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西师大版数学精品资料第二单元 圆第4课时 圆的周长(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难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 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 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出示一个圆。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 学生指出并回答。(略) 2.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小组内讨论。 演示下图:小结: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就相等。 3.多媒体演示。 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4.小结。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步骤。 出示探究建议: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2.说明活动要求。 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些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填在表里。 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3.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汇报交流。 (1)交流测量的方法。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绳绕法、滚动法) 教师:在这些方法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5.介绍圆周率。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对于圆周率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对此有了研究,他们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近似的看作圆的周长,因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所以近似的看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出示:展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可是大家可以发现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的误差太大了。因此把它的边数加倍,得到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到正二十四边形。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用圆的内接正96边形,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而祖冲之用圆的内接正16384边形,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第一人,他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分得的边数越多,精确的数位越多)到了现代,人们用计算机对圆周率进行计算,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值精确到2061亿位。 6.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问题:你怎样理解周长/直径=?你还能知道什么?结论:C=d , d=C/, C=2r, r=C/2。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近似的取为3.14。 7.教学例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四、巩固练习(一)判断。 13.14。(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二)选择。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 b.小于 c.等于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大于 b.小于 c.等于(三)实践操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五、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查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word版,可修改)2.课后作业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板书笔记】圆的周长(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C=d,d=C/,C=2r,r=C/2【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融猜想、实验、计算、观察、讨论、归纳和概括为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充分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阅读教材,不但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研究上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在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