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总15页)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7460302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总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总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总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四中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初步了解“本纪”之义,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与结构 五帝本纪正义引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张守节说:“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刘知几史通本纪说:“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论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据此,“本纪”为最尊贵之名称,是史记全书的大事纲要,使叙述的历史事件的兴衰发展线索分明。 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其中楼台殿阁布置有序,雕栏画栋也惹人喜爱。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全传记刘邦一生六十二年间事,按时间顺序大体分为:从开头到二世元年起事前,记刘邦贫贱时事;从“二世元年秋”到入咸阳推翻暴秦统治,写刘项响应陈胜起义,共诛暴秦的功绩;从汉元年到五年,写刘邦灭楚兴汉的功绩;从六年到十二年事,写刘邦南征北战,初步巩固了西汉统一政权的功绩。篇末为太史公论赞。 二、阅读全文,疏通字词,理解内容。 三、研读全文,探究讨论。 1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尤其是彭城之败,大军损失殆尽,诸候纷纷叛汉归楚,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入关中,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太子”“大赦罪人”,并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入咸阳,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所取”“悉除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三教九流”,兼收并蓄。郦生进谏,知错就改。 刘邦随机应变,百折不挠。汉四年“广武对话”,汉王数羽十罪,羽恼羞成怒,暗中用弩射中王胸,为了不让军中因主帅负重伤而军心动摇,他立刻弯下身子捂住自己的脚指头,大喊:“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鸿门宴上,差点遭暗算;兵败彭城,几乎被捕获;荥阳被围,不是纪信替代,定死羽手;广武伤胸,奄卧病创;平城之难,被匈奴困七日,九死一生可以说刘邦在兴汉灭楚的战争中,久经磨难,备尝艰辛,却从来不向命运屈服。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刘邦自私狠毒、睚眦必报的庸俗心态,未央宫大宴,众臣面前奚落其父。丰邑本是他的生地,竟不提“复丰”事,“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刘邦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项羽一灭,对其功臣一一剪除。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残酷迫害,罗织罪名,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2高祖本纪是怎样做到既保持自身的匀称,又不至于和有关系的其它篇章重复呢?讨论课本第48页第3题。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避免了文字重复,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 讨论课本48页第3题,可补充: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万石张叔列传)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留侯世家)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项羽本纪) 3请从文中找出用对比方法描述刘邦和项羽的内容,说说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事件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 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 “遣兵入关”中,怀王诸老将的对比评议。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的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汉十二年“高祖还乡”这一威武壮观的场面,表现了刘邦壮志已酬,衣锦还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项羽被围垓下“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是踌躇满志,一是英雄末路,不仅从对照中使两个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愣员龋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br 4高祖本纪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吴见思史记论文中说:“项羽纪每事为一段,插入合来,犹好下手;高纪则将诸事纷纷抖碎,组织而成,整中见乱,乱中见整,绝无痕迹,更为难事。”这种既有本纪的纲领性,又有列传的生动细致性;既千头万绪,又有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高祖本纪所独有的。日人有井范平在史记评林中说:“项羽纪既极其详,此纪乃简,而意亦备焉。”高祖本纪叙事多而不烦,用字简括而明晰。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对表现刘邦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四、课外阅读: 1史记其他篇章中描写的刘邦,并与高祖本纪参照阅读。 2元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广的才能、品质与不幸的遭遇,概括李广性格。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细节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李广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设想: 疏通-讨论 教学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关于“列传”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二、了解李将军列传的内容与结构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呕心沥血之作,历来被誉为史传中的名篇。传主李将军即西汉名将李广,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满含悲愤之情塑造了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并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刻薄寡恩、排挤人才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 三、朗读、疏通与理解 四、探讨与总结 1、复述关于李广的故事(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试概括李广的性格特征。 为汉中郎、武骑常侍,“子不遇时” 上郡遭遇战(神勇) 马邑城诱战(无功) 雁门出击战(被俘) 射猎蓝田南山(被呵斥) 右北平之战(匈奴闻风丧胆) 与士卒诸事 从卫青击匈奴 引刀自刭 性格: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负能使气,轻财受士,口讷少言。 一些细节: 在雁门出击战中李广兵败被俘,他装死斜眼看到旁边有一胡儿骑着好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及以脱险-刻画了其机智善骑。 写其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沉簇”生动写出其强劲臂力。 右北平之战中,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用完,李广全军士弓拉满不发,自己见用强弓射敌将,连杀数人,打破了敌人的包围,突出了其沉着和善战。 2、请从文中找出用对比手法描写李广的内容,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他人与李广的对比,刻画人物的性格: 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匈奴射雕者射技高强,伤中贵人,杀其骑将尽,李广亲自射匈奴射雕者,杀其二人,活捉一人。通过对比,刻画李广的射技更高强。 与部下的对比,李广射杀匈奴射雕者后,突然遭遇数千匈奴骑兵,敌多双方力量十分悬殊,部下担心万一有紧急情况,就会不知所措,李广命部下解鞍下走,匈奴错以为李广的军队是汉军诱饵,于是不敢去。通过部下对比,刻画了李广在危急情况下从容镇定,胆略过人。 3、关于李广的悲剧结局,有人说:“李广数奇”(即命中注定),也有人说:“广之死,(卫)青杀之也。”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请说明理由。 “数奇”说。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这个说法的事实根据是:在当时对匈奴的战争中,校尉以下的武官,才能在中人以下而以功封侯者多达数十人,而名将李广,天下无双,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竟然无功受赏,非命而何?更为重要的是,本传中有“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等语,则“数奇”之说出自天子之口;天子既如此说,那就成了定论。 前人读本传,受此说的影响,以为“通篇发数奇意”,意思是本传以“数奇”为主线来写李广悲剧的发展过程。 反驳-李广的悲剧其实是汉朝统治者刻薄寡恩、妒贤害能的做法造成的。 其一,汉文帝时,李广为武骑常侍(皇帝的卫队官职),文帝曾称赞他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文帝主张对境外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不想用兵,见李广武艺高强,故有此叹,不能因有“不遇时”一语就断定李广“数奇”。 其二,雁门出击,“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但李广随即伺机逃归,却被判“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其三,最后一役,出塞作战,好不容易当上了前将军,有了“一当单于”的机会,却不料大将军卫青在侦知单于所在后,竟将他调离前锋,使与右路军合并,而自带他的密友公孙敖去迎敌单于。卫青这种反常的做法出于自己贪功和帮助朋友恢复侯位,是极为卑鄙的,但他有恃无恐,因为在出征前他曾“阴受上诫”,说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因此,尽管李广据理力争,卫青一直用强硬态度对待他,命令他速与右将军合军出东道,且不给向导。从这个经过来看,广军的“惑而失道”实在是由卫青一手造成的。清人尤侗在论及此事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广之勇,结发与匈奴七十余战,使居前一当单于,其功可胜道哉!乃徙广部行回远,而军无导,或(惑)失道;即失道,不至死,广老将,独不能少假(宽容)之耶?又使长史责之急,是广之死,青杀之也。” 另: 汉景帝时李广为骁骑都尉,参加平定七国叛乱有功,但中央朝廷以他曾接受过梁王的将军印为由,不予奖励。 定襄一役,以李广为后将军,实际上是不给他杀敌立功的机会; 右北平一役,广军在十倍之敌的包围中坚持战斗,奋勇杀敌,仅落得个“军功自如”; 用今日的眼光来看,“毋令当单于”既出自天子之意,则天子亦难辞其咎。 4、李广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在叙述中对人物给予了什么态度? 史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叙事必须以真实可信的史料为依据,绝不容许虚构,这是史传内容客观性之所在;而褒贬则是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的体现,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给史传增添了主观色彩。司马迁写李广,这个特点尤其显得突出:对李广的高强武艺、跟士卒同甘苦的精神以及在战场上惊人的勇气和胆略,他备加赞扬;对统治阶级的刻薄寡恩、任人唯亲和妒贤害能,则予以无情的揭露。附带说说,司马迁在赞美李广的同时,也批评了他的某些缺点如自负、杀降卒等(详见本传)。爱而知其恶,这是史家应有的眼光。 (上述内容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讨论) 五、作业(略) 附: 有关内容的说明。 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通过这几个惊险的战斗故事,突出表现了李广的智勇双全。尤其是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厌其详地精心描写,如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断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我们可以想象,太史公写到此处时一定也是眼含热泪的。 此外,如侧面衬托,反面对比,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都是这篇传记文学杰作的突出特点。 随着这篇杰作的问世,李广的英雄形象也就渐渐铭刻在人们的心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就生动地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一代名将的景慕赞佩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