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2011.11.30(总4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37463984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2011.11.30(总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2011.11.30(总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2011.11.30(总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教学重点:深重的战争创伤。教学难点: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1. 通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2. “一个人”指的是谁?3. 试概括课文写了“一个人”的哪些遭遇。二、 导入新课战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好像是阳光下的阴影,挥之不去。一旦阳光被乌云笼罩,阴影就随着黑暗倾轧而来。人类发展伴随着太多的战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先人透过诗经抒发的战乱之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亲眼目睹战争后的感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范仲淹描摹下戍边将士真实的思乡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并不是夸张的说法。战争带给人类的,更多是痛苦。而二十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么这两次世界级的战争,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一个人的遭遇。三、 作者简介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关于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四、 预习检测1.字词:邂逅(xihu) 狙击(j) 送丧(sng) 雏(ch) 喃喃(nn )胳(g)肢窝 窒闷(zh) 着(zhu)想 模样(m) 唧唧喳喳(jjzhzh) 胡诌(zhu) 吝啬(ln s) 如鲠(gng)在喉 哽咽(gngy)2.“一个人”指的是谁?(安德烈索科洛夫)3.试概括课文写了“一个人”的哪些遭遇。(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家破人亡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因车祸外出谋生)五、 课文研习1. 面对这些遭遇,索科洛夫都有哪些表现。(逃回部队(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受到过人的待遇)激动极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剥夺家破人亡(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了一团,怎么也松不开穿心的悲痛)找到儿子(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憧憬着和儿子一起生活的美好图景,说明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这么厉害吧)【追问:这里索科洛夫为什么没有哭?因为他无情吗?】不是,因为他这时因战争失去了最后的儿子,失去了最后的亲人一个人绝望的不是一直看不到希望,而是给他希望以后又让他失望,当他失去妻子和女儿的时候,他得知自己还有儿子,喜出望外,儿子就变成了他最后的快乐和希望,他所希望的仅仅是和儿子一起共同度过剩下的时光,做着老头儿的梦想而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感觉悲痛到极点,对生活绝望,哭不出来了,所以下文说“埋葬了自己最后的快乐和希望”,连最后的欢乐和希望现在连这也失去了,欲哭无泪这里索科洛夫着重讲述了儿子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领养孤儿(我的心里快乐极了,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追问:为什么变轻松了,变软了?】因为凡尼亚让我忘却了曾经失去儿子的伤痛,心里有了慰藉因车祸外出谋生(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久呆下去)【追问:为什么悲愁的心不让他在一个地方长久呆下去?】因为战争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伤害,他心里有着深深的缺口,这篇土地上留下的都是伤痛,他也害怕继续受到心痛的折磨“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2. 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他是一个勤劳、朴实,平凡、普通的俄罗斯人。勇敢、刚强,有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坚韧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意志。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3. 他这样子的人怎样把凡尼亚带回家的?(骗)为什么骗?(主人公本身的善良,同情和爱。主人公对家庭和爱的期望)4. 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解读: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死去的人,而是存活下来却举目无亲的鳏寡孤独之人。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5.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所科洛夫一个人么?(不是)那么题目中的“一个人”还是仅指索科洛夫吗?(像所科洛夫这样的无数受难的普通人,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以个性反映了共性)6. 从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在向世人诉说什么?( 用平实的语言勾起人们的回忆,让人更关注战争剩余下来的人,更关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弘扬了爱的主题在平实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在美与丑,爱与恨的边缘展现出了对战争的憎恶)六、 回顾小结战争,带给人类的更多是灾难与苦痛。这灾难,不只是夺取人的生命,还有存活下来的人们的痛苦。而当我们坐在课堂上了解战争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所以,我们更该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和平。并为这和平缔造与维护,做出自己的贡献。七、 附:板书设计【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万分家破人亡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车祸后外出谋生悲愁的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