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怎样设计学生活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21943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怎样设计学生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怎样设计学生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怎样设计学生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梳理探究”专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怎样设计学生活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必修三梳理探究部分的内容。“梳理探究”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全新的教学内容,没有先例可循,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难得的机遇。 针对教学中产生的疑惑,我对必修教材上的15个梳理探究专题进行了整体阅读和思考,并查阅了有关专家对这一部分教学的建议和提示,尝试寻求梳理探究教学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所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与学生的课堂活动密不可分。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将学生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下面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来谈一谈我对“梳理探究”教学如何设计学生活动这一话题的一些粗浅的思考,也兼及了一些“梳理探究”其它课时的设计尝试,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一、梳理探究的含义与学生活动的基本定位:梳理和探究应该是两个层面的概念。梳理即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提取、整理、分门别类的过程,它不产生新的认识,但会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得更理性更规范。探究即学生从这些已有知识出发,自己提炼出一定的观点和思路,提升出一定的规律和技巧的过程。梳理是探究的基础,而探究则是梳理的目的所在。 从梳理探究教学的特点来看,这套教科书的15个梳理和探究专题中,前7个专题侧重积累梳理,后8个专题侧重探究发现;积累梳理侧重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探究发现侧重文学和文化。但彼此之间又应该相互渗透,有效的学生活动首先就应设置在知识点的梳理和探究过程中。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侧重文学文化类的梳理探究课,我选取了名著重读这一框题作为教学重点,将全课设置为三次梳理探究的过程,第一次是对课本中的理论性文字进行梳理,第二次是对课本中所举的风筝一例进行梳理,第三次是学生对以往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的梳理。这三次的梳理探究以学生的课前预习、自读讨论、回顾表达的活动形式呈现出来,完全在学生的体验下进行,不仅明确了个性化解读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寻找到了可循之路,同时还为今后发现更多的个性化解读角度打下了基础,体现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二、梳理探究教学的意义与学生活动的主要目的:集中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两个方面的发展要求,一个方面是“积累整合”,另一个方面是“发现创新”:这两个方面意义的存在,理论上验证了梳理探究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从更实际的层面看,梳理探究的教学与高考考点也是息息相关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在设计本课时的学生活动时,我有意强化了两方面的意义,通过梳理,调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有话可说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个体的深入思考,获得了全新的感受,并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启发了思维,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这正是“积累整合”与“发现创新”的集中体现。而在高考中,个性化阅读与现代文阅读、选择题中的自主表达部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预备的下一个课时中,我还将给学生一些有关的高考试题,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尝试解答,进一步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三、梳理探究教学中一些关系的处理与学生活动的具体操作。一是梳理探究专题某一课题内几个框题的关系,我理解为有所取舍,选择课本实用价值更大的角度重点教学。学生活动设计的设计也在选择的重点内容中进行设计。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中我选择了“名著重读”和“名文共赏”两个框体内容设计学生活动,名著重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而名文共赏的对象则选择了海的女儿这一童话名作,至于续写改编这一内容则不得不忍痛割爱。二是梳理探究与前面的课文教学单元的关系,我理解为梳理探究教学不应架空,而是与相应的课文教学穿插进行。教师应尽量找到与某一梳理探究专题关系最为紧密的单元,在学生的思维延伸中引入梳理探究的过程。落实到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课,我将其安排在必修三小说单元的学习后进行,我将与红楼梦有关的两段文字作为了本课时教学的导入内容,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活动,用他们的思考结果导入课题。在后面的梳理探究中,也有意识地运用到本单元的内容,应该说这种由旧知入新知的设计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三是梳理探究专题中课本内容与课外内容的关系。应该说梳理探究部分的课本文字更多的是对本章节学习方向的一个提示,以知识性的内容为多,方法性的内容为少,我理解为这正是教材编订者有意识给予教师的选择和发挥的空间。教师应该尝试从教材提供的材料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方法和角度的探讨,并适当的选取一些课外文本,让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到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这些课外内容的选择宜巧宜精,要有真正的阅读价值。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一课中,对于个性化阅读的多个角度的探究就是课本之外的内容,由于在课内无据可循,学生活动的面就更广,思路也可以更开阔,而这些方法的获取为学生解读具体的作品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是对课本内容一种有益的补充。同时,在“启示与实践”部分,我反复筛选之后,确定了用海的女儿这篇童话作为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材料,这是完全取材自课外的篇章,但很能凸显个性化解读效果,学生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 四是梳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处理。我理解为,在梳理探究教学中,学生一定是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是梳理探究的题中之义。梳理探究的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而且学生的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活动环节的设计应该有互动性,让学生有主动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但,鉴于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不足,总结归纳的概括性不够,教师可以在方向的把握、结论的产生、实践对象的选择上体现更多的主导意义,帮助学生将杂乱的方法规整,条理化,将感性的认识提升,理性化。 从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课来看,我尽量地尝试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活动的核心地位,采用了同桌讨论、独立思考的两种思维方式,运用了集体回答、自愿发言和一组同学逐一发言的三种参与形式。尤其是一组同学逐一发言的形式,我是希望所有同学,包括平常不爱表达的同学也能参与活动过程,同时验证是否每个同学都具备了一定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与意识,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探究部分,学生寻找到的个性化解读角度比较零散,逻辑性不强,教师在此时体现出主导性,将解读角度整理为四个要点;在实践部分,我设计了“童话新解”“诗歌品读”“小说鉴赏”三个活动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之一来进行个性化解读,体现了一定的互动性。 以上,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课中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 总而言之,“梳理探究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设计应该以课内课外知识储备为素材,以灵活、多样、实用、互动为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积累整合”和“发现创新”两大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最有益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