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652219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两首( 1、 2 )教学目标: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3、理解诗句句意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课时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大概意思。2、认识1 个生字,会写 2 个生字,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背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 同学们喜欢古诗么?我国唐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叫李白, 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2、 李白真是一个文学大家,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播放录音范读古诗。2、指名朗读古诗,多种朗读方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师生评价是否读得既正确又流利。3、介绍诗的写作背景。独坐敬亭山 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当时诗人很有抱负,特别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但是由于他不断遭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 迫害和排挤,使他特别不得志,于是就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他怀着对不合理社会的鄙视开始飘荡江湖。这首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自读古诗,理解字词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部,原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尽:飞走了,消失了,无影无踪。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两不厌:指诗人与山不厌倦地相互看着。厌,满足。2、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鼓励学生用想象理解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是好多只鸟?( 2)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有一片云?( 3)理解“尽”和“去”:( 4)品析:作者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不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5)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心情怎么样?(板书:独)( 6)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7)总结这两句的含义:一群群鸟儿冲向天空向远处飞走了, 一片白云悠然地飘走了, 也没有了踪影。过渡: 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 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1)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 (指板书) ,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2)理解“看不厌”: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 景美李白仅仅是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 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 吗?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 3)品析:李白还把敬亭山当作了一一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 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一一神。而神总是“超凡” (板书:超凡)的,神总是“脱俗” (板书:脱俗)的。指名回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含义。教师总结这两句的含义:只有敬亭山和诗人出神地凝望着,互相看也看不厌。( 4)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不独)( 5)品析: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引导学生理解 “独” 是表面的独, 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板书:表面、内心)( 6)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四、感情朗读,升华诗意1 、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展现出来。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 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诵读古诗。2、联系学过的古诗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 ,更深地体会李白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写作方法。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危楼高百尺,日照香炉生紫烟,手可摘星辰。遥看瀑布挂前川。不敢高声语,飞流直下三千尺,恐惊天上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回顾总结,授之以渔1、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晓诗题一一知诗人明诗意一一,借诗情的方法。2、作业( 1)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古诗。第二课时 望洞庭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 。2、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正确认读1 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学过程:一、 复习与导入:1、背诵独坐敬亭山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洞庭。( 1)板书课题:望洞庭。解题,你从题目知道了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2)介绍诗人:刘禹锡, ,洛阳人,唐代诗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二、学习新课:1、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正音:潭、磨、螺。齐读。指明说说读后的感受。2、精读体会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 “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两相和”这“两”是指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 ,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 “潭面无风镜未磨”:感受“镜未磨” 风平浪静。(未:没有)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 你读出来了吗? (把 “潭面” 比作 “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感受“遥望” “银盘青螺”感感自然之美精美绝伦。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 “白银盘” 指什么? “一青螺” 呢?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月夜遥望, 水白山青, 相依相伴, 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 让人爱不忍释, 好一派秀美柔和之3、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 2)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临洞庭上张丞相 ,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三、作业设计:1、默写古诗2、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