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复习整理笔记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458727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教程》复习整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闻写作教程》复习整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闻写作教程》复习整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新闻写作:把采访中搜集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辨证关系。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和前提,采访决定写作,未经采访无从写作。具体表现为: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应事实,而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完成。抓住新闻就是抓住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采访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新闻写作的深度与广度。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写作的体裁和篇幅以及如何表达等,都要依据采访所获得的事实来决定。新闻写作同时可以反过来作用于新闻采访。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采访能力。因为他熟悉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判断哪些素材对写作有用,从而提高了采访的针对性和采访效率。总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表现,既要深入采访也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记者的5个根底,6个作风: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根底、知识根底和业务根底。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政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勇于创新的作风。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应客观事实的原貌。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真实性的要求:浅层面的要求是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必须真实准确。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准确。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真实准确。新闻所反应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新闻中涉及人物的心里活动、思想认识必须是当事人所述。深层面的要求是新闻报道的分析和整体概括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现实真实和本质真实要辨证统一。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新闻报道要多层次真实。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体制性失实:由于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强烈作用而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强烈作用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业务性失实)故意失实:媒体或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所报道的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非故意失实: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新闻失实的动机,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的作出报道而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新闻写作中如何避免失实。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布局谋篇时要避免片面性。在写细节时避免想当然。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所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材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核对。对被采访者的自述,既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要注意核对数字。描写要有分寸感。要坚持稿件送审制度。注明新闻的来源。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和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内容是事实;最基本的素材是事实;成败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事实。新闻写作最基本的手段是如何运用事实,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是运用事实的技巧和方法。新闻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选择典型事实的要求: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标准。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写出来。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要善于联想;善于对比;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综合立体的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力度。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个性不同身份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的引用可以是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和概念化;引用直接引语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硬新闻:指一种强调新闻的时间性和重要性的动态新闻形式,重在迅速传递信息。软新闻:指简明软消息和特写,一种注重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形式,重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更多的强调人类的兴趣,强调娱乐。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的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的安排消息中的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多用于时事件性新闻。新闻写作中如何体现时效性。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学会在报道中将最新鲜、最精彩的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面前。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的某件事实在今天的依据。怎样做到新闻报道写的简短。坚持一事一报,写清楚一件事比写清楚几件事容易的多,容易写短。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大小,突出最有价值的事实。切忌漫无边际的全景式报道,切忌一、二、三、四、五的罗列的排浪式报道。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式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挤掉水分只讲事实。怎样将新闻写的具体。选题的角度、报道的内容要具体。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要具体。怎样将新闻写的通俗: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学会“第二种翻译”。所谓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巧妙的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新闻报道中如何加大信息量。总的来说,一是在比较中选择信息量较大的事实加以报道;二是要把选定的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信息量充分的反映出来。学会多侧面进行报道,或说写“立体化新闻”。学会抓特点。学会使用背景材料。用尽可能少的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五章 新闻角度定义: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入手处。最佳新闻角度:一是能新闻的个性特征;二是能体现事物的本质;三是有生动活泼的内容;四是有新颖巧妙的形式。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以小见大找角度,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既“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虚中觅实找角度,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逆向思维找角度、发散思维找角度、统摄思维找角度、全局高度找角度。第六章 新闻跳笔新闻跳笔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使用新闻跳笔?(一)在文章结构上它是多段体。它与一般新闻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二)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使用跳笔要求段落多,而且每一个段落讲清楚一件事实,有利于集中读者的集中力,即使阅读受到干扰,停顿一会,读者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找“接读点”。长篇大论容易使读者阅读疲劳,而“跳笔”使每个段落成为一个兴奋点,多个段落形成多个兴奋点,这样既可以给读者喘息和休息的时间,又可以以下一个兴奋点刺激读者使他有兴趣,保持足够的阅读耐力在快速阅读中将整片报道读完。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在编排起来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使读者一见钟情。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只需要将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选出,再一段段的写出,没有新闻价值的可以省略,不必考虑过度与连接。文似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写出的文章,段落间实现跳跃式推进,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加大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跳笔,使每一个段落都提供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的事实,这样多个分角度的变换组合,便形成了立体感强的信息总汇,并使多侧面传递信息具有辐射感。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大,有利于读者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如何运用新闻跳笔。短段落,多分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划分内容和层次。断裂行文。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原始的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推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他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合起来。借用电影“蒙太奇”的结构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第七章 新闻语言新闻语言的特征:准确、鲜明、简洁、生动。消息与通讯新闻语言的差异:新闻界有人主张用陈述事实而非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来区分消息和通讯的语言。也就是说消息比通讯更加惜墨如金,消息语言是一种具体陈述和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而通讯承担着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乃至解释事实的任务,它比消息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深入,它或是对消息所提供事实的进一步必要的补充,或是对消息所报道的全部事实或某一部分事实的“放大”。同时,通讯报道的范围比消息更广泛,因此它可以也必须调用更多的各种修辞手法,更多的借鉴文学写作的技巧。一般来说,通讯的语言的语言比白描:是一种文字写作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用最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的勾勒出事实的特征。(多用动词、准动词,用主动语态;多用子概念;多用大白话)为什么白描是消息语言的主要特色:白描是叙述和描写的高度统一,它洗尽铅华、质朴平实,透明度高,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突出新闻的价值,便于读者在快速交流中接受。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消息的题材特点:简要、概括。注重用事实说话。有特殊的结构方式倒金子塔结构。有自己的外在标志消息的体裁优势: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发稿迅速,是一种灵活快捷的新闻体裁。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接受 。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导语:它是消息体裁所特有的;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高或*。导语的任务:开门见山,尽快的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为全篇定音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最新鲜的材料、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最有趣最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力求简短生动。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倒金字塔结构 纵向结构: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横向结构:不受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的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点面结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材料典型,意味隽永。典型材料可以反映主题。首尾关照,巧妙呼应。非事件*实,写作较从容,准许采用悬念式导语,可将谜底彻底留在结尾出揭开,达到强烈的首位呼应效应。稍加议论,画龙点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主体和导语的关系,主体的任务。精彩的导语背后,还必须要有一个丰满的、文字讲究的主体。主体必须紧扣导语做文章,不能转向,这是主题写作的大原则。主体的任务: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导语为了简洁一般省略一部分新闻要素,对事实的叙述也采用概括的方式,仅凭导语很难揭示新闻的主题、实现报道的意图。因此,还必须在导语之后,通过主体对新闻事实进行进一步交代,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具体化。补充导语,令报道更丰满。即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例如,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和导语限定事实之外的一些暗示性情况。用来补充新闻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高新闻主题的高度。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主体应尽可能不断的提供亮点,通过添加“作料”,运用色彩,打开包袱中的包袱等方式,吸引读者,让读者兴味不减。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何谓新闻背景?关于新闻背景的定义应该从事物发展和新闻写作两方面上理解。就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来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任务和时间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和显示环境。就新闻写作而言,新闻背景是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者新闻事实的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消息为什么要加背景?)消息主体的任务在很大一部分是有背景材料协助。新闻背景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结实新闻主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释、说明,令新闻更加通俗易懂。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的注意。一是读者需要:对于媒体的报道为什么要我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二是信息源的需要有些新闻发布者希望通过媒体这个舆论工具,说明某种行为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三是传播者的需要,媒体希望让读者了解其所报道的新闻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用背景材料进行对比烘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的程度。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在很多情况下,新闻需要通过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度,显示其新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对比衬托性的背景材料可以为新闻注入更丰富的内涵,使新闻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借背景材料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述人物行为的合理性。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选择背景材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明确目的,抓住重点。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就是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的兴趣既包括“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该根据主题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的限制;在表现形态上可作背景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在背景材料的选择方面,实际上也存在一个新闻价值标准的问题。即,应以新闻价值的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多因素为条件,来挑选背景材料。背景的位置及其作用。插入导语。背景本身就是典型事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帮导语说话。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用历史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导语之后接背景段。导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如背景段。分散插入主体中。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为什么说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性变动的特点容易一起读者的关注。事件本身都不同程度的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有吸引力。消息是报道事件首选的体裁报道事件需要注意的问题。(怎样写好)事件要交代的一清二楚。事实交待不清有以下几种情况: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交待不清楚。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的不够具体。勿做表面文章。事件性消息的写作,容易为眼前纷乱的事象所迷惑,写作中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毛病,使消息写的很浅显。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该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有思想性、有深度。见事见人。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关照事件的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人在事件的活动、心态,丰富新闻的内涵。慎重报道恶*件。报道恶*件的新闻有广泛的读者,容易成为媒体的“卖点”。在写作中,记者也容易受感情支配,出现偏差。 而这类报道又极易涉及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个人权益,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写作中要特别注意:不要煽情。品位高、有责任感的媒体应当理性的反映事件,尽可能的摒弃煽情的手法。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关注事件的成因。报道恶*件,一是为了传播警戒的信息,二是为了总结、吸取教训,从后者的角度来讲,不满足于事件报道的“一次性”,追究、揭示事件的成因,提出普遍性问题,是记者和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动态消息的特点:动态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动态消息更强调“客观笔法”,更注重时效性。动态消息的写作要善于捕捉新闻报道的题材,要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连续报道确保时效。媒体为什么需要简讯,简讯写作的要义是什么?简讯的特点和地位。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结构单一,是一种有效的传播信息的手段。简讯的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的版面。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简讯的写作。面对众多材料保留什么、提示什么选择的标准主要有: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简讯要简单又要明了,构成事实的关键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都应当有所交待,假若“如何”恰恰是读者感兴趣之处,那么虽为简讯也要扼要的加以描述。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简讯的文字能简则简,要力求一字不多;要有表现力。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及其特殊价值。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是由它题材的特殊性决定的。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消息、方法。它与事件性消息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事件性消息的价值在于:以消息体裁报道的非事件*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信息的接收行为的日常化和信息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信息欲”更强,单纯的报道事件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消息报道体裁的灵活性,使得非事件性消息的报道内容具有无限的多样性。通过对各种各样非事件性消息的报道,可是使媒体为读者提供更多能够丰富的信息。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使记者和媒体不待事件的召唤,主动寻找报道的题材,自己决定新闻的内容、角度。这样他们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由于非事件性消息的篇幅短小,要害突出,可以使其有更强的冲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同时,因为工作繁忙和电脑的日益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孤独感增强;竞争的失败,一时会令人心灰意冷经济全球化使这些现象有增无减。一部分富有人情味、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可以给读者带来精神的愉悦。非事件性新闻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非事件新闻的写作基本要求。对比显现。非事件新闻所报道的一些社会或自然的现象和问题,往往呈渐变状态,因此非事件消息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事物的变化、及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的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量化集中。非事件性消息在写作上有必要将分散的事物加以概括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以点带面。点即个别当然典型的视力;面,即全局情况。综合性消息应特别重视“点”,应以典型的事例反映整体全局的情况,让读者看到“面”的细微之处,获得实实在在的认识和感知。非事件性消息在选择“点”,即典型事例时要注意: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高度概括同类事物的基本特点;深内涵丰富,具有思想深度;活具有,或有故事性。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和写作要求。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于预测性消息。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及早预测记者要有忧患意识,经常关心、思考社会问题,及早发现隐患以及其他有关为开的信息,及早的采写预测性消息,以使这种新闻更好的发挥其决策参谋引导舆论的作用。他人预测。预测性报道作为新闻,不能是记者出面预测,它是预测活动、预测性意见的客观反映。预测性消息应该注意交待预测的行为主体,以显示新闻的客观性,增强预测的说服力。权威预测。权威预测的特点是预测主体是某一方面的权威人士,预测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深度预测。避免预测的简单化,要预测到位。审慎发稿。预测性消息报道的内容虽非记者本人的预测,但记者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敏锐的洞察力,有历史的预见性,要事先预见消息报道的可能性,和报道后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和功能。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特点是“直接可用”,即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读者服务。功能: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关注科技的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消息。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的利益。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服务性消息的写作。内容要新鲜、适时。着力写好实用的部分,增强可操作性方法要具体;对所提方法、建议,要做出说明,以便读者接受。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亲切自然,显示记者的服务热情。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及其功能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其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功能: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在各类文字报道中,消息以速度见长。描写性消息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消息中的画面,对读者造成的视觉的、情感的冲击,从而以活的事实,去感染、打动、说服读者。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描写性消息在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方面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消息,它不仅可以扩大再现的范围。而且,它可以用很短的篇幅,集中展现景物或人物的基本特点。描写性消息的写作要求:简笔描写。作为消息的一种,描写性消息应该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的勾勒出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的、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的描写细部。选择景物应该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记者选择的景物描写应该能够帮助记者传达某种信息,表达某种观点。描中有叙,叙描结合。描写性消息的写作也需要有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联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只有加入适当的叙述,事实才能得到清晰的、完整的反映,记者的意见、思想才能得到明确的体现。描写性消息的叙述主要通过背景材料来完成。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新闻素描也称新闻特写,实际上也是微型特写,它是以“再现”的手法写作。灵活安排文章结构描写典型细节新闻素描的典型细节,既包括事件现场的景物,也包括人物的情态,后者尤为重要。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现场特有的气氛,传达新闻中只可意会的内涵、是新闻素描写作的高境界。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的本色。花絮和新闻素描的区别。花絮和新闻素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新闻素描主要从正面下笔,它所描写的多是新闻事件比较典型比较完整的场面。再现的是带有画面的某一过程,其题材分量比较重描写的场面比较大,形象再现的内容也更丰富多彩。花絮则不然,他是从侧面入手,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细节、小的新闻轶事进行描述。可以说它使用“边角碎料”作的“点缀”性文章花絮的作用。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花絮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分析性消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报道事件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能够清楚的反映记者的价值取向,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传播者主观色彩外化的新闻。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是一种典型的深度报道。分析性消息,包括新闻分析、解释性消息以及新闻述评,她们不是孤立的、表面的饿报道新闻事件或者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而是将其放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反映它和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它们之间之所以出现的必然性,它的发展趋势,它的潜在意义,以及它对事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性消息的地位。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分析性消息可以让读者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分析性消息的写作。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好的分析性消息,应该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它应该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底流,应是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让人能够感到很受启发。使新闻更带有新闻性和客观性。分析性新闻的新闻性含义有三:其一,它应是对新近发生的时间或问题进行分析;其二,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要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其三,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未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特点:解释性消息也称背景新闻,它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其特点在于说明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解释性消息有时也会论及事件的后果、影响,-写作中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但其侧重点还是在于解释新闻事件或问题的必然性。重要性: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提供的是全局性背景,说明的是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个整体通俗化过程,可以使新闻更容易理解,从而也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综合分析和梳理,可以有选择的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有启迪作用,更具有建设性。解释性消息的写作。大背景意识。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时间产生的必然性。巧妙开篇,引人入胜-立即开讲、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新闻述评与其它分析性消息的区别及其价值(一)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消息的区别: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述评相间的报道式样。新闻述评与其它分析性消息的区别在于:述中有评,新闻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一般的分析性消息主要是用事实表达观点,而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过事实、跳出事实,直接说话。就加工认识过程来说,述评的作者大多对某些问题早有看法,早有议论的欲望,某种新闻事实或新闻由头的出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议论的契机。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分析性消息虽然要以大量的事实来说明见解,但是它的事实往往是多样的、可以任意调遣的材料,而新闻述评因其兼有报道与评论两种职能,报道是手段,评论是目的,报道是评论的依托。所以总体来说,新闻述评不能不清晰的反映事实。(二)新闻述评的价值:新闻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新闻述评随报道发表评论,述与评同时出现,所以,它的评论涉及的范围更广,来得更快,有时也更具有真知灼见;新闻述评的评熔叙议于一炉,不必象单一的评论那样,展开来进行详细说理论证,于是,在写作上既可以速成又可以做到风格多样;由于兼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一些来自现场的述评,事、理、情兼而有之,也令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乐意接受。新闻述评的写作。新闻述评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件性述评,就最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评论,这类述评更靠近报道,也要写好事实;另一类是非事件性述评,例如对社会问题、工作问题、思想问题等进行的述评,它往往评的成分较重。典型题材,全局观点。因事论理,理由事出。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什么是通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文体,因此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真实、时效性、所报道的事实必须要有价值。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详细、深入、完整是通讯问题的突出特色。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通讯的问题较自由。消息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毕竟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方式:导语+主体。而通讯的结构没有上述消息类似的“格式”,没有导语和主体之分的固定结构,文体比较自由,有些类似于散文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给予作者很大的创作舞台。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文体中。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作者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要有鲜明的主题;二是作者常常以真情为文以情动人。采写一篇通讯时记者面对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多层次的事实,记者要向大众传播这些复杂的事实必须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研究,即通过采访对事实有个“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达到了对事实进行较深层的认识之后,就要考虑如何表达的问题根据时代背景、大众兴趣和媒体报道方针确立主题。因此一篇通讯的主题、选材和结构方式,都需要作者的思想观照。通讯的主体意识鲜明的特点还表现在作品常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即,记者选材、立论等完成作品的过程都反映了记者对世界的理解、记者的思想、人生经验和认识能立。消息多用概括的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的手法表现事实。消息文字要求简洁明快,因此多用概括叙述的手法,而通讯的素材比较详细,因此多用详述、白描手法再现事实,强调誓死的生动性和可感知性。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较差。通讯与消息的功能区别。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递信息的需要。从理论上讲它应该是信息社会最理想的文体。而通讯的可读性是其魅力所在。可读性一般指可感受性。通讯在传播过程中有两种传播渠道:即象消息那样传播信息,还有一条看不到的通道情感传播。通讯多使用描述性语言,从理论上讲,描述性语言比说明和解释性语言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它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能使读者在审美中提高认识、引发思考、提升心灵、陶冶情操。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通讯主题的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主题大多是作者对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认识。要确立正确的主题首先要弄清所报道事实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如果事实中提炼不出记者所确立的主题,那么这种主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通讯的主题要深刻。主题的深刻表现在它能就是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深度来自全局意识;来自历史感;来自展示人的心灵。通讯主题更强调社会任务意义上的针对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多变,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些公众的心从兴奋到迷茫,从不平衡到浮躁。新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新奇、兴奋,新的矛盾又使人们彷徨、无奈。在这种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迫切从新闻作品中寻找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精神依托。因此通讯的主题一定要有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新鲜、有时代色彩。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发现、思索、提炼、确定通讯主题的过程,虽然依通讯作者不同思想水平,生活经验而有较大的个人色彩,但它们仍然是一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思维过程,是新闻实践中重要的一环。依据事实提炼主题,这是通讯采写过程中选择、确定主题的常规思维过程:记者在接触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前,要事先了解事实过程中的各种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弄清事实各个侧面之间、多个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楚作为原因的事实和作为结果的事实,然后抽出可以贯穿各事实之间的意义线索,再判断这些意义线索哪条更具有传播价值、更具有普遍的示范或警示意义,预测它的传播效果而最终确立主题。预设主题+事实印证。作者根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主题对通讯有何重要意义。鲜明的目的性是通讯写作的主要特征。它是通过确定和表现主题来实现的。下笔写通讯是必须确定表达什么主题通讯对世界的反映并不是“镜子”式的直观反映。无论人物通讯,还是工作通讯、事件通讯等都是新闻工作者在一种思想观念的统筹下“组织”起来的新闻报道体裁。记者采访来的任务对话、现场材料、动人的细节、有声有色的情感素材如果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就会变成一堆零乱无序、毫无用处的东西,像缺乏灵魂的行尸走肉。由这样的材料组成的新闻作品便会显的杂乱无章,让人不知所云,不能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先立意后动笔,这是通讯写作必须恪守的原则,是写作成败的关键环节。只有选定了主题,选对了主题才能围绕主题选择新闻事实,选择组织素材、谋篇布局的结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通讯的主题是人们评价遗篇通讯首先的评价标准。一篇通讯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重要上看主题正不正确、深不深刻,思想意义和知道作用大不大。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选材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材料的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突出,即所选,有特别之处料较一般事实突出有特点;二、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因此通讯选材中,先要分析下事实材料有没有特别之出。是否突出,二要考虑事实材料存在有无普遍性。符合这两项,时时材料无论大小都具备了典型性。要围绕主题选材。所选材料偏离主题将会导致篇章结构混乱,造成人的注意力、思维混乱,不利于读者阅读。选材切忌重复。说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通讯选材的类型。通讯选材的类型主要分以下三种:骨干事例、细节材料、一般叙述性材料。骨干事例通讯必须要有的支撑主题的骨干材料。是那些事实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说明主题的事例。细节材料通讯写作最具特色的要素。是再现型材料,是骨干事例中细致的情节、细致的现场画面、或者富有个性话的对话,是通讯中最有灵性、最富有感染力,最易吸引受众的部分。可以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读者在文章中切实“感受”到活生生的事实。可分为以下几种:详细的情节事实:比较完整的再现了某一事态前因与结果之间的行为演变环节完整情节,即完整表现行为形态演变环节的事实,具备事态起因、中间变化环节和结果;片段性情节,是指一个完整故事的每个阶段中行为形态演变环节的事实;言论性情节,新闻人物在采访过程中与记者的对话或谈话的情节是极有特色、极传神的事实材料。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引用一段有新闻价值的连续对话或谈话,内容要环环相扣;二是全部使用直接引语,要尽量显示个性语言群众语言的特点,甚至包括个性的语气词,有特点的方言词汇。特写镜头,通讯所选的最富有表现力和个性色彩的细致的画面和瞬间的特写场景画面特写如临其境;人物特写人物形象动作描写。表现好人物特写画面,对于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预示人物的命运,烘托作品主题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人物个性语言特写如闻其声,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在通讯中可以起到两个作用可信;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一般的叙述性材料,一般不是事例也不细致生动,但它可以对人物、事件、风貌的背景和现在的状态作概括性的介绍和解释,使人了解一个大致的事实框架,“织”出通讯的一个基本的背景和舞台,让骨干事例和细节材料有一个表现的场所。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记者的现场观察。记者的体验式采访。记者的访问。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消息结构的差异。作为名词来讲的通讯结构通常是指通讯的表现形式,俗称“通讯的骨架”。从外部形式来看,通讯和消息的结构有很大差异: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没有消息那种比较固定的先导语后主体“固定式”结构,其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格来安排素材,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通讯的结构比消息的结构复杂。由于通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越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的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材料有机的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因此通讯的样式较多,驾驭起来难度较大。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即倒金字塔式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无论任何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束缚。结构通讯的原则。结构通讯是通讯写作成败的关键。有合理的结构,材料才能各归其位,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浑然一体。通讯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文章的“内结构”,即通讯表达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意义性”结构;另一个结构是“外结构”,它是通讯的“意义性”机构表诸文字、篇章而必然取得的一种外在形式,即通讯的外部结构形式。我们通常所讲的构思通讯的过程,也就是结构通讯的过程,是指记者对通讯的谋篇布局、选材组合的思维过程,在结构通讯的过程中,即从抓主题思想的入手的过程中,既要尊重新闻事实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又要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以下原则是行之有效的。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表现主题为主的原则。简洁清晰的原则。均衡对称的原则: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在外部结构中表现要有层次意识;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篇事例,而较大的典型事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的互异互补。跌宕起伏的原则文似看山不喜平。所谓跌宕起伏是指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的失控框架,组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其要求是通讯的结构要疏密得当,穿插灵活。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纵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适用与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主要通过日记等手法将通讯原来复杂的事实进行梳理,使之简单明了。纵切式结构反映的往往不是事件或故事,而是对客观世界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或某种现象的存在状态切出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纵向切面,以展示新闻事实中蕴涵的传播价值。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这种结构比较使用于那些报道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分以下两种:(一)同时异空结构。将同一时间作为平台,将发生在不同空间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二)多侧面拼接结构。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的通讯一般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组合式结构。通讯的开头和结尾。通讯的开头分为以下几种:开门见山。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情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的动作特征以寓意深刻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通讯的结尾有三大功能:强调主题、引发思考和抒发情怀。具体表现手法多样,或议论,或抒情,或叙述事实,或现场再现场景。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就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世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人物通讯报道的若干类型:典型人物: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新闻人物: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精英人物。凡人奇事,奇事凡人。冰点人物:没有特别值得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也并非因为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选择新闻任务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在新闻人物的选择上一般有两点要求: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能对人民群众有启发、激励作用。凸显新闻任务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过程。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所谓事件通讯就是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时间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无论什么洋的事件都具备以下特点: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发生的时间、地点比较集中、具体;有开头、过程、结尾;常常带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突发*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为什么突发*件对记者的采访会带来很大困难?突发*件因其不可预知和灾难色彩给记者的采访带来很大困难。记者的采访大多在事件发生之后,很难在现场进行同时空的观察,不容易看到事件的发展过程,往往缺乏现场感受,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向读者展现这个事件。即使感到现场也只能根据现场的遗留物来进行报道。突发*件绝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常常伴随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而我们的报道大多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因此,去调查这一事件本身必然牵扯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的损失,所以记者的采访常常会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种种障碍等等。对突发*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们在采访中应该注意的。怎样写好事件通讯。报道事件特别是报道突发*件,向来是对记者的职业精神、调查经验、应变能力和快捷作风的考验。面对突发*件,记者由于不可能作采访前准备,因此一般采用“先简后详”的报道模式:采写关于事件的动态消息,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及时发出,再采集事件的详细过程、前因后果、矛盾冲突、损害程度、相关人物的故事和内幕背景等材料,写成详细的事件通讯。其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无论是突发*件还是预知事件,新闻事件的发生地现场材料在事件通讯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受,它的可信度、吸引力、感染力都是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的。清晰的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从事件中提炼出罪尤新闻价值的主题。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单线条结构法和多线条结构法。写好事件中的人物。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工作通讯的定义、报道内容及其写作方法。以记“工作”为主,即它是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叫做工作通讯。展现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的普遍意义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办法等是工作通讯报道的主要内容。写好工作通讯首先第一点是记者必须胸有全局,从全局的高度选择典型事实。进入工作场所必须用活的事实来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问题。从群众角度和生活角度写作。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要求。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是一种新兴的通讯类型,就是报道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的通讯。社会通讯的主要功能。拓展了通讯问题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首先,在选材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不仅为通讯拓展了新闻报道的视野,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迅速反映现实、监督社会生活的有力武器。其次,它在写作理念上有很大创新。社会观察通讯产生之初就突破了传统新闻写作“非黑即白”、“直线思维”、追求对报道对象的“终极性结论”等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而以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报道”方式,曝光社会万象,展示社会矛盾,追踪动态中的时代思潮,以新鲜的信息和敏锐的视角,为新闻写作领域吹进创新之风。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首先,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较及时的为受众提供有关最新的社会信息。其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揭露、批评性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设置议题自上而下的行使新闻监督权。把受众关心的话题转换成媒体性互动,社会问题就有可能不断的得到解决。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社会观察通讯在选题上的最大特点,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采写这类通讯对记者的良心与勇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所传播的每一条新闻都是“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在社会观察通讯中记者应该表达的是追求社会正义,除恶祛邪,维护大众利益的职业精神。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深处发现。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要反复核对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悉心梳理,如实反映。微观和宏观结合的纪实手法。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写作手法是纪实手法。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材料客观叙述和描写的手法。社会观察通讯因题材的特殊性,必须兼顾微观纪实和宏观纪实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通讯所选的是“点”和“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