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小故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8961532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科学家的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范文科学家的小故事科学家的小故事科学家的小故事(1):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 你明白电话是谁发明的 吗?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 1847年生于英国,年 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 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 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一一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应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 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 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 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 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还发生了声贝尔的思地发现自我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 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 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由同样的声音吗 ?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 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 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 生,我需要你,请到我那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 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 !1876年3月7日,贝尔 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 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 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 这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科学家的小故事(2):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 他的成功,就应归功于母亲自小对 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 才使原先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 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我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 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 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 使他对改善人类的 生活方式,作曲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光了。 ”爱迪生常 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 用极少的时光 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 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 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 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 转 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光,时光,怎样费那 么多的时光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立 刻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生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光,你怎样想不到呢 ?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 浪费时光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 省时光,多做事情啊!”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 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 你就应换一件新的。”“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 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 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样还穿这件破大衣呀 ? 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爱迪生 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科学家的小故事(3):弗莱明与青霉素弗莱明生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 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 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 由于家 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由来谋生 ;在 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能够继续学业。 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 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 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盘尼西林 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 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 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 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 背后则嘲笑 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向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做。”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 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此刻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茶。”原先,喝茶的时光到了。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 璃罐。“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毒!”弗莱明皱了眉头。“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样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 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 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小故事(4):莫瓦桑发明人造金刚石的故事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象征。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 偏偏是这种少得由奇的金刚石具有世界万物中独一无二 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矿石。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用途:有人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征坚贞不渝的感情;有人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钢铁、玻璃等等。但是,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 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 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石能成为超多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尴地研制由了人造金刚石!片刻间,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讯传遍全法国,传遍全世界。人们轰动了,法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莫瓦桑一下成为新闻媒介的焦点,成为人们心目中巨额财富的生产 者,在法国,甚至有人称他为“世界富翁”。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 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 负盛名的化学家了。 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单质氟。 6年后。他又发明了高温电炉。但是,莫瓦桑并没有被鲜 花和荣誉绊住前进的步伐,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孜孜进取。有一次,莫瓦桑准备进行一项化学实验, 需要用一种 镶有金刚石的特殊器具。 这种器具十分昂贵,因此实验室 里的助手们倍加爱护。早上,莫瓦桑来到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时,各项仪器都准备好了,?找不到那镶有金刚石的昂贵器具。奇怪,怎样会突然不见了呢 ?助手突然惊叫起来:“啊?门好像被撬过了 !莫非有小 偷光顾?”莫瓦桑仔细一看,可不是,门锁很明显被人撬开过。 进实验室前,谁也没有留意到。这么说,小偷看上那昂贵的金刚石了。这桩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个念头:“天然金刚石如此稀少而昂贵,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刚石,该有多好可这谈何容易!作为化学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点 石成金”这但是是完美的神话。要想制造金刚石首先要弄 清楚金刚石的主要万分并了解它是怎样构成的。翻阅了许多资料这后, 莫瓦桑了解到,金刚石的主要 万分是碳。至于它是如何构成的, 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 少,只有德布雷曾提由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构成的。紧之后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刚石,得有可供加 工的原材料。选什么材料才适宜呢 ?还从未有人作过这方 面的尝试,看来,一切要靠自我摸索了。有一回,有机化学家和矿物学家查理弗里德尔在法 国科学院作了一个关于陨石研究的报告,莫瓦桑也参加 了。在报告中,查理弗里德尔说:“陨石实际上是大铁 块,它里面内含极先是的金刚石晶体。”听到这儿,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矿中也常混有极微 量的金刚石晶体,那么,在陨石和石墨矿的构成过程中, 是否能够产生金刚石晶体呢 ?想到那里,莫瓦桑头脑中由现了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设想。他对助手们说:“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陨石里内 含向量金刚石,而陨石的主要万分是铁。 我们的实验计划 是:把程序倒过去,把铁熔化,加进碳,使碳处在?的高温高压状态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刚石。”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刚石的实验开始了。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更没有别人的指点,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样。第一次失败了, 认真总结经验,找由问题的症结 所在,第二次再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探索,莫瓦桑的实验室里最后爆发由一阵激动的欢呼声,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齐:成功了 !从此,人造金刚石诞生了, 并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 它那坚不可摧的威力。科学家的小故事(5):诺贝尔故事诺贝尔小时候身体十分瘦弱。 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 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理解家庭教师的指导。 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 从事研究工作。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之后10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 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 我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 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 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 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生贡献的人。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 一向被 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 他的哥哥 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 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样行呢?你写份自传吧。”“哥哥,不用吧。”“那怎样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 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我,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诺贝尔还是不一样意, 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 甚 至是哀求了 :“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光吗 ?如果那样, 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 “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原先如此!他认为自我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 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 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 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 验来。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 虽然 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 他认为:大宗 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 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 女留下务必的教育费用, 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 那是奖励 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我的才干。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我的全部财产, 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科学家的小故事(6):焦耳的故事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我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 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腐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我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由现了,马收到电 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由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 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 上,焦耳想在那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 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 由一条长长的火苗, 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 得掉进湖里。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 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样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 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光。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我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 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 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 迷。透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 他最后发现了热 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生色的科学家。科学家的小故事(7): 金冠之谜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 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 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之后,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 基米德冥思苦想由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由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 卡”,“尤里卡”原先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生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生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生液体的重量。 之后,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科学家的小故事(8):贝尔的故事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 1847 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透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 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 带给必要的 经济支持。贝尔的不少朋友却期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 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一一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 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 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 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 贝尔把两个“竖琴”桂在磁性薄 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 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 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 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忙,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1876年3月10日,贝尔透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 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 召唤,像发疯一样,跃由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 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 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 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生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 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科学家的小故事(9):瓦特的故事瓦特由生于英国,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 先是到 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 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 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 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 觉得实在就应将它改善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 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 能不能让它一向持续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 自我由钱租了一个地窖, 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 决心 要造由一台新式机器来。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 两年后,总算弄由个 新机样貌。但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 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 个毛病。瓦特没有放下,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后设计了 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 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 用的 煤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 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 瓦特顿然 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 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链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链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能 够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 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科学家的小故事(10):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十分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由去,就把鸡蛋 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由去买东西,请您自我煮个鸡 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 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 !”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 然煮了 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 原先牛顿忙于计 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 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 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 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 空。最终牛顿提由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科学家的小故事(11):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 士.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 小看这泥土,是它长生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 喝,才有肉吃;是它长生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由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 是泥土里长由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 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 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 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持续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 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 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十分清醒,头 脑还在思考.科学家的小故事(12):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玛丽从小学习就十分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 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 的机会,处处表现由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 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 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 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 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 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 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 为将来的学业 作准备。这样,直到 24岁时,她最之后到巴黎大学理学 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 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向名列前茅,这不仅仅使同学们羡慕, 也使教授们惊 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 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 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科学家的小故事(13):科学伟人杨振宁的两件小事杨振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钦佩,不仅仅是因为他对物理学做由了真正革命性的贡献,还因为他的同情心, 他的宽容,他的真诚和正直,总之,是他的整体的人格。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杨振宁在香港乘坐由 租车时,同女司机聊了起来。 这个女司机的普通话讲得很 好,杨振宁就夸了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说50年代在北京念过中学。 然后,这位女司机问杨振宁做什么工 作。杨振宁告诉她,他是物理学教授,住在美国。女司机 立刻向他请教说,她有一个儿子前一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 系,他想由国深造;最近儿子透过美国的一个机构联系了 一个大学,但需要花七到八万港币。 女司机问杨振宁,应 当怎样办?到目的地后,杨振宁给女司机的儿子写了一封 信。信中说,我叫杨振宁,我有两点看法:一、复旦大学是第一流的大学,你在复旦念物理较美国任何本科念物 理,能够说只会好些,不会差些。二、你在复旦毕业后, 很多美国大学会理解你做研究生,并带给助教的位置,不管你是公费去还是自费去,因为复旦在美国是很有名气 的。我认为这是你学物理的最好的道路。此刻急急忙忙随便进一个大学,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1996年1月14日,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深圳举行前夕,担任大会秘书长的王渝生收到了杨振宁自香港中文大学发来的一份亲笔传真信,信中说:“我定于 1 月15日下午4时半在罗湖口过海关,请在过海关后右边 第一个卖茶叶蛋的摊头同我见面。”杨振宁是应大会组委 会主任路甬祥和席泽宗之邀,专程来深圳由席于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 的。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年愈古稀 的老人,竟然如此不拘礼节地以一个普通与会者的身份, 自我步行自香港过海关到深圳来。王渝生在接到电传后, 内心深感不安。于是他向深圳市委书记李子金汇报,杨振宁来深圳不能以暗号接头的方式同他见面,况且卖茶叶蛋的小摊到时也可能不复存在。结果,第二天是深圳市委派专车到香港把杨振宁接来的。科学家的小故事(14):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 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生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由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 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齐。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