?为什么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始终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但人们仍不喜欢通胀,它到底造成了什么危害?无论如何,价格水平大幅度提高即通货膨胀对经济非常有豁。因此,探讨通货膨胀的性质、种类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3.失业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西方世界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高达4 000多万,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而传统的经济理论由于坚持市场经济运行是和谐的,市场可以完全出清而根本无法解释经济运行中的客观事实。凯恩斯对经济大萧条的分析及其就业理论的产生革新了经济学,失业成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失业率也就成为反映要素市场和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经济指标。因此,研究失业的性质、特征、分类、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4.政府治理(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宏观经济理论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即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的总和,具体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各种经济政策的协调等。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极其复杂的学科。这一方面是由于该学科至今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理论内容充满了存有争议的问题和观点;另一方面是由于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研究角度被不断地引入该学科,在宏观经济学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表达方式。所以,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注意并把握其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总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变动规律等进行的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投资额、消费额、进出口额、物价总水平等问题的分析是总量分析。用总量分析方法分析问题时,着重于大的经济趋势和动向,整体的经济反映和效果,而不必过分关注具体的、个别的问题或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中总量分析方法最典型的运用,是其在研究总体经济表现时所采用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从图形上看(图1.1),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需求(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们的交点E同时决定了一个均衡产量水平(Y*)和一个均衡物价水平(P*)。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线。图1.1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宏观经济学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它包括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是均衡分析方法。但是,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均衡是相对的,而非均衡则是绝对的,这在宏观经济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现实生活中更多存在的是非均衡状态,即价格偏离均衡状态。一般来说,非均衡分析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等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方法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可以看出,非均衡分析是对均衡分析的一种深化和发展。正因为如此,非均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也日益受到重视。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在经济学分析中,实证分析关注事实,并避免价值判断,试图建立对经济行为的科学描述。实证分析研究和说明的是经济事实上是怎样的,或者说“是什么”的问题。显然,实证分析完全以事实为基础,对于宏观经济学最终分析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十分重要。与此相反,规范分析与价值判断相关。它研究经济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为了达到这样,应该采取何种政策行为,意在说明“应该是什么”,或者强调“应该做什么”。规范分析法有时也会隐含着对某些特定经济政策的支持,但一般情况下,它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做出。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中都是必要的,并且相互补充。但是,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其主要内容的大部分都是实证经济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实证分析可以在经济学中能够替代规范分析,相反,不管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同样都还需要规范分析,这是因为实证分析中也无法完全回避价值判断。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研究变量在同一时期内的相互关系,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初步的从而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它是说明短期经济运行情况,不能说明经济运行的变化过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利用静态分析方法,可以使我们初步地掌握经济现象运动的规律,为深入经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较静态分析是从静态分析发展而来的,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规律,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长期分析,说明长期经济情况并能解释经济运行过程及变化动因。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问题的分析都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换句话来说,静态分析考虑一定时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虑各种变量之间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也有一定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它为动态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便于准确分析经济运行规律,而动态分析则是静态分析的发展和延伸。一般来说,先进行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存在的有关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的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同时使用并相互支撑。过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比较侧重于流量分析,但是,当前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强调彩用存量分析方法,使之流量分析并重,并且着手用统计学来解决存量统计中的问题。6.经济模型方法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中,建立和运用经济模型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分析方法。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层次上所用的方法当中充满了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表达的严密性与完善性是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一般来说,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模型的建立,经济模型有效性的理论检验和经验检验,经济模型的运用。其步骤大致是:第一,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选择已有的经济分析模型或者建立的新的经济分析模型;第三,以该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以期得出其是否可用的初步绪论;第四,由该模型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第五,以现实数据进行必要的计量检验和分析;第六,决定其分析结论是否正确,并对其进行完善性补充和修改。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概念为了便于宏观经济研究的顺利进行,统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模型,需要了解和熟悉几个贯穿于整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1.三大市场宏观经济学关心的不是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局部市场的运行情况,而是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现实经济中有很多市场,而宏观经济运行相关的市场可在理论上抽象为三大市场,即产品市场、即产品市场、金融(或货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包括了所有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商品是指有形的产品,例如:汽车、房屋、啤酒、公路等;劳务是指无形的服务,例如:医疗、警务、防务、理发、律师工作等等。在产品市场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以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金融市场包括了全部金融资产的交易,如货币、债券、股票等。所有的金融资产交易分为两部分,一是短期债券交易,发生在货币市场,二是长期债券交易,发生在资本市场。二者的界限以一年为期限,一般债券和短期货款一年到期要归还。无论短期或长期,金融交易的目的是需要货币,所以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由于金融交易大量发生在短期债券市场,所以,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往往是短期债券交易市场。要素市场包括了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交易。任何产品的生产至少需要三种要素中的一种,这三种要素即微观经济学中已经提出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宏观经济学要逐次考察和研究这三大市场,目的是建立这三个市场的宏观经济均衡模型。这三大市场自动均衡机制将决定产品市场的一般价格和总产量、货币市场的一般利率、要素市场的要素成本和数量。发生在这三大市场运行中的总量的不断变动,将促使三大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2.四大部门从宏观角度看,国内市场得以推动三大市场供求运行的参与者是企业、家庭和政府。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活动已经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一国的经济必然要越出国界向国外扩张,从而使经济活动存在着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活动之分,并进而形成了与国内总量运行紧密相关的国外部门。这样,宏观经济学就常常把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部门作为参与宏观总量运行的四大部门。企业和家庭同属私人部门。企业部门是指所有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总和;家庭部门是指生产要素占有者的总和,也是所有消费者的总和。3.宏观经济变量建立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不外是建立某种经济模型,通过已知变量与未知变量得函数关系以解释、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经济发展。变量是大小可以变化的量,即可取不同数值的量。如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国民收入、一般价格、储蓄、投资等都是宏观经济变量。经济模型有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两种。外生变量是由经济模型之外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类变量,其值被认为是已知的,是一个模型给出作为既定的变量。内生变量则是由经济模型自身内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类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解释的变量。变量与常数组合在一起(如5P)时,其常数5称为该变量的系数,它可以是符号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故在模型中可用符号a、b、c来表示已知常数。这些符号本应表示已知常数,但因没有具体指定它的数值,实际上可以任意取值。简言之,它是一个可变的常数,叫参数常数,简称参数。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之外 ,并作为模型的投入;而内生变量是在模型之内决定并作为模型的产出。外生变量的变动会影响内生变量,并通过内生变量的变动而起作用。回忆需求函数模型,把解释需求问题的相关因素,如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作为模型的外生变量;把价格和需求量作为模型的主要关系变量。消费者需求行为受需求函数模型的需求规律制约,但外生变量的变动又会影响整体需求函数的变动,从而使市场供求运行发生变动。4.存量和流量经济变量还可以区分两类:一类是存量,另一类是流量,二者都是一定时间内可大可小的数量。存量是指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比如,任一既定时刻的机器、厂房的数量;任一既定时刻的总就业人数;任一既定时刻的货币数量,等等。流量是只能按一定时期测算的量。比如:工资是指月工资、周工资或小时工资;国民收入是指一年、一季或某月的国民收入;再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政府支出等都表示某一时期内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有些流量兼有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储蓄和储蓄额、投资和投资额、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等。有些流量如进口、工资、税收等虽然没有对应存量,但可直接影响其他存量的大小。进口流量可影响国内的资本存量,进而影响购买住宅建筑的存量等。流量来自存量,但又归入存量之中。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又计入国民财富之中。存量只能经过流量发生变化,而流量的大小又会受存量变动的影响。资本存量因投资流量增加而增加,投资流量也依赖于资本存量的大小。尽管流量会受存量变动的影响,但在短期内可将资本存量假设为近似不变,存量对流量不具有影响。初级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是研究短期各个流量间的关系,即其中每一流量在任一时期内的大小,都只由其他流量的大小来决定。如消费函数中,消费支出流量是由收入流量决定的,而收入流量又等于消费支出加投资支出流量。在宏观经济分析的所有流量当中,最重要的流量是国民收入。因为它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最重要的总量指标。这样,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国民收入的上下波动是由什么决定的(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若干年时间内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实质是经济增长问题)又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问题构成了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宏观经济学从国民收入循环与核算的分析开始。宏观经济学就是在三大市场和四大部门组成的宏观经济结构中,研究各个经济总量的决定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显然,在各个经济总量中,最重要的是国民收入,因为它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流量,能够把三大市场和四大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节 循环流量模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可以把经济活动归纳为一个循环流量的体系。最简单的循环流量模型是由企业和家庭两个部门构成,也就是收入与消费支出相等的两部门模型。两部门模型的分析虽然简单,但却是全部循环流量模型分析的基础,并且是更为复杂的经济分析的起点。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假定国民经济只有企业和居民家庭两大经济主体,这样,就构成了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进而再加入政府,导出三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最后再引入国外部门,以得到一个比较接近现实的四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是指在经济体系中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而且部门内部不发生交换活动。当然,这是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完全市场经济中这一假设情况下,假定家庭拥有全部资源,而企业生产全部产品和劳务,相应地便有两种市场;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在资源市场上,生产资源的拥有者家庭,把其生产资源出卖给生产者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商品和劳务),企业把其生产的产品出卖给家庭。这样,便形成了如图1.2所示的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两个部门循环流量模型。图1.2 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显然,简单的两个部门循环模型表明:其一,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发生联系。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提供劳动、土地、资本这些生产要素,企业部门向家庭部门支付使用生产要素的报酬。其二,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通过产品市场发生联系。企业部门向产品市场提供产品,家庭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进行消费支出,家庭部门将其总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支出。其三,在这个循环中,只要家庭部门把他们因提供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企业部门生产的消费品和劳务如果用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用C表示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收入,则上述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C=Y=C但是,在现实经济中,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在图1.2的循环流量图中,增加两个经济活动储蓄和投资,该循环流量图形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储蓄和投资相等是在出现储蓄的情况下,使循环流量过程得以正常持续下去的条件。于是,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又变为图1.3所表示的情况。图1.3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图1.3与图1.2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储蓄和投资两个新的变量和信用市场(金融机构),在这里,储蓄是漏出量,即循环流量中减少的量;投资是注入量,即增加到循环流量中的量。只有漏出量等于注入量,才能使循环流量维持平衡或稳定。否则,就将出现失衡。如果用S表示储蓄,I表示投资,则有:C+I=Y=C+S或:I=S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循环是假设没有政府干预的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得出的结果,但是,由于微观主体的趋利动机和市场失灵现象的实际存在,市场并不可能完全出清,完全的两部门经济循环也不可能真正成立,因此,p0就需要引进政府作为新的市场说体,考虑市场失灵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活动及其循环模型。这种考察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活动及其循环模型,在宏观经济学里就被称为三部门经济模型,并且重点考察政府的活动及其支出对循环流量的影响。而当我们把政府(政府部门)作为经济主体加进循环流量模型,形成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后,这一模型就更为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和组织经济的行为主要是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体现,因此,有关三部门经济循环的模型就可以用图1.4来加以表示。图1.4 三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在图1.4的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模型中,若政府支出大于税收,则为赤字财政,它必须在信用市场上借款用以弥补支出超过税收而成的赤字。为此政府就将同企业进行争夺家庭储蓄的竞争;若政府税收大于政府支出(对政府工人工资的支付和对商品、劳务、的购买),便形成了财政盈余;而当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相等的时候,便为财政平衡。如果用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支出,则有:C+S+T=C+I+G或:S+T=I+G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必然会友 越出国界,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国家更是必定要与其他国家发生经济联系,这样,封闭经济分析的宏观经济理论就必须转向开放的宏观经济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可以把所有与本国发生的经济联系归结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国外部门”(出口部门),使之作为相应的经济主体,从而构成更为完整的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模型。在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模型中,国外部门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国外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其所需的商品和劳务,对国内而言,也就是进口。二是作为国外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者,购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对国内而言,也就是出口,进口吸纳了国内的收入,因而对整个循环过程的意义与储蓄、政府税收相同,也是经济漏出量;出口为国内带不了收入,因而对循环而言与投资、政府支出相同,是经济注入量。于是,四部门的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可以用图1.5表示。图1.5表明了国民经济四大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四部门经济中,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除了储蓄与投资,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的平衡关系之外,还要求同时考虑总出口与总进口之间的平衡关系,要求四个部门的收入总额等于其支出总额。图1.5四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如果用M表示进口,用X表示出口,上述的要求则为:C+S+T+M=C+I+G+X或:S+T+M=I+G+X第五节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出路一、中国宏观经济学业研究简介1979至1999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学实现范式转换,理论构架得以初步形成并获得创新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学基本上确定上其研究对象与分析角度,引入了非均衡概念、预期分析,形成了较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思想,甚至出现了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流派。一是以刘国光为供表的“宽松派”,在宏观调控的目标上,主张追求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形成一种“有限的买方市场”的宽松环境,为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与结构的优化创造条件;在政策取向上,主张“稳中求进”,反对以通货膨胀的手段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以吴敬琏为代表的“协调改革派”,认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必须协调配套,由于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和存在“市场失灵”,政府需要掌握各种宏观(总量)调节手段,集中必要的宏观决策权力;在政策取向上,协调改革派与“宽松派”相类似,主张采取偏坚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营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的良好环境。三是以厉以宁为代表的“非均衡派”,厉以宁以其“非均衡“理论为分析基础,在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上主张由市场机制进行基础性的第一次调节,政府进行事后的第二次调节,并且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政策取向上,则认为一定的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政府主要应通过需求管理政策优先触屏失业问题。纵观最近这2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宏观经济学成功地实现了范式的转换,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理论构架,将制度分析、结构分析等引入宏观分析,从而在使宏观经济学的“本土化”或建立中国宏观经济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还在实践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构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及出台宏观经济政策,为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中国宏观经济学还十分幼稚,尤其迫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一是为中国的通货紧缩提供理论解说,中国宏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研究相当深入,认识也比较一致,这就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但对通货鼓胀紧缩的研究就比较零散而肤浅,分歧也比较大。中国的经济实践迫切需要宏观经济学提出系统而深入的通货紧缩理论。二是要建立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迄今为止,中国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在一种封闭的观念下构建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整个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因而其宏观经济政策也失去了独立性,往往成为多国博弈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从多国博弈的高度,在开放的模型中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学。三是要构建一致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还不一致,也欠成熟,从而导致了这一领域的分歧多,简单重复劳动多,构建一个一致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既可以使我们能开展竞争性研究,加速知识积累,也可以使我们加强与西方经济学界的对话与交流。二、中国宏观经济学的出路也许我们会觉得,宏观经济政策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的事,其实,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对每一个人都影响深远。作为企业和投资者,你只有了解宏观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了解政策的影响和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经营与投资决策;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必然关心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收入有多少,物价变动对自己的财产和收入有什么影响,而这些正是宏现经济学研究的,这也算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意义吧!应该看到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类似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继续发生的可能已经不大了,但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问题又无时无刻都在困扰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因此,宏观经济学业研究的正是这些人们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它指导着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其正确或错误的时候,都较通常所认为的更具力量。事实上,这个世界是由少数别的什么东西统治着,那些自以为能免受任何知识分子影响的实干家常常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充分证明了研究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作为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突破了原来的计划经济的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经济效益。但同时给中国的经济学界留下了复杂的研究课题。中国是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移,具有它特定的环境。比如,当通货膨胀时,按西方宏观经济学家基本理论,政府应该采取提高利率、增加税收的措施来抑制消费,控制经济过热现象。然而,在利率与税收都不尽完善的中国,这样的措施并不能对控制通货膨胀产征有效的影响,中央政府能够采取的最具有效的经验措施是控制贷款指标。因为中国没有私人银行,商业银行改革也同时起步,控制银行贷款便能控制投资。但随着投资的渠道越来越趋向多元化,控制银行贷款已无法有效地控制社会总投资,经济继续过热,通货膨胀持续上涨,主要靠银行贷款来进行周转资金的国有企业包袱越来越重。而正是这些国有企业又承担着大量的劳动就业负担,它的暂时困难往往会使待业问题严重起来,并造成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步上升的非正常现象,并且也使西方宏观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失去了意义。更重要的是,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需求不足的状况,东南亚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现象。1997年以来,中国连续多次大幅度降低利息,希望能刺激消费和投资。但是,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强烈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发展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事刺激经济。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使用宏观经济学的工具发展经济,应该注意些什么?中国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应该向政府提供怎样的理论指导?因此,客观科学地看待西方宏观经济学,充分发挥西方宏观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已经是理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在对待西方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上,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特别注意宏观经济学理论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内容的明确性对于宏观经济理论,一方面要自成体系,逻辑内洽,更重要的是还要能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发展。并且西方的经验表明,理论最终都要归结为一定的政策主张,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借鉴和运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时候应当慎之又慎。我们在前文谈到“凯恩斯革命”是对古典理论的前提加以否定,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试图否定凯恩斯主义也是否定其部分前提和提出了新的前提假设,其实质在于以新在理论假说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直到更新的理论出现。我们认为这样恰好符合人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正是因为社会和自然的不断变化,不断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我们的认识也就不断加深,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而这一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地,我国借鉴和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因此,加以研究、学习和借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很长阶段,并且与我国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乃至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部分学者曾经照搬凯恩斯主义,鼓吹温和通货膨胀无害论,引入了许多新名词,却疏忽了要将不同类型的通胀内容严格定义清楚,彼此争论很热烈,用的是同一名词,说的却是不同内容。再如在我国能否运用“滞胀”这一范畴?这就需要在探讨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将其内涵严格定义清楚,西方是指在增长停滞甚至为负数的情况下,同时伴有通胀的情况,而我国却是9%以上的增长速度并伴有一定程度的通胀。两相比较,我国能否适用“滞胀”这一概念也就不言而喻了。2.借鉴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精华,系统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基础理论西方宏观理论学派林立,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学者现在更多注重对表面现象的“深入”研究,现在的西方经济理论注重研究涉及生产力的问题,但这种研究却舍掉了根本的经济主体“人”的差异,舍掉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差异,就不可能揭示本质,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这样给我们的启示是,西方的理论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更不可能搬过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方法上都有其先进性,我们应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理解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和优势,我们和研究了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上,都深入地探讨了许多本质的东西,再加上我国丰富、生动的实际材料,同时借鉴西方生产力研究的精华,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对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也不无裨益。总而言之,对于宠杂而又变化不定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为我国所用,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中汲取科学的东西,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并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不是简单地搬用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下面是赠送的excel操作练习 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Excel 2003部分)1. 公式和函数1.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0.xls;(2)利用函数计算每个人各阶段总成绩,并利用函数计算各阶段的平均成绩;(3)“平均成绩”行数字格式都为带一位小数(例如0.0)格式;(4)同名存盘。步骤:a) 文件在各阶段总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选择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出现对话框后,采用求和时的相同方法,完成操作选中平均成绩行,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点数字,在分类项下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b) 确定保存2.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3.xls;(2)根据工作表中给定数据,按“合计=交通费+住宿费+补助”公式计算“合计”数,并计算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数;(3)所有数字以单元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2位数表现(如:¥2,115.00格式);(4)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3.xls在合计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交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住宿费(同上)+补助(同上)”,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利用求和函数,参考1中的方法完成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选择文件中的所有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为“¥”,设置小数点后为2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3.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xls;(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计算“总成绩”列的数据。总成绩=一阶段成绩0.3+二阶段成绩0.3+三阶段成绩0.4;(3)“总成绩”列数据格式为小数点后2位小数(例:6.20);(4)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xls在总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一阶段成绩(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0.3+住宿费(同上)*0.3+补助(同上)*0.4”,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总成绩列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置小数点后为2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4.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xls;(2)计算“审定费”和“税后款”,“审定费=全书字数10003,税后款=审定费-审定费5%”;(3)利用菜单将“审定费”和“税后款”列格式设置为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1位(例¥1,280.0);(4)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xls在审定费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全书字数(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1000*3”,回车(其他的审定费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税后款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审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F3)-审定费*5%”,回车(其他的税后款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审定费及税后款列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设置小数点后为1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5.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8.xls;(2)利用函数计算“总成绩”,利用公式“平均成绩=总成绩3”来计算“平均成绩”;(3)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8.xls在总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平均成绩(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B3)/3”,回车(其他平均成绩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保存文件本题完成6.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xls;(2)利用公式计算每个项目的“合计”;(3)“合计”列数据的格式和其它数据的格式相同;(4)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xls在合计下的一个单元格,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利用格式刷将合计的列的数据格式刷成与其他数据格式相同的格式(使用格式刷的方法是,先选中合计列外的其他任意一个单元格,点格式刷,然后再点需要刷成该样格式的单元格即可)保存文件本题完成7.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xls;(2)计算出“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总额;(3)“净资产收益率”行以保留三位小数的百分数形式表现(如:32.310%);(4)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xls在净资产收益率下的一个单元格,输入“=净利润(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B3)/净资产总额”,回车(完成一个单元格后,可以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单元格的操作,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净资产收益率列下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单百分比,将小数位数设为3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8. (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xls;(2)分别利用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