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948743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例谈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层面,分析、总结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施策略,即提高朗读质量,训练学生语感;激活“内在视像”,训练学生语感;体会言外之意,训练学生语感。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 学生语感是一种语言现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一种敏感而深刻的直觉感受,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接近作者旨趣和文本内涵的能力储备。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再读叶老的这句话,细品之余,确有拨开浮云之感。语感,首先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语言文字训练中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训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空泛的标签,语感训练应立足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准确性、逻辑性,体味语言文字的形象和情味。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层面,谈一谈自己培养学生语感的一般实施策略。一、提高朗读质量,训练学生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中国古代文论有“因声求气”之说,即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文本的情味,揣摩行文的方法。朗读的一般要求是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1.放声朗读,读得正确,做到一字不能差。教材选编的文章,语言比较规范,经得起推敲。坚持不懈地抓好正确朗读的环节,为学生语言的“内化”贮存了规范、正确的语言材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的准确领悟感觉,使学生不仅能在听、读语言材料时,迅速地捕捉所需的语言信息,准确地判断语言、领悟语言、乃至鉴赏语言。学生在自主使用语言时,也能较迅速地,甚至直觉地找到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材料。2.反复诵读,以达纯熟乃至释卷能诵,即读得流利。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听读。叶圣陶说:“听读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让学生根据语意恰当地断句,做到正确、流利、连贯,培养学生听、读语言的节奏感、舒适流畅感。这种语言感觉的形成,学生不仅会在听、读语言材料时对其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通顺,迅速地做出判断,还能在运用语言时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文通字顺,词到意达。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美读”。叶圣陶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畅,有感情,就必须指导学生揣摩词句,领悟意境,唤醒记忆中类似或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文本蕴涵的情味。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这大量的朗读、揣摩体味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二、激活“内在视像”,训练学生语感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言出于象,故寻言以观象;象出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进而触摸作者及文本的灵魂和内在意韵。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和描绘的生活画面,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的补充,加以联想和想象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生活画面,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进入审美欣赏活动。此举旨在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鲜明的“内在视像”,准确地把握文本所承载的事物特征、情态、意韵、旨趣等。例如,我指导学生读少年闰土一文中描写闰土看瓜刺猹的精彩片段时,先利用课文插图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画面,然后通过音乐烘衬,富有情趣的听读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试着让画面动起来。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听读中,那深蕴在文字中的语言色彩、情境气势,激活了学生的“内在视像”,少年闰土那勇敢可爱、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极富生活气息的鲜明画面跃然心中。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不再是单薄、被动、毫无情趣的。之后的学生感情朗读和当堂背诵环节,充分证明“寻言观象”“意以象尽”的道理。如果能经常训练学生“寻言观象”的习惯,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中迅速建立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图景的联系,使学生把理解语言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这种语感能力形成后,学生无论是品味语言抑或运用语言,都将大有裨益。三、体会言外之意,训练学生语感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是作者旨趣最贴切的符号。”即语言文字是文、道、情的统一,它包含着情的起伏,美的律动。读文章时“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叶老的提醒如醍醐灌顶,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除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进而体会语言文字是如何表达言外之意的。而这种体会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良好语感的过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有两句话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和“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蕴涵丰富的意味和情感信息,如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以揣摩、玩味,就会失去一次训练学生语感的契机。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直觉将无从培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两个句子时,让学生驱谴想象,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反复诵读,使抽象的语言具体生动起来,在这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象中,去捕捉作者心灵震颤的霎间。学生终能体会到两个“才”字背后的丰盈的情味,最终“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应该说,语感的训练方式、手段很多,以上仅从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指导朗读、驱谴想象、揣摩文字情味三方面,谈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将不难达到“如水入口,冷暖自知”的境界。(作者单位:山东微山县实验小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