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共7页)

上传人:vc****3p 文档编号:45270638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XX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是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实力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我区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国家、自治区、XX市全民健身计划(2012-2015年),结合XX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2-2015年)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本地区民族体质及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1、群众健身素养普遍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25%;农村居民优秀率达到10%以上;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5%,优秀率为28%。抓好残疾人体育工作,并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2、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广度,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力争全区每个乡镇建有一个标准的乡镇级体育健身活动中心;30%的自然村(人口在300人以上)建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3、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要建立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并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街道要成立体育组织,乡村、社区要建有体育站点。 4、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0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40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5、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状大。要进一步发展XX区体育健身服务业,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市场水平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业人员有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 三、主要措施 (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办全民健身栏目,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制作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XX体育节、XX区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节庆体育活动,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 终身体育 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市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二)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 ,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青少年健身和运动理念。办好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乡镇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大乡镇、行政村两级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 体育下乡活动 ,办好各项农民体育赛事。 (四)大力发展城区社区体育。加强与市级规划等部门沟通,将城区街道社区体育作为建设的基本内容,做好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县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经常性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处公共体育场地、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五)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推广工间(前)操制度,开展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职工体制测试活动。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六)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目,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组织开展好左州镇金节抢花炮比赛和驮卢镇端午节赛龙舟活动,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 (七)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举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机构和体育设施。 (八)普及残疾人体育活动。继续抓好残疾人体育工作。办好残疾人健身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动员社会力量实施 助残健身工程 ,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对残疾人开放并设置便利件,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在学校都要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九)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采取多种办法广泛开展达标活动。建立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十)办好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好系列群体活动,突出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勤俭办赛,推动普及。组织有影响、有特色的大型群体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品牌。积极参与上一级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妇女运动会、领导干部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万村农民篮球赛、城乡万人气排球赛等活动。 (十一)加强体育市场的培育、开发和管理。加强体育与旅游结合力度,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利用XX区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继续走特色化体育产业发展道路。进一步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及民族体育产业。走与市内外优势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积极引进外部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单位和社团、个人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投资体系。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市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市场,提高体育健身服务水平。 四、政策保障 (一)加大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XX区人民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由体育主管部门安排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加强关键领域和基础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保证重大全民健身活动、器材购置的经费投入。对于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支持农村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二)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XX区人民政府要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加大对农村和街道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 十二五 期间,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城乡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监督落实。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野等自然条件,建设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城区建设要考虑居民出行方便兼顾健身、休闲需要,建设更多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多种便利条件,促进居民体育健身活动。 (三)提高各类体育设施利用率。各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对本级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在公办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和学校体育设施,可改造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被挤占、挪用。 (四)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全民健身事业。建立全民健身发展基金,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为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五)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XX区人民政府及其民政、体育行政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及办公用房、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依托业余体校、公共体育设施建立XX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组织。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职工体育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文体局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严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院校师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八)县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不断创新体育健身新方式,积极开展新兴的户外运动,促进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相融合,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融合,互相带动、共同发展。县持大众化体育健身休闲场所运营和体育健身休闲用品开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体育健身标准化工作,加快推行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科学性、安全性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九)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出版高质量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提高公民体育健身科学素养。继续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立健全体质测试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开展全民健身重大问题、特别是适合国民体质与健身特点需求的科研攻关,研制、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配套规章和政策,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组织实施 各有关单位要依照本计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部门、各行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本计划在XX区政府领导下,由XX区文体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文体局负责实施。XX区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协调机构,领导全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工作。 各乡镇和厂(场)要成立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领导协调机构,领导本行政区域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并对当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负责。各部门、各行业也可成立相应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领导协调机构。 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文体局要在XX区人民政府任期届满时,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并将评估结果报告XX区人民政府和XX市体育局。对在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