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317750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毕业设计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毕业设计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江夏学院泉州分院毕业作业评定表作业形式 级 专业姓 名学 号作业题目完成日期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语指导老师: 年 月 日毕业作业评审委员会意见 年 月 日附注作业形式为调查报告或专题论文等。摘要中小企业作为企业中的基础性群体,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也正在制定过程中。了解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现状,从中总结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得出相关启示,这些工作有助于我国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一文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联合国会计专家工作组(ISAR)、美国等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评价,可为我国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制订提供丰富的国际参考经验。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准则; 国际现状。 写作大纲绪论近年来,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等一系列会计政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以来,实施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所有金融企业、中央大中型企业以及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企业会计核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我国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逐步完善。本论:一、 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历史背景(二)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和过程(三)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思路和原则(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五)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的特殊规定 (六)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对比 (七)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变化 二、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异同比较分析(一)相同方面(二)不同方面三、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一)关于小企业的量化标准(二)关于小企业主要业务事项(三)关于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以及合并报表的适用性(四)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一致性(五)关于非公司制小企业执行准则问题(六)关于小企业解散和清算事项四、 小企业准则与小企业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的主要差别五、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趋势 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实施会计准则,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为此,财政部于近年研究出台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深入了解掌握了小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实际需求和有关困惑,结合实际,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若干问题谈些粗浅认识。一、 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历史背景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大部分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很少会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会计需要以及特殊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并没有声明其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仅适用于或者主要适用于在公开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上市公司,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某些较小的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在所有企业均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虽然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在执行上存在着困难,但也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的成本太高,以致于出现背离国际会计准则、执行不严、实施质量不高等迹象。最初,只有英国、加拿大等几个国家同时具有两套会计准则(分别针对一般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要求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后,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于2000年7月日内瓦召开的第17次会议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处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稿。2001年9月,专家工作组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8次会议上,各国专家围绕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指导思想、必要性基本框架、中小企业的分层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的取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02年10月,专家工作组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9次会议上,主要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工作组针对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综合考虑其他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标准的基础,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普遍意义的经济业务的报告模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制定发布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征有:简单、便于使用;能够提供管理信息;尽可能地标准化;足够灵活,能适应企业的成长,并且具有提高中小企业随着其业务的扩张适用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潜能;兼顾纳税目的;适应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需要制定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尽快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二)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和过程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精神,结合我国大量小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客观需求,财政部会计司2010年初将制定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列入了工作计划。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本稿),有关情况如下: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所有477万户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支持小企业发展,先后于2003年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特别是2009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提出了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当前,各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国发36号文件等精神,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落实国发36号文件精神、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加强税收征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按税法要求,税务部门对企业应采用查账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据调查,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方式,其中小企业占大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银行在对小企业贷款管理中,更多依赖的不是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税务部门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助于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公平税负,同时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工作。银行监管部门认为,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当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他们一致提出要加快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步伐。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健全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制度基础我国于2005年建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有效实施,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这套准则体系的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现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2004年制定的,相关内容早已过时,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制定发布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应当加快小企业会计改革步伐,抓紧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一年来,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工作:1.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为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于2010年4月份印发关于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意见的通知(财会便201015号),就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与税法的协调、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等问题,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奠定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多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财政部先后赴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工信部等部门调研,了解相关部门信息需求,取得相关部门理解支持配合;多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先后赴江苏、河北、上海、北京等地调研,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多层面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税务部门、银监部门、工信部门、银行、小企业的政策建议;多角度着手政策研究,完成了多份国内、国际比较研究报告。3.积极推进国际交流通过亚太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会议等平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相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广泛深入务实的沟通。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设想得到了国际有关方面的认同。(三)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思路和原则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立足国情、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要求的思路,同时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并有助于银行等债权人提供信贷,注重如下三个“结合”。遵循基本准则与简化要求相结合按照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总体框架,基本准则是纲,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按照基本准则,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要求。但考虑到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简化要求。比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报告方面,要求小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与有助于银行提供信贷相结合小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税务部门和银行。税务部门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做出税收决策,包括是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何种征税方式、应征税额等,他们更多希望减少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银行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做出信贷决策,他们更多希望小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提供财务报表。为满足这些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和企业会计准则合理分工与有序衔接相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虽适用范围不同,但为适应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要相互衔接,从而发挥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为此,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对于小企业今后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或者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企业(即小企业):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本准则所称承担社会公众责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如上市公司和发行企业债的非上市企业、准备上市的公司和准备发行企业债的非上市企业;二是受托持有和管理财务资源的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如非上市金融机构、具有金融性质的基金等其他企业(或主体)。 经营规模较小;本准则所称经营规模较小,指符合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标准或微型企业标准。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按照小企业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五)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的特殊规定按规定需要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参照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小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待财政部作出具体规定时,从其规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和本准则所附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转换对照表进行会计处理。(六)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对比(一)准则框架体系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准则指南构成。其中准则指南包括会计准则解释、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2.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由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财务报表、附则和两个附录组成。其中,附录1为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附录2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转换对照表。(二)会计科目设置1.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企业也可以根据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主要根据具体准则中涉及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规定了162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基本涵盖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交易或事项。会计科目的分类:分为6类资产类:73个,其中一般企业(非金融企业)44个。负债类:36个,其中一般企业20个。共同类:5个,其中一般企业3个。所有者权益类:7个,其中一般企业6个。成本类:7个,其中一般企业4个。损益类:34个,其中一般企业16个。其中:一般企业(非金融企业)共计93个。2.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主要根据具体准则中涉及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规定了58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主要涵盖小企业的常见交易或事项。会计科目的分类:分为5类资产类:26个。负债类:10个。所有者权益类:5个。成本类:5个。(三)财务报表的组成1.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至少应当包括:(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2.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附注。小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四)主要会计处理对比1.存货(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资本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涉及资本化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予以规范。根据存货准则规定,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包括: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机械制造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存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要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如果由于人为或者故意等非正常因素导致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时间较长的,不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2)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存货准则确定存货发生减值的,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4)盘盈存货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盘盈存货实现的收益应当冲减管理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计入营业外收入。2.金融资产投资(1)分类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将金融资产划分为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2)计量属性选择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历史成本(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计量;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区分权益法和成本法,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3)减值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均需要计提减值,减值除长期股权投资外均可转回。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发生损失时直接冲减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4)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确认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息收入等于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则需要根据具体准则确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息收入等于面值乘以票面利率。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等于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3.固定资产(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初始计量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2)减值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均需要计提减值,减值不得转回。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发生损失时直接冲减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3)折旧期间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根据资产可使用寿命确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有最低限额规定。4.生物资产(1)分类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2)减值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消耗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企业会计准则下,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生产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3)折旧期间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根据资产可使用寿命确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有最低限额规定。5.无形资产(1)减值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均需要计提减值,减值不得转回。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发生损失时直接冲减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2)摊销方法、摊销期间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摊销方法应根据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确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全部采用直线法摊销。企业会计准则下,摊销期间应根据资产可使用寿命确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有最低限额规定。(3)摊销的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设置“累计摊销”科目,作为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在计提摊销时,贷记该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计提摊销时直接贷记“无形资产”科目。6.借款利息计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息费用根据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长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费用。7.收入收入的确认条件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更关注风险报酬是否转移。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更加关注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8.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准则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采用应付税款法,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七)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变化 准则框架体系小企业会计制度包括总说明、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五部分。 主要会计处理对比资产方面,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认定标准,取消发出存货后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规定了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负债方面,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所有者权益方面,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基本仅为资本溢价部分。收入方面,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财务报表方面,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简化,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二、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异同比较分析相同方面(一)制定依据相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相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都要求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三)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相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都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四)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企业会计准则总则第11条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总说明第11条都要求企业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五)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1. 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相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85个一级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60个一级科目,其中有58个一级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仅名称相同,而且核算内容也基本相同。2. 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如资产计价方法都以取得时发生的货币支出,或以形成前所发生的料工费支出,或以换出非货币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估计资产损失的方法也相同。资产增减,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增减,收入的分类及其确认,费用的分类归集,利润形成等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3. 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如都要求定期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同时提供会计报表附注,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相对更为简化。不同方面(一)适用范围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看,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为应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装物归并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科目少设了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各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科目少设了应付股利、预计负债、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科目少设了已归还投资;损益类科目少设了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三)账务处理不同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简明扼要,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符。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财产清查还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多余。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较多的职业判断,而小企业会计人员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更少,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法的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制度中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但如果在投资当年取得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则应冲减投资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取得投资时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小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的规定,以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入账,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第二,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权益法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但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具体解释中只要求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小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或应分担的份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增加或减少投资收益,而没有规定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没有设三级科目,也无法反映是否要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笔者的理解是为了简化核算,不对其进行处理。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这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手续,但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夸大,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的折旧费用予以抵销。5. 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6. 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7. 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8. 待转资产价值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企业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中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运用扩展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小企业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其核算内容不仅包括了小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还包括了接受现金资产的捐赠。其账务处理为:小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期末如果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期末如果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所得额,分期进行上述转账处理。这使小企业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更全面,核算也更趋于合理。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2003年5月15日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及时地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用以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四)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根据小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有些业务发生的可能性很少的情况,删除了若干项目。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中减少了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中减少了预收账款、应付股利、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贷项等项目,所有者权益中减少了已归还投资项目。利润表中减少了补贴收入项目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写法简化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总说明的第12和13条中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的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则,在以后的各项资产计价中不再重复这两类业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这减少了制度的篇幅,阅读起来更简明。而企业会计准则中在规定每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时都要重复说明,以非货币性交易换的资产和以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如何确定其入账价值,写法上不够简化。(二)简化了核算方法通过上述不同方面的比较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比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简单。如合并了4个一级科目,减少了25个一级科目;基本财务报表项目减少了9个;部分资产计价方法简化了,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有关会计事项的核算方法简化了,如资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期末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处理上仍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便将来随着小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转换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可减少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内容。因为我国划分小企业是以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及是否对外筹资为标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一)关于小企业的量化标准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即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规定, 符合该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该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现实工作中,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般不太会考虑具体适用何种会计制度,因为两种会计制度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但制度规定的减值情况判定和减值准备计提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难度,大多数企业(非上市)的会计人员往往不具备这种能力,且税法也不允许减值准备的税前扣除,所以最终结果是,大多数非上市企业不管按哪个制度去套,其会计核算的结果并无什么区别。如果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适用范围仍然同小企业会计制度,最后结果肯定是上述这种局面。所以笔者认为,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即准则只明确哪些企业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则另外的企业就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如必需拟定量化标准,则考虑将企业从业人数范围适当扩大。因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较多,人数也较多,从业人数规定较小,不利于准则执行范围的扩大。同时,因现企业混业经营较多,可以不分行业。具体标准量化为: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二)关于小企业主要业务事项通常情况下,小企业的普通业务与大企业是相同的,由于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业务比较常态化,像企业合并、股份支付等业务发生的比较少,所以倾向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必对企业合并、股份支付、外币交易、租赁等交易事项做出另行规定,如有发生则按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即可。小企业会计准则重要业务事项处理建议:一是要加强对存货核算。因为存货在小企业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具有显著地位。而且要细分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核算,使之能充分反映。其二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小企业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厂房和土地占到企业总资产60%以上,按现行历史成本原则核算的规定,固定资产的原价不能调整,而厂房土地等价值升值好几倍,有的甚至十几倍,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差异很大,不能真实反映小企业资产状况,从而影响小企业贷款融资行为。为能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准则中体现固定资产价值如发生较大差异时,可以根据实际公允评估价值调整入账,差异增值部分记入资本公积反映,所得税反映在递延税项,在资产处置变现时,缴纳所得税。这样,既真实充分反映资产状况,也不会导致因增值资产缴纳所得税而现金流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以,在考虑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下,还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三要充分反映担保事项。小企业融资主要来源是抵押贷款,但还需要担保环节。因此,小企业间相互担保情况比较普遍,甚至一家企业给多家小企业重复担保,存在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为能充分反映担保情况以及风险状况,建议加强担保事项中的预计负债核算和担保事项的报表披露,使报表使用者能真实全面了解企业资信状况。(三)关于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以及合并报表的适用性小企业会计报表应尽量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一致,但考虑到企业规模、行业监管、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可考虑进一步简化小企业的会计报表项目和编制简易的现金流量表。这样既可以节约核算成本,也便于一般会计人员准确运用。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简易现金流量表即可。针对母公司本身属于小企业、集团内子公司属于小企业的情况,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验,准则最好作出必要规定,统一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否则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转换的工作太麻烦,如负责审计母、子公司的不是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操作上会更加麻烦。故应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适用性做出相应规定,以增强合并报表的可操作性。(四)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一致性会计与税法,有一致的意义,也有不一致的道理。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相当多的企业,会计核算是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只要税务部门没意见就行。于是会出现财务人员经常去问税务部门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而税务部门也会在出台的有关规定中明确会计处理的规定。出于对小企业财务人员普遍业务水平不高的考虑,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当与税法规定尽量一致,以减少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是,考虑到会计与税收的目标、方法和原则等的不同,会计与税法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例如:税法不允许减值准备税前扣除,难道会计就规定不提?税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与会计准则对子公司会计处理的规定基本一致,难道会计要规定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也用成本法核算?税法对纳税义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如租赁收入、房地产企业的预售房款等,都是收到款项就要全额纳税,不管是否属于当期收入,难道会计要改变收入确认原则?基于上述事项的存在,故倾向于适当分离。因此,笔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般业务上可以与税法规定保持基本一致,以减少纳税调整事项,但涉及重要事项,还是应坚持会计核算原则。(五)关于非公司制小企业执行准则问题为规范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财务核算和账簿报表体系,强化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属于非公司制小企业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也属于广义范围内的小企业,只要符合小企业量化标准的,应不分所有制形式及企业性质,均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六)关于小企业解散和清算事项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解散和清算事项出现较为频繁,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对小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事项作出详细规范,尽量与现行的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四、 小企业准则与小企业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的主要差别第一,遵循基本准则方面变化的有: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收益、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工程结算等。第二,合并和分拆:应收利息和股利、原材料和包装物等。第三,向税法趋同删除的科目:三个减值准备科目。第四,临时性科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待处理资产损溢等,在科目表中没有出现,小企业在平时核算是可以设置,但是在编制报表时不能出现。第五,名称不同但实质一致: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现金和库存现金、营业费用和销售费用。第六,在科目表中没有列举可以根据需要增设:长期应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五、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趋势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两个方向可以考虑:一是,简化、同税法尽量保持一致,方便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二是,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完整版会计准则靠拢,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也是符合银行信贷的要求。在这两个方向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最终财政部的征求意见稿采用了第一个方向,所以有些学术界和实务工作者会担心,小企业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至于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还要看小企业会计准则实际应用的情况以及将来的经济形势的发展等。结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认识,会计角度界定小企业应考虑三个方面,小企业规模、是否承担公共受托责任以及小企业的独立性;会计上的小企业在自身结构、内部管理、信息使用者、所处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我国应该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来取代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应采用有限的持续经营假设,应偏重采用收付实现制,应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不进行追溯调整。前 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会计监督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同时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会计监督弱化会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且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我国的市场经济混乱、偷税漏税、企业内部管理松弛等现象。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利益驱动、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受会计人员本身水平的影响等方面。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增强执法力度并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下最应先解决的问题。1 会计监督含义1.1 会计监督的含义与职能要分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首先就要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所谓会计监督是指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会计核算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1.2 会计监督的对象会计监督的对象是针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经济活动之前,从考核经济效益出发,审查计划或方案的合理性,参与经济决策,同时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予以监督,防止发生违法、违纪的经济活动;事中监督是指审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根据有关预算的要求,揭示存在的问题,纠正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做法,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事后监督是指利用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考核、加强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2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及原因2.1 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现象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一般表现为以下几项:2.1.1 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每年从企业财税核算检查中可以得出结论,很多的企业账目不清,数字不实,违反行政法规,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这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现象的直接表现形式。2.1.2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项改革都未到位,很多企业内部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因而未能真正有效的行使职权,对企业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认真审核,会计核算处于无秩序状态。2.1.3 企业内部管理松弛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极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违法现象发生。特别是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而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尽管我国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不断强化会计监督,完善会计监督体制,但是整体会计监督弱化的大局仍然没有改变。例如,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擅自处置和调用本企业资产;一些企业搞两套账或账外账,而会计机构人员因为受制与上级领导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以逃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产的管理监督,出现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据不实,偷漏税金额巨大;会计信息失真,个别单位或个人要求财会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2.2 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近年来,上述案例屡见不鲜,仍以上述案例分析,总结会计监督弱化有以下几种原因。2.2.1 受会计人员本身水平的影响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据资料显示,我国会计人员多达一千多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工作岗位转行到会计岗位上的,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有的甚至未受过任何专门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而大专以上学历的财务人员则不足20%。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底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很大程度上不能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2.2.2 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首选目标。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的考核,一般都只看报表数字,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领导的个人主义、名利得失和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发生。受利益驱动,使得作为反映经济主体活动的会计核算失去监督,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2.2.3 监督权利受到限制会计监督除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外,审计和财政部门也应起到监督作用。上述案例中,会计机构没有制止该行为,属于严重失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公司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本公司的会计人员可能看的见而管不着,审计和财政部门则是管得着但是看不到。再者我国的会计监督一般多为事后监督,事中监督没有及时性、效率性,所以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2.2.4 会计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在如今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一方面要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属于企业,受企业领导负责人的制约,并与企业存在相同的利益,在企业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有冲突时,会计人员本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是由于会计人员本身的利益,在加上监督角色的错位,会计人员很难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2.2.5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在现阶段的企业制度下,为维护企业财产安全而建立完整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那这个企业效益必将会走下坡路。其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