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1. 桐庐概况1) 地理气候桐庐县位于浙江西北部,杭州西南部,地处“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和西湖、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距杭州市区80公里,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为杭州直辖县、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旅游开放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县;其因风光秀丽而著称,古人曾留下“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名句。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境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均匀,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5度,自然环境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堪称“人居佳境”。2) 农业及旅游资源桐庐县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产小麦、番薯、玉米、马铃薯等杂粮及油菜籽、芝麻、花生、大豆等油料。近年来桐庐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转变;发展蜂业、茶叶、蚕桑、水果、水产、畜禽、蔬菜、竹业、山核桃、香榧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等三大新兴潜力产业。以“中国蜂产品之乡”为品牌,创建全国优质蜜梨、绿茶区域发展重点县,建成省级香榧科技示范基地和省级山核桃、香榧森林食品基地,进入省重点竹业县行列。将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园区生产配套设施,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可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功能的“五个一批”发展一批农业节会经济;改造建设一批农业生产与住宿、餐饮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农庄;开发一批中小型山塘水库为垂钓休闲基地;利用山地、森林等资源培育一批林地休闲类项目;结合农家生活、农事体验、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一批“农家乐”集聚区。桐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 其中省级2家;市级以上规范化(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省级15家;2家专业合作社挤身“全省百强合作社”;桐庐县成为浙江省首批、杭州市首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示范县”。雪水云绿茶”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处处充满村野之趣的红灯笼外婆家、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的天目溪漂流、溶洞内有长达4500米的地下暗河的垂云通天河、杭州市“龙舟竟渡”龙舟比赛定点训练基地的浪石金滩、七里扬帆的桐君山、史称“江南第一名人”的大奇山、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的严子陵钓台、“一夜鸬鹚滩上泊,晓烟啼彻画眉声”的江南龙门湾、再现摩梭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民俗的风情园的女儿村、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的白云源、桐庐镜内第一瀑布群的天斗地漏、有骑马、射箭、划皮艇等游乐项目的巴比松度假庄园、以种植草莓、四季瓜果、生态养蜂及参观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前的蜂产品生产线,集中体现蜂文化为特色的峰之语蜜蜂王国、放松身心的休闲野营之地纪龙山、具有“秀、雄、奇、险”的山岳风貌的罗山天子地等。3) 工业概况桐庐县已规划建设了浙江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桐君街道轻纺功能区、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富春江镇机械功能区、凤川镇台商投资功能区、江南镇工业功能区、瑶琳镇工业功能区(统一称为“一区七园”)。桐庐经济开发区内医疗器械占全国市场的1/3,销售海外的产品接近全国外销的1/2。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保健、皮革箱包、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桐君街道轻纺功能区以轻纺工业为特色,并开辟专门区域发展电子、生化等高科技产业。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已形成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为主,毛纺、染整、织造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织块状特色经济,产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是浙江省省级特色工业区、省级乡镇工业专业区,是桐庐最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享有“中国制笔之乡”称号。富春江镇机械功能区是浙江省机械工业专业区,也是全省首批47家专业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东芝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座落该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生产基地,跻身全国最大的拉丝机制造基地之一和贯流式灯泡水轮发电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凤川江南新城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产业转型、项目落户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充裕的空间。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上半年,在全县规模工业四大产业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最快,节能环保产业生产不容乐观,新能源产业发展快于生物医药产业。全县规模工业四大产业企业98家。81家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2家,负增长企业29家,停产企业1家。按产业分,节能环保产业14家、新能源产业4家、生物医药产业16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64家。4) 旅游业概况近年来桐庐以打造“中国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改造提升旅游三大板块,深入推进旅游“四个六工程”建设,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推进旅游业态转型,开发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重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大力挖掘名人名址资源,做强生态、休闲、度假、疗养、美食、文化等桐庐特色旅游品牌,打造杭州地区商务会议的优选地。旅游“四个六工程”打造六大休闲基地:大奇山旅游休闲基地、富春江滨水休闲基地、分水江运动休闲基地、瑶琳乡村风情基地、白云源高山湖泊度假基地、天峒山森林疗养基地。改造六大旅游景点(区):瑶琳仙境、红灯笼乡村家园、垂云通天河景区、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严子陵钓台、白云源森林度假区。培育六大特色潜力行业:美食行业、茶楼行业、演艺行业、保健疗养行业、运动休闲业、工艺美术业。建成六家以上高星级宾馆酒店:励骏大酒店、东方文化园君山宾馆、桐庐开元名都大酒店、剧院宾馆、海陆世贸酒店、巴比松圣路易斯度假酒店等。现在,桐庐有旅游景点19个,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17家。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676.99万人次, 增长24.0%。其中接待国外和港、澳、台游客5.95万人次。全县旅游业总收入49.40亿元, 增长12.1%,其中景点门票收入7666万元,增长8.1%。乡村旅游逐步兴起,经营项目不断拓展。2011年,接待境外游客5.94万人次,增长139.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95.80万美元,增长164.9。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2. 桐庐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份生 产 总 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合 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2009176.7814.45100.6190.8252.20442062010197.8615.88121.50108.8560.48492692011233.5118.18141.97127.4173.3657854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来,桐庐GDP持续增长,2011年GDP增幅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但增长率也高达10.3%。根据桐庐经济发展态势,在可预见的三五年内,桐庐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 人均GDP桐庐人均GDP保持较好的逐年增长态势,09-11年,增幅分别是7.10%、12.20%、9.7%,虽然增幅有所减少。GDP及人均GDP是国际上衡量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3) 三大产业结构点评:从上表可以看出,桐庐农业(第一产业)比重已较低,工业比重高,发展速度较快,第三产业有增长较慢。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约为4%:32%:64%,其中,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约分别为2%:30%:64%和10%:36%:54%,服务业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的重要指标。这表明目前桐庐经济结构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还不甚合理,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旅游生态开发及旅游服务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11年桐庐三大产业增长情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产值18.18141.9773.36增长2.8%10.0%1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2%59.6%38.2%拉动GDP的增幅0.36.13.92011年,桐庐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41.9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3.36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一、二产业。4) 农村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支出额年 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元)比上年增长()绝对值(元)比上年增长()20091041010.2217919.120101166512.12402610.320111346015.42713012.9近三年桐庐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增幅平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桐庐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60元,比上年增加1795元,增长15.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342元,增长1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48元,比上年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30元,比上年增加3104元,增长12.9 %;其中人均纯收入18795元,增长10.0%;人均消费性支出17464元,比上年增长25.0%。点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根据这个标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桐庐人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富裕水平。3. 桐庐城市规划1) 城市性质及规模城市性质:桐庐县城性质为国家级“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旅游城市,县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65%。 尽管桐庐为旅游城市,但是在桐庐政府主攻工业的指导之下,桐庐逐步形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产业格局。2) 城市发展思路依据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统筹城乡、产业、居住、生态布局,形成“一圈两带三区”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围绕“突出重点、优化布局、统筹发展”原则,加快构建“中等城市(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乡)中心村特色村”网络化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县以凤川江南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整合开发区和新城空间布局,调整行政区划,推动县城东拓。以县城为核心构建经济圈,提升县城主中心地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把县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带动全县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先行区。按照小城市发展要求,因地制宜优化规划布局,促进分水、横村、富春江、江南四个中心镇建设,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3) 整体规划Ø 城市规划:按照“增城减乡、增居减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大做强县城、中心镇,做优做精特色乡镇。 一、打造中等规模城市围绕中等规模城市发展总目标,将县城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承接杭州产业梯度转移、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和引进高等院校的主平台。按照“改造提升老城区,加速拓展新城区”的建设方针,大力实施县城综合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景中村”农居拆迁改造,促进县域农村人口集聚,规划建设农民转移安置小区一期面积500亩,转移安置农户4200户。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提高楼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转移。增强承接杭州市区产业转移、功能延伸的能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生态居住和商务支持等配套功能,推进城区框架形态、道路建筑、自然人文景观、产业布局的有机更新,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县城综合提升工程: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县城农居拆迁改造工程、城西区块开发建设工程(城南街道)、老化水电管网维修改造工程、县城雨污分流工程、富春江两岸亮灯工程、杭黄高铁站场综合体建设、牛山坞隧道工程、城市公园绿地工程、农民转移安置房建设工程、滨江区块建设工程、浙江树人大学桐庐校区建设工程、文博园建设工程等。凤川江南新城重大建设项目:320国道拓宽改造、东连接线(含柴埠大桥)、沿江大道、富春江江南综合作业区、长途客运东站、天然气管道工程、新城给排水工程、新城中小学校、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等。二、加快小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小城市定位建设中心镇,加大对中心镇“一路二厂四网”等基础设施和“一校二院四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的财政倾斜支持。深入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保障用地。优先支持中心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支持中心镇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激发中心镇发展活力。将中心镇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重要经济中心、现代新型小城市。三、培育建设特色乡镇结合“风情小镇”创建,坚持“一镇一方案”,培育一批特色乡镇。瑶琳镇加快推进行政中心北移和旅游资源整合提升,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特色镇。百江镇突出干果、有机茶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特色,成为农林产业带动型特色镇。钟山乡大力开发蜜梨基地生产和观光,可持续发展石材特色产业。莪山乡依托少数民族特色,开发“农家乐”旅游经济,打造畲乡民俗风情小镇。新合乡依托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依托生态名茶发展特色经济。合村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省级猕猴自然保护小区优势,做足山区生态休闲度假文章。Ø 城市发展思路“两轴两圈、一主一副五极”的城镇空间结构及“强化主副、提升五极”的总体发展思路,县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优化为“一城两片六区”的团状组团式结构,按照“体现特色、拉开框架、丰满城市、打造品牌”的思路,形成了中心集聚与完善、老城疏解与转型、工业东进与南拓、居住西延与整合、沿江保护与提升、南部控制与优化、旧县梳理与改造的总体布局策略。 Ø 交通规划: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桐庐将全面打造“内畅外快”的城乡综合交通网。建设杭黄高铁和临金高速公路,力争实质性启动通杭轨道交通建设。完善“一环四纵八横”主骨架公路网建设,力争期内新增一级公路17公里,二级公路46.4公里,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100公里,实现县域40分钟交通圈。加快黄金水道建设,完成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和富春江水环境整治工程,推进江南综合作业区、旅游码头建设。启动320国道北移工作。 4) 县城规划细则桐庐以富春江为分界线,将全县分为新老两城区,老城区位于富春江北面,建设成熟,人气旺盛,新城区,坐落在富春江南岸,道路开阔,但尚缺乏人气。根据规划,整个桐庐城区将逐步由北往南发展,规划在2020年之前,整个城市中心南移。Ø 行政中心规划以江南新城行政区用地为基础,规划有行政中心,形成的一个完整区域,主要行政用地相对集中,分布于迎春南路中段两侧。行政办公用地30.34万平方米,人均2.06平方米。Ø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保留江北老城区中的主要商业街道迎春路、富春路,改造为“传统商业中心”。在学圣路与瑶琳路交会处集中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作为桐庐镇乃至全县的商业活动中心区。在乔林路中段西侧建设另作一处“商业中心”。2020年,城区商业金融用地规划达到84.8万平方米。Ø CBD商务区规划逐步成为县城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区。在此基础上与杭州“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接轨,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总部经济中心和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Ø 文化娱乐中心规划白云源路之间的城市公共活动带中,在学圣路两侧和大奇山路西侧分别规划两个市级文化娱乐中心。规划文化娱乐设施55.54万平方米。另外,在320国道以南,迎春南路以东,相关部门已拟建东方文化度假村,届时,江南新城的经济在度假村的带动下,将进一步腾飞。5) 城市发展研判桐庐县城作为县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大都市的郊区新城,随着杭州的发展,桐庐与杭州的“同城化”效应也将日益凸显,桐庐发展也令人期待。根据城市规划来看,随着主城区与凤川沿江地区连为一体,将凤川镇区整体纳入中心城市规划的实施,桐庐县域规模将在未来的几年内迅速扩大。杭州大城市郊区新城的城市定位将伴随桐庐交通逐步改善而日益凸显。我国旅游行业现状分析旅游业景气度持续升温。 “十五”期间国内旅游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1.4%,而同期GDP的年复合增长率则为9.2%。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亿人次,游客总量约30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820亿美元,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国内生产总值的4.8%。基于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国民消费能力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需求。2008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国内优质旅游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我国共有A级景区2342个,其中:1A级景区130个,2A级景区927个,3A级景区511个,4A级景区774个。2007年8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又公布了66个5A级景区。我国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395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国家地质公园138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00多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33个。相对于我国广袤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优质景区资源仍然显得非常稀少。 旅游行业面临良好的政策成长环境。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政府从供给方面对行业未来政策给出了方向,预计后续细则将逐渐推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农业生态旅游起始于国外的3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河北的集发农业观光园等。农业生态旅游的特点。农业生态旅游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才、地缘、生态等优势,将农业与旅游、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以农业带动旅游度假。农业生态旅游优势。1、生态农业投入少、收益高。生态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小。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3、生态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多,民族众多,各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4、别具一格的农业科技优势。生态农业依托的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类农业观光园大都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处于先进水平。主要的旅游资源大都是世界各地的名优品种,主要是创造新、奇、特效果的观赏类农作物。5、独具特色的餐饮服务。生态农业园区的餐饮普遍具备自然、无污染、保健及味道奇美等特色。6、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一般不但具备人与自然充分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更具备大量体验性和参与性的配套服务,符合现代休闲、健康的旅游观念。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市场机会巨大。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不是单纯到农村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不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更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合理地统一起来,具有投资省,风险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将是具有良好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桐庐生态旅游业的现状及前景桐庐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高品位的休闲度假旅游的崛起2、境内和周遍交通建设的规划,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3、桐庐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4、桐庐拥有高效,便利,能够协调,管理,服务游客的服务机构。桐庐生态旅游业的弊端1、旅游产品单一, 文化内涵欠缺2、桐庐县旅游社建设落后,缺乏有名的旅游社 。3、老景区基础设施老化,服务管理水平低下。国内花卉产业发展趋势规模稳步扩大布局不断优化 截至2011年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02.40万公顷,年产值达1068.53亿元,分别是2001年12.35万公顷的8.29倍和126.27亿元的8.46倍,产业总规模翻了三番多。从业人员从2001年的145.8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67.69万人,总规模也扩大了3.2倍。科技平台逐渐完善创新能力增强 到2011年,我国拥有花卉专业技术人才19.52万人,比2001年的4.65万人增长了319.78%。由于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等领域取得和贮备了一批科技成果。配套加工提速产业链条延伸 近10年来,我国的花卉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园林机械、花卉温室、花卉薄膜以及花肥、花药、花器、基质和花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涉及休闲旅游、医疗、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众多领域,对于提高设施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花事活动蓬勃花卉文化繁荣 近10年,我国先后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等诸多重大国际活动和大型会议,花卉界积极参与这些盛会活动与会议,开展花卉景观布置,提升花卉园艺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影响力。三、凤川三鑫村项目环境资源分析项目基地现状(照片)项目所在地有山坡、水库、果树、山地溪流、田园风光、民族风情等众多旅游资源,选址条件较好,投资环境良好,符合建设要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以三鑫村的自然资源、玫瑰种植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刘伯温)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利用现在农村空间、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以旅游内涵为题的规划,通过产业结合旅游的发展思路,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符合国家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政策。本项目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也顺应当今发展潮流,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本项目可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生态农业园全方位的提升,能够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独树一帜,为整个大杭州及桐庐的旅游业增加有效补充,加强大杭州旅游业的整体竞争能力。项目发展前景分析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基本特点“生态旅游”的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它是出于对资源与环境的追求和保护而提出的。与一般旅游不同,生态旅游大致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生态旅游地必须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2、旅游基础设施应尽量生态化,即基础设施尽量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旅游规划及景点设计要符合基本生态规律。3、生态旅游地应向人们展示赏心悦目的景观和提供健康的娱乐活动和生活体验,使旅游者获取身心愉悦的感受。4、通过旅游应使旅游者获取有关的生态环境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再结合季节性的果、蔬、花实地自采现尝,趣味郊游活动以及参与传统项目、观赏特色动植物和自娱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农业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发展前景融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于一体农业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它既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又具有在人类活动参与下而形成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如农村的民俗文化、种植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由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有益的补充。具有地域多样性、动态性、和可塑性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地域多样性和时间动态性。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一般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更改性,而农业旅游资源则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农业生产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生产要素(如农业物种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优化选择、组装配套与集成,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的特点农业生态旅游一般将农业产、旅游地产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可获得多重经济效益,三者在经济效益上也可相互补充。例如,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常会使农业减产失收减效,因此可通过农业旅游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而相对减少农业的风险。另一方面,在旅游淡季,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因此,相对单纯的农业生产或单纯的旅游而言,农业生态旅游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在偏远的地区,著名的人文景点也多出现在特定的地区。而农业旅游资源则在城市地域之内、城市郊区及周边农村随处可见。只要开发即可利用,而且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这些地区一般距离城市近而不需长途跋涉,交通条件较方便,所需时间短,一般利用双休日即可完成,目前较适合城市居民的需求。具有可实践性和体验性等功能同其他旅游资源不同,农业生态休闲可通过直接品尝农产品(蔬菜瓜果、畜禽蛋奶、水产等),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耕地、播种、采摘、垂钓、烧烤等),从中体验农民的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并获得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乐趣,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农业生态休闲具有可实践性和体验性等功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也是顺应当今发展潮流的。 本项目的良好前景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加快,人们渴望返璞归真、体验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休闲观光农业正是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时期的产物。生态农业风险低、收益高。高科技生态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节约,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高科技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度假地产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三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2、项目有独具特色的山林风光、田园风光、水库风光和民俗风情。项目可设置养生度假,饮食娱乐、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利用凤山村周边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人文、生态、绿色等旅游项目进行多元化整合。3、随着近几年来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建设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体现地方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精品项目,本项目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建和谐社会服务。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丁,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关注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1.观光农业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荼,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别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化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谜你型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3教育农业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的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生产水平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生产水平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逃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关行业就可增收4. 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生态农业观光园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生产水平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生产水平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陵水县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舰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生产水平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亲和力较强。项目总体方案设计构想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生态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生态园生产水平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生态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与娱乐性在对生态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丰富植物景观群落,增加观光的多样性和趣味性。3、开发“体验生产水平”通过生态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需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项目定位建议项目整体定位长三角示范性玫瑰主题生态公园旅游基地定位理由:基于三鑫村天然的自然环境;基于三鑫村花卉产业的优势;基于依托杭州、桐庐已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基于生态旅游未来发展优势趋势。项目功能定位集花卉产业基地、休闲观光、养生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生态园客群定位杭州及桐庐组团旅游客群、商务客群;杭州及桐庐中高端收入消费人群;长三角散客。项目规划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生产水平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园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利用“山”的优势和“水”的优势,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生产水平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业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原则: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生态园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生态园内部讲,整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分散的结构,而是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生态园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生态性原则生态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生产水平性原则生态园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生态园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发展旅游,以带来更多的生产水平效益求得生态园自身良性循环。参与性原则生态园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生态园本身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生态的情趣。特色性原则特色是生园生产水平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园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多样性原则生态园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适宜性原则对生态园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作出适宜性评估,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生产水平效益。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分期建设。项目建设总体规划设想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空间区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功能划分图示)1产业基地区:实用花卉、观赏花卉、蔬果(现有外部果园)、水产养殖(现有鲑鱼、水库养殖)、走禽养殖(山坡土鸡养殖)、精油加工等的高科技化、规模化、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科研示范区:通过和外部科研技术合作联合建设科研教育示范区。建设园区农业科技试验基地、种苗培育基地、高科技加工基地、科研教育培训中心、玫瑰文化展览馆。玫瑰文化展览馆种苗培育科研中心3休闲体验区:休闲体验区主要有三大块内容构成配套商业、休闲娱乐、体验养身。配套商业:入口广场及旅游接待中心游客中心、花卉主题购物街沿江法式休闲步行商业街餐饮、休闲、购物亲水性休闲性(滨水商业街参考)农家汽车院落农产品自选区(乡村集市)。休闲娱乐为增加项目的旅游竞争力,本项目需要整合三鑫村的现有内外部资源,拟构想休闲娱乐项目:1)、垂钓区(小木屋棋牌房就近设计)2)、小木屋玫瑰SPA3)、健康饮食主题4)、爱情天堂:婚纱摄影、情侣酒店、教堂等5)素质教育基地6)、花卉养生谷:中草药健康园、中医保健等。7)、蔬果采摘园体验养生山地商务会所(7亩地块):农业类高科技企业、创意型企业和其它的企业总部和商务花园休闲农庄(度假、养老农舍院落群,25亩地块) 4新农村示范区: 借旅游景点的打造,对目前年代较新的农居通过立体绿化等手段进行改造,对部分老旧的房子及违建附属房由政府统一拆迁重新安置,对马路两边有碍观瞻的建筑进行遮挡及美化处理,树立三鑫村新农村精品工程的典范。本项目生态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原则本项目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生产水平、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生产水平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使用现代化种养殖和“畜-沼-花”、“种-养-沼-能”生态利用模式。对坡耕地采用生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进行改造,控制土壤侵蚀、降低地表骨流、提高生物生产量,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高效利用模式。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把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人类的生活垃圾及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能源再利用,沼液浇灌果园、沼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从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优化生态环境。无公害生产技术利用项目区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在改造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催腐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根据项目的自然、生产水平条件,结合家庭场馆建设,选择庭院生态模式,重点引进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生态庭院,使其家居环境更加优美、生产水平更加富裕。生产水平评价 社会评价“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导各国农业生产水平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将成为主导各国农业生产水平发展的指导思想;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产业化和高技术化将普及,生物工程农业将成长为生产水平发展的支柱产业。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强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注重用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手段,提出景观优化利用方案,以达到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生产,合理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生产水平发展与环境质量、开发速度、规模、容量、承载力等的目的。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导入景观生态的思想和方法,是保证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地区,则出现了另一番不同的景象: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同步增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提高,农业发展后劲开始增强,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与农村生产水平的协调发展。据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数据,生态旅游每年至少给全球带来200亿美元的产值,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水平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建设与当地的社会生产水平发展紧密结相连,已成为许多地方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努力防治面源污染,寓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可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建设与发展观光农业,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活动空间,释放休假日城市人口压力,降低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还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桐庐作为农业大县和旅游大县,发展观光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能同时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4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