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级试题(共6页)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46135469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级试题(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级试题(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级试题(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健康教育学1、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其核心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也使你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重要功能在于争取领导和社会的支持,逐步形成健康促进的氛围;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的广泛参与。2、健康促进的策略:政策倡导、积极参与、建立联盟。3、健康教育的意义: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4、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增进人们的健康;提高或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5、健康教育的任务:有效地促进和影响行政体育场和决策层;建立或促进个人和社会对预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强社区职能,动员与组织社区群众参与;改变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健康教育学科分为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教育学和预防医学是其主要基础学科。7、健康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掌握健康教育与促进的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有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执行和评价能力;熟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组织与协调能力。8、健康状态测量常用指标:生理学指标有生长发育、行为发展、营养标准;心理学指标有人格智力情感;社会学指标有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个人地位、个人经历。9、主要指标:1再生产指标:出生指标(出生率、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数)、死亡指标(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新生儿婴儿围生期5岁以下儿童产妇死亡率);2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3疾病指标:粗发病率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罹患率用于急性病的爆发调查、患病率用于慢性病、病死率、死因构成比10、指标选择应用原则:公认目的可行性科学性系统发展11、制订计划的意义:计划工作是科学管理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计划是行动的纲领,是进行工作的蓝本;计划是协调一致工作的依据;计划 检查工作评价效果的标尺。12、计划执行监测与质量控制的方法:正确评估计划执行者的技能;建立专家小组审查制,保证计划执行质量;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合理分配计划执行资源;建立完整的资料收集和保存体系;及时收集社会各界及目标人群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意见;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13、评价的意义:保证计划设计和执行的质量、科学说明计划价值、向公众或资金提供者说明取得结果争取领导支持扩大影响、充实理念知识提高实践水平、提高专业人员水平。14、评价过程:描述问题、熟悉计划、确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设计类型、确定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方法、设计及试验收集资料的工具、现场调查和质量控制、资料的整理分析、分析比较结果、修订计划。过程简化为研究目标和评价的问题、并转换为可测指标、研究评价设计类型、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比较。15、评价中注意问题:评价组织、明确计划目标和评价目标、评价问题的确定、确定评价指标、确定测量工具及工具的可靠准确度、选择评价技术方法的原则(不同问题不同研究方法采用干预前后的调查;采用不同研究设计解决同一问题)16、评价设计类型:实验准实验研究、单组前后比较、时间系列研究、复合时间系列研究17、影响评价的因素:历史性因素、计划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熟练性、测试或观察的偏倚、选择偏倚、测量工具、回归因素、失访。过程追踪系统功能:用资料说明干预到达目标人群及人群接受程度、说明干预点和对照点在计划外的类似计划干预活动、对工作人员参与情况及能力评估、确定与计划成败有关健意义的干预活动、测量计划执行中的费用、在评估基础上确定是否继续执行计划或推广。追踪系统分社区环境计划活动个体参与情况追踪费用分直接间接无形;效益分直接间接额外无形;18、社区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有组织计划评价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民树立健康信念,养成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和群体健康,参与健康教育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以改善全社区的卫生状况,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关键是取得各级领导层和决策塲支持,争取卫生机构社会及服务单位的协作,发动社区群众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基本策略是组织和协助社区人民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教育规划,促进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养成重点做好组织协调、资源利用和健康目标工作。/社区基本要素:地域人口社会规范和生活方式归属感。/社区分农村和城市社区。/社区功能作用: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社会功能完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促进社区成员相互协作和支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条件有健康社区组织、行政领导和社会的支持、资源保证、活动网络、计划监测与评价。/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区域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现健康促进与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的实践与研究领域、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方法有社区发展(靠自己采用自下而上的程序,分准备决策实施阶段)、社会计划(以提供卫生服务为手段,自上而下强调干预计划和控制性如计免示范县)、社会教育(学习小组讲习班专题讲座形式开展)、信息传播。/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执行:行政干预、组织社会力量健全健康教育活动网络、人人参与、资金保证、落实行动计划。/社区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人力开发、设计结构、活动进程、干预结果、投入产出、总结。/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常见病防治知识、家庭、创建健康城市宣传教育、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农村社区内容:常见病防治知识、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形式:开展亿万行动、开发利用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结合进行、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结合医疗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19、学校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儿童少年获得卫生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愿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健康促进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学校健康服务、健康教学(课程联络教学健康活动随机教学)、学校健康环境(人际事物物质环境)。学校健康政策、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学校健康教育重要性:是全面教育组成部分、是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全民基础保健教育提高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影响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的治本措施。/学校健康教育目标:提高卫生科学知识、培养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及各种危险因素、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材教学方法与教育对象发育水平的一致性、生动活泼引导兴趣、多种渠道结合、家庭社会与学校配合。/学校健康教育方法:课堂教学方法(课堂讲述法、示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安例分析法、快速反应法)、卫生习惯培养方法(引起兴趣和注意、幼小开始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坚持不懈、注意正面教育、成人以身作则)、健康咨询。/评价意义: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基础资料、为教师和家庭提供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知信行技的发展情况及计划对行为影响程度、评价计划达到目标程度、评估资源的适宜性改进分配、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原则:波勒克原则评价是连续的与整个计划同步、应围绕学校卫生规划中所有主要方面、应关心结果步骤和内容、是合作性的有关人员均参与、重点放在计划的目标和目的上、应有一个长期规划、应收集资料和记录保存。/评价方法:观察法、访问和讨论法、自我报告或评价、问卷调查表和检查表、记录/评价注意对照组和时间。20、医院健康教育:狭义指临床或患者健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其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重视三级预防和心身康复。广义指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家属社区成员和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医院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和能促使病人或群体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政策法规经济及组织等环境支持的综合。/意义:开展医院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治疗因素和医疗服务的有力补充、有助于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关系减少纠纷、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有效途径、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因素:有利因素有需要明确针对性强、人才密集技术优良、教育对象相对集中、其他因素有健康问题的性质、机构的设置和人财物的保证、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工作量的矛盾、领导意识与行政干预/基本内容: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心理卫生教育、行为干预。/形式:医护人员教育、患者健康教育(门诊教育有候诊随诊门诊咨询教育专题讲座、住院教育有入院病房出院出院后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疾病普查普治预防接种围产期保健家庭病床特殊人群)、社会性宣传教育。/实施:医院健康教育的组织(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康教育职能科室、建立健全医院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人员配备)、医院健康教育的计划实施与评价(分析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拟定计划、执行计划、评价)21、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是根据不同职业人群的职业特点,针对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所进行的卫生知识和防护知识的教育,以使个人和群体都能树立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水平,自觉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造成损害。职业健康促进是在职业健康教育基础上,动员政府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参与,从企业管理政策改善劳动环境完善职业卫生服务及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健康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内容:职业安全教育一般性职业心理/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一般卫生知识教育、职业卫生法制教育。/方法:上岗前职业安全教育、班组、与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人员培训如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岗培训) /评价:执行过程、近期效果远期效果评价22、妇女健康教育:方法:个别访谈法(个别调查、健康咨询有门诊信件电话专栏咨询)、大众传播(图片文艺资料宣传)、系统教育法(讲座和学习班)/基本内容:围婚期、围生期、哺乳期、更年期、常见妇科病防治、科学育儿、家庭健康教育。23、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特征:生理(形态、机能变化如适应储备和免疫功能减退降低)、心理(生理功能衰退、社会生活改变可产生不适应感孤寂感自卑感)。/内容:老年卫生保健教育(生活饮食营养体力活动)、老年心理卫生、老年人性教育、死亡教育。24、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直接证据如超重高钠饮酒紧张刺激其他如性别年龄职业史;可能因素如微量元素吸烟气象避孕药鼾症社会心理因素;缺少锻炼从医行为不良。/意义:是开展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关键、是防治高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是主治疗的一各辅助手段。/综合防治对策:高健康教育对策、高三级预防策略、社区健康促进综合防治对策(最有根本性干预措施,内容是筛检、健康教育如对病人高危人群全人群最有影响力的人群领导和决策者、健康处方、健康管理)25、艾滋病健康教育: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预防控制A健康促进氛围;大力开展各类人群预防和控制A的健康教育,增强全民自我保护的意识,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改变A传播的高危行为;减缓A在中国蔓延的速度,控制爆发流行的发生,把A流行控制和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和影响和危害。/教育内容:A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疾病(普遍的易感性威胁的长期性控制与治疗的困难性资源的消耗性社会的毁灭性)、A是可以预防的“行为性”疾病、A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实施原则: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A防治工作机制、完善A控制的法律法规、增加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采取本标兼治的干预措施、转变观念消除社会歧视、制定中长期预防控制A规划。控烟策略:立法、创建无烟环境、制定控烟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创建无烟单位、利用传媒、团体干预、戒烟)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特征:突发性具有公共卫生属性、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影响多方面、处理系统性、具有远期效应。/分类: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中毒意外事故生物化学恐怖事件。/应对:发生前有监测体系、预警体系。/处置:暴发调查:暴发的核实、初步分析、准备和组织、现场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确认暴发终止、工作总结/应急体系:统一指挥、检测及救控、信息报告及发布、检查监督、特效保障和法律体系。/健康教育:系统构成、开展工作、公众的引导与参与。26、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素质由生理科学文化和心理素质构成。/健康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及自身实践的影响,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素养:是一个标尺,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自如地获取理解并采纳相关健康信息的能力,是否能正确地接受健康方面的服务,并能借助这些信息和服务,对自己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决定。其内涵包括知识与技能。27、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合理安排膳食、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和、改变不良行为、自觉保护环境、学习健康知识。/健康教育者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者、鼓动者组织者、倡导者示范者。24、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制定实施时间表(以时间为引线列出实施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具体负责人员、经费预算、特殊需求)、控制实施质量(质量控制内容:对工作进程的监测、活动内容、活动开展状况、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经费开支/质量控制方法:记录与报告、现场考察和参与、审计、调查方法)、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支持)、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人员培训原则是目的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及时评估。内容是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配备和购置所需设备物件(健康教育材料制作程序: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制定计划、形成初稿、预试验、生产发放与使用、评价),是实施工作的SCOPE模式。一、健康教育学的研究方法:P12 重点看1、调查法:描述性调查:描述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客观现象:1现况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2社会调查(小组工作法、特尔斐法、个案调查);分析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 由因到果,暴露于某因素组和非暴组,随访观察两组发病率如吸烟与不吸烟组肺癌发生率,偏倚小,直接估计干预疾病间的因果联系/由果到因,有某行为和无某行为的人,回顾其过去曾否暴露于某因素,如调查吸烟和不吸烟青少年其父母是否吸烟。2、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3、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按随机原则分实验与对照组/在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人群作对照组如社区干预研究。九、社会健康状态测量指标:P52社会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居民平均收入、劳动人口的就业失业率、12岁或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和文盲率、人均住房面积及热量摄入量)、/社会卫生条件指标(生活卫生条件有人均住房面积基本卫生设备、食物消费量、营养素质量、污染指标;劳动卫生条件有害接触有害职业人口百分比、劳动保护措施及实施情况、工人体检和休养、职业病及中毒发病率)、卫生政策指标(政府重视程度、资源分配足够和公平程度、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程度、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完善程度)、卫生服务指标(需要量利用费用指标卫生资源)、/健康行为指标二十五、社会医学的含义是什么: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对象是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研究内容有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二十七、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许多新老问题:如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新型“传染病”的增加;观念需要更新。三十、健康促进的概念P3 是指促进人们维护(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内涵包括了健康教育及其它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其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的环境。活动领域: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的环境、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内容特征: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动、是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方法促进群体的健康、强调群众的有效和积极参与、主要作用于卫生和社会领域,而非单纯的医疗服务。3十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P53生命质量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医学评价技术,全面评价疾病及治疗对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生活质量的确定因素(自变量),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境遇相联系,包括医疗保健、健康行为、卫生知识和态度、卫生服务利用、社会关系、工作条件等因素及经济教育和人口等可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二是生活质量的变化因素(因变量),处于疾病状态下的人的健康状态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主观满意度和疾病特性的具体描述。1生理状态:活动受限(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社会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病人生心社状态,是综合性指标)、体力适度性(常态活动中表现出的疲劳感无力感和虚弱感,是相对概念)/2心理状态:对情绪反应的测定和认知功能的测定3社会功能状态:即社会交往功能。三个层次分为社会整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生活质量评价工具:疾病影响量表(SIP)测量在疾病和治疗影响下的行为改变和角色功能表现,适宜于测定任何疾病患者的健康状态Nottingham健康量表(NHP)由健康问题和个人生活问题组成,评价个人对卫生保健的需要和保健的效果,作为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对象是全体人群,量表内容更接近于正常人所面临的问题。/WellBeing质量量表(QWB)指标定义清楚和权重合理,用来计算。3十三、按照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简述个体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P43生物(理)学指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主要反映人的生物学方面特性的指标,也是医学研究最早的;/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理年龄等反映人的心理学特点的指标;/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环境、物质精神生活满意程度等以及社会发展群体构成等指标。4十八、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P16 1行为和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2环境(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多变性特点,分内外部环境,内指生理环境,即机体的内部环境,外指自然(噪声、污染物)和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人口增长文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3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和生物遗传因素);4卫生保健服务因素(设施和利用)4十九、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原则和程序P60 原则:参与的原则、明确的目标、从实际出发、重点要突出、要留有余地程序: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应该从分析具体的健康状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健康教育计划,即在提出“做什么”之前,首先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达到特定目标所必须进行的种种程序,这种计划设计的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将计划设计的起点放在计划的结果上,用推理性思维方式,从结果追溯到起始原因,此程序称PRECEDEPROCEED模式,分两个阶段,一、诊断(需求评估)阶段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的诊断和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二、执行阶段PROCEED,指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及组织等手段。由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提出,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计划设计与评价方法。分9步:社会诊断(评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即群众的需求与期望)、流行病学诊断(发现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行为与环境诊断(社会物理经济环境)、教育与组织诊断(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管理与政策诊断、执行、评价过程、近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国内程序:1社区需求的评估、2影响健康因素的评估、3确定优先项目,制定目标和目的、4教育策略制定、5计划的执行、6计划的评价1社会诊断,遵循社区参与的原则采用召开座谈会专家咨询回顾现有的信息流行病学调查与社会学调查民意测验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诊断分简化法(从社会问题入手找出影响因素)和扩展法(从分析健康问题入手,在社会问题中找出特殊原因)。确定优先的健康问题:按原则筛选:哪些问题影响最大;哪一类人处在最危险状态;哪些方法技术机构的权限和能力对问题的干预最敏感;哪些问题可得到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带来明显效果。2行为因素评估:区分行为与非行为因素、预防和治疗性行为、高可变性和低可变性行为环境因素评估:列出行为因素与非行为因素;在非行为因素中排除难以改变的因素;根据重要性排列环境因素;根据可变性排列;选择环境因素目标。3确定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重要有效可行性。目的是预期应达到的理想的影响和效果是远期笼统不一定可测量的成果。目标是实现目的所要达到的结果,是明确具体可测量的指标,要回答3W和2H,即对谁、实现什么变化、在多长限期内实现、变化程度多大、如何测量变化。目标又分教育行为健康目标三种。4倾向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认知情感行为意向成分)价值观及理解能力促成因素:技能和资源。强化因素: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父母及保健人员劝告、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确定优先因素:确定因素并分类采用正式与非正式法、在三类因素中确定优先、在同一类因素中确定优先以重要和可变性为标准。4健康教育干预框架:确定目标人群、确定干预策略(教育社会环境资源)、确定场所、确定干预活动内容方法和日程、确定干预活动组织网络与工作人员队伍4二十、简述传播材料的预试验方法P83指利用一系列的专门测试方法对传播材料,特别是其原型进行测试,以试图弄清该种材料对目标人群的相关性,可接受程度及预期的效果,并指出其中模糊乃至混淆之处,以尽量节约材料的成本。材料要吸引力说服力可理解性可接受性相关性及可行性阅读难易总体评价和建议方法:问卷调查法、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剧场测试法、可读性测试、/重点人群组调查、把关人调查5二十一、生活(生命)质量指标:P501死亡者平均年龄=死亡者死亡时年龄总和与死亡人数之比生命素质指标(PQLI)是反映人口素质高低的指标,是识字率、婴儿死亡指数、一岁预期寿命指数三者之和平均数2平均活产子女数=活产子女的总数/15-64岁妇女的总人数平均存活子女数=某一时期活产子女仍存活的总人数/该时期15-64岁妇女的总人数子女存活率=平均存活子女数/平均活产子女数X100%生存半数人口年龄=从最低年龄组开始到总人口一半时的年龄3长寿水平=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80岁以上总人数/60岁以上总人数X100%期望寿命=某个年龄组人口预期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年数寿命损失量和寿命损失率=指某一群体在一定时间里常为一年,在目标年龄以内死亡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率为与同期人口之比5二十二、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P931形成评价:为健康教育计划制订过程提供信息,以改善计划设计。用于确定计划目的、目标和目标人群的计划前研究,选择和确定适当的媒介渠道和传播策略的预调查和预试验。目的是在教育干预前使计划成功的机会最大。2过程评价:说明计划在实际执行中的情况及效率,又称计划质量保证审查,需在建立信息中过程追踪系统的基础上有计划常规进行3效应评价:又称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它评价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倾向促进强化因素的变化和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是计划评价的重点,常用实验或准实验方法研究。4结局评价:又称远期效果评价,评价健康教育计划的目的是否实现。表现为效果即计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如发病率死亡率和精神生理指标的变化如血压身高体重等;效益即在改变人群健康状况中所带来的远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生活质量提高和卫生保健成本降低。5总结评价:近中远期效果结合评价6经济效果和效益评价:在总结的基础上应用卫生经济技术和社会学调查法,作为远期效果的社会效益评价。教育干预计划设计教育干预计划实施中间目的近期效应行为改变中期效应健康状况远期效果社会效益效益评价种类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总结评价效应评价总结评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评价对象(内容)计划设计计划实施情况倾向促成强化因素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健康状况改变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或标准吸引力、可理解、可读性、可接受性等质量控制标准知识、态度、技能、资源分配、社会支持行为改变频度、分布、时间:质量发病率、死亡率存活率精神生理指标的改变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变化评价研究特点形成研究(预调查预试验)以检查观察等调查为主通过信息反馈系统有计划常规监测有计划、定期、系统应用定性和定量等客观研究技术、疾病监测等来测量干预效果用卫生经济技术和社会学调查方法测量效益健康行为学六、健康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P1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探索其动因和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为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服务于人们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要。健康行为学不同于行为医学,并不重在特定疾病的行为表现及其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它强调与的发生发展有关的行为问题,着眼于通过解决这些行为问题来普遍地维护和增进健康。七、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和特点P66指以社会团体作为行为主体的各种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团体的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特点:行为后果影响大(影响的人群数量以及动力持久性行为的规范性大;可能为周围团体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形成社会风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影响大)、团体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后果影响大原因是团体拥有一定资源,产生极大能量效益或破坏作用)、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有其特有的规律(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全体成员积极支持与参与;伴随行为发生,是一定的资源有计划地投入与利用;过程处于严密控制之下,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和调节,并有意识地进行评价;社会给予更多的注意;有一定的惯性,起动与停止缓慢;有较个体为大的承受能力,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改变团体行为复杂,但成功后效果显著)干预策略:动员领导、发动群众参与、培养骨干和典型、利用法规和社会监督、利用舆论与规范的力量、竞争机制、评价与激励。八、健康相关行为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哪些:P46-651社会经济、人口和法律制度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经济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谁知水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些不利健康的行为发生发展;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社会人口(人口密度大导致消费水平低缺乏适当资源,不能和不愿采取促进健康行为;人口密度大人均教育投资不足,人群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低,缺少健康知识,不利于采取促进健康行为;密度大拥挤带来失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推动生活信心,滋长对社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行为取向朝酒毒越轨行为方向发展。正面影响是密度大地区人们的竞争与主动精神较强,产生人口聚集的积极效应,同时社会组织程度高,传播媒介效率高,便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法规(对我国人民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制度2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健康教育不但要传播健康信息,也要提倡进步乐观的思想意识,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社会道德(道德对行为的约束范围比法规制度广,作用程度比风俗习惯强,有极大的影响,在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的强有力的道德舆论是促使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的巨大力量,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社会的力量,应推动道德的进步,积极运用道德借古讽今来影响人们的健康认知,促使人们的行为有利于健康)、宗教(宗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规教义与礼拜仪式与社会道德相结合,有助于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给人以精神寄托,是消极的,对其采取求医行为不不利;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命价值观有强烈的影响;宗教经历代统治阶级加以改造,是保守反科学的,妨碍信徒接受科学的健康信息,限制人们形成和建立新的促进健康行为)、风俗习惯(具有广泛地域约束稳定性,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含大量有利于健康的成分,但部分因时代的局限是不利于健康的,因此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移风易俗,尊重和弘扬有利习俗,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不利习俗,功能模拟方法去旧俗立新俗、创造新习俗、传播健康信息,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淡化陈规陋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活动,增进教育对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接受理解应用健康信息与保健设施的能力;直接为教育对象提供健康信息;通过传播社会行为规范,使教育对象了解掌握与健康相关行为有关的法规制度、道德标准等。学校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健康教育有借鉴意义)、大众传播(直接提供大量的健康信息、传播与行为有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榜样、对人群的行为造成舆论压力,对行为后果提供舆论监督,是健康教育工作最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有效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来普遍地增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促进人们采取并巩固促进健康的行为并将其纳入 入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社会作用,实现健康教育目标)3家庭影响:4自然环境:(体现在风俗习惯、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可得资源、居民的性格特点)综合模式:影响因素分为来自行为者自身和来自环境,后者分微观和达观环境因素。健康教育通过控制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对象个体揆情度理以,最终促使其放弃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形成建立和巩固促进健康行为。3十四、健康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P6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可行性、可重复性、知识性与功利性原则主要方法:1研究设计方法、2收集资料的方法:1调查方法:根据事实发生的时间分现况调查(描述性调查)、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二者分析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相对数量分普查法、抽样法(从总体抽样本,用样本推论总体)、案例法(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典型观察单位,可作为普查和抽查的补充,但不能推论总体);根据对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分访谈法、问卷法信访法、测量法生理指标测定。2非调查方法:实验法(实验室研究、现场实验)、观察法(参与、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模拟与对策法3整理分析方法心理学二、“健康需要”包括哪些内容:P81是人对其生命活动完满的一种正向期望。是人独有的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本质区别的需要。表现在健康需要是有意识的需要;是社会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需要,一种追求完美的需要,因此是广泛的丰富的发展的需要。 分为三个层次:生理心理社会生活健康的需要。三、健康动机激发的方法:P841激发内部健康动机:内部动机是一种自觉的强烈的持久的动机,激发内部动机应注意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新异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培养人们掌握自我保健的技巧,设置切实可行的近远期目标,才能提高内部动机的强度;2激发外部健康动机:外部能强化内部,健康教育效果的检查与评价,对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习惯的形成有明显作用,但单独使用外部动机,健康行为不会稳定持久。外部使用不发会消减内部的作用;3发挥健康动机在动机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当人的多个动机指向同一健康目标时,应当进一步激发他的健康动机。当人处于矛盾的动机体系时,应当增加健康动机的强度,使之成为主导动机,引起健康行为;4帮助人们进行健康动机归因:由于个体和环境的差异,健康行为成败的归因是不同的,可能出现归因偏差。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健康动机归因,可以使人们找出成败的原因,因人施教,进一步强化健康动机。四、认知理论的概念:P79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中介过程-认知,它的公式是刺激认知反应(SOR)。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建立在对目标的兴趣选择决策计划以及利害成败可能性的分析之上,即建立在认知需要之上由认知驱力推动的。而认知驱力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不易衰减的能量。如人吃苦口的良药,不是因为药味的刺激,而是知道良药的治病的效果。本能论只从生理驱力解释行为,行为主义只从环境刺激解释行为,认知理论在承认生理驱力和环境强化的同时,更强调习得的认知驱力,认知驱力使人在积极自愿地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同时,促进了人和环境的发展。五、情绪和情感的区别P88广义的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认知反映,狭义只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生理需要的关系认知反映,而将客观事物与自己社会需要的关系的认知反映称为情感。区别:1从需要的层次来看,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如喜怒哀乐;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如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情感层次比情绪高,体验比情绪深;2从发生程度来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晚,是在情绪基础上习得,为人所独有;3从稳定程度来看,情绪带有情境的性质,突发易变;情感有情境性质,又有稳固性和长期性。联系:情绪和情感区分是相对的,情绪更倾向于行为,情感更倾向于体验,属于同一性质情绪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离开具体的情绪,人的情绪就无法表达;另一方面,情感深刻地制约着情绪,使人的情绪倾向性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那些与人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会因情绪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十、怎样培养人们的健康动机P83 健康动机培养的任务是启发人们的健康愿望。1、通过对健康目标的教育,激发健康需要。健康目标只有被认知后才能发挥诱因作用。应当使人们明确:1健康需要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没有健康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2健康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健康就不会有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兴旺国家的繁荣;3社会和人类认知的发展创造了满足和提高人们健康需要的条件,人们应当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需要目标;4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工业化都市化带来了大量新的“文明病”和生活方式病,人们应当警惕和预防。2、加强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知,使健康需要转变成健康愿望。人们只有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以及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状态,才能把健康需要转变成健康愿望,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同样只能通过认知学习。3十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P151 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标准:对自然社会和个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意识水平的高低;社会交往能力;在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作的复原能力等。4十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内容是什么:1943年提出。他把人的需要和动机等同起来,实际是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都是天赋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又取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人的需要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以金字塔形式排列,分为五个层次,基底部是生理需要,依次上升是安全、爱和从属、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的动物共有的低级需要,其他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生理需要是与生存直接相关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水性等;安全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如摆脱危险保险和收入保障,安全感是摆脱危险或者保护时体验到的与恐惧相对应的情绪;爱的需要包括对亲情友谊爱情等爱和被爱的需要,从从属的指从属某一群体如家庭朋友圈和社会组织等的需要自我尊重包括对名誉地位认可厨房等得到中国人尊重的需要和自信胜任等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人的其它层次的需要都 是从外界获取以得到满足,自我实现则是通过创造和奉献,获得心灵深处的安宁满足和幸福等高峰体验。5二十四、心理咨询的概念,应该怎样做心理咨询P153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在心理方面给被咨询者帮助劝告和引导的一咱特殊方式。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干预,就是要帮助人正视所面临的问题,明确各种冲突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自强自立,最终达到目标。威廉姆逊分为分析综合诊断预测劝导或治疗追踪六段艾维分为对问题的认同、探讨也称工作、决定行动三段。心理咨询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了解、认识问题,分析判断问题,最张解决问题张人俊分为掌握材料、诊断分析、劝导帮助和检查巩固四阶段。钱铭怡分为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咨询目标的确定、帮助和改变、结果六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了解咨询对象,并对其问题进行诊断,而后三阶段则是为咨询者提供信息劝告,帮助他们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心理咨询形式:1按咨询内容和性质分支持性(倡导性)和促进性(深入性);2按对象的数量分个体和小组(团体);3依咨询的途径分门诊书信电话宣传等。健康传播学1、传播是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健康传播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传播媒介选择原则:保证效果、可及性、经济性、针对性、速度快。健康传播效果四层次:知晓信息、健康信念认同、态度利于健康转变、采纳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二十六、健康讯息传播的12个步骤:P17 说明提倡的是什么健康行为;确定目标人群;询问新的卫生行为是否需要有新的技能;了解受传者知信行;询问所传播的卫生行为曾否介绍;了解受传者现有的健康信息来源;选择传播渠道和媒介;设计合乎要求的卫生讯息;检验并提高健康传播材料的质量;与其他卫生工作同步进行;估计新行为是否在实行;分阶段重复和调整信息。二十八、传播媒介的分类及健康传播中常用的媒介 P45按媒介所信赖的表达手段分口头印刷和电子媒介;按媒介针对的对象分个人和大众,个人媒介如语言信函体语等,大众媒介有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电子媒介如影视广播;按媒介所作用的人的感官分听觉视觉和视听复合媒介。常用媒介有大众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小媒介如广告画粘贴画传单幻灯片徽章录音带。二十九、传播者的工作职能:P23 1收集信息:信息的采集整理与积累是传播研究与传播实践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信息的采集应遵循的原则是针对科学计划和预见性,收集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收集两种。信息的整理是分类整理,注意对数据的整理,数据是最有说服力,受传者信赖有数据的信息,注意对观点的整理。信息的积累是使信息具有继承性和系统性的过程,分为系统笔追踪积累,常用日志法剪贴法摘录制卡法,原则是经济有效易保存易利用。2加工制作讯息:力求准确生动鲜明易懂适用;3发出信息:注意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和渠道;4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分主动和被动反馈。3十五、健康传播学的内涵和作用:P2内涵:1、传播是人类的社会本能,是人们的一种社会行为,健康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有关健康的信息则是个体和群体维护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资源,因此,健康传播作为健康信息的传播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繁衍的重要活动。2、健康传播意味着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扩散,健康信息具备一般表征和功能,其自身有特有的功能和特点,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通俗性趣味性和符合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传播活动有两个层次,通过口传身授传播至后代和有意识的有组织的目的明确的健康传播活动;4、从传播者的角度看,健康传播有正式传播和非正式传播;5、健康传播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表现为信息传播的数量能量和和技术特征,后者则表现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中间学科。作用:1、我们生活在全球发生空前变化的时代,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具有决定自己生长和发的进程的巨大潜力,各种信息传播的多种渠道均可用来促进我们国家的卫生保健事业;2、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卫生保健;3、基层的行动是社会动员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4、健康传播貴在促进健康,传播者必须认真对待;5、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一样,都是一切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4十六、什么是健康信息,健康讯息应具备哪些特征P33就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具有科学针对、适用指导、简明准确通俗易懂。5二十三、传播学中的5W与新闻学中所提的5W有何不同:P11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即5W:谁说who says;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th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结果with what effect。后来这句话被称为“拉斯韦尔公式”。表示如下:传播者信息渠道受传者效果。传播学是在新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但与新闻学所提出的5W略有不同。新闻学5W指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何因why。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