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技成果汇编河南农业大学地方合作处 河南农业大学简介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12年,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后相继经历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农科、省立中山大学农科、省立河南大学农学院和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等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成为河南农学院。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省会郑州。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校学科覆盖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等9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拥有3个一级、二级国家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7个博士点,63个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2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3人,获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9人,国家骨干教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3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13人,河南省骨干教师49人。学校充分发挥人才、科技、教育资源优势,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主持小麦、玉米等作物“高、稳、低、优”协作攻关,为解决河南省乃至全国温饱问题做出突出贡献。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主持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863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3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0多项,科技成果、获奖数量位居全省高校首位,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大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目前,学校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结构,发展内涵,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河南高级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地 址:中国河南郑州市农业路63号联系人:吴永林邮 编:450002电 话:(0371)63579613传 真:(0371)63558905网 址:科技成果简介1.成果名称:“白肋烟香味成分的鉴定及关键农艺调控技术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项目是首次从化学的角度对农业栽培调控措施对白肋烟中重要香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增加白肋烟香味质量的具体农艺措施:合理的种植密度应为1333-1389株/667m2,施用饼肥和无机肥配比为30%饼肥70%无机肥(施氮量15kg/667m2,N:P2O5:K2O为1:1:2),调制期间相对湿度为70-80%,变黄期为65-75%,变褐期为65-75%,干筋期为40-50%。在推广应用中改善了烟叶品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整体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项目先后在河南、湖北、重庆等地研究了白肋烟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中性香味物质、碱性香味物质分析的定性、定量技术;开展了运用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自动分析仪和有机溶剂萃取、同时蒸馏萃取等大型仪器分析技术和前处理手段系统地对白肋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鉴定出白肋烟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香味成分370种,建立了白肋烟中的游离氨基酸、有机酸、中性香味成分、碱性香味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常规成分之间,香味成分之间,高级脂肪酸与醛、酮类物质之间,游离氨基酸与醛、酮、醇类物质之间进行了相关性,为加香加料提供理论依据。首次从化学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种植密度、饼肥与无机肥的配比、晾制期间的湿度对白肋烟烟叶中的总糖、总氮、烟碱等常规成分、游离氨基酸、有机酸、中性香味物质、碱性香味物质的影响,提出增加白肋烟香味质量的具体农艺措施,目前应用面积已达20多万亩,烟叶内在香味品质得到提高,烟农累计增收410多万元,企业和地方税利增收200多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项成果的推广应用还可以提高烟农的种烟技术素质;烟叶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我国烟叶和卷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减少白肋烟烟叶进口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出口创汇,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 系 人:景延秋 教授联系电话:0371655671262.成果名称:生鲜肉微生物安全控制与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成果成果简介:本成果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02A21/7,2007BBAD70B02)等课题研究的共同成果之一。该成果通过对生鲜肉生产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大量实验研究,确定了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探讨了不同有机酸喷淋对细菌总数和致病菌的影响效果,提出了初始菌数的控制技术,建立了不同温度下的微生物生长模型和冷却猪肉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模型,揭示了冷链不间断技术中温度的影响,构建了生鲜肉生产、流通、销售的全程微生物控制技术和货架期预测预报技术,降低了致病菌的阳性发生率,使生鲜肉初始菌数控制在34lgcfu/cm2,延长产品货架期至5d以上,可使每吨生鲜肉附加值增加6001200元,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人:李苗云教授联系电话:136736349723.成果名称:爆裂玉米种质研创及豫爆2号杂交种选育和产业化应用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简介:本项目从1993-2008年历经连续16年完成。先后得到省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育成填补国内空白、具有突破性的优良爆裂玉米新品种豫爆2号。豫爆2号是河南省唯一参加并通过全国首轮爆裂玉米区试、首批通过国家审定、首例通过河南省审定的专用型爆裂玉米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于一体,具有籽粒产量高和膨爆特性优良的“双高”突出优势,是适宜爆裂玉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2)阐明了爆裂玉米重要性状的遗传机理。连续12年从经典数量遗传、分子遗传和基因表达3个层面上深入系统地开展基础研究,在杂种优势模式构建、种质关系、重要性状分子遗传关系和基因克隆4个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具有突出的理论创新性。发表研究论文52篇,其中SCI收录9篇,第一完成人应邀审阅6种国际学术期刊相关研究论文。(3)创制出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特异爆裂玉米新种质。提出并实施切合实际的综合育种技术,创制出特异新种质360份。(4)构建了专用型玉米产业化开发应用新模式,社会经济效益突出。形成并成功应用一体化的长效市场开发机制和产业化开发应用模式,豫爆2号微波专用型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30个省(市)和美国等国外市场,同时也成为学校的名牌产品,受到省委、省政府、科技厅、农业厅、学校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依托产业化体系生产微波专用型产品6.6亿包,销售未膨化产品创直接经济效益13.2亿元,膨化后销售创利润110亿元,散装商品利润增加1020倍,节约外汇791.2万元。联 系 人:李玉玲 教授联系电话:0371659038504.成果名称:复合饲草猪饲料奖励情况:发明专利成果简介:该技术正是适应我国当前养猪业现状以及猪的采食特点,开发研制而成。主要包括:适宜养猪的青绿饲料品种的选择与种植管理技术;青绿饲料的加工贮存技术;复合饲料的配置技术;饲喂技术。通过该技术多年的实施应用,青绿饲料和精饲料的合理配置与加工,每头肥育猪可节省饲料费用45元,繁殖母猪节省200-300元/年,并能提高母猪繁殖数和仔猪成活率。该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精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瘦肉率,还有利于食品安全,并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在广大养殖场和养殖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联 系 人:姜义宝 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872915.成果名称:大蒜保鲜新技术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奖励情况:发明专利成果简介:本研究主要对大蒜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大蒜米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的筛选、大蒜米复合涂膜保鲜剂以及最佳可食性复合涂膜保鲜剂对大蒜米涂膜保鲜的贮藏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研究了大蒜米在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大蒜米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数学模型;(2)筛选出了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等一些适合的大蒜米可食性涂膜保鲜剂;并对这些可食性涂膜保鲜剂进行复配;对大蒜米的涂膜保鲜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大蒜米复合涂膜保鲜剂的最佳浓度配比:壳聚糖2.0%,大豆分离蛋白1.5%,吐温-20 0.5%;以及CMC 1.60%、大豆分离蛋白1.00%、吐温20 2.00%,并结合冷藏技术,形成了高效的大蒜米涂膜保鲜技术,延长新鲜大蒜米的保鲜期到9个月而品质不发生明显变化。联 系 人:李瑜 副教授联系电话:136837170126成果名称:大蒜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研究奖励情况:发明专利成果简介:本研究主要对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硫代亚磺酸酯测定技术、蒜氨酸酶提取技术及酶分子构象以及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硫代亚磺酸酯测定技术对测定硫代亚磺酸酯的Lawson方法进行了改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和DTNB的浓度以及延长反应时间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改良后的方法不仅可应用于新鲜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的定量测定,也适用于不同大蒜制品中总硫代亚磺酸酯的定量测定。(2)蒜氨酸酶提取技术及酶分子构象研究对新鲜大蒜、冷冻干燥大蒜片以及微波真空与真空联合干燥大蒜中提取的蒜氨酸酶粗酶液酶学性质进行比较;采用一步纯化得到的蒜氨酸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园二色性的光谱特征研究,初步明确了微波真空与真空联合干燥后蒜氨酸酶的热稳定性提高和最适温度提高的机理是经过微波真空与真空联合干燥处理后蒜氨酸酶的分子构象变得更为有序。(3)微波真空与真空联合干燥技术 对大蒜的干燥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新型干燥技术微波真空与真空联合干燥技术对大蒜进行干燥处理,可使得大蒜粉中硫代亚磺酸酯含量达90%以上。联 系 人:李瑜 副教授联系电话:136837170127成果名称:中国地方鸡种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应用成果评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培育出8个包装(表观)性状突出、生产性能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广泛的核心品系,并创建了一系列制种模式,为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材料,提升了优质鸡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成果在国内外首次培育出青(黑或黄)胫隐性白羽地方鸡新品系及青胫高产隐性白羽新品系,解决了黄麻羽、青黑胫系列鸡种生产中长期依赖进口国外黄胫隐性白羽进行配套生产的技术难题;培育出黄白胫丝毛鸡、含金色基因或银色基因的丝毛乌骨鸡高产新品系,国际上真正实现了丝毛乌骨鸡三系或四系配套生产,且可通过胫色或羽色自别雌雄;培育出国内唯一适于黄麻羽地方鸡配套生产的浅芦花新品系、国内唯一的矮小型绿壳蛋鸡新品系及黄麻羽白壳蛋鸡新品系。建立了青胫、黄麻羽系列肉用鸡资源群(参考家系),开展了肉质风味等性状的相关研究,登录Genebank序列号8个,发表相关论文52篇。项目已获5项科技发明授权,7项已公开,在固始鸡、丝毛乌骨鸡、卢氏绿壳蛋鸡等应用,推广鸡苗10810万只,新增产值22245.8万元、利润7540.8万元,增收节支1636.6万元,带动7927家农户获利55274.6万元。联系人:康相涛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808成果名称:中国地方鸡种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应用成果评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培育出8个包装(表观)性状突出、生产性能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广泛的核心品系,并创建了一系列制种模式,为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材料,提升了优质鸡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成果在国内外首次培育出青(黑或黄)胫隐性白羽地方鸡新品系及青胫高产隐性白羽新品系,解决了黄麻羽、青黑胫系列鸡种生产中长期依赖进口国外黄胫隐性白羽进行配套生产的技术难题;培育出黄白胫丝毛鸡、含金色基因或银色基因的丝毛乌骨鸡高产新品系,国际上真正实现了丝毛乌骨鸡三系或四系配套生产,且可通过胫色或羽色自别雌雄;培育出国内唯一适于黄麻羽地方鸡配套生产的浅芦花新品系、国内唯一的矮小型绿壳蛋鸡新品系及黄麻羽白壳蛋鸡新品系。建立了青胫、黄麻羽系列肉用鸡资源群(参考家系),开展了肉质风味等性状的相关研究,登录Genebank序列号8个,发表相关论文52篇。项目已获5项科技发明授权,7项已公开,在固始鸡、丝毛乌骨鸡、卢氏绿壳蛋鸡等应用,推广鸡苗10810万只,新增产值22245.8万元、利润7540.8万元,增收节支1636.6万元,带动7927家农户获利55274.6万元。联系人:康相涛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809成果名称: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选育与雄性不育利用及其产业化成果评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玉米自交系基础材料和育种方法的创新,选育出含热带种质的“三高”自交系87-1,避免了我国主推种遗传基础单一,丰富了我国玉米杂交种优势类群;育成杂交种豫玉22,具有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品质好等突出优点,是我国第五次品种更新的代表性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受保护的玉米新品种。攻克了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存在的三大难题,在雄性不育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豫玉22是我国开展雄性不育利用以来制种面积最大的不育胞质杂交种,为我国玉米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通过产业化操作,实现了豫玉22的快速推广,2001-2002年列全国第二、黄淮海区第一大玉米推广种,至03年累计推广8600万亩,产业化效益达5.56亿元;豫玉22的产业化也加快了种子企业的改革进程,开创了我国玉米大规模推广种全部种子实现优质化标准化的先例,创建了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建立了大规模制种基地进行种子生产,有力推动了我国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从东北向西北的转移。联系人:陈伟程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2210.成果名称:河南小麦夏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成果评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研究了河南小麦玉米丰产高效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阐明了两熟作物均衡增产和产量、效益、光能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机理;取得7项技术突破,研制出7套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一年两熟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实现了由单一作物增产到夏秋两季均衡增产、由单项技术突破到集成技术创新的跨越;创造了15亩连片小麦、夏玉米和一年两熟亩产717.2公斤、1006.85公斤和1628.3公斤三个超高产记录,并在1000多万亩项目区示范推广,共计增产粮食338.10万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6.71亿元。联系人:尹 钧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20211.成果名称:紫花苜蓿高效生产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评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通过试验筛选出适于我省不同生态区种草养畜和草品加工的紫花苜蓿品种,并进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生产出优秀的草粉、草捆等草产品,使干草产量由目前的14001600kg提高到每亩15002000kg,草粉质量达到国家NY/T140-1989苜蓿草粉质量标准,并拟定出紫花苜蓿草捆地方标准;对筛选出的紫花苜蓿品种的草产品加工技术、在畜禽饲粮中的配方技术进行研究,并建立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草产品加工和高效利用示范区;对苜蓿中的活性物质和苜蓿在食品中的生产和应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苜蓿皂甙在蛋雏鸡、蛋鸡、肉仔鸡、仔猪的适宜添加量为0.04、0.1、0.08、0.25,苜蓿芽菜采用浓度550、600mg/kg溶液铁锌的富集效果较好,其成果对我省乃至全国苜蓿的引种、栽培和加工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良好示范。联系人:王成章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8012.成果名称:香型食味佳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方欣4号” 成果评价: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简介:香型食味佳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方欣4号”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并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9天,株高95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抗倒性好。每亩有效穗数20-22万,成穗率90%左右,平均每穗实粒12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5克,亩产600650公斤,稳产性好。具香味,口感食味佳。其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均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适合在河南沿黄稻区、山东、山西等地种植。联系人:赵全志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29313.成果名称:玉米新品种“豫单2670” 成果评价: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简介:豫单2670是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新选育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审定号为豫审玉2009009。该杂交种2005-2009年连续5年在河南、山东夏播和北京春播条件下均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株型紧凑耐密植、抗病性和抗倒性强、适应性和稳产性好、增产潜力高、生育期适宜等突出优点,2007-2008年河南省玉米区域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和6.3%,温县百亩示范方机播种植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亩产784.4 kg,浚县十五亩高产攻关田亩产924.26公斤。豫单2670在河南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在春夏播条件下均可种植,适宜密度4000-5000株/亩。联系人:李玉玲副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2214.成果名称:小麦新品种“豫农202” 成果评价: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简介: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两极分化集中,落脚利索,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75cm左右, 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对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具有很好的抗性,轻感纹枯病和赤霉病,耐瘠薄。中等穗,纺锤形,抽穗较早,结实性好,灌浆速度快,抗干热风,熟期中等,籽粒白色,椭圆形,饱满,半角质,容重高,在810kg/L左右。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4245万,穗粒数35-37粒,千粒重43-47克,粗蛋白15.7%,湿面筋35.6%。该品种在2004-2005和2005-2006两年度的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中分别比对照豫麦49平均增产3.6%和5.29%。适宜播期为10月8-20日,适宜播量为5-7公斤。注意防治蚜虫。该品种被省农业厅推荐为2007年度河南省重点示范推广品种。联系人:詹克慧副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2215.成果名称:木聚糖酶产业化中试及在小麦加工中的应用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经过多年的木聚糖酶产生菌的选育,获得一株产酶活力高、酶系合理、原料粗放、遗传稳定的木聚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25,该菌在以玉米芯、麸皮为主料的培养基上产酶活力达到国内领先。在河南莲花酶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中试,确定了5吨发酵罐的发酵条件及提取工艺,此工艺在20吨生产罐中放大,发酵罐产酶水平达到900IU/mL以上,成品液态酶制剂活力达2500IU/mL,产品符合酶制剂行业标准(套用糖化酶行业标准QB1805.2-93),建成了木聚糖酶中试线。该酶制剂的生产由于采用玉米芯和麸皮的主料使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目前同类产品,而活力与杰能科产品相当。将该产品用于小麦谷朊粉及淀粉糖生产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联系人:陈红歌副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517516.成果名称:悬铃木四倍体和农杆菌介导反义LFY基因植株培育及应用技术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以悬铃木实生苗叶片为材料,建立了其高效体外植株再生系统,得到了悬铃木四倍体幼苗;培育出了农杆菌介导反义LFY基因的转基因单株。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低温处理克加快悬铃木叶片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的发育进程。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悬铃木的同源四倍体植株。在农杆菌介导反义LFY基因方面,建立了高效的外源基因的转化系,利用悬铃木叶片器官直接发生或叶片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方法,将转基因幼苗群体扩大到600800株。利用North2SouthRDirectHRP核酸标记和检测系统及荧光法鉴定、筛选出了目的基因能够长期稳定表达的单株。此外,探索了用白糖和马铃薯泥替代现有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粉的新配方培育悬铃木四倍体和转基因幼苗,降低生产成本,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联系人:范国强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07717.成果名称:早中熟鲜食黄桃新品种黄水蜜的育成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黄水蜜桃果实发育期85天,郑州地区成熟期在6月底到7月初。平均果重200g,最大果重280g,果实椭圆形,顶部圆。果皮底色金黄,着色鲜红。果皮厚,熟后易剥离;果肉亮黄色,肉厚、硬溶质,汁液多,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2.5%,总糖8.51%,总酸0.21%,Vc8.05mg/100g。离核,核小,占果重3.0%。果实室温条件下可贮放1周。该品种自花结实率高,丰产稳产性强。该品种适应范围广,在省内外桃适生区均表现性状稳定,丰产优质,无特殊的病虫害,抗性强。与同类品种相比,黄水蜜具有黄果肉、离皮、离核的突出特点,而且果实的外观和风味品质、丰产稳产性和价格均超过对照品种。盛果期优质果平均产量为20002500kg/亩。黄水蜜桃填补了我国无黄果肉鲜食普通桃品种的空白。已在河南省逐步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联系人:李靖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07018.成果名称:生物多糖复合酶改良生产高档速冻饺子粉的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采用以河南为主的北方小麦品种32个,通过系统研究分析,优选出了最适合制作速冻饺子的3个小麦品种;利用配粉技术生产基础粉,通过微生物多糖胶体、酶制剂等添加剂对基础粉进行改良,开发了绿色天然专用改良剂,生产出了高档速冻饺子专用面粉。(1)立足于河南小麦品种,成功地优选出了适宜生产高档速冻饺子粉的小麦品种,充分发挥河南农业大省的小麦优势,改变了目前依赖进口和外省小麦的现状,为速冻食品行业提供了优质价廉的高档专用速冻饺子粉原料;(2)用绿色天然的物多糖胶体、酶制剂等天然复合改良剂生产的速冻饺子粉,大大提高了速冻饺子的抗冻性能,使其冻裂率明显降低;速冻饺子煮后的表皮光滑、晶莹透明、口感劲道,耐煮,达到了出口饺子的质量要求。该成果200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联系人:李梦琴副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5019.成果名称:下吸式固定炉排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设计与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从研究生物制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入手,确定出主要设计参数,在较详细热工计算的基础上,研制出下吸式固定炉排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同时,为该类型锅炉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这种下吸式锅炉的燃烧方式,实现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分步燃烧,缓解生物质燃烧速度,达到燃烧需氧与供氧的匹配,使生物质成型燃料稳定、持续、完全燃烧,起到了消烟除尘作用,从而弥补了原有锅炉的不足。经河南省节能监测中心检测,该锅炉的燃烧效率达到7.81%-98.20%,热效率达到74.39%-81.25%,SO2、NOx及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远远低于燃煤锅炉,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推广应用,燃烧1吨生物质成型燃料成本比燃烧相同热量的煤低25元,该锅炉适用于洗浴、供暖及加热等领域,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联系人:刘圣勇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37820.成果名称:无公害根叶类蔬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规程研究与示范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建立了一套从生产基地生产设施原料供应 生产过程产品检测产品储运等系列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体系标准,研究了几种有机磷农药在叶菜体内的降解过程,确定了其安全用药期;筛选出防治根叶类蔬菜主要害虫的植物源无公害环境友好药剂。研究了氮肥类型和施用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施用不同形态氮素化肥对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研究了重金属对蔬菜生长发育及积累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土壤修复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研究了露地、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栽培季节条件下,有机肥、钾肥、氮肥、磷肥施肥量与叶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等主要蔬菜种类品质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添加物对香椿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示范基地、相关企业及郑州市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并制定了河南省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草案);辐射推广面积达34.6万亩,获得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10个,获得绿色食品蔬菜证书22个;协助相关企业与公司建立了一批蔬菜批发市场、加工企业、无公害蔬菜连锁超市和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联系人:孙治强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07021.成果名称:大田专用缓/控释肥研制及应用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106988.5)成果简介:该成果主要针对当前普通速效性氮肥利用率低、一般缓/控释肥价格较高、并有一定的环境风险的现状,进行多年攻关研究。经多年攻关,筛选出了生产无机复合包裹缓/控释肥适宜的无机包裹材料、粘结剂、增效剂等,探索出了的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目前已研制出系列产品。研究表明,该肥料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较好的缓/控释效果,在土壤中的有效期可达80天左右,符合国际对缓控肥的基本要求。(2)肥料成本较低,该包裹肥料生产成本大约相当于等氮量尿素价格的1.2-1.5倍。(3)肥料环境友好,施入土壤后无不良影响。(4)肥料肥效明显、氮素利用率高 。施用该包裹肥料与单施尿素相比,氮肥利用率在小麦、玉米、棉花上各提高6.3%-15.1%、4.6%-14.8%、9.8%-12.%。该肥料在我省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上已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联系人:谭金芳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550422.成果名称:“四山五区”优质烤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以河南省“四山五区”(三门峡与洛阳崤山、南阳马山、驻马店铜山、信阳灵山)烟区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土壤与气候生态因素特点;系统研究了烤烟钾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异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了氮肥用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垄体覆盖、打顶处理及化控等对烤烟提钾控碱效果的影响;研究了施肥和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对“四山五区”烤烟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烟叶原料的利用意见;制定了一整套“四山五区”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程,开发区烟叶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项目在“四山五区”优质烤烟开发技术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在烤烟钾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异与调控、采收方式对香气物质含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创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联系人:许自成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2223.成果名称:河南省集约化蛋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我国蛋鸡集约化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找到了导致雏鸡羽色自别雌雄准确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进行了节能环保型蛋鸡舍设计,有效降低热应激和鸡舍有害气体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行了豫州褐壳蛋鸡的遗传参数估测,国内首次开展了系祖间轮配的方法在豫州褐壳蛋鸡保种上的应用研究;开展了强制换羽初期补钙对鸡体的影响研究,采用该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蛋鸡换羽期间的死淘率,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抗热应激添加剂的研制,相关产品有效地提高高温期间蛋鸡的产蛋率,减少热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年来成果应用场家增效1.2亿元。联系人:康相涛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8024.成果名称:中药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物兽医临床应用研究 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目前养殖业中存在的疫病大面积流行和药物泛滥使用的情况,以及目前兽医临床中中药产品粗制、剂型单一、药物成分的提取和药理作用研究薄弱的事实,通过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药理作用研究,开发出不同的剂型;成果组调查分析了我国我省黄芪及其提取物的市场容量及前景预测,进行了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等的体内外作用效果研究;比较了黄芪多糖颗粒剂、粉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对猪、鸡免疫效果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探讨了黄芪多糖做为新城疫疫苗佐剂对疫苗性状的影响以及对雏鸡免疫效果的影响;新配方开发了4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促生长、增强免疫力等的中草药成分提取复方制剂;获得了中药复方及单一成分等11种国家批准文号。经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的猪、鸡、牛中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畜禽的生产性能、改善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与死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联系人:崔保安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8025.成果名称:优质原料乳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与应用 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成果以优质原料乳安全生产和建立牛奶质量控制体系为攻关目标,河南农业大学组织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河南省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沿黄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奶牛饲养小区和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厂组成研究示范推广项目组。项目设计从奶牛营养生理调控技术、优质原料乳生产关键技术和原料乳质量控制体系3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推广应用。从奶牛阴离子盐添加剂、缓解奶牛热应激添加剂、非激素类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等3方面对奶牛营养生理调控技术进行系统地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从环境生态型奶牛场的设计及运行管理研究、农牧结合型规模化集约化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规范化奶牛饲养示范小区设计和运行管理、制订与推广牛奶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和奶牛粗饲料处理利用技术研究等5方面进行配套地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优质原料乳生产关键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沿黄滩区50个奶牛饲养小区和在郑州、洛阳、商丘和安阳等10个集约化奶牛场中试验示范,极大地促进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该成果在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进行了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原料乳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乳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联系人:杨国宇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8026.成果名称:秸秆固化成型燃料(SDBF)及燃烧技术研究 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以资源量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应用液压驱动热压成型技术生产一种可替代煤的成型燃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秸秆物化特性、成型机理以及燃烧机理; 秸秆成型机;秸秆成型燃料专用锅炉及多种专用户用炉;秸秆成型燃料技术在农村应用示范及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该项目的创新点有:(1)双活塞、双压头和双缸结构液压秸秆成型机;(2)双重倒置式炉排结构成型燃料专用锅炉;(3)适用于处理高含水率原料的三段式成型套筒;(4)户用成型燃料专用炉。燃料体积热值与中质煤相当,CO2零排放,SO2和NOx排放量远低于煤,燃烧性能优于煤,灰渣可作有机肥。可作为中小型燃煤锅炉以及户用煤炉的替代燃料用于工农业生产领域。该技术已在河南、江苏、湖北、北京、辽宁、吉林等省市进行了应用。联系人:李保谦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04027.成果名称:液体地膜的研制与应用 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农田现有覆盖材料存在的种种问题,依据材料成膜学原理,采用五种可降解材料,通过7年系统试验研究,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地膜,深入探讨了液体地膜对棉花高产高效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研制成功了无公害液体地膜产品,为农田覆盖栽培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阐明了液体地膜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该类产品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了液体地膜棉花生长发育特性,并比较了液体地膜与塑料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效应的差异,尤其是叶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差异,丰富了覆盖棉田高产机理理论;首次探讨了利用液体地膜抑制叶片蒸腾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的应用不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在保墒节水,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早熟丰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联系人:杨青华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2228.成果名称:玉米新品种豫单998成果评价: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简介:该品种籽粒黄色,硬粒型,商品外观和营养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11.27%,脂肪含量4.00%,赖氨酸含量0.29%,淀粉含量70.25%,容重768g/L。品质达到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0103天,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株高270280cm,穗位高120125cm,抗倒性好。幼苗芽鞘色紫色,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茎粗2.4cm,花丝出时绿色,后变红色,花药黄色,雄穗分枝数10-15个,根系发达,气生根多。果穗筒型,穗长18cm,穗粗5.1cm,穗行数15.2,行粒数3233,出籽率84.0%,千粒重340.0g352.9g,黄粒白轴,硬粒型,结实性中上上等级,活秆成熟。中抗(MR)小斑病(5级),抗(R)大斑病(3级),感(S)弯孢菌叶斑病(7级),高抗(HR)茎腐病(0.0%),感(S)瘤黑粉病(20%),中抗(MR)矮花叶病(幼苗病株率16.0%),感(S)抗玉米螟(8.7级)。该品种株型紧凑,耐密植而且弹性较大,中等水肥地块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高水肥地块可种植45005000株/亩以上。该品种2006年以400万元转让给国内四家大型种子公司,创下了全国省审品种一次性转让费之最。联系人:陈彦惠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2929.成果名称:便携式土壤成分快速分析仪的研制与开发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是一种适于农村基层或流动服务使用的载有全套低成本速测技术的土肥养分速测成套设备,具有专业、快速、方便、低廉、准确的特点。测试成本较常规分析方法减低5-10倍,测试周期缩短至1-2个小时,测试速度提高2-15倍以上,而测试精度仍旧达到常规检测方法的精度要求。产品已覆盖全国,并外销到中东、印尼、美国。目前,已推广4000余套,累计指导施肥2亿多万亩,创社会效益110亿元。其核心技术土壤主要有效养分联合浸提比色方法和仪器通用技术要求已获农业部行业标准立项,并于2009年5月通过审定,即将颁布实施。联 系 人:段铁城 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76030.成果名称:高分子树脂膜培养容器在文心兰试管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主要针对文心兰试管苗生产中成本高、品质差和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等问题,采用具有高透气性、低透湿性、耐高温和易于成型加工的四碳氟乙烯树脂膜为材料制作新型培养容器(CP和CB),进行文心兰试管苗的培养。通过常规培养条件下培养、CO2施肥条件下培养、有菌条件下接种、原球茎(PLB)增殖和计划性生产中试管苗低温贮藏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首次探讨了该培养容器在文心兰试管苗生产中的有效性和应用条件。该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我国无糖培养及相关技术与当今世界先进国家保持同步。应用该技术进行的腊梅和牡丹方面研究-规模化生产中蜡梅、牡丹组培苗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科技部863计划支持,目前,该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已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将会越来越明显。联系人:何松林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07031.成果名称:棉花黄萎病生态学和遗传学研究及防治技术创新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项目对棉花黄萎病生态学、遗传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包括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筛选、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利用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研究、棉花黄萎病新型化学防治药剂研制和推广、棉花黄萎病化学诱抗剂的筛选等。共写出论文和研究报告30多篇,其中20多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同时对筛选的抗黄萎病品种和研制开发的高效防治药剂在项目实施区和有关省份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自1999年以来,累计推广90多万公顷,增收节支9亿多元。联系人:李洪连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17032.成果名称:黄瓜耐低温弱光遗传规律及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研究奖励情况: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该成果主要是对目前生产中同类型黄瓜品种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耐弱光鉴定指标和遗传规律的研究,并以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高产等性状为主要育种目标,改良和选育优良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并对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测定。选育出黄瓜新品种豫黄瓜2号和新世纪。项目组经过69年的研究,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要求。豫黄瓜2号是河南省第一个审定的黄瓜杂交品种,已在全国十余省大面积种植。新世纪已在我国保护地黄瓜主要生产区域示范推广。豫黄瓜2号和新世纪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加快成果转化,为菜篮子工程作出更大的贡献。联系人:李健吾副教授联系电话:037163558070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