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3课时第几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27029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3课时第几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3课时第几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3课时第几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时 第几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0页。本节课是在感知过15各数基数的含义后学习的,知道自然数不仅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顺序,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二)核心能力“第几”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部分的内容,借助“第几”的知识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从生活中的排队入手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再将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进行对比,学生经过辨析、理解,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实现数感的培养。(三)学习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能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对比,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四)学习重点理解序数的含义(五)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第几PPT课件、第几课时作业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你能给这些数字宝宝排排队吗? 3 5 1 4 2你是按什么顺序在排队呢?2.足球运动员的衣服上印着2、3、5,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二)课堂设计1.导入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对吧?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哎,要知道吃第4个能吃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师:同学们为什么听后哈哈大笑啊?你们笑什么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第几”的知识。【设计意图:由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几”。】2.问题探究(1)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课件出示P20的主题图。)师: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游玩。瞧!小明在干什么呢?师:小明真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学生,我们也要养成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好习惯。师:从图中你看到数了吗?师:谁愿意给大家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数几?你在哪里发现的?师:谁还看到了不同的数?师:如果小明排第2,他前面的阿姨排第几?他后面的这个阿姨排第几?排在第4的是谁?最后这个叔叔排第几呢?(2)区分几和第几师:叔叔排第5,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这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师:看来,5既可以表示一共有5个人,也可以表示叔叔排在第5个位置(指的是一个人)。师:小明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他们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师: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去动物园玩排队买票”的情境,渗透人人要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通过考眼力游戏激发学生数一数、说一说的欲望,初步感知数既可以表示数量。】(3)序数的相对性师:如果穿连衣裙的阿姨买完票走了,想一想场面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动态演示)现在,一共有几个人?谁排第1?其他的人各排第几?师:小明原来排第几?现在排第几?为什么?师:如果队伍最后的叔叔有急事先走了,小明排在第2的位置会变吗?总人数会变吗?【设计意图:对比小明原来排第几和现在排第几,感知序数的相对性。】3.课堂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几”,你有哪些收获?师: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4.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小小调查员。你上几年级?()你家有几口人?()你这一小组有几名同学?()你排在第()。小组内交流:为什么你们填写的第一个括号里的数相同,而第二个数字不同呢?(三)课时作业1.照相。【答案】5 5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不一样。【解析】这是基础练习,主要考察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以及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考查目标1和2。2.泥娃娃。第1个 第2个 第5个 遮住的是第()个和第()个,遮住了()个。【答案】3 4 2【解析】考查目标1。3.小鸟飞。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2)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图上颜色。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只小鸟。【答案】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3)4【解析】主要考察区分几和第几,考查目标1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